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文献中的“虎”与“乳”,1

[db:作者] 2025-08-09 15:13 5hhhhh 6100 ℃

文献中的“虎”与“乳”

推荐BGM:

【『万年斯 』谁说唱的涩啦?明明全是感情> <-哔哩哔哩】 https://b23.tv/Y4ydNd7

【『 叹 』又土又仙又涩,国风越南神曲翻唱-哔哩哔哩】 https://b23.tv/4BCnlNh

【【兰音】本色,开口就是遮不住的妩媚~-哔哩哔哩】 https://b23.tv/TmuFD3S

相关前作:《没有怀孕的萝莉可以泌乳吗?》、《再谈内丹家与外丹家》等。

前些天查催乳素/泌乳素生理作用的时候,注意到一点:人体内催乳素含量过高时,易诱发多毛症,即体毛过多。于是我联想到以前浏览道教文献时,除了常见的“白虎”,不时也能见到“黑虎”。查了一下“黑虎”(结果太多,选择性地浏览了一些)和“虎+白朱砂(前作中引用过《本草纲目》,乳汁又被方家隐名为“白朱砂”、“仙家酒”)”、“黑虎/白虎+乳”等词条,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首先,“白虎”可以指人是确凿无疑的,有西水坡遗址新石器时期龙虎星象图(可参阅拙作《初步了解先秦两座墓葬和天文的关系》及《杂谈古籍中的“童男童女”(其二)》)背书,无需再用其他资料证明。

其次,和“白虎”一样,“黑虎”也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毛色偏黑的虎、豹,可以指一种入药的黑色蟾蜍及其炼出的黑虎丹,还可以指胡麻(藤草),又或一种罕见的蘑菇菌种“黑虎掌”(存疑,无可靠出处),也有人认为是“铅精”的一种别名,即一种黑色含铅化合物……最后,也可以指人,即从小或色黑或毛多的人。(大概可以想象一下李逵小时候?)金·韩道昭《五音集韵》解释与“童”相关的字词时,有“……黑虎:黑儿。朣:朣胧,月初出。膧:肥儿。勭:成人也……”一句。宋·丁度《集韵》和宋·陈彭年《重修广韵》等书中,也留下了“黑虎:黑貌。”、“黑虎:黑儿。”诸如此类的记载。既然确认了“黑虎”可以指人,那么就去看看道教文献中有哪些记载比较可疑了。(注:不保证一定是指人,仅仅只是比较可疑。正如《再谈内丹家与外丹家》中所说,当时内外丹家是互相影响、借鉴的。)

明·(朝鲜)金时习《梅月堂集》卷十七:

“……

龙虎第七

或又问曰。修鍊【炼】龙虎。可以化神仙乎。清寒子曰。虽非至理。有是验也……夫龙虎者。铅汞也。鼎器者。乾坤也。文武者。火候也。鍊之凡九转而成丹。此其大略也。若详言之。则龙者。南方离龙也。虎者。北方坎虎也。盖东为青龙。西为白虎。此常理也。今以东方之木。不在东而与火为位于南。西方之金。不在西而与水合处于北。白虎变为黑虎。青龙变为赤龙。木火金水以为龙虎。而寓言于铅汞也。作丹之时。驱龙呼虎。乃吞吸其精。一呼一吸。两相饮食。伏虎降龙。不飞不走。并合为一。是谓鍊也。鼎器云乾坤也者。盖凡人之身体。首即乾。腹即坤。初坐之时。凝神内照。收视反听。以眼对鼻。以鼻对脐。身要平正。即是安鼎器也。鼎器既安。一呼一吸。盗彼元气。于是。丹生于坎中。因火逼而出位。历三宫。降而入口。即是服饵也。火候者。除鼎器药物。其馀六十卦。自屯蒙以下。以至既济未济。周列于鼎外。以为周天火候。文武火者。铅虎属金。其性至刚。藏于坎中。非猛锻极鍊。则不能飞上。故用武火逼之。而不可施以文。汞龙属木。其性至柔。隐于离中。一见真铅。自然不动。故用文火炼之。而不可施以武也。盗天地之元气云者。其所以修炼而长生者。能盗正气也。其所以能盗正气者。由其有呼吸也。呼至于根。吸至于蒂。是以。能盗其气。归之于丹田也……”

