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囚鸟:番外二

小说:无锋·囚鸟无锋·囚鸟 2025-09-07 22:26 5hhhhh 4730 ℃

番外二:上柱国大将军萧焕篇

夏清泠是康景帝的大女儿,年芳二九,盛宠骄纵。

人前显贵,人后遭罪。世事往往如此。

母妃是当朝淑妃娘娘陈氏,娘家正是那号称京城四大家族之一的陈家。

这四大家族,便是“唐、吴、陈、孙”四家。相互联姻,同气连枝。互为援救、党同伐异。

此四大家中。

初,唐家变卖家产,散尽家财,随高祖皇帝起兵。天下既定,高祖封赏群臣,封下八大国公,其二出自唐家。

唐家太爷封为梁国公,二太爷封为荣国公,时人咸称之曰“一门双国公”。

不过,而今,唐府往日荣光不再,除开承袭爵位和捐官。只有第三房考上举人,如今在户部做员外郎,六品。

今人赞之曰“唐家三少,乃唐家麒麟儿也。”

但实际上不过是个文采平平徒有虚名之辈。

而吴家太爷吴谊同样跟随高祖皇帝起兵平定乱世,那篇大名鼎鼎的策论《平侠策》便是出自他手。

高祖晚年,谊任中书省右相,拜文忠侯。

后,文帝废相组阁,他又任内阁首辅大学士。两朝元老,乃文官之首。

吴谊故去多年,长子吴泛舟承袭文忠侯爵位。

之后景帝登临九五之位,吴家却依然得宠。

澜安元年,再封吴家次子吴梧桐为文昌侯。

一门两侯,虽比不得唐府尊贵,却胜在能承蒙当朝皇帝的圣恩,在所有开国勋贵里也是风头无两。

陈家则世袭泗水县伯,食邑七百户。

世受皇恩,忠心耿耿。特奉旨督监江、浙、闽三省海境防务。

家中第三代嫡长陈昂扬,野心勃勃,同时颇具才能,文帝尚在时考中探花郎。

如今被四大家族共举为话事人。

现任湖南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兼兵部侍郎衔,正二品,监察权、兵权在握。妥妥的地方封疆大吏。

文帝在时,陈氏陈嫣然备受圣恩,嫁给四皇子燕王为侧室。文帝崩卒,燕王登临大典之后,陈氏被封为淑妃。

可惜红颜命薄,生下一子一女不多时便香消玉殒。女儿便是长公主夏清泠。

而孙家,虽并非开国勋胄,却也是商贾巨富之家。初时,太祖即位时,孙太爷以御贡端砚而成为了皇商。

后为官入仕,在文帝尚是储君之时,孙太爷子侄任太子少保,领东宫采办事务。

而等到文帝加冕,被封为太保,依旧总领皇宫采办。

孙公不仅位列三公,而且这可是个一等一的肥差。因此才有了和其他三大家族并列的资格。

世人眼中,天潢贵胄。同时娘家贵为四大家族之一的陈家,势力盘根错节,还会给她撑腰壮胆。也没有其他什么皇子皇女胆敢侮辱于她。

加上她长相清丽、颇有才名。

固然比不上林家、谢家、上官大家那几位闻名遐迩的才女,却也端得上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自然是极尽富贵,宠命优渥的。

但是于夏清泠本人而言,却并非如此。

当然,她不会说自己的生活不如那些流民难民饥民,她没有那么矫揉造作。

什么“阿也!我的命苦甚!猪狗不如!”

