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孤雏情陷红粉争霸(未删节1-740章) - 129,2

[db:作者] 2025-07-04 09:54 5hhhhh 6620 ℃

  他俩的目的都一样,希望对方将原本属于罗刹门的这部分财产予以归还。可正如长公主所料,常言道善财难舍,何况毕泰跟麦洪、哈尔泰跟长孙定与独孤霸之间积怨颇深,镶红旗和镶白旗跟叛军之间的这类交涉自然谈不拢。

  麦洪、长孙定和独孤霸三人无一例外、全都一口拒绝,理由很简单,这些财产是他们当年率军攻城拔寨,牺牲大批英勇战士年轻的生命、从官府手中夺来的,凭啥白白还给罗刹门?

  从慕容紫烟创立罗刹门那一天起,靠拳头说话和掠夺成性就是这一江湖豪门的最高行为准则,艾龙和夜雾霜自然很认可麦洪等人的理由,既然先礼不行、那就后兵咯,靠自己的本事把所有损失统统夺回来!在镶红旗和镶白旗捍卫自身利益的行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跟叛军之间的冲突,此类冲突规模都不算大,却在该地区各地不断发生。

  怀安之役后,战天鹰决定乘胜追击,派遣大军沿三条路线扩展自己的势力,终极目标都是杀进华北大平原。

  北路由骁勇善战的宣德军詹海亮、拓跋威和刘奔所部十多万大军向长公主封地西部大本营的宣府军镇发起进攻,由西北方直逼京师;中路由朔州军将领杨震和麦腾所部主攻飞狐陉要塞,计划沿易州、涞水郡这条路线进军京师西南方的范阳重镇,由西南方突击京师;南路由宣德军长孙定和独孤霸所部往南攻击关中地区。

  然而前两条进攻路线的进展都很不顺利。北路是主攻方向,可攻击的宣府军镇是长公主的地盘,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长公主的战略重点始终在辽东,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她也来不及向宣府军镇大举增兵,可十多万宣德军向赵怀英的五万宣辽军坚守的这座要塞发动多次猛攻,依然占不到丝毫便宜,而且后勤补给线上时常受到当地农牧民的自发性袭击,可谓举步维艰!

  十多万精锐之师深入长公主封地、屯兵于坚城之下久攻不克,使得战天鹰心中隐隐有些惴惴不安,恰好前线的拓跋威所部截获一封长公主发给赵怀英的飞鸽密函,由暗语写成、他们无法解读,遂以飞鸽传书发回云中郡。战天鹰急令军师组织高级幕僚设法破译,最终只破译出「深井堡」这么一个地名,其余不知所云。

  战天鹰不用看地图也知道,深井堡位于地形险要的断云岭下,刚好卡在从怀安要塞到宣府重镇之间那条最狭窄的咽喉要道上,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被长公主遣精锐部队攻陷,正在猛攻宣府军镇的部队将陷入进退无路之险境,运粮通道被截断,最多坚持半个多月就会断粮,到时十多万宣德军战士必将溃散沦为难民、重操他们投入宣德军之前的旧业。

  与此同时有暗桩头目来报,派驻宣辽军大定堡基地附近的三名暗桩发现,城里有大队人马出动,以一支轻骑兵为前锋,快速向西急行军。那三名暗桩为了追踪这支多达数万人的宣辽军,不慎暴露身份而被杀,那支宣辽军目前不知所踪。经过与军师紧急磋商,战天鹰不敢迟疑,急令詹海亮和拓跋威所部退守深井堡,只留下刘奔率军与赵怀英继续缠斗。

  这样一来,率军坚守宣府要塞的赵怀英压力顿减,当即大开西门、率军出战,大破刘奔五万大军,获敌首级五千余。刘奔只好率军且战且退,撤回深井堡,准备迎战预想中的来犯之敌。