为什么“白虎变为黑虎。青龙变为赤龙”呢?或许现代医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男性的阴茎发育最主要的是在青春期开始,第二性征的发育的标志,在男性为生殖器和阴毛。生殖器的分期可以分为一期,为青春期前的状态,睾丸的容积<4mL。二期为青春期,睾丸和阴囊开始长大,睾丸的长径>2.5cm,阴囊的皮肤变红是性发育开始的征象。三期阴茎开始生长、变粗、变长,睾丸和阴囊进一步生长,睾丸长径>3cm,阴囊色素变深,出现褶皱。四期龟头开始发育,阴茎的长度和周径进一步增加,睾丸的长径>3.5cm,阴囊皮肤色素进一步加深,褶皱增多。五期为生殖器的发育完成,以后不再有进一步的生长,睾丸长径>4cm。”“阴囊的皮肤变红是性发育开始的征象。”我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有的书上说男根是阳中之阴,女阴是阴中之阳了,大概就是成年男性的躯体往往多毛而少红润,唯阴囊、龟头最为红润;成年女性的躯体则往往多红润而少毛,唯阴部毛盛。

清·佚名《女丹合编》:

“……厥纲有三:

一曰秉性,二曰形体,三曰工法。如男属阳,阳则清;女属阴,阴则浊。男性刚,女性柔。男情急,女情缓。男念杂,女念纯。男主动,动则气易泄;女主静,静则气易敛。男为离,如日,一年一周天;女为坎,如月,一月一周天。男气难伏,女气易伏。此秉性之不同也。男喉有结,女喉无结。男乳无汁,小;女乳有汁,大。男基凸,女基凹。男曰精室,女曰子宫。男命在气穴中,女命在乳房中。男以腰为肾,女以血为肾。男为精,其色白,名白虎;女为血,其色赤,名赤龙。男精阳中有阴,女血阴中有阳。男精之气充足,女血之气些微。此形体之不同也。男先炼本元,后炼形质;女先炼形质,后炼本元。男阳从下泄,女阳从上升。男修成不漏精,谓之降白虎;女修成不漏经,谓之斩赤龙。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男七莲难放易收,女七莲易放易收。男修曰太阳炼气,女修曰太阴炼形。男曰胎,女曰息。男白虎降则茎缩如童体,女赤龙斩则乳缩如男体。男出神迟,成道亦迟;女出神速,成道亦速。男可自升,女必待度。男必面壁,女少还虚。男成为真人,女成为元君。此工法之不同也。若性命之理,则无不同。……”

此书应当是明清时房中术成为禁忌后才诞生的,竟将白虎和赤龙配成一对,罔顾“青龙对白虎,赤龙对黑虎”的“基本法”。不过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说,其他书中白虎、黑虎、青龙、赤龙也未必一定是指人,也可能是某种色白、色黑、色青、色赤的物(人体的某个部位,人体分泌物,或者草木金石)。同样的,“乳”也不一定就是人乳,可能是某种白色的东西。

宋·张伯端《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圣人恐泄天地之机,以真阴真阳取喻青龙白虎也,以两弦之气取喻真铅真汞也。今仙翁于诗曲中,复以青龙之一物,名曰赤龙、曰震龙、曰天魂、乾象、乾炉、玉鼎、玉液、扶桑海、龙上弦、东阳、长男、赤汞、朱砂、朱砂鼎、离日、赤凤,已上,无过比类青龙之一名也;又以白虎之一物,名曰黑虎、曰兑虎、曰地魄、坤位、坤鼎、金鼎、金炉、华岳岩、虎下弦、西川、少女、黑铅、偃月炉、坎月、黑龟,已上,无过比类白虎一名也;又以龙之弦气,名曰真汞、曰姹女、曰木液、青娥、砂里汞、朱里汞、曰精、曰情、曰黄芽、流珠、青衣女子、金乌、离女、牝龙、真火、二八姹女、玉液、玉芝,之类,其实一也;又以虎弦气,名曰真铅、曰金公、曰金精、水中金、水中银、曰性、曰白雪、素练郎君、玉兔、坎男、真水、九三郎君、刀圭,之类,其实一也。此言二物会时,情性合者,二物即龙虎也。青龙在东,东方属木,木能生火,龙之弦气为火,曰情,属南方,谓之朱雀也;白虎在西,西方属金,金能生水,虎之弦气为水,曰性,属北方,谓之玄武也。夫龙木虎金,情水性火,谓之四象。四象会合,于中宫而成丹者,土也,此真五行也。龙虎二物相交,则情性合矣;龙虎合而成丹,则五行全矣。故曰:‘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也。木龙在东,金虎在西,二物间隔,孰能使之配合,而为夫妻耶?配合在黄婆而已,左手擒龙,右手捉虎,使之合并也。戊己属土,故谓之黄婆金木间隔,黄婆能使之合并,黄婆能使之配合,岂知非媒聘使之欢合,而为夫妻乎?

