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明末烟云 之 崇祯二年】 (全),5

[db:作者] 2025-08-04 11:04 5hhhhh 5050 ℃

  而袁崇焕得到后金兵已经潜行绕道蓟州四天以后,立即领九千辽东骑兵驰援北京。先是绕道通州东南的河西务,以避免直接西进去通州中了皇太极的埋伏。而皇太极得知了袁崇焕不尾随而来去救通州,而中自己的伏兵。皇太极知道时不我待,于是也立刻改变战法,也绕道通州直接去攻打北京城。

  袁崇焕在河西务探知到,后金兵没有攻打通州,于是深信皇太极必定改道西北攻打北京城去了。因为自己所部在通州东南方向,皇太极只有绕过二者之间的通州,绕道西北方向避开通州坚城,再南下攻打北京。

  皇太极和袁崇焕都不想自己在通州与对方决战,皇太极是不想自己的时间被拖住在通州,那样得不偿失。袁崇焕是不想在通州和后金兵野战,这样自己会处于弱势地位,袁崇焕想要与在辽东一样,凭借坚城防守与后金兵决战。

  袁崇焕知道皇太极已经先行一步去往北京城了,于是袁崇焕选择只带九千骑兵先行支援北京城,因为这样速度最快,也许会赶在皇太极到达北京之前赶到北京城下。然后再命令和抽调各地步军,随后按计划增援北京城,保卫皇上,保卫大明。

  同时,由于皇太极的军队要攻城,还携带了必须的攻城装备,辎重一大,行军的速度就会减慢。而袁崇焕只带了九千辽东骑兵,属于基本无辎重的状态,于是可以极速行军。

  而在通州守备的孙承宗,在得知后金兵绕道西北方向,又和袁崇焕建立沟通联系以后,先立即上疏朝廷,然后立刻下达命令:派遣尤岱率领的三千骑兵与刘国柱率领的二千兵马会合,又调三千密云兵去驻守东直门,再调五千保定兵去驻守广宁门。知道后金主力的动向以后,孙承宗果断的又派人去收复马兰、三屯二城。

  于是北京城以东方向有三支部队向自己靠来,正东方面是通州回援的孙承宗万余兵力所部,东南方面是袁崇焕回援的九千骑兵所部,而从东北方面而来的是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十万余大军。

  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援军几乎于十六日同时回援北京,孙承宗所部从通州出发,日夜兼程。袁崇焕所部从河西务出发,日夜兼驰。而后金大军至少提前了他们四日,已经向北京进军了。

  紫禁城里的崇祯帝也在宣召天下明军勤王和就近调兵遣将,最先赶来的除了袁崇焕以外,还有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崇祯帝并且命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们一起到北京城墙上巡逻和守卫。同时,还让太监们也都上城墙去守城,誓死保卫大明。

  ※※※※※※※※※※※※※※※※※※※※※※※※※※※※※※※※※※※※※※※

  十一月,十八日。

  北京城。

  北京城的东北方向行来两支军队,却不是后金的兵,而是驻守顺义的大同总兵满桂,还有驻守三河的宣府总兵侯世禄二营部队。

  还是十一月初的时候,大同总兵满桂率领了五千骑兵进京守卫大明,驻扎在顺义,同时宣府总兵侯世禄也率领五千兵马驻守在三河,以拱卫北京,保卫大明皇帝崇祯帝。

  皇太极率领的十万余后金兵马,绕道通州借道顺义而来,由于后金兵的实力过强,为了保存实力,先上疏朝廷和驱散百姓,大同总兵满桂与宣府总兵侯世禄决定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兵马撤回到北京城下,依托北京城防保卫北京。而两位总兵的兵加在一起也是一万余人,在顺义和三河是顶不住皇太极的十万余后金兵攻杀的,那样只会白白的断送了明军的性命。

  皇太极见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撤兵败退北京,于是在顺义和三河洗劫一空,老少不留。皇太极知道大战在即,于是大开杀戒,那些还来不及和走不动的老百姓,于是遭遇横祸惨死遍地。

  北京,德胜门外。

  满桂和侯世禄两位总兵,率领着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军共一万兵力,在德胜门外驻扎下来。两人一边进行军事防御,设置了三重防马栏,五百铁炮队,一千五弓箭队,其余步军严阵以待,五千骑兵时刻待机冲杀,誓要保卫大明。

