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碧蓝同人】西班牙的逸仙(第三十四章至第三十八章),3

[db:作者] 2025-07-19 19:39 5hhhhh 4200 ℃

第三十六章

饭后,逸仙找共和,摆脱一件事。

“你是说,让我把他叫过来,给她们教法语和西班牙语?”

共和满脸不可思议。按理说,逸仙与刘务芹她们是老乡,也会法语与西语…

“你这妮子,是想男人了吧?”

“去你的荤玩笑,虽然我是有意思…不过,我说的好歹是正事。”

逸仙一通解释,共和听了很久,然后,梳理一下思路…

“你是说,只有‘正宗的外国人’,才行?”

逸仙这里有点私心:她感觉共和有点野心,怕刘务芹她们改抱共和的大腿,所以没把这个活交给共和。

“是的,学外语,总得找个正宗的。”

也许逸仙坚决反对西洋与东洋的军事政治殖民主义;

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洋大人”强大的物质文明,以及早就这一文明的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读书人已经有了不言自明的强大影响力。

日本虽然也是列强,究竟是古代中国熟悉的“倭寇”,其强盛也完全来自于对西洋文明的模仿。

“学生”究竟比不得“师傅”源流正宗。学“学生”一定不如直接学“师傅”。中国主流的知识分子还是更仰慕欧美的文化。

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中国著名的学校,很多是欧美基督教教会组建,而且一经成立,马上就成了除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公立学校之外,学术优异欣欣向荣的名校。

胡适等一部分文化界名流,更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欧美名校留学回国,轻松凭借西洋学历一跃成名的。

即使是“丘八”气息浓厚的国民政府,其间担当要职的多的是西化派。如孔祥熙、宋子文之流“皇亲国戚”直接就是与欧美关系紧密的买办资格上位。

1935年成立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毕业回国,经CC系推荐入职这个日后被叫“中统”的第一处当一把手。

造反的共党走得更远,以瞿秋白等人为代表在海参崴远东左派大会上提出了明确的“汉字拉丁化”的方案,要用“文字的革命”“革”了“反文明”的汉字的“命”。

这一影响先是共党瑞金“苏区”实施,后延续至陕北“苏区”,如出版的报纸等废除汉字,全盘使用字母化的拉丁字汉语。

他们只是反对国民政府的欧美派西化路线,并不反对乃至积极拥护苏俄代表的俄式西化路线,要建立的也将是苏俄式的“新”社会。

欧美文化对政界和学界的全方位渗透,让逸仙不可避免地,用“是否西方化”的标准来看待“是否文明”,非“西方”一般即非“文明“。

国内许多人未必一定是亲日派,却对日本侵略倍感绝望,原因之一便是日本比中国更西方化:教育普及,工业发达,自主设计生产军备,列强的地位…

这样的中国,按这些人的说法, 是打不过更文明化的日本帝国的。

逸仙未必对几乎必然要来的抗战如此悲观;其对西方化的态度,却与他们非常一致。

“跟正宗的西方人,学正宗的外语,比跟着我这样的二把刀学,更正宗。“

记得以前学英语,老师就直白地这么说:

“英语如果既学不得美国口音,也学不得英国口音,则不如不学,丢人。”

很长时间,她不敢跟外国人用英语搭话,原因之一便是“如果说话带方言口音,岂不是丢人”。

法语与西班牙语想必也是同理。逸仙自己人前人后练习很长时间,笔记记了一大摞,有点底子才敢拿学的那点去给人亮相。

不为别的,即使是不学外语的环境,在国人的文化人圈子,如果表现地“不够得体”,一群人能把人喷得体无完肤。

前清时儒学的地位,进了民国就被西学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不懂西学,不会外语,不配算数一数二的文化人。哪怕是没去过欧美的杂文大作家鲁迅,最少也会日语,住过上海日租界(公共租界日本专属区)。

如果不懂这种文化人的氛围是个怎么回事,可以回顾曾国藩死后,清朝翰林们评选曾是否配作为大儒“配祀”孔庙。

结果,主流意见否定了这个提议。原因是曾国藩学习的内容很杂(官场实际业务需要),没有现任大儒公认经典的儒学著作问世,而且主要专精于官场(四十岁当二品刑部侍郎)与战场(组建湘军,剿灭太平军与捻军),不适合作为一个专精儒学、足够学术的大儒被载入史册。

曾那么有名,尚且因不够“正宗”,虽授徒众多,研习儒学,依旧不能被列入孔庙“配祀”。

“外语嘛,找个本土正宗的老师学,肯定比二把刀好。再说,有不懂的地方,我也可以给她们提醒,当个助教,一起学习嘛。”

共和再三确认,逸仙没有说谎,只好叹了一口气。

“好吧,我可以试试…他这个人最近有点郁郁寡欢,我也说不清怎么了…对了,逸仙,我想…”

不等逸仙反应过来,共和一把抱住了逸仙。逸仙没有准备,彼此的躯体摩擦在暧昧的热浪之间…

共和思前想后,决定把想说的一些话和盘托出…

小说相关章节:西班牙的逸仙西班牙的逸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