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4] 触手?触手!,4

小说:香兰中学特殊型触手爆发始末 2025-08-29 13:27 5hhhhh 8520 ℃

(此处为佐藤和队员们在异常生物学课程上学习到的,触手的生理资料。节选自《异常生物学导论-第四版》)

概述:

触手在结构上可以分为本体、根须和触须三个部分。

本体是不定形态的柔软组织团,通常自然状态下为椭球形,尺寸随着触手的生长而扩展。本体触手最为重要的部分,负责消化、生殖、储存营养、神经活动、决策等多个核心生理活动。本体只能在承受少量伤害时修复,如果超出修复能力,触手即会死亡。

根须是直接连接在本体一侧的多个短而细的绳状结构,其上分泌的粘液在干燥后可粘连在其他结构表面,负责固定和支撑本体。根须生长的一侧被定义为“下部”,但由于根须可以支持本体附着在墙面、天花板上,因此目前有学者希望用“根侧”避免误解。根须可以按照触手生存的需求动态生长和消除。

食性:

触手为严格的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较为广泛。总体而言体型较大的种类可以捕食较大动物如犬等,而小型的种类则以家鼠等为生。触手似乎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只要实力允许,总是倾向于捕获更大体型的生物以高效获取营养(也有许多触手因挑战大型动物失败而死亡的案例)。

尝试使用大豆蛋白等植物性食物来源和加工肉制品喂养触手,但所有实验均宣告失败。触手会拒绝食用任何类型的非活体生物,仅在生死攸关的饥饿状态下可能进食刚刚死亡的尸体。因此,实验室环境下必须按照标准喂养周期为触手提供鲜活动物,按照触手种类推荐动物分别为小鼠、家鼠、兔、鸡(预先剪除长羽)和犬。

绝大多数触手在非饥饿状态不会攻击人类,但大型触手具有致人伤亡的潜力,且存在一些触手伤害人类的记录,因此饲喂和实验时应执行低级敌对生物实验标准规程。

触须:

触须是触手最有特点的部分,不同种类的触手拥有形态各异的触须,但总体上可以总结为三类,即缠绕(wrapping)触须、穿刺(puncturing)触须和摄食(ingesting)触须。触须的种类和最大数量在触手出生时确定,并且终生无法改变。在触须尚未萌发时,本体的“上部”表面可见若干细微的痘状突起,即“芽点”。芽点可以逐步生长出对应类型的触须,在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生长速度甚至可以肉眼可见。触须受损后可以再生,且营养匮乏时会凋亡以降低整体功耗。

即使是同种触手的不同个体,触须的数量也具有很高的随机变异性,甚至可以用于临时命名。在现场缺乏DNA检测手段,也难以通过安装标记分辨不同的触手个体时,可以统计本体表面的芽点和已经萌发的触须数目和种类来辨别和命名个体(如W12P3I4)。但应当注意,由于部分幼年触手的芽点尚未完全生长出触须,因此仅在远处观察触须数量获得的命名很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偏差。因受伤而失去触须的成年触手同理。

缠绕触须类似面条鱼和蛞蝓的结构,内部无骨骼,因此可自由旋转。肌肉丰富,可分为轴向偏心布置的六组纵肌和每隔约十五厘米一组的环肌。运动时,部分纵肌收缩,在两节环肌之间形成弯矩,即可使触须弯折。缠绕触须表面为光滑有绸缎质感的皮肤,无鳞片。通常分泌大量粘液,用于在缠绕过程中润滑并阻碍猎物挣扎。缠绕触须的生理功能为限制猎物的运动,对于较为弱小的动物(实验环境下为兔,鸡,中小型犬)可直接被缠绕窒息而死。

穿刺触须结构类似蛇类。横截面中心具有结实的骨骼,大量纵肌环绕骨骼布置。皮肤薄但覆盖有坚硬的复合几丁质鳞片。触须头部为半锥角15°的圆锥体,尖端锋利。鳞片为多层,且成分变为羟基磷灰石和少量有机质构成的复合体,在高硬度的同时具有优秀的冲击韧性。穿刺触须的生理功能为捕食较大动物(实验环境下为羊,猪,大型犬)和自我防卫。面对大型猎物和捕食者时,穿刺触须倾向于以较高速度冲击对方胸腹部弱点部位,通过击穿表皮并撕裂肌肉造成巨大伤害。

摄食触须结构类似缠绕触手,但肌肉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心通向消化道的食管。触须头部有开口,附近有多层齿和复杂细致的肌肉,用于撕咬猎物并将肉块送入食管中。食管可以在外层肌肉的节律运动下波浪状收缩,将食物向触须末端推动,并最终进入本体内的消化管。由于食管较细且牙齿细小, 触手更倾向于食用猎物的软组织和内脏,如非食物紧缺,一般不会尝试啃食较为坚硬的肌肉。为了保护娇弱的结构,触手倾向于在猎物死后摄食,不过也有稀少的在尚未死亡时开始摄食的报告。

运动:

与灵活的触须不同,触手的本体只能依靠孱弱的根须进行运动,其运动效率非常低下,但可以攀爬墙壁和天花板。如果没有必要,触手倾向于在阴暗隐蔽处固着,并表现得如同植物一般。

极少种类的触手习得了完全抛弃根须,使用触须交替运动而快速移动的方法,但只有在危机时刻才会如此行动。

生殖:

触手的标准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繁殖时可以观察到本体上开始挤出一个较小的球形结构,逐渐增大并与母体脱离。新形成的子代在生长出根须和触须之前完全依靠本体的养料生存,但由于出生点在母体附近,可以获得保护,因此野外成活率相对较高。

少数种类的触手通过保留猎物生命并向体内注入种子的方式繁殖,可以利用逃离的动物将子代送往远方,但成活率低,往往需要大量播种才能有效繁衍。

没有观察到任何种类的触手存在物理意义上的交配行为。但在亲缘关系接近的多种触手聚居地诞生的子代,有时会混合不同种类的特点。目前对于触手是否可以进行有性生殖还存在争议。触手的遗传信息突变率很高,经常出现行为和动作

思维:

通常认为触手不具备高级思维能力,但具有有限的学习能力,因为已经观察到较为年长的触手在捕食方面积累经验。有学者认为触手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沟通,但具体的沟通方式并不知晓。

推荐采用二级思维应对规范,并注意避免在饲养过程中过度刺激触手。

小说相关章节:香兰中学特殊型触手爆发始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