  满桂和侯世禄正焦虑不已,因为害怕崇祯帝降罪他们丢了顺义和三河。前怕后金的十万大军的顷刻而至,后怕崇祯帝的降罪而后怕不已。

  这时,两人看见德胜门打开,只见是崇祯帝派来慰劳他们的官员,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崇祯帝身边的红人王承恩。满桂和侯世禄终于放下了两颗悬着的心,知道皇上还是关怀他们的。

  「属下,参见王公公。」满桂和侯世禄来到王承恩的身边,用两段动作威武的单膝下跪,一手叉腰一手捶地。

  「快快请起,奴婢何敢有如此大的面子,要二位总兵参见啊。」王承恩笑呵呵的道。

  「王公公说笑了,如今您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属下理当参见,不无不妥。」满贵道。

  「不知道,王公公来,可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候世禄道。

  「嗯,嗯,二位听旨。」王承恩收敛笑容严肃道。

  满桂和侯世禄立即跪伏于地,恭敬接旨,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是不好的旨意。

  「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抗敌有功,保存实力,忠心护国,特此犒赏银一万两,命你二部就地驻守德胜门外,以抗关外逆贼。」王承恩娓娓道来。

  满桂和侯世禄跪伏于地,一听不是降罪而是犒赏,心里无比高兴,对皇上对大明感激涕零再次充满希望。

  「微臣接旨,皇上万岁,大明永存。」满桂和侯世禄齐声道。

  「两位总兵大人快快请起,加紧布防,好防备贼军啊。」王承恩恢复笑容道。

  「属下遵命,保卫皇上,保卫大明是明军神圣的职责。」满桂和侯世禄庄严齐声道。

  王承恩接着又和他们两人寒暄了一会,就告辞回北京城了。等回奏了崇祯帝以后,王承恩还要马不停蹄的率领太监营去各城门和城墙上巡防,和后金兵的决战眼看就要来了。

  ※※※※※※※※※※※※※※※※※※※※※※※※※※※※※※※※※※※※※※※

  十一月,十八日。

  孙承宗从通州派来的万余援军,十八日也风尘仆仆的赶回了北京城,把这些为数不多又宝贵的兵力交给了朝廷,用来镇守北京东南西北各城门。加上锦衣卫,禁卫军,御林军,九门的官兵,一共是两万多人。后来又加上紫禁城里的五千多名太监,兵力上升到两三万。

  而这区区两三万人,要守护整个北京城,可见大明此时为了清剿农民军,已经被牵制住了大量的兵力,达数十万人。皇太极正是准确的预见了大明的军事空虚,于是决定从长城突击大明,直杀北京城。在这个短暂的时间段里,皇太极率领的十万余后金兵马在局部形成了兵力的绝对优势,兵峰所至之处,相遇的无不是几千或者万余的明军,于是摧枯拉朽般的一直顺利的就要杀到北京城下了。

  北京城的城门众多,两三万兵力,随便一分,就没了。而多数的兵力被分派到外围城门和城墙上去,内围的城门里,大多数的城门驻守的兵力不过二三百人,而紫禁城守备的兵力,更是不足千人。

  北京外围,北有:德胜门、安定门。

  东有:崇仁门(东直门)、齐化门(朝阳门)、外城东便门、外城广渠门。

  南有:外城左安门、外城永定门、外城右安门。

  西有:外城广宁门、外城西便门、阜城门、和义门(西直门)。

  北京内围,南有,内外城结合部的:正阳门(前门)、崇文门。宣武门。

  皇城南有:承天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北有:北安门。

  紫禁城南有:午门。北有:玄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崇祯帝在北京城各门,都布下重兵驻守,这些城门一层保护着下一层,内城保护着皇城,外城又保护着内城的南面,皇城又保护着紫禁城,最后紫禁城保护着大明的皇帝崇祯帝。皇城内更有北海、中海、南海水源可用,如果北京城被围城,亦可解决水源供给的问题。

  ※※※※※※※※※※※※※※※※※※※※※※※※※※※※※※※※※※※※※※※

  十一月,十九日。

  紫禁城,乾清宫。

  灰蒙蒙的天色,冰冷的凌晨,紫禁城又笼罩在雾气当中。大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北京城绝望中又抱有期望。

