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致死不足惜的你(简体中文),8

小说: 2025-08-31 08:40 5hhhhh 4440 ℃

“阿姨,对不起……根据她的采访写成的书出版了,我只是来告诉她这个消息,说完就走……”这些年,我始终知道我们对她的要求是如何让她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但我没能早些帮助她。那股愧疚感像是无法逃避的阴影,一直萦绕在心头。

“你给我滚!不要再出现在她面前……”她情绪激动,突然上前推我。

“妈……”病房里传来卿玲虚弱的声音,“没事的……这不是总编辑的错……”

旁边的护士也赶过来劝阻:“不好意思,请不要在医院里大声喧哗,这会影响到病人。”

“……你动作快点。”卿玲的母亲终于松开了手,但她的眼神依然冰冷。

我轻轻推开病房的门走了进去。

“总编辑……谢谢你来看我。”卿玲坐在病床上,对我笑了笑。相比刚刚入院时的模样,她的气色好了很多,脸色透着些许红润。

“看来精神治疗的效果不错啊。”我坐到她旁边的椅子上。

“嗯……不过还是得吃药。”她垂下目光,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

那次采访结束之后,卿玲请了两周的假。等她回到公司,她说还有几个像那个女孩一样的孩子需要帮助,她们的故事也应该被听到、被记录下来。我曾经劝她不要陷得太深,但看着她那几乎要哭出来的神情,我最终还是不忍心拒绝她的请求。

就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卿玲采访的家庭和孩子越来越多,不仅包括女孩在改造中心的室友及她们的家庭,还包括类似学校里的那些饱受学业压力折磨的同学,以及毕业后不得不接受心理咨询的学长学姐们。他们的故事,像是一条无法终结的链条,一个接着一个,被卿玲捧到世人面前。

这些家庭中的问题千奇百怪:有些孩子被诊断出精神疾病,有些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不服管教,有些孩子去了大学后便与父母和同学断绝了所有联系,甚至还有孩子走上歧途,被警方拘押。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有些父母向她忏悔,有些孩子向她请求调解,有些人甚至向她发出绝望的求救……所有这些,无疑给了卿玲巨大的精神压力——但她从来没有向我提及过。

但这并不是结束。我们将她的系列报道公开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尤其是那个弑母女孩的报道,阅读量达到数千万。我们也收到了大量的网友评论。

其中确实有一些支持卿玲的声音——

——“看了报道,心情特别复杂。我们高中的压力真的大到无法呼吸,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但不敢告诉家人,也不敢跟老师说。希望社会能对我们这些学生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只看到成绩。”

——“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真的是绝望无助。这些报道让我明白了我对孩子的伤害,也让我更想找到其他的方式来和他们沟通,而不是一味地打和骂。”

——“这些报道引发的讨论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承认,过度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施加压力的教育体系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推动学校和家长之间更有效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我能理解父母和孩子的想法。他们活着就已经很累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彼此。”

——“我也是从一个充满压力的教育环境中走过来的,虽然我现在算是个成功人士,但回头看看,我知道自己在青春期时经历了多么严重的精神困扰。感谢这些报道揭露了这些问题,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有更多人性化的考量。”

——“我是社福系统的公务员。这些报道暴露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上的严重缺失,这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社福系统的漏洞。我们应该加强对家长和孩子的辅导,设立更有效的教育与心理支持,帮助这些家庭克服困难。”

——“即便是在严厉打击犯罪的专项行动中,判决也要慎之又慎,尤其是死刑判决。哪怕是嫌犯,他们的正当权益也需要保障。”

——“这种改造中心怎么还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运作?!这完全是在藐视青少年的权益!”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声音仍然对她持反对意见——

——“我们高中也是非常严格的管理,要求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有纪律感。虽然当时我也有过反感,但现在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而且至今保持着自律的生活。这都仰赖学校的培养。”

——“说得好像我们有其他选择一样。大城市的孩子可以出国,但是我们除了考试,什么都没有啊。你想要我们自生自灭吗?”

——“我也在接受精神治疗,我也认识一些和我有同样境遇的朋友。但我想说,我们的问题真的没有这些报道说的这么严重。求你们放过我们吧……”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他们的爱常常有缺陷,并不完美。他们的努力不应该被忽略。同样,绝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下都是能正常成长的。这种报道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我的孩子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听我们的话,我们也只能把他送进改造中心。现在他变得听话多了,也开始好好读书了。这些所谓的负面报道,根本就是误导社会对这些矫治机构的看法。”

——“这些孩子以为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外面的社会有多么残酷。如果父母不去管教他们,他们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你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恋爱,学习受到影响,没有办法得到理想的成绩?退一步说,哪怕你自己没有问题,你难道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吗?其他同学成绩下降了,责任你来负吗?”

