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灰色穹頂】世界觀背景介紹——歐洲篇3

小说:灰色穹頂 2025-08-09 23:37 5hhhhh 4010 ℃

【少女前線】[[rb:同人創作 > 灰色穹頂]]世界觀(3)

來自知乎,源於一個腦洞——假如少前沒有新蘇聯

聲明:本文及同名文集為知乎原文章在B站的唯一放送,不同篇目的作者也不同,會在正文前標注。

本篇作者: 你們的麥克老鐵

前言:

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塌縮輻射和核子烈焰把世界上空籠上一層鉛灰色,成千上萬人死去,舊大陸的秩序在戰火中被徹底改寫,那個曾經作為歐洲上空揮之不去的夢魘的東歐大國如今支離破碎,他的南方盟友也不再具有完全與新大陸的敵人分庭抗禮的能力,似乎屬於新大陸島的秩序已經被建立起來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歐羅巴中篇:六分天下雲激蕩

Cpt.6: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我們要結成一個弟兄般團結的民族,

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永不分離,

我們要像父輩一樣自由,

甯死也不做奴隸苟且偷生。

——席勒 【威廉·退爾】

曾經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是北約的最前線,提心吊膽的政客們搭建著搖搖欲墜的紙牌屋在廢墟上維持大戰後僅存的遺產。然而隨著歐盟的成立與兩德合併,自由主義統治下的德意志人民再次獲得了崛起的機會。自千禧至黃金的二十年代,聯邦共和國頂著多國脫歐與民族主義再崛起的壓力縱橫於三極之間,通過經濟與外交手段廣結盟友並建立起屬於新時代的“歐羅巴體系”。當時間步入30年代,命運卻和人類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北蘭島事件徹底摧毀了整個太平洋原有的地緣格局與政治勢力制衡,全球一瞬間陷入政局巨變的狂潮。德國原先也試圖通過制衡歐盟與北約建立起獨立的勢力,然而更加不幸的事傳來。

【北極光事件與漢諾威暴動】

起初這只是北歐的一次小型遺跡洩露(此處北極光事故被縮小),卻因為歐盟拖遝的步伐而擴大化,挪威、瑞典、芬蘭、丹麥與德國很快都受到了嚴重的波及,包括經濟與環境都迅速惡化。

屋漏偏逢連夜雨,隨著漢諾威三大港口(威廉港,漢堡港與基爾運河北海口岸)緊急封鎖,大批原先準備轉移到南歐與非洲的難民全部積壓在了德國西北部一隅,鐵路公路系統癱瘓下極高的臨時人口壓力使得政府一再縮減難民配給。在漢堡與不萊梅,糧食緊缺導致市民遊行抗議,而西歐南歐多國因為糧食交易價格問題而拒絕向德國出售糧食。很快抗議就升級為暴動,為了保住漢諾威,聯邦政府最後忍痛高價採購進口糧食並安撫民眾。

北極光事件的餘波持續了8個月,直到次年德國北部的交通才緩慢恢復。在這場浩劫中德國政府慘重的損失也進一步導致執政的基民盟下臺,歐陸制衡方案徹底塵封,德國的野望完全破滅。

【社民黨的任期】

北極光事件之後,德國徹底失去了掌控歐洲的能力,經濟上法國奪取主導,政治上義大利控制局勢,軍事上波蘭協調防禦,三家將德國的遺產瓜分的一乾二淨。而聯邦政府面臨的種種問題也使得他們無法取回自己的地位,在嚴峻的環境下SPD選擇先從內部下手。

通過挑撥CDU(基民盟)內部唆使黨派分裂,SPD確保了自己穩固的統治地位,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開始了。首先是通過恢復工人待遇重新刺激市場,隨後利用媒體喉舌與對外政策吸引東方移民作為勞動力,利用大企業轉移工業重心的機會重修貫通南北的基建並致力於開發綠區。SPD的第一個執政期內德國的經濟在波動中回暖。隨後聯邦政府將目光投向了海外的一片無主熱土——中非。

此刻的中非,第二次剛果內戰已經結束十餘年,然而三家的邊境衝突仍然在持續,德國先與剛果(金)簽署了集體安保條約,確保本土PMC入駐後利用政治手段顛覆了這個犧牲品。接下來大大小小的PMC在政客的一手操控下組建起了“中非防禦條約”並大舉入侵中非共和國。短短3年內,中非三家就倒下了兩家。最後當剛果共和國在多重攻勢下解體加入“防禦條約”時,德國已然獲得了曾經渴求的“陽光下的土地”。