  乾清宫的外面天色是灰蒙蒙的,离清晨还早,但是乾清宫的里面是昏暗暗的,并传出一声声微弱的哭诉声。是什么人在这个时段于乾清宫中,发出断断续续又肝肠寸断的哭诉声,正是崇祯帝本人。

  崇祯帝穿着敞开的黄色龙袍,双手平伸张开,龙袍不长的下摆垂泄于光洁的地板上,随着崇祯帝摇晃的步子在地板上拖动着。随着崇祯帝胡乱的忽左忽右的行走,拖在地面上的龙袍下摆时而平坦,时而叠起一角,时而又因忽然转身而如云卷云舒。

  崇祯帝的背影时隐时现于乾清宫里飘荡的雾气之中,那龙袍背部上刺绣的龙腾四海图,随着崇祯帝摇晃的背影而蠕动起来。就是在昏暗的光线中,那龙袍背部的升龙也借着微光而栩栩如生。

  「大明,大明呀,你怎么了呀?」崇祯帝断断续续哭诉道。

  崇祯帝走累了,于是一手扶着乾清宫内的顶梁柱,另一只苍白的手抚摸上面的雕刻精美的升龙,从龙尾一直往上摸去,直到自己够不着了。

  「你说呀,为何如此这般折磨朕,这个担子太重了。」崇祯帝肝肠寸断的道。

  崇祯帝又迈开摇晃的步子,没走两步,张开双臂慢慢的转过身来,只见崇祯帝他披着中分的长发,垂泄在脸两旁和背上。

  那一双白天精光闪闪的星目,此刻是迷离的,像是游离在梦和现实之间,又像是陷在痛苦和绝望之中,不可自拔又难以取舍。

  「朕真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待着,远离一切,远离,但又不能啊。」崇祯帝欲哭无泪道。

  苍白的手轻轻弄开遮挡着视线的刘海,崇祯帝湿润的星目看向乾清宫正中丹陛上的龙座,一边轻声抽泣着,一边用手扶着丹陛下台阶两旁的汉白玉栏杆,一步一步无力的走上去。

  「朕年不足二十,反贼欺朕年少,在关里关外,不停的欺压着朕,为什么上苍不多给大明,几年休养的时间啊?」崇祯帝站在龙座前抽泣道。

  崇祯帝一手抚心,一手五指张开高举在空中,流泪的星目仰首环顾着昏暗中的乾清宫,眼皮闭上,泪从间出。

  崇祯帝接着慢慢的转身,终于坐到了龙座上。疲劳的身心一经坐下,便像散架了一样,瘫坐在龙座上。

  「朕还年轻,朕还有时间,大明就有时间,中兴起来吧。」崇祯帝恢复斗志道。

  崇祯帝把瘫坐的身子,重新坐正来,静坐了一会儿后,星目中离散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起来。恢复神智的崇祯帝平稳的站起尊贵的龙体,用稳健的步子一步步的走回乾清宫左暖阁中。

  而在乾清宫黑暗的角落四处,正有一群不分昼夜侍候崇祯帝的太监和宫女们,她们此时一声不响的跪伏在乾清宫黑暗的角落之中,保护着她们的皇上,大明的天子,万民的主子,朱由检。

  宫外的天色,渐渐的在亮起来了,今日是十一月十九日,崇祯帝又要准备早朝了。

  ※※※※※※※※※※※※※※※※※※※※※※※※※※※※※※※※※※※※※※※

  四川,石柱。

  至从十月初,秦良玉在四川石柱收到了崇祯帝的宣召令,上面写着后金兵十万余已经绕道突破长城关隘,打进了关内。崇祯帝宣召全国各地的兵镇带兵上京勤王,而且要火速。

  秦良玉立即命令白杆兵营当天整装待发,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清晨立即出发上京勤王,八千白杆兵全部带去,一个不留在四川,一个不留在石柱,秦良玉要带着自己的精兵白杆兵营再次报效大明,保卫皇上。

