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泰拉地理》 第一集:北地群岛及瓦伊加奇岛,4

[db:作者] 2025-08-05 08:30 5hhhhh 5920 ℃

区域现状

政治、人口及劳动力:

北方总督区为乌萨斯帝国希布里王国下属的特别行政区,由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北方边疆区及纳吉萨帝国市共同构成。

其中,纳吉萨帝国市包括纳吉萨市区及其周边(黄色、玫瑰色与紫色区域),以及其北部的保密行政区——它们属于乌萨斯军方(绿色)和安全部(淡粉色)。

总督区的其余地域则属于北方边疆区,其议会位于东北地岛东部的边疆区直辖市海豹湾(橙色区域),但行政中心位于纳吉萨。除了海豹湾市之外,其余地域被划分为4个地区——即占据东北地岛大部及其他东部和北部土地的海豹湾地区、占据西北地岛及其周边岛屿的新卑尔根地区、占据南北地岛其余地域及其南部周边岛屿的南北地岛地区、占据瓦伊加奇岛的瓦伊加奇地区。四个区的首府分别为海豹湾(海豹湾地区的首府在海豹湾市)、皮拉米登(位于西北地岛中央的市镇)、塞韦罗泽梅尔斯基(褐色区域)与瓦尔涅克(酸橙色区域)。

截止1104年,北方总督区的一般行政区登记常住人口总数达到了1367.2万,另有约342.3万人居住在保密行政区,主要为军队、安全部队成员与军事相关工业的从业人员及其家属,以上共计常住人口约1700万人,为乌萨斯人口最多的泛省级行政区之一。

由于性质特殊,该地区几乎没有70岁以上的居民,地区平均年龄不足30岁,是乌萨斯老年人比例最少、儿童比例最高、平均年龄最小的省份。

常住居民中乌萨斯和萨卡兹人最多,各占总数的33.5%和30.4%,是卡兹戴尔之外最大的萨卡兹聚集地;其他主要种族为黎博利(8.1%)、菲林(7.3%)、埃拉菲亚(6.2%)与库兰塔(3.1%)等。

本区有970万人为感染者(乌萨斯概念,按照他国概念这里则没有感染者),占区域人口总数的57%,是乌萨斯感染者比例最高的省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愈者”(被治愈的原感染者)聚集地。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国际移民区,有57%的乌萨斯籍常住居民的原国籍不属于乌萨斯(该人数不包含利沃尼亚战争、卡兹戴尔战争和维多利亚皇位继承战争后并入乌萨斯的地区的居民,但包含以上地区被并入乌萨斯之前来到这里的原居民),其中大部分为感染者。

另有50万常住居民为外籍,以维多利亚、炎国和莱塔尼亚居多,主要从事对外商业贸易及相关服务业。

本区共有城市4座(人口大于100000)、市镇14座(人口大于2000),自然村33个。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城镇中,城市化率在99%以上。

首府纳吉萨帝国市的一般行政区常住人口1076.2万,行政区总常住人口1418.5万,其中属于纳吉萨都市区范围的共计约1300万,为本区最大城市、北极第二大城市及泰拉最大的非移动城市,在总人口上仅次于马斯卡瓦、新希布里与康斯坦丁格勒,为乌萨斯第四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是泰拉面积第二大的都会区,仅次于希布里河河口的新希布里城市群。

东北地岛东南部的海豹湾为本区第二大城市,行政区人口214.4万,连同附近属于纳吉萨的保密行政区部分地区在内的都会区人口270万。历史上曾与纳吉萨前身古鲁芒特轮流作为北地群岛地区的行政中心。

除纳吉萨和海豹湾外,本区的其他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只有为塞韦罗泽梅尔斯基(36.2万人)与瓦尔涅克(14.3万)两座城市(人口大于100000),除此之外的居民点均为市镇和自然村,规模比较小,市镇大多数在一万左右徘徊甚至不足万人,主要从事矿业及其周边服务业。