——“你为什么要影响我的孩子读书!我孩子现在就拿着这个报道在威胁我,要死要活的!你是不是明知道我心疼我的孩子,故意要这么做!”

——“我们的学校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进了好大学,有些时候压力是必须的。他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这样过度渲染学校的压力和孩子的心理问题只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恐惧。”

——“改造中心是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的最后救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这样批评它们,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案吗?你如果有更好的方案的话,父母才不愿意把孩子送去那种地方!没有实践过,你说的一切就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看看那些受不了父母离家出走的孩子们——他们获得了自由,但是他们都变成了什么样子!在马路上飙车,去违法犯罪,去洗盘子扫大街,去自杀……我接手了不知道多少这样的案子,你知道他们有多后悔吗!”

——“那个女孩可怜,她妈妈就不可怜吗?她妈妈的声音又在哪里呢?这对她妈妈是否太不公平?杀人犯再怎么可怜,也不能把杀人正当化吧!”

——“这种人就死不足惜,养着他们也是浪费社会资源!这帮人一个个都统统应该抓起来上绞架!”

甚至有不少对她本人的人身攻击——

——“你写这种报道,是要洗白杀人犯,鼓励杀人吗?你的价值观是不是有问题?”

——“听说这个记者还给地铁袭击案的凶手说话的!简直没有人性!”

——“公然诋毁我们学校,你收了多少钱?!到底是谁买通了你?”

——“这种文章就是公然煽动对父母的仇恨!你是不是也恨透了你的父母,公报私仇?”

——“这就是典型的觉得外国什么都好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理解我们国家的现实。”

——“这是这个记者的照片。看她那种染发,一看就知道她是哪一类人。搞不好她自己就是个没教养的孩子!”

其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

——“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她就受不了,甚至要杀她妈妈?”

虽然我们顶住了压力,至今没有撤稿,但我也一直在怀疑,我们发布这些报道的决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尤其是在那一天之后。

那时,卿玲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给我们,大致是把她写的那些稿件以及采访资料交给我们接手,末尾写着:“每次我为他们发声,结果根本没有人听我们说话。我还要连累我的父母,我的采访对象也被威胁。我真的累了。我该死。就这样吧。对不起。”

我立刻联系了她的家人,然后驱车赶到她家。

所幸我们到得及时,她只是昏迷,送医抢救之后已无大碍,但之后她被诊断出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必须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我们新闻网也收到过不少骚扰电话,我也知道卿玲换过几次号码,但我直到那时才明白,她本人和她的家人也受到了威胁和谩骂,甚至信箱里也塞满了莫名其妙的信件。而换号码就是为了躲避这些骚扰和网络霸凌。

我们应该早些察觉,早些伸出援手的。

但好在她还活着,我们还有机会补救。

“卿玲,我知道这些年来你背负了太多,无论是那些受访者的故事,还是社会的压力……”我轻轻握住她的手,“但我想让你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人。新闻网的每个人,都为你的努力感到骄傲。我们会一直支持你,无论你选择继续写下去还是退出。”

“……谢谢……”她小声地回答。

“你现在安心养病,这才是最重要的。”

“嗯……”

“你采访写的那些稿件,已经出版成书了……”

“我知道……”她低下头,眼神游移不定。

我明白卿玲在害怕什么。那些报道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太多的麻烦,入院之后,她试图逃避这些记忆。

但有些事情,我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告诉她。

我从包包里掏出了几封信和几张照片。

她看着我,没有说话。

那些信,基本都是认识那个女孩的人写的。

“我印象中的她,真的是很乖的孩子,成绩优异,看见老师都会鞠躬,笑着打招呼。……我到现在还记得她当时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当时她站都站不稳,整个人都瘫坐在地上,像是失了魂魄一样。我当时还以为她胆子小,就只是帮忙收拾了一下而已。现在看你的描述,我觉得也许在那个时候她是有了闪回吧。……我一直都在后悔,要是我能早一些发现她背后经历的一切,要是我能更深度地介入,会不会就能避免这个悲剧?但是我又不知道,我介入的话会导致什么结果?我又要管那么多学生,我们班那年升学率压力还很大,我每天忙着补资料、排座位,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几乎没有时间关注,我还有没有这个能力去管她的家事?我知道这些不是我回避责任的借口,但是我还是很痛苦。……”——她的初中班主任。