  四川巡抚和各地总兵,帮秦良玉筹齐了万余匹战马,不然属于步军的白杆兵是不能快速抵达遥远的京师的。

  在离开石柱和四川边界的时候,当地百姓和官员们,都聚在路边含泪挥手,欢送再次上京勤王的秦良玉宣慰使和八千白杆兵子弟。

  秦良玉坐在白色的战马上,梳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身穿白色的棉甲,红色的包脚裤,脚穿灰色短革靴。双手抱拳对着乡亲们和各地官员们行礼,脸上是一副气冲云霄、精忠报国的气质和神态。

  「大明永存,大明永存。」秦良玉对着人们重复说着这句话。

  得到战马的八千白杆兵子弟,在秦良玉宣慰使的率领下,行军速度很快,如同一个从四川石柱地界延伸出去的兵峰矛头,一直义无反顾的朝着京师的方向,快速推进着。

  秦良玉和八千白杆兵子弟心里只怀着一个想法,就是保卫皇上,保卫大明,这种理想已经深深的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田野间。

  秦良玉所部,路经一片田野间,秦良玉宣慰使就把白杆骑兵分为八队,每队一千兵力,只准走田间的泥道,不准践踏麦田一步。

  秦良玉骑着白色的战马立在田间地头的交叉路口出,梳着的长长漆黑马尾辫随风飘扬。秦良玉指挥着白杆骑兵营继续前进,身下的白色战马也被万马奔腾的景象激发得热血沸腾,想要也加入马队里,但是被骑在身上的秦良玉宣慰使拉紧马缰绳和用大腿夹紧马腹而镇定了下来。

  白杆兵营的八千子弟,全部身穿白色的棉甲,手提白杆枪,这些武器包括多数战马,都是秦良玉变卖自己家产筹出的银子购买的。秦良玉知道,朝廷没有钱,皇上也没有钱,每年关外和关内清剿那些反民和逆贼都要花去上千万两银子。每每想到这里,秦良玉的心就在滴血,年纪已经五十五岁的秦良玉宣慰使依然是一位精忠报国热血沸腾的女人。当她娇嚇着挥舞玉手中三米长的白杆枪的时候,当她用三米长的白杆枪挑飞敌兵的时候,当她骑着白色的战马身处敌军包围圈,回马一枪横扫敌众的时候,都是秦良玉最真最美丽之时。

  秦良玉看着身边快速移动的白杆骑兵一匹匹的驶过,心里想着要是能瞬间就抵达北京城该多好啊。那样就可以立刻击杀那些关外的反贼了,秦良玉的凤眸又快速湿润了,酥胸于是在白色棉甲下起伏不休。

  「快,加速,大明需要我们。」秦良玉轻吼道。

  「吼……吼……大明永存。」八千白杆兵大吼道。

  每个白杆兵手里的白杆枪,长达三米长,高高的竖在空中,随着身下战马的热血奔跑,就如田里的稻谷一样随风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有规律又无规则的运动着。

  突然,在秦良玉身边,有一匹战马在田间泥道上打滑并倾斜歪倒下来,眼看就要人和马一齐跌倒进田里了。

  秦良玉骑着白色战马,快速准确的催马上前,然后伸出玉手中紧握的三米长白杆枪,枪头的钩部与那个白杆兵手中的白杆枪钩部准确相扣,两人一使巧劲,顿时扶正了就要跌倒的那名白杆骑兵。秦良玉接着用玉手再把白杆枪用力的往上一提,两枪相钩的部分互相借力,竟然把对方连人带马又扶抬上了田间泥道上去。

  「咴咴……咴咴……咴咴……」那匹重新站在田间泥道上的战马感激的嘶叫起来。

  这样的情况在白杆兵而言,已经是见多不怪了,白杆兵正是因为手中带钩的白杆枪,于是爬山涉水如履平地一般。

  「快,快,向京师进发。」秦良玉喊道。

  秦良玉的身材本就高于寻常女子,坐在白色的战马上更显得威风凛凛,加上矫健挺拔的身姿还有玉手中那杆三米长的白杆枪,在催动战马奔跑的时候,螓首后梳成的长长马尾辫时常在空中随风而舞。