但若是有得选,她宁可自己出生在普普通通、和和美美、家庭圆满的平凡农家。也比当这所谓公主要强。

自古无情帝王家。

所谓的天家贵胄往往沦为联姻工具。

更遑论是被架空的君王家。

关于那七年之前,澜安元年发生的种种秘闻,还请列位看官耐心,容小生细细禀来。

话说那南乾北凉南北对峙五十年后。本朝太祖夏长生,于应天府起兵,戎马半生,最终夺得天下,时年四十有一。

七十八岁时,太祖皇帝薨,传位于太子夏启明阁下,也就是后来的康文帝。

文帝三十六岁即位,年不到半百,英年早逝。庙号“文”。

此前,文帝阁下素来习武强身健体,又辅之以各类天材秘宝,灵丹妙药。

列位须知,此方世界有正儿八经的内家功法,所以所谓灵丹妙药,是真的能延年益寿的。

而并非是拿水银炼丹。

时任正五品太医院院使澹台庆为文帝号过脉,说他身体康健,至少能活到七十五岁。

但是却在腊月十二日壮年暴毙,连太子都还没有确立,甚至驾崩的时候没时间留下任何矫诏。

八年之前的京城,就掀起了一场血腥的夺嫡之夜。

皇后娘娘所生的嫡长子,本最有希望名正言顺即位的大皇子溺毙于太液池。

二皇子亲率晋王府私兵夺取控制朱雀门,却在乱军之中被兵刃剁成肉泥。

三皇子楚王勒令门客携“衣带血诏”试图调动虎贲、龙骧二卫,但随后不久三皇子车驾遇刺客伏击,虽然逃回自己府中依然流血不止,不治身亡。

而一片大乱之中,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在试图拉拢萧焕。

此人时任京营左都尉。

所谓京营制度,无非就是三大营。其中包括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三千营建立之初,以三千北凉降卒为建军基石,妄图重现北凉政权合扎猛安的辉煌。不过效果并不理想,又加上是旧朝降卒,最不得朝廷信任恩宠。

五军营则是前中后左右五军。每一军三万余人。

而神机营是以火器火铳为主的新锐部队。人少且兵精,战斗力强。

三大营合计十七万兵马。

这些兵马需要皇帝下令,司礼监朱批,内阁审核,兵部调令和将军虎符才能调动。

还有上十二卫,一个卫所编制五千六百兵马,这些带了些许皇帝私军属性,负责拱卫皇帝,调用流程相对简单。

这也就是为什么三皇子楚王会想到要调龙骧卫和虎贲卫。

而上十二卫加起来又是六七万兵马。

再算上天子亲军、带着军事警察性质的锦衣卫,以及朝堂招揽的江湖人士止戈使。

当时京城合计有二十九万军人。

而三大营之中。

内臣宦官任提督,督监军务、而文官担任辅臣,代行督军之职。

三大营的左右都尉,则是由武官担任的。

可同样是都尉,右都尉曹英,却是武勋贵胄,一介膏粱子弟。

属于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庸人。

左都尉萧焕出身边将,深得军心。

且萧焕为人处事懂得钻营,尚在西疆的时候,建立了边军将领组成的“壹鑫会”。

壹鑫会成员中,有不少人亡故,但只要是活下来的,现如今都在京城担任要职。

尤其是旧历景和十五年,参与过西疆战役的那一批将校。如今康朝之兵久疏战阵。

皇帝担心忘战必危,所以让那些上过真正沙场,见过血的将领来统御京营军事。

现如今都在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各个卫所担任把总、参将。

其中,黄咏石任五军营坐营官,掌控着京营步骑军部分主力。

陆泰生任上十二卫中的鹰扬卫指挥使。

牛魁任神机营副将。

郑皋熔任三千营游击将军。

所以当是时,萧焕及萧党党羽隐隐有“领京师防务半壁江山”之势。因此夺嫡之夜被二皇子晋王和三皇子楚王轮番讨好。

不求他能为自己效力,最起码求他不要为对面效劳。

而萧焕态度始终中立,两人只道是他不愿站队,两不相帮,谁也不开罪。

于是两人放心下来,捉对厮杀,都想登上那天下共主的宝位。

却万万没有想到萧焕狼子野心,图谋甚大!