  战天鹰眼见要想穿越长公主的封地攻击京师重地实在勉为其难,遂下令北路军退出长公主封地,各部队陆续撤回原驻地,只留下一支有力部队驻防怀安要塞。

  其实他这次上了长公主的一个恶当,原本她眼见赵怀英率五万宣辽军在宣府基地对抗十多万叛军精锐压力很大,的确打算由大定堡基地调兵星夜驰援。无奈最近沙尔温眼见千禧朝被战天鹰叛军搞得焦头烂额,遂遣尚明率三万精锐铁骑向驻守辽西重镇汤州堡的宣辽军发动猛攻,与叛军东西夹击千禧帝国,企图浑水摸鱼。

  这是第二次辽东大战以来女真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长公主留驻大定堡的战略预备队需要为每天都在付出伤亡的汤州堡前线补充兵源,根本没有多余兵力驰援宣府军镇。好在她是个诡计多端的女人,命赵怀英选出一只最差劲的信鸽携带那份所谓的密函在敌营上空盘旋,直到被射落,密函上除了深井堡三字是用宣辽军早已过时的暗语写成,其余全是涂鸦。

  她真的很看好那个战略要地,若非沙尔温落井下石,她的确会遣宣府铁骑突袭深井堡,将十多万宣德军困死在宣府军镇附近地区!可哪有什么长途奔袭、迂回攻击深井堡的精锐部队?

  那其实是她调往汤州堡前线、准备将久战疲惫的宣辽军副将李虎所部轮换下来的三万铁军,以及怀安之役后投奔她的周处之所部轻骑兵,不过奔赴辽河前线之际在她的授意下故意虚晃一枪,仅仅往西走出数十里外便在当地牧民的紧密配合下揪出叛军的三名暗桩杀掉,随即于当天夜里悄无声息地掉头东进,结果不出一兵一卒便吓退战天鹰北路十多万攻击大军!

  战天鹰吃了暗亏而不自知,只好把目光投向中路的攻击目标、由史国良率十万官军重兵布防的飞狐陉要塞。

  然而怀安之役后史国良吸取教训,大批引进他一向认为很不靠谱的优良信鸽。在叛军发起攻击后,这些信鸽整日价在飞狐陉东西口和黑石岭堡之间的空中往来穿梭不断,及时传递各种信息。他要确保每个将佐随时能知道主帅和友邻部队的准确位置、面临的情况和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使得麾下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成为一支相互协作良好的大军。

  在战天鹰无比殷切的目光注视下,眼下由这支大军驻防的要塞不啻于铜墙铁壁,令杨震和麦腾所部朔州军再也无机可乘。战天鹰无奈地摇摇头,目光在巨型军用地图上再次南移,最终停在那两支每天都在缓缓向南挺进的粗大红色箭头上,他那抿紧下弯的嘴角总算拉直了一些。

  那两只红色箭头分别代表南路的长孙定和独孤霸所部宣德军,在怀安之役中他俩随宣德王北上救援首府云中,先后遭遇官军黎亨所部的围攻和周处之骁骑兵团的往来冲杀,几乎全军覆没。眼下他俩的表现反倒很不错,率军南下攻击前进、一路势如破竹,前锋部队已挺进到关中地区北部的华原,离南边的关中重镇长安已不过两百余里。

  怀安之役激战正酣之际,为了配合梁红玉大军向他的云中帝国发动强大攻势、千禧朝关中驻军当时也曾出兵北上,但攻击的势头并不猛,长孙定和独孤霸分别位于甘泉郡和丹州的留守部队几乎完好无损,合计还有五万多兵力。

             第630章段家军

  战天鹰皱眉思忖半晌,若集结麾下大军主力继续沿南线发动强大攻势,一举拿下长安重镇并完全控制关中地区当无太大问题,继而东出潼关之后大军一路北上,也能挺进到千禧朝的统治核心地带华北大平原。

  可他和尚军师等高级幕僚密议一阵之后,一致认为让大军主力远离他的根据地在敌后进行这样的千里大转战很不现实,对于他麾下这支尚未建立起有效后勤保障体系的数十万大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大灾难!