  秦良玉所部在大明的版图上,兵峰如同箭头一般快速前进着,从十月初出发,到十一月十五已经进入京畿地面,京师已经不远了。

  高坡上。

  秦良玉和八千白杆兵子弟短暂的停下休息和埋锅造饭,没有帐篷全部都是露野,吃的都是自带的小米,外加就地寻采的野菜,就把肚皮填饱了。

  秦良玉那杆标志性的白杆枪插在高坡上,枪樱在随风飘扬,枪头在寒冬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枪边立着的是秦良玉宣慰使的那匹白色壮健的战马,而秦良玉又立在战马身边的不远处。

  秦良玉高挑的身姿陷入阳光的包围中,她举起玉手遮挡在自己的凤眸前,眸里的目光眺望着远方的京师,大明天子崇祯帝所在的方位。

  秦良玉修长的玉腿一只笔直站立,一只弯曲抬高踩在身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面,脚上穿着的短革靴被清理得一尘不染。女人都是爱干净的,秦良玉也不例外,女人都是爱打扮的,秦良玉没有时间去做。

  秦良玉的另一只手臂插在腰间,只是她的腰肢却纤细得很,不像是一个习武的女人,更不像是一个率领千军万马的石柱宣慰使,而像是一名高挑的健美的女神。

  秦良玉因为一脚踩在石头上而翘起的背臀,背弓弯曲幅度很大,显得圆臀极翘,纤腰又极长,这样的腰臀俗名水蛇腰与蜜桃臀。要是在男女欢爱之时轻轻晃动或者旋转,男人就会丢盔弃甲。

  一阵大风吹来,吹开吹散了秦良玉螓首后绑着的长长漆黑马尾辫,于是秦良玉满头的发丝便自然的形成了中分披散的样子,一部分攀爬在秦良玉的半张瓜子脸上,只露出了一只精光四射的凤眸与高挺的瑶鼻和性感的殷桃红唇。一部分紧贴在自己规律起伏的酥胸上,随酥胸的起伏而一根根的滑落到另一个凹的地方。一部分伏贴在长长的玉颈和腰臀上面,如同给自己盖上了一张漆黑的丝绸薄毯。

  秦良玉眺望良久,那一双凤眸里的情怀越发的重了,感觉到了大战在即,心潮澎湃起来。

  秦良玉美丽的单眼皮轻轻的闭上,再次睁开的时候,已经看向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白色战马,战马的名字叫做白云。这一匹公的白色战马,已经陪伴自己征战多年了,也救过自己的命,所以秦良玉对战马的感情很深。

  秦良玉用真诚深切的目光看着彪悍雄健的白云,并用优雅又矫健的步子向白云走去。

  「白云,皇上就在前方,等着我们呢。」秦良玉高挑健美的身姿快速潇洒的翻身上马。

  秦良玉一坐上战马身上,白云就自发的在寒冬的夕阳光辉下,围着土地上插着的秦良玉那杆三米长的白杆枪小跑起来,示意秦良玉拿起白杆枪。

  秦良玉骑在战马身上,开心温柔的笑了,伸出修长的玉手抚摸着白云的马鬃,纤长的五指分开插入马鬃里,抚摸着它热乎乎的马颈。

  这时,秦良玉用手提起插在土地上的白杆枪,然后高举过头,单手用五指和手掌配合把三米长的白杆枪旋转三圈。

  「京师,就在前方,全军进发。」秦良玉轻吼道。

  座下的战马也受到了秦良玉语气的感染,竟然抬起了两只前蹄,轮流在空中空踢着,人和马都陷入了寒冬夕阳的照耀中。

  「咴咴……咴咴……咴咴……」战马白云嘶叫着。

  「大明永存,大明永存,大明永存。」八千白杆兵们齐呐喊。

  秦良玉所部在大明的版图上,兵峰如同凌厉的箭头,继续向着京师不断增速前进,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一日一日的过去了,至十一月二十日那天,终于赶到了北京城下。

  ※※※※※※※※※※※※※※※※※※※※※※※※※※※※※※※※※※※※※※※

  十一月,十九日。

  后金大营,傍晚。

  桌上的烛光从一边照着皇太极的半张脸,崇祯二年只有三十七岁的皇太极,因为操劳过度已经仿若五十岁的年纪了。

  营帐内的角落站满了亲兵,守卫着这位后金的皇帝皇太极,每个亲兵无不是聚精会神的关注着一切的动静,因为这关系到后金民族希望的皇太极的安危。

  账内的地面上铺垫着厚厚的地毯,还有暖意融融的火盆,更有年轻貌美的女奴端茶倒水。时不时在账内可以听见帐外兵卒调动的脚步声响,还有器械摩擦碰撞的声音,显示着大战在即了。