本地区拥有全乌萨斯最高的就业比例,在册就业总数为980.6万人(不含军队及安全部门),其中从事农业的有约47.6万人,从事工矿建筑业的约有303万人,从事服务业的有630万。在这之中,酒店业(118.5万人)、运输与仓储(112.6万人)、批发与零售(108.4万人)、机械制造(77.9万人)、医疗与护理(76.4万人)、教育(76.3万人)和能源与化工(60.3万人)是最大的就业部门。

工农业生产:

北方总督区是乌萨斯最大的渔业中心,同时也是乌萨斯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渔业、能化工业、材料工业、机械工业是本区的经济支柱。

1、 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

渔业是北方总督区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共有十余万人从事水产捕捞、养殖及初级加工。1104年,本区的近海捕捞量为306万吨、远海捕捞量为1874.4万吨、养殖水产出货量为544万吨,共计约2750万吨,占乌萨斯水产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由其制成的生鲜成品(冷冻成鱼、胴体及初加工净肉)总量约为850万吨。鳀鱼和磷虾为捕捞量最大的远洋渔获,产量分别为550万吨和500万吨;黄线狭鳕、金枪鱼、沙丁鱼、鱿鱼与三文鱼为最主要的食用水产,其中三文鱼绝大多数来自养殖业。

除渔业外,本区的其他农业部门基本全部属于城市农业范畴,以室内集约化畜牧业和温室种植业为主,主要为本区的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和肉蛋奶等。1104年共计生产肉类(胴体及分割净肉)超过420万吨,其中猪肉143.6万吨、牛肉132.5万吨、羊肉6.2万吨、禽类118.4万吨,并产出了1627.4万吨牛奶、703.2万吨温室蔬菜、51.6万吨温室水果和42.3万吨鸡蛋。

温室农业的最大受益者是鲜花种植业,极北地区的北地群岛成为了乌萨斯最大的鲜花输出地——1104年,北方总督区生产了202.4亿支鲜切花、21.2亿个球茎和9240万盆绿植与盆栽花卉。

唯一不属于“室内农业”的重点农业部门是浆果的种植——野生及室外种植的沙棘、蔓越莓、云莓、蓝莓、越橘等浆果的产量共计约为1.3万吨,其中大部分被加工为果汁和果酱。

农产品加工是本区重要的工业部门,除生鲜成品外,每年生产各类罐头等加工食品100万吨,奶油、奶酪和奶粉51.4万吨、肉骨粉100万吨、鱼粉330万吨、磷虾粉100万吨、鱼油62万吨。其中肉骨粉、鱼粉和磷虾粉大量出口,而鱼油几乎全部被本地的三文鱼养殖业消耗。



2、能化工业:

能化工业为北方总督区最核心的工业部门,也是整个地区的产业基础。

本地区是泰拉最大的源石生产和精加工地区,同时还是乌萨斯第二大煤炭产地与最大的石油产区。1104年共计生产煤炭11.3亿吨、石油9.2亿吨、天然气1.2万亿立方米,源石产量折合能量为36亿吨标准煤。

与其他能源产地不同,本区的煤炭和石油全部在本地加工,总计生产焦炭7.2亿吨、汽油4.12亿吨、柴油2.33亿吨、煤油8427万吨,并生产了940万吨的润滑油、2100万吨精炼碳素和4100万吨电石。

电力生产是本区最主要的能源供给来源,1104年输出发电量为26.3万亿千瓦时,大部分取自黑洞潮汐。本区生产的电力绝大部分被工业尤其是冶金消耗,为其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能源。



本区的化学工业布局遵循炼化一体化与冶化一体化模式,三酸两碱、氮肥和塑料是最主要的产物。

1104年,本区生产硫酸3.35亿吨、硝酸(以HNO₃计)7700万吨,盐酸(以HCl计)1270万吨,并生产了1300万吨纯碱和1600万吨烧碱,是乌萨斯最大的三酸产地和第二大两碱产地。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化肥输出地之一,1104年,本区共计生产尿素2136万吨、其他氮肥(以NH4+及NO3-计)3342万吨、磷肥(以P2O5计)1700万吨、钾肥(以K+计)770万吨。本区曾经是乌萨斯境内最大的对内化肥供应中心,现大部分产量转为外销。