  可云中帝国目前对千禧朝已占据明显上风,他手中有的是王牌可打,根据尚军师的建议,他最终决定还是将进攻重点放在看似最坚不可摧的飞狐陉要塞。而他心目中可以打出去的最理想王牌,莫过于率六万大军驻扎在广陵郡的段世恒。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杨震所部朔州军接连有人告发段世恒纵容独子段翔救走了被俘的官军统帅梁红玉,认为应该把段世恒拿下严办,有几个幕僚甚至建议把段世恒的六万大军分拆开来,安插到朔州军各部队中。

  战天鹰笑了笑没说啥,给这几个视他如至高无上的天神一般的属下一个莫测高深。在他看来,虽然梁红玉的名气比段世恒大,在官军中的职位比段世恒高,战功也更加显赫,但人家抵死不愿投降、对他来说就是废柴一个,朝廷目前根本凑不齐一支有战斗力的大军,所以他也并不担心梁红玉逃回朝廷后可能率大军卷土重来,对他的大军构成严重威胁。

  何况无论梁红玉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大军统帅,率领士气不振的官军也不太可能击败他的大军。怀安之役便是一例,当时怀安城中莫名其妙燃起的那场大火以及段翔被部将刘汉风擒获都是偶然出现的意外,可这两个意外后来恰恰成为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关键因素。

  后来他才意识到,段翔被俘是个多么不可能出现的意外。段世恒率军出征以来,他及其麾下那几十号主要将领只要不离开自己的部队,从未出现过重伤或阵亡的情况,更别说被俘了。

  并非他们指挥作战时缩在后面胆小怕死,而是麾下的将士们总是紧密团结在这些将领周围,无论面对任何强敌,也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均从未逃散、进退有据,除非身边的将士们被杀光,这些将领就会没事,而段世恒麾下成建制的部队还没有全军覆没的先例。

  所以段翔当时只要不离开父亲的大营,就绝不会被俘。可他偏偏就离开了、而且是远离,还在身边仅有五百卫队的情况下居然一头撞进刘汉风的大营之中,还拼命掩护另外一个人逃跑,导致他自己被活捉,这简直就是万分之一的偶然机会!

  不仅怀安之役,自战天鹰揭竿而起以来,面对朝廷遣来的围剿大军,这种意外事件屡屡发生,使得他的部队一次次奇迹般地反败为胜,若非有天神护佑、岂会如此?他不太认可尚军师的看法,认为天神只是不再保佑千禧朝而已,任何一支新生力量都有可能把这个腐朽的政权推翻。

  反正他心中渐渐滋生出自己乃天命所归的念头,更不认为一位杰出的统帅便能左右战争胜负,因为一支英勇顽强、紧密协作的军队比名帅更重要。而段世恒的部队正是如此,他身上那种荣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名帅特质也非常突出,显得更加坚忍不拔,这在目前的官军高级将领中可谓凤毛麟角。

  战天鹰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大战冲在最前面的、以及官军历次大捷中表现最耀眼的从未都不是段世恒的部队,但每逢战局不利、能咬牙坚持到最后熬出头的一定是段世恒,所以段世恒的部队从未被击败,更别说出现怀安之役中史国良十万大军一哄而散的那种溃败局面。

  何以会如此?经过对段世恒军旅生涯的深入研究后他认识到,不是段世恒有多么英明神武,而是他的部队始终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即便是率军投降,中原历朝历代没有哪位将领能做到象他上次向朔州王投诚时那样、麾下的士兵一个不落的。能把麾下六万之众锻造成铁板一块,那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于是在称呼麾下各部队时,从战天鹰嘴里首次出现而且出现得最多的字眼是:段家军!