  皇太极趴在桌上仔仔细细的看着作战形势地图,上面标明了后金的进军路线和占领的每一个据点,还有面对明军的势力范围和其兵力部署。

  如今后金军已经攻入明朝的京畿重地,皇太极知道正是因为明朝抽调了大量兵力去清剿农民军,京畿地区才出现了军事空虚,后金这才有机会打进关内。如今的态势,如果不能快速攻破北京的话,后金军将会面临被陆续而来的明军四面包围再歼灭的下场,现在是一刻值千金的关键时候。

  皇太极伸出手指在地图上,慢慢的摸索着,纸上谈兵着后金的未来,和顷刻而至的大战。这一战关乎到后金的死生存亡,如果胜利了就可以占领北京,动摇明朝的根本和传统,那么山海关和关宁锦防线将变成鸡肋。如果失败了,很可能后金从此就被明朝歼灭,盛京也将被连根拔起。皇太极知道这次的战争不是一次战役,而是决定后金死生存亡的拼死决战,不成功则成死。

  皇太极的眼睛在地图上快速的扫动着,心里在构想着应该如何攻打北京才是最好的计策。如果这条计策成功了,那么后金可以入主北京,如果这条计策失败了,轻则战败退回蒙古绕道回盛京,重则后金军将被拖在北京的战事中,被陆续而来的明军包围歼灭。于是,皇太极知道只能速战速决,一时一刻也不能耽误,后金的命运在此一战。

  这时,营帐的帘布被人掀开,传来了铁链摩擦碰撞声还有人的脚步声。铁链的声音皇太极并不清楚,但是莽古尔泰的脚步声皇太极是认出来了,但是除了莽古尔泰的脚步以外,还有几双女人轻软的脚步声,这就让皇太极有些纳闷了。

  「八弟,看看五哥给你带什么东西来了,哈哈,哈哈。」莽古尔泰大笑道。

  只见,莽古尔泰从帐外用六根铁链牵着六个年轻貌美女子的脖子进入到账内,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根抽打战马的皮鞭,不时的抽打着六个年轻貌美女子的腰臀。

  「看看,八弟,这六个从顺义和三河抓来的母畜,年纪都不及二十,正是母畜最值钱的时候。」莽古尔泰津津乐道。

  从莽古尔泰牵着女子进入营帐内,皇太极就搞清楚了状况,内心极大的不悦,对这个鲁莽的五哥莽古尔泰再次升起极大的反感。但是皇太极目无表情的看着莽古尔泰,稳住心态没有说话。

  「八弟,啧啧,你看看这六个母畜,都是五哥为你精挑细选的母畜,都是达官贵人的千金小姐,保养得可是尊贵着呢。」莽古尔泰津津乐道。

  皇太极给莽古尔泰说完话,已经是对这个五哥忍无可忍了,目无尊长自己这个后金皇帝就罢了。在大战在即的时刻,竟然还有兴趣玩弄母畜,更甚的是还把这些年轻的母畜牵来自己的营帐,要是给其他的将领看到了,成何体统啊,岂不是给自己这个后金皇帝丢脸?

  皇太极虽然知道,这些手下的大将,那个不是抓了几十乃至几百个年轻母畜拿来享用,但是决战在即,现在不是玩母畜的时候。在攻下遵化和附近各地的时候,抓来的母畜都把许多营帐填满了,这些母畜都是用来繁衍后金人口的。

  皇太极更知道,这些大将都怕自己日后怪罪下来,所以一个个都从自己抓来的母畜里面挑选最好的送来给自己享用。因为这些母畜按规定都是要运回盛京,然后召开大会评定,过后才会分配的,如果提前动这些母畜,是违反了皇太极下的旨意的。