本区是乌萨斯第二大塑料、橡胶与合成纤维及相关原料生产地,1104年共计生产了热塑性塑料2.65亿吨、热固性塑料1.12亿吨、合成橡胶3600万吨、合成纤维9400万吨。除了成品外,本区还大量输出高纯度的相关合成原料,总计超过7000万吨,其中三烯(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三苯(苯、甲苯和对二甲苯)和苯乙烯的输出量为1100万吨、540万吨、220万吨、330万吨、410万吨、500万吨和400万吨,并输出甲醇1100万吨、乙二醇500万吨、醋酸400万吨。



3、材料工业: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金属制造中心之一,由于丰富的能源供给,本区的所有金属矿石均在当地进行加工,同时还从萨尔贡、玻利瓦尔和雷姆必拓等地输入大量精矿进行冶炼,超过90%的金属产量来自于进口精矿。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合金制造中心,1104年共计生产各类合金8.14亿吨。钢、铝、钛、镁的合金为主要产品,其中钢材及独立粗钢4.68亿吨、钛合金1.23亿吨、铝合金6643.6万吨、镁合金6387.6万吨。

除了合金之外,本地区还生产了大量的高纯度单质金属,总计有电解铝1544万吨、钛锭1103万吨、电解铜411万吨、镁231万吨,还有87.3万吨钴、33.4万吨锆、22.4万吨铅、13.6万吨锌、11.4万吨镍、10.5万吨锡、8.6万吨钒、6.4万吨钼、5.1万吨钨,以及铂族金属3364吨、金1875吨、银9442吨、硒1896吨、碲865吨。

除了金属外,本区还生产了7.6亿吨水泥、8.3亿吨骨料、4.6亿吨各类陶瓷材料、2.8亿重量箱玻璃和8400万吨无机纤维,其中绝大部分原料来自于冶炼矿渣,矿物综合利用率在99%以上。



4、机械工业

机械是本区最大的制造业部门,以船舶和航空航天制造为主。

本区的造船业主要分布在纳吉萨和海豹湾,共有千米级船坞34个、其他船坞62个,大小船台57座,1104年共建造军舰440艘、总吨位1200万吨,各类大型商船2123艘、共计43362万载重吨,以及油气平台235座、大型邮轮42艘、还有其他各类民用船只2809艘。

本区是乌萨斯第二大飞机制造中心,1104年共计生产民用飞机8420架、军用飞机3260架。所生产的民用飞机包含A型飞机6210架、B型飞机770架、C型飞机1030架、D型飞机140架、E型飞机210架、F型飞机60架。所生产的军用飞机包含战斗机770架、攻击机540架、轰炸机110架、运输机450架及各类直升机1300架。





对外贸易:

北方总督区是乌萨斯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进出口总额占乌萨斯四成。

本区的进口商品主要为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总进口量约30亿吨,占据本区进口商品的96%,占国际矿石贸易的7成以上。本区90%的铁矿石、92%的铜矿石、98%的铬矿石,以及几乎全部磷矿、铝土矿、金红石和铅锌矿等源自进口。

本区的矿石主要来自于维多利亚帝国,阿斯基亚、阿赞尼亚、图班、冈瓦纳、新加里亚和雷姆必拓(维多利亚战争之前为独立国家)所产矿石绝大多数被运往北地群岛而不是维多利亚本土。另外两个重要的矿石来源是萨尔贡和玻利瓦尔,运往北地群岛的矿石占据了萨尔贡商品出口总额的72%和玻利瓦尔商品出口总额的95%,几乎彻底改变了两国的经济形态。

本区的出口商品则主要为各种工业品、能源和农业产品。

本区是泰拉最大的渔业产品输出地,鲜鱼及其他食用海产总出口量超过300万吨,以三文鱼的出口最为重要,占泰拉三文鱼贸易的85%,沙丁鱼和鱿鱼的出口量也位居泰拉第一。

此外,作为泰拉最大的渔业加工地、尤其是鳀鱼和磷虾的加工中心,这里也是泰拉最大的蒸汽鱼粉和磷虾粉输出地,年均出口在300万吨以上。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鲜花出口地,年输出鲜切花230亿支,球茎20亿个,绝大部分鲜花通过埃季岛的北方航空机场外运。