“当我读到她的故事时,我哭了。我当年抛下了她,可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她还记得我写给她的,关于流星的故事。……我其实一直觉得它很幼稚,甚至没勇气再去回顾,但我没想到这对她那么重要。……如果我当时再勇敢一点,在她封闭自己以后,给她一个拥抱,她的未来会不会大不一样?她会不会不用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如今,我靠写小说和画插画维持生计。我还记得,她总是盯着我的画,露出灿烂的笑容,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故事结局’。……也许,我应该把那个流星的故事写成一个短篇,来纪念她。我知道这会引来怎样的非议,我知道有人会说我不应该,但她毕竟是我的朋友,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敢说她是无辜的,但她的结局不该是这样。……如果我不写,这些话将永远埋在心底。而那样的沉默,我会窒息。我只能用我的方式,为她发声,为我们共同的青春画上注脚。……”——她的初中同学。

“我的女儿就是您写的故事里的‘小组长’。她聪明、活泼又充满希望。我还记得她小时候,总是笑得像个小太阳。她喜欢画画,喜欢小动物,还说以后想成为一名兽医,她用小小的手牵着我的衣角,撒娇地说‘爸爸,等我长大了要赚钱给你养好多狗狗’……但那一天,我发现她和她的女同学在一起,亲密地牵着手,甚至接吻,我的世界崩塌了……我的家族一直以名望和传统价值为傲,我担心她会让家族蒙羞,担心她毁了婚约,也担心她会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可是我收获的,却只是她冰冷的躯壳……现在,我走遍全国,试图揭露那些‘改造中心’的真面目。我知道这样做无法挽回她的生命,但至少,我希望能避免更多孩子因为像我这样无知的父母而被毁掉……”——小组长的父亲。

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手里握着的那一封。

我把那些照片递给她,然后展开那封信,轻声读下去。

————

许卿玲女士:

您好,我是黄晞雨——您文中的“囚犯68566号”——的男朋友。或者说,“前男友”。

自从那次停学之后,我就被父母安排去了国外读高中。在那之后,我们便彻底失去了联系,但我对她的记忆从未消退。小雨的每一个细节依然刻在我脑海中——她在图书馆低头看书时那认真的神情,她皱着鼻子撒娇时的模样,她吃汉堡时像松鼠一般的姿态,她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的弧度,甚至她不经意间拨弄耳边碎发的习惯……这些都成了我最深的思念。

我记得,有一天我们去逛公园,当时小雨手里拿着一只草莓味的冰淇淋,结果一口都没有吃,整个冰淇淋球掉在了裙子上。她满脸嫌弃地看着自己那件沾满粉红色污渍的裙子,惹得我哈哈大笑。然后,她就气呼呼地拧我的大腿。我心想,她真的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还有一次,我们偷偷去参加外面的电音节,那天她偷偷拿出自己藏着的私服,特别用心地打扮了一番——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还带了一顶草帽。她说那顶草帽让她觉得自己像个电影里的女主角,一边笑着转圈,裙摆随风飘起。我说她傻——电音节人挤人的,穿这么漂亮的衣服简直就是暴殄天物——然后她就追着打我,一边打一边笑。

有一次,我们在学校后面的操场散步,她突然停下来,一本正经地问我:“你觉得如果我们以后能一起环游世界,第一站应该去哪里?”我笑着说:“怎么突然想这些?你不是怕飞机吗?”她却笑得很认真,说:“我会克服的嘛!你知道的,我最想去看极光。”她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望着天空,像是在想象极光的模样。那天,我答应她,将来有一天,我们一定会一起去看极光。

但最后,我们都没能兑现这个约定。

自从我们被迫分开的那天起,我心中一直充满了深深的自责。我明白她的家境不好,知道她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一个同龄人应该承受的重量。很多次,我曾求我的父母收留小雨,给她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但每次都被拒绝了。他们的担忧或许是对的,我也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可是感情上,我始终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很长一段时间,那天在教务处门口,她走出来时那双空洞无神的眼睛,仍然在我心中徘徊不去。