  「莽古尔泰,你这是在搞什么,明天就要决战北京了,你还把母畜牵来我的营帐?而且,我是后金皇帝,你屡次还敢称呼我为八弟?嗯?」皇太极大怒道。

  莽古尔泰一听皇太极大怒,一时懵了,看了看营帐内站立的亲兵,觉得很没有面子,接着也不高兴起来。

  「我是你五哥,你这么不尊重我,我还不是为了送母畜给你使用吗?难道你还想杀了你五哥吗?」莽古尔泰喊道。

  皇太极被这个鲁莽的五哥,真的是气到没有话说,要不是莽古尔泰打仗的时候是一员猛将,又是自己的五哥,皇太极早就想杀掉这个不懂尊卑的莽古尔泰了。皇太极大怒,用力的一拍桌子,怒目瞪着莽古尔泰。

  「明天就进攻北京了,你现在玩了这些母畜,你还有精力攻城吗?你还把这些母畜牵到朕这里来?给其他人看见了,会怎么想朕?嗯?」皇太极喊道。

  这六个女子最大的也不满二十岁,原来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女和富家千金,平时都是养尊处优的过日子,本来是各家族为了利益用来联姻或者敬献给高官乃至崇祯帝的。这些女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琴棋书画歌舞媚态,从来没有吃过苦,那里想到今天脖子上戴着铁环被人牵在手里,予取予求、肆意而为。

  在这十一月十九日的寒冬里,这些女子都被命令脱下了所有衣物,再裹着宽大的及腿男性大袄,脚穿着高跟绣花鞋,大袄都是脏兮兮的,绣花鞋都是这些女子日后出嫁时的嫁妆,有红色的、紫色的、绿色的,颜色不一。此时这六个女子正缩在宽大的大袄里面,瑟瑟发抖,又看见后金男人们互相大吼着,真不敢想象自己日后的命运,生不如死啊。

  「打仗的时候,我何时不是冲在最前面,就是这六个母畜全部来榨取我,我也吃得消,打仗照样不怕死的冲。八弟,你不要这些母畜,五哥牵走就是,你凶什么凶,不知好人心,哼!」莽古尔泰怒道。

  「哎呀,五哥,马上就要开始决战北京的军事会议了,你还要去那里?现在是后金死生存亡的时刻啊。」皇太极道。

  莽古尔泰用力的一甩手中牵着的六根铁链,转身就走,顿时扯动着那六个不满二十的女子前后颠倒,有的还跌倒在地并双腿敞开,从掀起的大袄边可以看到,那个女子长满漆黑芳草无遮拦的下体,正冷得可怜的发红了。

  「八弟,你不要她们,我先把她们牵回去拴住,喝喝我的尿吃吃我的屎,一会儿我就过来。」莽古尔泰道。

  皇太极一听什么喝尿吃屎的事情,十分震惊,但是皇太极是知道这些顽固不化的后金人陋俗的,而且不是莽古尔泰一个人不拿女畜当人,但凡这些被抓来的女畜和男性包衣,每年都有大量忍受不了折磨而选择自杀的,比比皆是。

  皇太极一心要改革,吸收明朝的先进文化和美好传统,但是现在还不到时候,现在还需要这些的兄弟们为自己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皇太极心想等到了江山大定的时候,才是享乐之时,而现在只有忍耐玩乐的心思,一门心思的和明朝争天下,不是明朝亡就是后金灭,决战在即了。

  ※※※※※※※※※※※※※※※※※※※※※※※※※※※※※※※※※※※※※※※

  十一月,十九日。

  北京城外。

  袁崇焕的辽东军终于在十九日也赶在后金军的前面,到达北京城下,袁崇焕终于放下了半颗心。但是还是要面对皇太极十万余后金大军的威胁,而自己手上的兵力严重不足,蓟州和其周围还要驻军布防。北京城里的兵力也是严重不足,训练和城防准备都做得不好。袁崇焕知道接下来的是一场恶战,也许自己的性命就要丢在这里了,但是袁崇焕无怨无悔,只要能保住大明的江山,能保住皇上,能保住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身家性命,袁崇焕义不容辞、死而后已。

  当初,后金在十月二十六和二十七日攻破龙井关、大安口、喜峰口时,袁崇焕早有预测,并且提前一连上疏几次,但是朝廷都没有重视。那些关隘是属于蓟辽总督刘策的管辖范围,袁崇焕没有权利管理那些关隘,结果不幸被袁崇焕言中,皇太极就是从那些守备松懈的关隘突破打入关内的。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