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碧蓝同人】西班牙的逸仙(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八章),3

[db:作者] 2025-07-19 08:07 5hhhhh 7860 ℃

第二十六章

上了车,逸仙和共和一个包厢,剩下三个人分两个包厢住。

一个包厢只有两张床,好在设施还行。在刚上车的时候,逸仙特意跟她们三个手把手教怎么用这些设施,免得她们把老家上茅厕粪坑的那些习惯带过来塘相(皖中土话“丢人“)。

因为她们是真的不懂,一个是看“小姐“面子行事,一个是担心真的在”城里人“面前塘相,再一个也考虑到以后要在这边长期混需要学常识,听得倒也认真。

逸仙讲解这些有点八婆,可是不讲,她们三个肯定不懂,后面一定会闹出笑话。

“你去跟她们说吧,没事的,我在这里看看风景。“

共和用一种大度包容的心态,面对逸仙甩开她去跟她家三个远亲勾肩搭背的现实。

反正已经到了西班牙的本土了。货真价实的欧洲大陆。

“好了,小姐,差不多都讲完了吧?“

厉二璇把手上在做的鞋底放下来。来西国之前,她觉着自家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拿出来送礼,于是带了几个鞋底出来绣,戏水鸳鸯,葫芦伴藤,都是恩恩爱爱、福禄绵长的好象征。

“你看看,我穿的什么?“

“知道啊。平底鞋嘛。小姐,您放心,走之前我特意跟人问过尺码,这鞋垫,肯定放得进去的。不就是西洋鞋子吗,放不了个咱老家的鞋垫?“

“小姐,您别管那裁缝了。您跟咱们说说,这欧洲是个什么地方?真的跟洋鬼子和假洋鬼子说的那样,到处挣大钱?“

刘务芹虽然是逸仙的同姓亲戚,在“穷亲戚难登富门槛“上颇有自知之明。

“唉,我得告诉你们,这欧洲肯定没有那么有钱。这么说吧,现在这边闹一个叫经济危机的东西…哦,换个词吧,咱们农村偶尔有个灾荒晓得吧?“

“晓得。可是,您看,外面的田野,没有啥子灾荒啊?没有蝗虫,没有水灾,没有大旱,年景挺好的啊。“

“等你们待得时间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逸仙心想,果然,隔行如隔山,要在短时间内把经济危机的原理,跟她们三个习惯乡村封闭生活的人说清楚,很困难,还要顾及她们的面子,不要说伤人的话。

有些事,内容对错姑且不论,如果言辞伤人,内容再对都要得罪个人到大为光火的。

“这么说吧…“

既然她们听不懂西方化的术语与概念,用老家常见的现象来解释,最少让她们先能接受这样光怪陆离的现实…

“贪官你们知道吧?奸商你们知道吧?这欧洲发达这么多年,贪官与奸商一起操纵价格发财,然后这年景看着很好,对吧?他们发不了财,于是故意在市面上制造谣言,再囤积居奇,人心惶惶,这市面就乱了,很多人也就穷了。“

“这样啊…“

逸仙知道,要让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女孩子干农活是家常便饭——的中式农民,理解这套西方社会的运作规则,套用西方的术语然后责难后者听不懂是愚蠢的行为。

中国的农村,在这个时空是很穷的。

仅仅长江大水,流民四散,进武汉等城市后衣食无着,饿死病死的可以用板车一车车地拉走埋掉,像是拉一堆柴火或者秸秆。

她们三个亲戚家境算可以,也只能说是算可以了;至少不像很多人家住草顶房,吃树皮,吃散的蚂蚱(蝗灾的不仅极端难吃而且蝗虫成群敢咬人),吃土…

她们依然是一年只有过年,勉勉强强图个喜庆,吃上些许用水冲稀的米饭。一年到头,主食是芋头、土豆等好搞到的粮食作物。

家里种的庄稼和蔬菜要拿去换钱,养的鸡鸭牲畜要拿去换钱;只有耕牛不能去换钱,因为是唯一可以拉动笨重耕具的“劳动力“。

换来的钱,能买点私盐(比各种附加税上身的官盐便宜)、布匹等日用品,打磨个剪子、菜刀之类的,锅破了要补,瓦缺了要买或者用草顶子垫一下,加之红白喜事等必须要花钱筹办的要事,这些没有不吃钱的。

这三个亲戚,自然完全理解不了,为什么在一个没有蝗灾、水灾、旱灾、战乱、厘金盘剥等中国古代史史不绝书的天灾人祸的欧洲,居然会有饥饿与贫困滋生的所谓经济危机。

“可惜啊,年景这么好,庄稼长得这么旺,居然还有贪官与奸商,唉。“

王观萍拿着逸仙代买的西班牙小油条,跟吃馓子(注:回民与中部西北部汉民地区的一种面食,用面粉制成根条入锅油炸,卷根成盘地取出食用)似的。

她心想,这么好的年景,在老家能有哪怕一年,就能少很多人出去要饭。

安徽皖中的凤阳花鼓词著名的一段,唱的是古代凤阳农民因灾荒被迫要饭谋生的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打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背起花鼓走四方。“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尚且如此。同属皖中地区的金家寨(金寨)等地成了共党“肆虐”的“鄂豫皖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本不该让人感到意外。

小说相关章节:西班牙的逸仙西班牙的逸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