夜半三分,夺嫡进行到水深火热之际,萧焕却突然起兵,以北凉余孽潜藏入京为由,实施紧急戒严。

在军队内部打出“三王祸乱,奉天靖难,清君旁侧,以正国本”的口号。

黄咏石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夜晚。

萧焕突然召集所有壹鑫会成员去帅帐里吃花酒。

大家原本只是觉得不妥,那可是军机重地,怎么可以像右都尉曹英做出那样的荒唐事来。

但是碍于大哥的颜面,众人还是去了。

推杯换盏,酒过三巡。

萧焕亲兵忽而呈上来几个血淋淋的人头,显然是刚杀不久。

三大营五个监军太监,五军营两个、神机营两个、加上三千营一个。以及右都尉曹英的项上人头。合计六颗脑袋被整整齐齐的摆在桌案上。

负责监军的兵部左侍郎和御史台右佥都御史被五花大绑的捆绑着,押解进来。

黄咏石吓得两腿发软。他戎马半生,脑袋别到裤腰带上,边军之中半死生。

在西疆边境抗击党项人、突厥人。诚然没有南乾北凉那种关乎国运,血战到底的惨烈。

但,说到底,凡是战争,终究都是残酷的。

何况西疆苦寒之地,论起艰难困苦程度,更胜北境一筹。

北境好歹有瀚海湾,有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

西疆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张嘴呼吸都能吃满一嘴砂石。

在如此艰苦环境之中,好容易熬到如今五军营坐营官的位置,是朝廷钦定的正三品武将。

而萧焕闯下如此弥天大祸,就算自己不是主犯,却也是和萧焕关系密切的同伙党羽。就算侥幸不会被处死,也至少会狠狠被贬谪。

黄咏石怒不可遏。

但更多是凄凉。那是厄运突然降临,却完全无能为力的悲愤。

十几二十年乃至数十年豁出性命拼得的战功,毁于一旦。

折腾了半辈子,就因为今天,一切都白费了。

其他人也全部绝望,一个个面色煞白。

“大哥!你干什么啊这是!”

“老萧!你这是害苦了俺们啊这是……”

萧焕坐在主位之上,熄掉了所有的灯,眼睛在烛火余烬里映的发亮。

他的眼睛眼白多于眼仁,眼梢上扬,气质阴鸷。有点像所谓“吊睛白额猛虎”里的吊睛那种感觉。

一屋子的武人、将官,无不想起了当年远征西疆的时候,相互依偎着,躺在戈壁滩上看星星。

想起那壮丽河山到颜色,顿觉心胸宽广。

那时候大家依偎着抱团取暖,一羊皮袋子的酒水,相互传递着喝完。

尽管黑灯瞎火,却让黄咏石觉得亲近。

就仿佛回到了那还在西疆的日子。

一颗躁动的心也慢慢的宁静了。

娘的,说到底都是过命的兄弟,还有什么可说的?萧兄今天犯浑,闯下天大的祸事来,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一起扛吧!无非就是把这条老命不要!

当年我黄咏石就没怕过死,而今也没有二话!

“啊…我们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子聚过了?”

“聚在一起吃酒的话,每个月都要聚个一两回,偶尔两三回,这黑灯瞎火的聚首,上一次还是在三十年前。”底下有人低笑。

“是啊…转眼间三十载了啊…

老子当年,鲜衣怒马。

如今已经是个老头子了,喝了酒以后,只能空对金樽,挑灯看剑,忆往昔峥嵘岁月。想那吹角连营,铁马冰河。”

“我们当年很喜欢前朝左公的诗 西北望,射天狼 。咳,写得好啊。”黄咏石闭着眼睛,沉吟起来,面上浮现出怀念的神色。

“我们也曾是意气风发、壮志长歌的少年郎啊…当时总是幻想着、憧憬着效仿古之名将,封狼居胥,立不世之功。让君王为我们修建个黄金台,拜为上将军。那时方表男儿志。”

萧焕又长长的叹气:“我想,十九岁的我,看到我们现在这狼狈样子,一定会失望不已。尽管身为三品武将,却处处受制于人!

同僚是酒囊饭袋的一群废物,靠着祖上余荫,做到这个位置。

还要被文人监军,一群纸上谈兵,根本不知兵的蠢货对我们耳提面命。就连阉党也要掺一脚!阉人都能在老子面前作威作福了!老子戎马半生,行事还得看阉狗的脸色。

在朝堂里,依然是边角里微不足道的微尘!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是别人!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也是别人!哦!合着老子在西疆出生入死挣得的军功,就是为了来这鸟地方受这等鸟气的!”

“老子是河西人士,背井离乡的那一天,老子曾经发誓,河西萧焕,绝不会一事无成的回到故乡。”

“结果呢,飘零半生,依旧郁郁不得志。至今耻见关山树,无颜愧见河西父老。

郁郁久居人下,那凌烟阁、万户侯的豪言壮语,终成黄粱大梦。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气。”

“喂!我说啊!”他朝着壹鑫会末席的几个总兵、把总、参将、游击、守备说道。“佩银带的你们,难道真的甘心情愿,连个金带五梁、金带四梁都混不上吗?”

(金带五梁指三品官的服饰,金带四梁指四品官的服饰。银带指代更低级的五品官及以下)

“你们有彪炳战功,在西疆为君主卖过命。你们畅晓兵事,不克扣军饷、不贪图享乐。你们也很聪慧啊,就因为没有好爹,去不了学宫书院,进不了国子监翰林苑,所以只能去西疆吃砂土,豁出性命。历经万般艰难,最后还要被人骑在头顶上拉屎。阉竖横行霸道,书生空谈误国,纨绔祸乱军纪。”

萧焕走到那下首的军官中间,指着桌案上血迹淋漓的人头,还有那两个监军的书生说道:“他们的位置,本该是你们坐的!儿郎们!小子们!国家的俸禄都是被这些蛀虫给窃走了!一个个庸人蠢材吃的肥头大耳满脑肥肠的。”

几人被戳中心事,纷纷低下了脑袋。

“诸位!抬头!看着我的眼睛!难道我大康军队内部,不应该有一场大扫除吗?!”