这些年来,我经常梦见小雨,梦见她倒在冰天雪地里,瑟瑟发抖却无人救助;梦见她站在一片黑暗中,孤零零地寻找出路;梦见她抱着膝盖蜷缩在一个狭窄的角落里,无声地哭泣。自从我得知她弑母的消息后,这些梦境变得更加可怕,我梦见她浑身血污,眼神充满恐惧与绝望;梦见她被一群黑衣人抓走,一边哭泣一边向我伸手求救;梦见她从悬崖坠下,我拼命伸手,却抓了个空;梦见她被五花大绑着,在我眼前被处决。我梦见她质问我:“为什么要抛弃我?为什么要答应带我去环游世界,却从未兑现?为什么我需要你时,你却不在我身边?”她的每一句质问都如利剑,刺痛着我的灵魂。

我一直在想,要是我当时能再勇敢一点,要是我当初和小雨私奔,我们的未来会不会不一样?她是否就不会面对这样残酷的结局?我一直在想,小雨在她最后的时刻,心中是不是充满了对母亲的怨恨,对我的怨恨,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怨恨?是不是因为这样,那些噩梦才从未停止,一直折磨着我?这是不是对我抛弃我的恋人的惩罚?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您的报道。读着那些文字,我终于能够确信,小雨从未改变,她依然是我认识的那个小雨——一个内心柔软、满怀爱意的女孩。我终于能够确信,她不是坏人,她的母亲也不是坏人——她们只是不幸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被逼到了绝境。

而且,直到最后一刻,她依然深爱着我。

读完那篇报道后,我这个快要二十岁的男子汉,哭得一塌糊涂。

我不配做她的王子。她说的故事里,王子给了她能够给的一切温暖,而我给她的只是有心无力的虚幻罢了。

可是那天晚上,我梦见了小雨。她站在一片温暖的光芒中,笑着对我说:“也许我不会再出现在你的梦里了,但我永远爱你。也谢谢你愿意爱我,给了我那么多甜蜜的回忆——去寻找新的感情吧。我也要去拥抱我的下一个人生啦。那么,就这样吧。”那是她第一次在梦中笑得那么温暖,就像我们还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一样。从那之后,那些噩梦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现实中,有一个女孩已经追求我一年了,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孩,善良、温柔,和小雨一样有着一颗纯真的心。因为小雨的缘故,我一直没能回应她的感情,但现在,我决定试着向前迈一步。我会接受那个女孩的表白,像对待小雨那样好好对待她,不再让自己陷于过去的悔恨中。

在得知您自寻短见的消息后,我想,也许是时候写这封信给您,告诉您——请您活下去,请不要放弃。

许卿玲女士,请记得:在大洋彼岸,有一个男孩被您的报道拯救了。也许您无法拯救所有人,但您至少拯救了一个人,也许还有更多的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因为您的文字而重新燃起了希望。所以,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残酷,无论这些报道带给您多少困难和压力,我知道我很自私,但我还是恳请您活下去。

我会永远感激您,感激您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小雨的存在,也感激您让我重新找回了前进的勇气。

此致 敬礼

骆正宁

P.S. 附件里是我和小雨在一起时,我给她拍的照片。她真的很可爱,不是吗?

————

卿玲颤抖的手握着那几张照片,眼神紧紧地落在那些影像上。

吃冰淇淋时一脸满足的她;撑着雨伞在暴雨中对着镜头微笑的她;靠在长椅上低头阅读,眉头微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她;还有在摩天轮里,眼中闪烁着对未来憧憬的光芒,出神地望向远方的她。

一颗颗豆大的泪珠滴落在那些照片上。

照片上的她笑容依然灿烂。

卿玲无法控制地开始抽泣,泪水如决堤般涌出,她终于失声痛哭。

卿玲的母亲站在一旁,也在不停地抹眼泪。我想,至少在这一刻,她应该在为她的女儿的努力而骄傲吧。

我努力忍住眼泪,默默地把手中的书和那些信放在卿玲的膝上,然后静静地起身,轻轻地关上病房的门。

走廊里的灯光温柔地洒落下来,仿佛一片柔和的光芒在等着她。我知道,她需要时间,去面对那些痛苦的记忆,去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而我,能做的,只是等待和陪伴。

那本书,是卿玲这几年来辛苦奋斗的结晶,记录了她遇见的那些苦苦挣扎的边缘人们的故事,书名叫——

《致死不足惜的你》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