【國人黨的任期】

當SPD執政到第八個年頭時,前CDU分裂黨派“德國國家人民黨”(DNVP)逐漸崛起。他們利用SPD執政中的代理殖民政策對其進行批判,指責SPD消極對外採取綏靖政策。時值泛歐新殖民狂潮,德國人與所有人一樣都渴望著新模式下的開疆擴土政策擴大化,利用這樣的群眾心態DNVP很快拉攏起一批追隨者。隨後DNVP對SPD的“新自由下改良”政策進行批判,大力鼓吹“政府介入經濟”這種前現代“凱恩斯模式”,與已經被瓜分的巨頭與陰影中的新容克達成協定。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SPD最後算錯了一步——原本意圖通過國家機器肢解DNVP的計畫被洩露,直接導致一場歐洲的“水門事件”。

很快總理被彈劾,SPD成為最大在野黨,而DNVP奪取了政權。在DNVP執政的第一個任期內,中非的“防禦條約”改組成為“阿非利加集體安全性群組織”,徹底化身德意志的喉舌。在“新時代的俾斯麥”施特雷澤曼總理的鐵腕治國方略中,軍隊與工業巨頭被再次抬高地位,通過對東歐北約國家的軍售與操控市場,SPD的遺產與巨企的野心被完美利用。很快波蘭就屈服於德國駭人的生產力下,在經濟上幾乎成為德國的附庸,同時波羅的海國家鑒於俄羅斯日漸增加的野心也決定向德國伸出橄欖枝。“利用好你所有的資源”成為德國自危機後最典型的象徵,在北極光事件中一敗塗地的歐洲之主憑藉著靈活的外交與內政措施逐漸控制住原先權力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麼做是要付出代價的,自SPD時代至DNVP時代,人民的福利一降再降,黃金年代德國人所享有的待遇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被撕個粉碎。DNVP也深知當下的政策不是長久之計,不過要解決人民待遇問題就不能不面對一個事實——當前北德的土地已經承受不起海量的工人。

自從二戰結束德意志人西遷運動就一直在有序地進行著,隨著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與東普魯士離德意志逐漸遠去,僅剩下的土地就控制住了德國的上限。尤其是在北蘭島後的世界,土地愈發成為每個國家不可或缺的資源。德國曾經提出過德意志人東遷組建泛歐的願景,然而這被北極光事件打斷後就不了了之。現在波蘭即使在經濟上屈服於德國,也不會輕易讓出這道口岸給德意志人通行,DNVP需要的是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隨著俄羅斯的開疆擴土來到了。

【大戰驟起】

當柏林再次響起防空警報,萊茵再次進入動員,巴伐利亞的報紙上再次出現【戰爭】時,所有人都有了一種回到1914年那個夏天的錯覺。2045年的5月9日,在上一場戰爭結束後的整100年,德國宣佈加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開戰的第一個月,3個德國空降獵兵旅就投入到死守哈爾科夫的戰鬥中,隨著戰爭的加劇,德國國防軍出動了他們的核心力量:10個合成重裝甲旅被派往東線作戰。德國人對於這場戰爭是狂熱的,在DNVP的宣傳與SPD的鼓舞中他們和第二帝國的士兵一樣滿懷著自信踏入戰場——

——隨後墜入血與泥的深淵。

【鐵與血的悲劇】

報紙上用懷舊的哥特體印刷“血戰哈爾科夫”的激烈,卻無人關心包圍圈中掙扎的聯軍士兵;電視上躍動的畫面播放“里加大撤退”的壯觀,卻無人知道被遺棄的裝備與屍體填滿了整個廢墟。在控制住的輿論下只有那些藍衣政客們抑制不住背後的冷汗,面對國內洶洶的民情與外部嚴峻的壓力,他們用虛偽的軍國主義口號填滿自己空虛的內心。

在“為國家勞動”與“德意志需要你”的狂熱中麻木的人民宛用空洞的眼神望向東方,那裡被貼滿“罪惡”與“敵對”的標籤,而地上破舊不堪的紅旗被反復踏過,染上一曾陰翳。

鐵與血的謊言為機器提供著血肉燃料,多餘的公共設施與資源被全部投入到戰爭中,作為政客的賭注押上桌。醫療保險與社會福利下降到一個空前的低水準,幾近於20世紀上半葉經濟危機時的魏瑪共和國。然而當SPD的左派想要抗議時,那些建制者與擁護者詆毀他們為“通俄者”與“叛國賊”,從國人黨到社民黨中間派,所有人都狂熱地將賭注押上民族主義的道路。