按照等效当量计算,本区是泰拉最大的能源输出地,其中以源石、天然气和石油制品最为重要——

1104年,北地群岛所产源石的约96%出口国外,折合标准煤超过34亿吨,占世界源石贸易的一大半,主要输往莱塔尼亚、炎国、维多利亚、东国和哥伦比亚。其完整度、能量密度和稳定性在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中均属最佳,加上机械开采带来的低成本,让国际源石贸易价格直接跳水,在数年内就挤垮了很多原本尚可以维持的高成本源石矿区。

1104年,本区出口天然气总计6400亿立方米,主要运往维多利亚和莱塔尼亚,莱塔尼亚全国的天然气半数由这里提供。而且,相对于成本更高的哥伦比亚天然气,这里的天然气开采成本只有前者的三至四分之一,和萨尔贡的天然气成本相当,致使很多哥伦比亚的油气公司不去扩大自身产能,反而进口这里的天然气。

成品油也是本区重要的输出产品,1104年共出口燃料超过5亿吨,其中汽油2.682亿吨、柴油1.73亿吨、煤油5427万吨。廉价而优质的成品油几乎打垮了维多利亚和莱塔尼亚的炼油业,成为加速“维多利亚-莱塔尼亚联盟”失败的助推器,也为很多地区提供了比原先低得多的平价燃料。

本区是泰拉最大的建材和金属制品出口地,1104年共计出口各类金属制品2.6亿吨,非金属制品13.6亿吨。金属制品中钢铁占比最高,为1.8亿吨,其次为电解铝及铝合金,共计2163万吨;除此之外,钛、铜、镁合金以及铜、镁、钛、铬、钴、锆、钯、金、银、硒、碲等金属单质的出口量也位居泰拉首位。非金属制品中机制骨料占比最高,为5.6亿吨,水泥则为6.3亿吨,其余为陶瓷、玻璃和玻璃纤维。

本区是泰拉最大的硫酸提供地,1104年共出口硫酸2.35亿吨,占国际贸易总量的70%。此外,本区1104年出口硝酸(以HNO₃计)3200万吨、盐酸(以HCl计)670万吨、纯碱900万吨、烧碱1100万吨,输出量约占据国际市场的3-6成。

本区的化肥绝大多数用于出口,是泰拉最大的国际化肥来源地。1104年,本区共计出口尿素1936万吨、其他氮肥(NH4+及NO3-计)3042万吨、磷肥(以P2O5计)1500万吨、钾肥(以K+计)670万吨。化肥输出量占国际化肥贸易的一半以上,累计带动国际化肥价格下降了85%,为各后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肥料。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有机化工产品出口地,1104年共计出口农药、染料、塑料、橡胶与合成纤维等制品总计1400万标准箱。除此之外,本区生产出的相关高纯度化工原料几乎全部用于出口,总计超过6000万吨,其中三烯和三苯的输出量为3500万吨,并输出甲醇1100万吨、乙二醇500万吨、醋酸400万吨。

自1096年起,机电与源石科技产品就是本区重要的出口商品,1104年出口量超过1600万标准箱,占乌萨斯总出口量的5成。本区也是泰拉最大的矿业机械出口地,1104年总计出口510.4万吨。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对外船舶与飞机制造中心,1104年共计对外交付民船1236艘、民用飞机6230架。本区是泰拉最大的燃料运输船、大型邮轮、私人游船和私人飞机输出地,以及第二大大型客机和第三大直升机输出地。

交通运输:

海运是本区最重要的交通部门,主港纳吉萨是泰拉最大港口,本区的大部分进出口商品交易通过此港。整个纳吉萨港(包括纳吉萨都市区的保密行政区港口,不包含峡谷湾基地)分为34个港区,商港、渔港和军港的码头岸线总长超过1000公里,拥有生产性泊位5400个。港区大部分地区的水深超过35米,深水区则超过70米。1104年有超过22万艘(次)船舶停靠在港区,邮轮客运量540万人,轮渡和短途客船客运量5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超过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亿TEU。