  所以他一直认为,怀安大捷的关键或许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詹海亮所部宣德军出其不意地攻陷怀安要塞、断了官军的粮草供应和退路,当然这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他认为最关键的是段世恒率军临阵倒戈,因为若非如此,他认为段家军一定能咬牙坚持下去、获得绝地反击并最终胜出的机会,就象段家军以前的各种反败为胜的惊险经历一样。

  于是战后论功行赏时,段世恒先前已有封赏自不必说,他力排众议,把怀安大捷的第一功臣钦定为抓获段翔的刘汉风,詹海亮排名第二,其后是擒获梁红玉的杨震等将领。他破格直接提拔刘汉风为宣德军主将伏龙将军,封詹海亮为冠军侯,跻身于宣德军中为数不多的封疆高级将领,看似地位更加显赫,但实权反而不如后来居上的刘汉风,许多人都不太理解。

  再深究下去,战天鹰发觉中原历朝历代的军队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由一个大贵族之家建立的军队往往比混编的朝廷官军拥有更强的战斗力、更旺盛的士气也更有凝聚力,历史上强秦的蒙家军,盛唐李家军和薛仁贵的薛家军,乃至眼下塞外慕容大领主的慕容大军、长公主的皇家嫡系宣辽军、梁红玉的孟州军和段世恒的段家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莫不如是。

  只因大贵族武装效忠的领袖是他们很熟悉的利益代言人,捍卫的是家族的集体利益。而大一统的中原幅员辽阔,混编的朝廷官军将士们效忠的领袖他们都从未见过,这人到底咋样谁知道?他们捍卫的又是谁的利益?同样也很模糊。尤其到了一个皇朝即将落幕之时,这种离心离德的现象愈发明显,最终往往只能靠凝聚力更强的大贵族武装勉力维持皇朝的统治。

  眼下的千禧帝国便是如此,官军将士们的亲友中混迹官场的只是少数,有多少人会在他们前面说千禧帝或洪宪皇帝的好话?没有满腹牢骚、破口大骂就不错了。他们所捍卫的官府近年来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对广大民众的盘剥越来越重、贪官污吏横行无忌,这种风气在军队中也蔓延开来,作为战士他们愿意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可是当需要他们用鲜血和头颅来捍卫这样的官府时,谁会乐意?

  所以但凡大事不妙,类似怀安要塞那种溃逃局面才会一再出现。如今官军中除了长公主麾下的赵家军和段世恒的段家军,谁敢面对任何强敌都能周旋到底、永不言败?

  再比如战国时代的秦军所向无敌,到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之后,仅仅十四年后便告灭亡,史书上将秦皇朝灭亡简单归结为残暴统治,可秦皇的治国思路跟历代秦王一脉相承,在诸侯秦国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到了秦皇朝就成了残暴统治么?

  其实真正的根源在于大一统之后,自信心过于膨胀的秦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严重损害了那些被灭掉的诸侯王及其所代表的庞大群体的集体利益,严重分赃不均,导致各地昔日诸侯纷纷聚众起兵反秦。

  而大一统之后混编的秦帝国中央军失去了昔日那个西陲诸侯国、或者该说是大贵族武装的强大凝聚力,导致战斗力迅速下降,到了巨鹿之战,四十万秦军竟被起义军中昔日诸侯楚怀王麾下的项羽六万军队击败、主帅王离被俘,这看起来很荒谬,其实六万同心同德的故楚江东子弟消灭一盘散沙的四十万秦帝国混编的中央军,一点都不奇怪。

  史官们并未看到问题的根源,从此又把项羽吹捧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宛若一位无所不能的超人。其实真正的超人该是那六万齐心协力、紧密团结成一个整体的江东子弟和反秦勇士,正是他们成就了、或者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正因他看清了这一点,非常重视并且很善于利用广大民众群策群力所能产生的强大力量,他的大军才会所向无敌。

  而段家军的渊源更奇特,所有将士全是段氏鲜卑遗族,数百年前段氏鲜卑在辽西建立的小国虽然被前燕和后赵联军灭掉,但作为一个部族一直聚居在辽西走廊的安喜地区,截至目前从未离散和迁离,更未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个鲜卑大家族一代代繁衍生息,部族认同度极高,历经数百年始终如一。

小说相关章节:孤雏情陷红粉争霸(未删节1-740章)孤雏情陷红粉争霸(未删节1-740章)孤雏情陷红粉争霸(未删节1-740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