他的眼睛凶戾,像只野狼。

他又走回首座,大马金刀的坐下。“失败了才叫叛逆分子!成功了,是从龙之功!”

“从龙之夜虽然短暂!但荣光长存!”

“这份荣光!我萧焕绝不会一人独享!”

“传我军令。即刻起兵!三王祸乱,奉天靖难,清君旁侧,勤王保国,以正国本!”

黄咏石看见上首的将军,虽然常年佩戴铁质的兜鍪,西疆苦寒,兜鍪冷冽。

因此已经有些秃顶了。但是似乎又有了几分当年那少年将军的意气风发。

吊睛三角眼里是不加掩饰的野心勃勃。

所谓狼顾鹰枭,大概当如是也。

黄咏石这样想着,突然觉得全身血液在沸腾,在燃烧。

“荣光长存!”他们喊。

整个三大营几乎完全落入萧焕一人之手,不过他深知兵贵在精而不在多。

尤其是对于这种隐秘的行动来说。

虽然现在他勉强能做到号令整个三大营,却难免出现听调不听宣的局面。为了确保军队的令行禁止,一共只调动了本部兵马三万人左右。

三千神机营,三千三千营,加上五千鹰扬卫,两万五军营。

列位看官可能有所疑虑,政变怎可如此兴师动众?岂不闻“机事不密、反被其害”,“事以密成”邪?

请诸君听不才一言,须知,此方世界江湖豪侠蹿房越脊来去如风,又武艺高强以一当百。皇帝往往惜命,故而宫墙之内,三千羽林卫枕戈待旦。兼之各个城门宵禁时刻几乎都是满编制的卫所在守备、人人着甲。

若是义军赚不开城门,那只有刀刀到肉、硬桥硬马的与康兵血拼。

故而萧焕点兵,多多益善。萧焕本就师出无名,故而需要以强横兵力硬推,震慑全京。

然,若兵马集结过多,底下或有不服者、对大康忠心耿耿者,倘指挥链断裂,界时倒戈一击。故而最终只带两三万兵马,辅之以一批壹鑫会中高级将领以及其部曲私兵弹压,以保证军令严明。

从永定门开拔进入外城,一路畅通无阻。

守门将领是牛魁的好友,压根没有做出任何阻拦。

大军长驱直入,一路闯到东华门。

东华门当时是旅贲军指挥使万俟渊和他的部队在轮值镇守。

万俟渊拒绝开城门,并怒斥:“你再如何巧言令色,却也改变不了你就是一个篡逆之辈的事实!”

当即下令,城头上的红夷大炮齐齐开火,登时炸倒一片,死伤五十余。

更要命的是,此番齐射在寂静的夜里,宛如平地惊雷一般。眼下,所有人已经都得知城内异动。

萧焕眼见他意志坚决,当机立断,何况时间上自己根本拖延不起。

改变既定策略,分兵朝宣武,崇文二门进发。

宣武门守将畏怖于浩大兵势,不战而降。

崇文门主将犹欲死战,然参将来自壹鑫会,立刻带兵将他拿下,解除了他的指挥权。

由此刻起,内城也落入萧焕手中。

当此时,诸位内阁阁老,六部尚书听到城内响炮,朝服都顾不上穿,穿着木屐带着家丁飞奔到街上,却被剑拔弩张的士兵厉声警告:“北谍入境!全京戒严!私自上街者以通北罪状论处!格杀勿论!”

“大胆!你晓得我是什么人吗!”

领头的把总面如寒霜:“不重要,我奉命镇守此处。”

眼见老人驱使着家丁想要硬闯,把总抢过手下的弩,将一个勇敢家丁射倒。

“北谍入京,全城戒严。现在请大人立刻回府。卑职不会再说第二遍!”