……

赤龙黑虎合西东

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始自兹能运用

金丹谁道不成功

注曰:东是青龙木,木生火,故龙之弦气属火,火居南而赤,故曰赤龙;西是白虎金,金生水,故虎之弦气属水,居北而黑,故号黑虎也。赤龙又曰姹女,黑虎又名金公,二物亦犹砂中汞、铅中银也。赤龙黑虎,合两弦之气,交南北东西,即是东西南北合也。四物交加于戊己真土之中,结成真土一粒如黍,吞归五内薰蒸,达四肢,入昆崙山,入水,俱来朝会。然后进阳火,于复卦退阴符,于姤爻自然运用,抽添莫不头头中度,合丹至道,指日可成。

疏曰:龙弦气为火,虎弦气为水,又云:金鼎有火为白虎,玉池有水为青龙,此是阴阳无定位,水火无定质,互用反复,妙理无穷。……”

张伯端《悟真篇注释》:

“……

赤龙黑虎合西东

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媾自然能运用

金丹谁道不成功

东,赤龙之弦气也,名曰姹女;西,黑虎之弦气也,名曰金公。二物亦犹砂中汞、铅中银也。赤龙黑虎合两弦之气,即是南北东西四象交加,于戊已中结就一粒黍米,服归丹田却运火,自复卦子时起,首进阳火,至媾卦午时起,首进阴符,复媾,是阴阳之元,为冬夏二至之节也。阴符阳火,自此肇始,抽添运用,一一依法,勿令差殊,孰谓金母不成耶?

敲竹唤龟吞玉芝

鼓琴招凤饮刀圭

近来透体金光别

不许常人话此规

竹乃虚心无情之义也,琴有正声谐和之义也,龟乃黑虎也,凤乃赤龙也。龙之弦气,曰玉芝;虎之弦气,曰刀圭。此言龙虎皆是无情之物也,而能相交,故曰敲竹,乃二物相击之义也。龙虎相交,结为夫妇而和谐,故曰鼓琴也。龙虎交,则二弦之气,相吞相啖,而鍊成金丹,光透帘帷。即时采取,饵归丹田,制己阴汞,然后虚心运火,谐和阴阳,合乎呼吸,以呼吸运用神气,聚散水火,以水火鍊养胎息,绵绵若存,游泳坎离,交感而生金液也。故曰:凡运火之际,忽觉夹脊真气上冲泥丸,沥沥有声,似有物触上脑中,须臾如雀卵颗颗,自腭上入重楼,若水酥甘美,其味无比。如有此状,乃得金液还丹之道,徐徐咽下丹田,绵绵不辍,五藏清虚,瞑目内视,有光如烛,五藏中有万道金光出体,如火轮云雾,盘旋罩身,粲然奇异,岂与尘埃辈比肩哉?……”

上文“龟乃黑虎也,凤乃赤龙也”一句启发了我:原来左青龙右白虎,少阳少阴也;前朱雀后玄武,太阳太阴也。

元·金月岩《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中“火取南方赤龙血,水求北海黑虎精”一句,则令人联想到后世丹家用童女初潮(“白虎首经至宝”、“先天真铅”)和首胎生男的妇乳炼丹,但也可能只是巧合和我过度联想。

宋·苏轼《东坡全集》:

“……取首生男子之乳,父母皆无疾恙者,并养其子,善饮食之,日取其乳一升,只半升己来亦可。以朱砂银作鼎与匙,如无朱砂银,山泽银亦得。慢火熬炼,不住手搅,如淡金色可丸。即丸如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亦不限丸数。此名阴丹阳炼。世人亦知服秋石,然皆非清净所结,又此阳物也,须复经火,经火之馀,皆其糟粕,与烧盐无异也。世人亦知服乳,乳,阴物,不经火炼则冷滑而漏精气也,此阳丹阴炼。阴丹阳炼,盖道士灵智妙用,沉机捷法,非其人不可轻泄,慎之慎之。……”

宋·王庆升《三极至命筌谛》:

“……

姹女乘龙

姹女,震中阴爻也,乘者载也,龙者,赤龙与青龙也。

金公跨虎

金公,兑中阳爻也,跨虎骑也,虎者,黑虎与白虎也。

片饷之间结大还

片饷之间者,一食饭顷也。结者,铅凝汞结也。大者,至大无外也。遗【可能是“还”字识别错了,下同】者,遗源返本也。此金液大遗外丹,虽假外药,即非金银草木滓质之物,止是太极未判之前,先天一气耳。既有两仪四象,八卦五行,则先天一气,分列四出,散于万物之内矣。今能以不采之采,不取之取而取之,使天之气复合为一,是故谓之遗也。

丹田里

丹田者,黄房也,密户也,又名元田。左有八卦苍龙,右有八威赤蛇,中有金精猛兽,三虫内顾,长生有路;三虫外趍,神光渐去。心神丹元,君用离为网罟于此,以畋以渔,使三虫不得奔逸,以修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田渔二字皆从田,故曰丹田也。或以脐下一寸五分气海为丹田者,或以二寸石门为丹田者,或以三寸关元为丹田者,此乃医家行针灸之上下中三丹田之穴道也;又以一寸三分为丹田者,此是初机学道之士入门之丹田也;又以心为丹田者,此是襌门寂子明心见性之丹田者也;又以胃左脾藏为丹田者,此是饕餮之人行中黄健啖之丹田也;又以脾右肝胆为丹田者,此是俗师不遇真诀,见云房三十九章,及破迷歌论等书,攻击捭阖,混无定当,只不曾说到胆上,故执肝胆为丹田也;又以眉心为丹田者,此是入定出阴灵之丹田也;以鼻端为丹田者,此是襌流习定之丹田也;以把花执菜,握箑持瓢为丹田者,此是开铺席道人假物寄神之丹田也;以婴童两目为丹田者,此是学视日不瞬之丹田也;以胞囊【即阴囊】为丹田者,此是闭尾闾之丹田也;以玉茎【即阴茎】为丹田者,此是行金刚襌左道术者不漏法之丹田也;以不念善不念恶,谓之悬厓撒手为丹田者,此是瞎眼襌和不明无念之旨者之丹田也;以胃脘玉女为丹田者,此是嗽咽津液【即女子的爱液和高潮液,参见拙作《许逊《灵剑子》中与房中术有关的语句》】之丹田也;以脐心为丹田者,此是旁门采阴者想心火之丹田也【以前我也引用过相关文献,应该和佛、梵的脐轮有关】;以两目为丹田者,此是存想左日右月之丹田也;以大颧骨为丹田者,此是存想九色圆象之丹田也;又以面曰尺宅为丹田者,此是修神庭之丹田也。千蹊万径,难以尽述,要之,皆非正丹田也。正丹田者,密户而已矣。又以七窍中间为丹田者,此是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调鼻息,和合四象之丹田也。学道者之所共务,不可废也。以泥坛为丹田者,此是鍊内丹者,一载之后,移垆换鼎之丹田也。初修真之士不当用之。……”

“虽假外药,即非金银草木滓质之物,止是太极未判之前,先天一气耳。”这一句讲的很清楚了,铅汞既不是只靠内心想象,也不是取材于人以外的自然界。密户,即两肾之间的空间,又名黄房,在黄庭上方一些。泥坛,就是泥丸宫、上丹田,可参考拙作《现代社会培养未成年人的若干问题》第二节,这里就不重复了。王庆升将前人关于丹田的种种说法在这里一一列出,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他认为真正的丹田就是黄房,其次则是面部人中,和合四象之丹田,最后是脑中的泥丸宫(发癫:头颅、酒垆、丹炉、撸管,都是lu也,又和拙作《关于字母l的一些奇思妙想》连起来了),其他的丹田都是固执己见、偏颇不正的。