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即使最終在聯軍瘋狂的攻勢下俄羅斯被逼退到A-A線,德國也無法回避被戰爭揮霍的工業與潦倒中的人民,這個狂熱的國家再一次走到崩潰的邊緣。

【東遷】

在戰爭中付出最大代價的德國現在坐上談判桌,以勝利者的身份開始要價,他向北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畫——德意志人重新東遷。自從上一次世界大戰慘敗後,德意志人退出了東歐,開始逐步向西遷移,而現在面臨空前的人口積壓問題,現有的這些土地無法支撐這個國家。時值美國倉皇干涉法蘭西革命,北約只能對德國的“小德意志”索取應允,換來德國的忠誠。很快,波美拉尼亞與西里西亞伴隨著東普魯士一起回到德意志的版圖內,但澤與波茲南被設立為“東方德意志特區”交由德波共管,大批的企業從德國阻塞的工業動脈撤出,奔向熟悉而又陌生的熱土,德軍則馬不停蹄地奔赴法國參與對左翼的神聖圍剿作為交換。[[rb:在 > 柯尼斯堡條約]]中,德國在法理上獲得了一戰的東部邊境,波蘭索取30年代蘇波邊境作為交換,而烏克蘭回收了東部分裂的土地。這是一場全歐洲的東遷,作為北極光事件拖延十數年的最終解決方案被踐行於更多人悲慘的命運上。

【秘密集結】

德國為了政權的苟且延續而以士兵的性命換來開疆的機會,但是這終究是無視人民呼聲的暴政。DNVP可以欺瞞無產階級一時也不能欺瞞他們一世,隨著法國革命日益走向勝利,2056年的德國縱然有東遷的饋贈也無法避免一場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後世的史學家對於這場革命的定性是“由工聯性質的暴動徹底走向一條無產階級專政路線的關鍵點”,起初萊茵區的德國工人拒絕為軍火巨頭“萊茵金屬”生產武器而發起罷工,在遭到鎮壓後,第一批覺醒的工人們改變了路線。

當時萊茵區是全德最大的軍火生產中心,有了里昂的前車之鑒後政府為了避免類似的起義爆發而在工廠留有大量治安部隊。這些部隊原先一直控制著魯爾區的軍工廠房,直到“第二次五月風暴”爆發,他們被緊急調往法國馳援。這個時候,SPD左派革命家埃裡希·沃爾夫帶領他的行動小組到達了美茵河畔法蘭克福,當地的氣氛瞬間燥熱起來。

5月12日,當萊茵金屬總部警鈴大作時,董事會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突然法蘭克福街頭槍聲大作,治安警察的裝甲車鳴著警笛沖向街道,恐慌與彷徨伴隨著搖動的紅旗淹沒資本家的工業帝國。18個小時內“產業工人軍”就效仿里昂大起義執行完對萊茵金屬的梟首,整個美茵河畔都是把守著要塞街壘的赤衛隊,沃爾夫利用沒被損毀與遮罩的全國廣播系統向德意志政府發出檄文。

原先調離的治安軍立刻回撤馳援,同時其他幾家康采恩在目睹萊茵的慘死後也紛紛出動力量援助,這股革命之火沒有蔓延多遠就被鎖定在萊茵東區一隅。為了避免混亂拖延過久,DNVP政府接收了沃爾夫的條件,宣佈全體左翼政黨合法化,並允許“萊茵工人產業聯合會”替代原先的巨頭存在。8月12日,在鬥爭3個月後,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同時DNVP的統治也徹底宣告結束。9月的大選中,DNVP一落千丈淪為“第二在野黨”,由SPD左派領導的“統一社會黨”(SED)替代其第一在野黨的位置,而SPD重奪政權。

【孤舟一葉難渡海】

在短短的25年內,德意志已然經歷一波三折的命運,改過良也擁過皇,在激烈的鬥爭中沃爾夫的“萊茵工人產業聯合會”似乎為這個昏暗中徘徊的國度帶來一絲曙光,然而有光就必然有影,在最黑暗的角落裡,沉浸於失敗的苦澀中的右翼正在孕育一股新的力量。

就如同120年前的魏瑪共和國一樣,聯邦來到命運的轉捩點前,當每個人都可以看見未來後,他們就不能假裝自己失明了。鬥爭剛剛開始,且聽我們下回細細分解。

小说相关章节:灰色穹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