老人气的脸色青白,却也无可奈何。

眼前只剩下了那皇城和紫禁城。

萧焕陈兵皇城后门地安门前,引诱羽林卫主动来攻。

郑皋熔自带了三千营骑兵,从侧翼迂回,后海泅渡,并搭建浮桥,到了终南湖。前后夹击羽林卫。

由是,羽林卫不攻自破。

等萧焕走到了天下权力的中心,走进了紫禁城中。

这才知道文帝三日前就已经薨毙了,只是先前内阁秘不发丧,妄图先确立太子,继承大统。

只是大皇子在同时在太液池溺毙。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二皇子晋王和三皇子楚王又在京城之中私动刀兵,这才让内阁的遮掩白费。

翌日清晨,萧焕扶持四皇子燕王即位。

将先皇入殓下葬,庙号文帝。

萧焕挟天子以令诸候,先是打服了各路直隶地区的勤王兵马。其次又下旨勒令各亲王、边军将领不得擅离职守,仍旧驻守边疆。

萧焕把持朝政以后,象征性的处决了一批宦官,以及愚忠于帝皇的朝臣。

随后大肆封赏了手下将领。

他自封为上柱国大将军,加九锡,剑履上朝,面圣不跪。

黄咏石任京营戎政指挥使,官居正一品。总领京营防务。

牛魁任九门提督,正一品。掌管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防务,统领上直卫。上十二卫扩编为上二十六卫,下辖十五万雄兵。

郑皋熔封为九省都检点,正一品,奉旨巡查边境。

其余壹鑫会成员皆拔擢三品录用。

不仅如此,萧焕摆出一副粗人武将的姿态,亲自带兵登门拜访世家大族。

各门各户不得不献出家藏,表忠心,破财免灾。

各世家叫苦不迭,萧焕却偏偏大权在握,尺度又拿捏恰到好处,不至于让他们狗急跳墙、鱼死网破。

得来的百万银钱除了分赏众将,同时也赏赐给了诸多士兵。虽然没法通过当兵成为富商,却也大力改善伙食,及时发放军饷。

叫他们也过上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好日子。

此外,三千营泅渡后海有功。但三千营总是被世人戳脊梁骨,说他们是三千北凉降卒。

依旧是以马队为主,将三千营更名为神枢营。

帮助他们摆脱如此窘境。

这份荣光万世长存,而萧焕的的确确没有一人独享。

而三大营十七万人,上二十六卫十五万人,这两支部队也被萧焕经营的铁板一块。

此外,萧焕深明自己不善治国安民,因此依旧沿袭任用文官。

愚忠刚直的文官被处死,杀鸡儆猴。

剩下的墙头草和穷酸饿醋们屈从于强权。

萧焕虽试图废黜内阁,建立军机处,令军机大臣只有“参议”之权。

然改革阻力重重,萧焕也识趣的不再坚持。

第三是清算。

当日誓死捍卫朝廷的万俟渊被赐下白绫。

许是萧焕对这个忠勇武将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又或许是萧家、柳家、万俟家并称为槊法三大家。

他或许不愿意让万俟枪法断绝传承。

于是并没有抄灭满门。

只赐死了万俟渊一人。

驻守东华门的旅贲军所有中级军官都被杀掉,整个旅贲军被取消番号,士兵被打散,重新编入其他上二十六卫中。

太医院院使澹台庆因为误诊,妄自断言文帝能活到七八十岁。因此辞职告老还乡。

萧焕准了他的辞呈。

只是他久闻澹台御医盛名,不知道为何他会犯如此低级错误。

不过多亏了这个失误,先皇才没有确立太子。自己也才有可乘之机。

而他又听闻,澹台庆回到扬州不久之后就病故了。

他觉得奇怪,只不过这和他自身利害并无干系。所以只是派遣部下顺手调查一二。

当时的有识之士说:“非病也,此蛊毒也。”

之后便也没有了其他什么线索头绪。

(ps:这几章节剧情铺垫比较多,几乎没有涩涩。是为了回收之前埋的一些伏笔。也是为了接下来的展开而铺垫。其次,关于动员多少兵马,一直和群友争论不休。群友主张是数百人到数千人以内,优先夺取控制中枢权力机构,然后颁布诏书,名正则言顺。争论了好几天确实觉得群友们说的更合理。

我知道古代军队指挥信号传达困难,也知道古代军队没有诸如“齐步走”这种统一明确的行进速度。

我已经尽量低估了军队的组织度和纪律性。但还是太高估了封建王朝的军队。

但是最终还是决定不改了,一是剧情已经写成,二是就当爽文看了。)

特此鸣谢群友的耐心指正:夏世老师、玉剑斩暮寒老师、斯兰达老师。

小说相关章节:无锋·囚鸟无锋·囚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