《禽玄赋》:

“……二景相通,配作鼎炉之器;四气冲辩,出入玄牝之门。是以黑虎赤龙,青根白带,离坎为土家宗祖土,水为金乡夫婿雪,因水而方结血,因金而相生汞,遇铅而始乾水,凭土而可制。岂不以阴阳符合,造化同修,鹤逐鸾飞?勤勤而日投九鼎,云施雨骤;息息而月降重楼,是以龙主伏藏子时……

…………

变寅而故号庚龙,原夫冠于仁。风生从诞,虎精得水而为汞,血遇金而成乳。初名圣石,霏霏而散作云霞;坎入昆崙,沥沥而流归风雨。谅以东西剋伏,上下相刑,二八明而圆满,四象交而中央,号自刘安论秋石而清洁,名因花子体大鹏之飞翔。是以形影相随,魂魄相配,鸟隐泰山之上,兔出华池之内。……”

南宋·许逊《许真君石函记》(这里时代写“南宋”,应该要么是南宋人伪托或增添晋代许逊著作,要么是一个同名人物所作):

“……金三五,金主策外汞,相处震,青龙兑白虎,乾体圆明金三五。金渐晦,水渐举,白虎亏盈变黑虎。玄武阴生入癸乡,巽艮还坤水三五。金为子,水为母,阴符阳火分子午,刚柔文武运推移,火生火灭化为土,此是火三五。水火交四维,金作火将衰(一作水将生),火则终,火则始,衰则终,生则始,定浮沉兮。

…………

五行生剋,其理自然,圣人神而明之,以知天地之化,不过曲成万物通乎?昼夜之道,昼视晷度,准则天符,夜听更漏,上察河图。月纪低,昴星稀,南北虚张,下应于鼎中,神龟随火而奔逐,黑虎浮东白虎穴,赤龙跳入青龙窟。二药还元复混融,丹砂合体入金公。汞与铅合,砂与金亲。金作神室,明堂正德,恍朗玄宫,乾坤合同。坤生震龙,阳符复行,离魂入魄,运转天罡,水激火发,鼎釜俱鸣,阴阳运转。……”

以前看中医知识科普,“水煎三五沸”就是水刚烧开,冒三五个大泡泡的样子。这里的“金三五”、“水三五”、“火三五”大概也是形容“金”、“水”、“火”刚刚成形、成势的样子。至于三者代指什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考虑到西方属金,我猜一个“金”就是“白虎”(那么“金母”岂不是。。。)。“癸”可能即“天癸”,《黄帝内经》(唐代王冰注解本):“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老阳之数极于九,少阳之数次于七。女子为少阴之气,故以少阳数偶之。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形体,故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癸谓壬癸,北方水干名也。任脉、冲脉,皆奇经脉也。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而一见也故。愆期者,谓之有病。”“曲成万物通”一句,或许可以参考注解《礼记·乐记》那篇拙作。昴星,昴星团,西方白虎七宿,白虎腹下的明亮星团,可参考拙作《初步了解先秦两座墓葬与天文的关系》。

唐·佚名《玉清内书》:

“……诀曰:丹砂、金砂、金液、倒长砂、黄牙【芽】、天铅、砂汞、铅汞、真阴真阳、金土水火、乾坤坎离、化生龙虎、黑虎西灵金丹、玉液九转还返、大还,尽是还丹之异名,皆是古人藏机之隐秘不一。悟者若遇肘后诀、参同契,其理归一无二,故曰还丹。还丹有返,忌覆盆血。覆盆血者,不吉之人,慎勿与同心,泄天道也。……”

覆盆血一词我查不到出处,只能查到名字相近的药材覆盆子。于是参考覆盆子的形态提出猜想:所谓“覆盆血”,就是经血中有类似覆盆子的聚合物的女子(可自行参考覆盆子照片),也就是现代医学上的,月经量过多导致纤溶物质相对不足,月经有血块;又或者是习惯性流产。

《吕祖志》:

“输君一个闲(赠人)

谁解长生是我栽?炼成真气在三台。尽知白日升天去,刚逐红尘下世来。黑虎行时倾雨露,赤龙耕处产琼瑰。只吞一粒金丹药,飞入青霄更不回。”

《参同契阐幽》:

“……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使合并。遂相衔咽,咀嚼相吞。

 此节言两物之相并也。五行相据,主客既已互换,则木龙反据酉位,而呼黑虎之气;金虎反据卯位,而吸赤龙之精。故曰: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于是两者性情系恋,恣意交欢,相与饮食,合并为一。且其合并之时,遂相衔相咽,吞入口中,而结一黍之丹矣。此段说两物之相交,并从上文相据,以生透出专发食字之义。……”

元·林辕《谷神篇》:

“……调和铅汞筑丹基,包括浑仪东就西。会得木金须间隔,定求庚甲两相齐。金公入赘青龙婿,姹女俾承白虎妻。依约黄婆媒合了,杳冥之内产刀圭。探得玄关路的端,教君容易鍊还丹。凿开混沌分清浊,涤尽尘嚣现圣凡。温养自然金液煖,烹煎立唤水银乾【干】。分明一派西来意,龙虎刚称作两般。传得仙翁如意瓢,孜孜运水种灵苗。温泉洗净蝦蟇【蛤蟆】窟,明月常盈鸟鹊桥。木女藏庚奇宴会,金童遁甲偶邀招。恩情直欲浓交结,同共乘鸾入九霄。努力修真岂等闲,天涯海角觅师难。每逢有道须求正,莫学无言秖自瞒。父母两仪生冑子,汞铅二气合还丹。劝君着实寻玄牝,身外求之总异端。父精母血汞铅根,有质玄含元始尊。辩别还丹知妙药,亲疏大道与傍门。乳为血宅犹宜啜,气是精蓝急可吞。抱一更修安乐法,何忧性命不常存……”

宋·佚名《锦绣万花谷》:

“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琴弹碧玉调,炉炼【又作炉养、药炼】白朱砂。宝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韩湘”(其他宋书中也署名为唐代韩湘所作,即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

“三尺斩妖邪”,斩的什么妖邪?可能就是佛教密宗、伪托蛇神的巫祝等,杀人祭鬼、炼丹的妖邪。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

“……仙翁为客设酒,不令人传之,见杯自至人前。若不尽者,则杯不去。——《葛仙翁传》。【好一个“仙家酒”。】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解酿顷刻酒,能开非时花【又作能栽顷刻花】。——《续仙传》(其他书中署名唐代殷七七)……”

清·曹寅《御定全唐诗》:

“(唐代陆禹臣)赠吴生

露下瑶簪湿,云生石室寒。星坛鸾鹤舞,丹灶虎龙蟠。”

这一资料启示,对于童男童女,可能观星的时候,一般喜欢用“鹤、鸾(或鹿)”来代指(可能是避免和天文上的东方青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混淆);炼丹的时候,则用“龙、虎”来代指。

五代·阴长生《阴真君金石五相类》:

“……九名白虎脑。玄武骨此是都名,亦名白朱砂,别名天生芽。直下制汞,见火而合,本体亦云,子母相生,不离其本,此名为天生芽也。……

……考寻阴阳二山,用之,知其皂白灵妙,无差互乃。观真水银含紫色赤脉如血者,此老阴山之精绝上也。青色名姹女,白色名玄水,流珠又名白虎脑。白虎脑者,号曰白丹砂。仙人抽却黑晕,见洁白之体,遂名白丹砂,是三千年后四千年名号也。今辰锦砂,时人亦呼为朱砂,如道士配合阴阳,巧令伏火者,此名伏火熟,朱砂不得,号为丹砂。其白虎脑有三名,第一名白虎脑,二名白金液,三名白丹砂。陵阳子明易知水银之性,变水银之成金,亦有不死之功,相类成品,造化者不虚其道。……”

这一段应该是在写金石。可见“白朱砂、白丹砂”既可以指乳汁,也可以指由朱砂(硫化汞)提炼出的汞单质。可见彼时内外丹家的互相借用、借鉴与影响。

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

“韦渠牟(京兆人,与李白交善)

   步虚词三首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丈闲布象,二景郁生光。骑吏排龙虎,笙歌走凤皇。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香花三洞启,风雨百神来。凤篆文初识,龙泥印已开。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可以看到,在唐代,“凤凰”还尚是“凤”指雄鸟,“凰”指雌鸟的。把“龙凤”放在一起,倒像是在搞男酮了。()事实上,诗最后提到的“龙章凤篆”,原本没有雌雄相配的意思,而是代指帝王的文字或者道教的符箓(仙家的文字)。

