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大明天下】(514)补发六一,2

[db:作者] 2025-08-14 16:30 5hhhhh 8900 ℃

  「这……兵部事前未曾预备廷试事宜,一时间恐无从出题供陛下拣选啊!」

  丁寿一声嗤笑,「偌大兵部连从兵书经典中拣选几道策论都拟不出,还能替陛下掌管天下戎政么,抑或是刘老大人有心无力?或是本就没让陛下参与选才大典的心思?」

  刘宇冷汗「刷」地一下流了下来,这小子真是句句诛心啊,皇帝哪怕听进一句自己今后恐都没好日子过了,慌忙道:「臣年纪虽迈,亦熟读兵书战策,通晓经典文章,初拟几道策论力所能及,只是武科重在弓马,而兼取其策论,原与文科不同,若比例廷试,则习记问而疏弓马者得以争先,似于设武科选将才之真意未协,请陛下明鉴。」

  「那就比试拳脚兵器等技击之法好啦,反正这文章弓马什么的早在前几场就考过了。」朱秀蒨翻着那份武举名录早就不耐,里面记载尽是某某骑射中箭几何,步射有几矢中的,还有选录的策论文章,小郡主看得一个头两个大,与她心中期望的武学俊彦实在差距太大,此时终于逮到机会插话。

  小皇帝当即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啊,可比殿试文章精彩有趣得多!」

  刘宇嘴巴张得老大,「比试武艺?这是否太过轻率?」

  瞧朱厚照摩拳擦掌的兴奋模样,颇有亲自下场的架势,丁寿原先出这主意本就是要分散小皇帝精力,见他兴致一起,哪会让刘宇搅局,立即道:「两京十三省所选武举本就是要究极韬略、精通武艺之贤才俊杰,会试三场只验步骑射艺与策论文章,有失偏颇,陛下亲自拾遗补缺,实乃众举子之幸。」

  朱厚照哈哈一笑,「那便同文试一般,传谕众举子在奉天殿外较技。」

  「这个……」丁寿就是再哄小皇帝玩,也觉得这么干不妥,「奉天殿乃举行朝会等大典之所,妄动刀兵怕是有所不妥,依臣愚见,不如在太液池畔的紫光阁考阅技勇如何?」

  小皇帝不满摇头,「太轻率了,怎么也是朝廷抡才盛事,如何能设在西苑,这样吧,地点就设在午门外好了。」

  「陛下明见。」丁寿赞了一声,转头好似才发现那位瞠目结舌的尚书大人,奇道:「刘大人,不快去筹备殿试诸事宜,还在此作甚?」

  「我……这……」刘宇一句话没插进去,这三位你一言我一语,已经把事给定了。

  「先生还有事要奏?」朱厚照同样问道。

  刘宇左瞧瞧,右看看,满嘴苦涩,却没有抗旨的胆子,垂首道:「臣遵旨,臣告退。」

  注:明代武举一直侧重考的就是骑射步射和兵书经典,万历四十七年科臣请特设将才武科,初场试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知者言之,结果「报可而未行也」,甚至天启年再度提出的皇帝殿试也因兵部「祖制武科不廷试,应遵往例为便」的理由而否决,直到崇祯四年,才有皇帝亲执殿试,也就是自此开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武状元。

  不过崇祯帝设的技勇科也不是较量武艺,而是拉硬弓、舞大刀和举石锁,尽管这也在会试时引起了某些举子「选将才乎?选家丁乎?」的质疑,但考试项目就这么传到清朝,只是在内场文考方面逐步宽松,由从四书和兵书中选题,降为从孙吴司马三部兵书出策、《论语》《孟子》中出论,难度越降越低,乾隆时改为一策一论,全部从《武经七书》中选题,到了嘉庆时候考虑武人文化层次跌得厉害,干脆连策论都免了,只要默写一段百余字的《武经七书》就行,到最后内场考试基本流于形式,能选出什么人来只有天知道了。

  至于武举殿试地点,从清代钱载《上御紫光阁阅武举技勇侍直恭纪》来看,起码在紫光阁举行过廷试,不过考试内容也还是「校艺弓刀石,论才勇智仁」,书中为情节需要,设定午门比武,书友权作一哂,不必当真。

 版主提醒:阅文后请用你的认真回复支持作者!点击右边的小手同样可以给作者点赞!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