和其他的一般大型港口不同的是,纳吉萨港并不是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港口,其大部分吞吐量来自纳吉萨本地企业的原料运进和工业成品外运。

本港也是泰拉最大的船只服务中心,1104年共计修船4431艘(次),超过6万艘(次)船只在此补充燃料,燃油加注量超过6000万吨,LNG加注量1200万立方米(约合520万吨),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港口。

本区另一个主要港口为海豹湾港,其总吞吐量为12亿吨,为世界最大的源石和天然气输出港,也是第二大成品油输出港。作为泰拉最大的能源外运港,1104年共计有60万标箱的源石和2.6亿吨LNG在本港装船运往其他地区,相当于12亿吨标准煤及36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另有2.1亿吨成品油装船运往其他地区(不含货船加油量)。

除以上二者之外,本区吞吐量过亿的港口还有瓦尔涅克、西北地岛西部的巴伦之堡和北部的伍德湾。前者是瓦伊加奇岛天然气、煤炭和铜钼矿的外运通道,后者则是西北地岛煤炭和钛铁矿的主要输出港。

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本区主要的出行方式。截止1104年末,北方总督区共拥计有私家车5763.4万辆,运营车辆176.2万辆(不包含部队及安全部门车辆)。人均私家车数量3.4辆,是乌萨斯人均汽车最多的地区。轨道交通是本区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形式,共有铁路(包含通勤线路)1.1万公里,标准城市地铁2475公里,年客运量超过50亿人次。

本区是乌萨斯重要的航空枢纽,共有4C及以上级民用机场22个,每个城市和市镇都拥有至少一个4C级机场,110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货物吞吐量432.4万吨。在这之中,位于纳吉萨中部的纳吉萨国际机场是本区第一个运营机场,也是泰拉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机场总计拥有7条4F跑道,1104年旅客吞吐量9400亿人次,货物吞吐量308.7万吨。而位于埃季岛西部的北方航空机场是本区面积最大的机场,共计拥有9条4F跑道,这里是联合国际最重要的飞机交付地,也是泰拉最大的鲜花输出港。

教育、科研与医疗:

受益于人口结构,本地区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识字率为100%,为乌萨斯识字率最高的地区。

本区的义务教育学制为标准的6-18岁十二年学制,共有学前教育及托管机构1804个、幼儿总数71.4万,中小学1636所、在校生总数186.9万人,大学62所、共计本科生54.3万人、研究生16.9万人(包含研究所研究生),以上教育机构合计拥有教职员工76.3万

本区是乌萨斯最大的渔业、源石科技、冶金和化学科研基地、也是乌萨斯最大的海空军研究中心。拥有乌萨斯科学院北方分院、乌萨斯海军研究院等大型科研机构,拥有科研人员23.7万人(含部队及安全部门所属研究人员),是乌萨斯院士第二多的地区,仅次于马斯卡瓦。

北方总督区是乌萨斯医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截止1104年现有医生及牙医14.35万人、专职医学护理人员30.75万人,床位共计20万个。

本区尤以源石病理学著称,乌萨斯75%的矿石病患者及430万国外矿石病患者(非移民)在这里被治愈。

位于纳吉萨的北方总医院本院是泰拉最大的单体医疗与康复中心,这座占据了纳吉萨老城东北部冷杉河两岸6.4平方千米的土地的医院总建筑面积804万平方米(不含员工居住区),共有医疗、护理、科研等各部门工作人员10.7万人、床位共计2.8万个。本院是泰拉第一个以 “进行矿石病综合诊治”为目的开设的医院,从建立开始便一直是泰拉最重要的源石病理学研究中心和矿石病治疗中心,泰拉第一套有效的矿石病根治方案及第一位完全治愈的矿石病患者就出自这里,从1096年至1104年已经累计治愈1170万矿石病患者。

小说相关章节:白夜-泰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