彭致中《鸣鹤馀音》:

“辊金丸(杨真人)

一更里,擒意马猿猴儿,莫颠耍,大悟来,心地觉清凉,管自然,都放下。本来面目常潇洒,真清净,更幽雅;更减口颐养气神,全按四时分造化。

   其二

二更里,夫妇会和,婴儿姹女交泰,复宇宙颠倒,任循环,把坎离相匹配。土牛木马撼山海,随羊运搬载泼焰,都辊入泥丸,教鬼神须惊骇。

   其三

三更里,根蒂固,玲珑现,日端午,要返覆泥里,倒推车,便即时扬勃。土木金间隔,腾乌兔,刀圭至,汞铅聚降,满地白雪注黄芽,看玉华金莲朵朵。

   其四

四更里,法鼓响,金鸡儿,木头唱,便斡旋升降透双关,早起随明堂过。虎龙自在通来往,能抽添,运水火,鍊黑赤炉内辊金丸,迸雪白朱砂颗。

   其五

五更里,天欲晓,功圆满,行都了,便脱壳,来往有无间,显出真容貌。古今快乐仙家延,长生永无老,降紫诏,传报玉皇,宣驾祥云归蓬岛。”

心猿意马最早是佛教典故,所以此词应该作于南宋三教合流成为主流之后。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

男女分形章第七

道言:夫男者,乃婴儿也,分形者,页铅也;女者,乃姹女也,分形者,真汞也。男生于北,旺于坎宫;女生于南,旺在离官【当为“宫”,下同】。若男女会于中,官内生黄芽,黄芽既生,散十二经络,方可分为百脉,上至泥丸之官,下至精气之海,中度明堂之阙,使三田气满,令一室神清。本是一男一女,却分形为千神万神。是故铅汞为体,坎离为名,金丹为质,龙虎为形,皆因一气变化神灵。功行若满,必可延生。

   金丹炼形章第八

道言:夫金者,太白之位,西方之气也,出自太素之号,故为太一之象;夫丹者,为太极之位,南方之气,出自太玄之位,为太一之象。金生水,故水中见宝;木生火,故号火里成真。是以金出于水,水中见火,而方鍊成丹,名曰白朱砂。若得土,黄芽自长,琼花自芳,玉树侵天,寒林出地,金液灌顶,银浪冲关,风云会合,神气滋旺。盖因金丹鍊形之道也。且夫水火难交,金水难会,大药难遇,页理难逢,无限修行之人,往往皆落沉沦。若要成真,须至金丹之道,必可长生。……”

马丹阳《渐悟集》:

“……马劣猿颠浊梦,虎绕龙蟠清梦,无作更无为,性住命停仙梦。仙梦,仙梦,气结神凝无梦。。。。传语两宫道士,日用剪除尘事,炉鍊白朱砂,内境内容瞻视。瞻视,瞻视,此际山侗【通“僮”】参侍。……”

李简易《玉豁子丹经指要》:

“……

金公姹女结亲姻

 金公垞女,见下文释,结亲姻即是投铅合汞。

金公偏爱骑白虎

 金公,铅也,抱天一之质,本从月生,而寄位于西方庚辛金,而出于坎位,故曰:虎向水中生,印铅中银、黑中白、水中金也。参同契曰: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又曰:被褐怀玉,外为狂夫,乃真铅也,实先天之一气耳。

姹女常驾赤龙身

 垞女,汞也,汞负正阳之气,本从日生,而寄质于东方甲乙木,而出于离宫,故曰:龙从火里出,印砂中汞、雄里雌、太阳流珠也。参同契曰:汞曰为流珠,青龙与之俱。又经曰:赤髓流为汞,垞女弄明珰,乃真汞也,木液是矣。

虎来静坐秋江里,龙向碧潭奋身起

 秋江即是西江,碧潭即是东海。真龙见真虎,则一起一伏,两相饮食,俱相贪便。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古歌曰:青龙逐虎虎寻龙,赤禽交会声嗈嗈。是龙争虎战,水激火发,鼎沸暴涌,颠倒受制时,有婴儿之声。

小说相关章节:炼铜的文史哲研究合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