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六朝清羽记+六朝云龙吟+六朝燕歌行(全本) - 128,1

[db:作者] 2025-07-12 09:46 5hhhhh 8700 ℃

                第五章

  齐羽仙回到车上,成光早已备好纸张画笔。

  「自额前发际至颌下,长五寸五分;额至眉两寸三分;至内眼角两寸六分;至鼻尖三寸九分;至上唇四寸一分;至唇缝四寸六分;至下唇五寸;眉长一寸八分……」

  齐羽仙一坐下,便毫不停顿地报出一串数字。随着她的口述,成光一点一点在纸上勾勒着。等她停下笔,一张细致到分毫的面孔已经跃然纸上,活脱脱就是刚才那位「友通期」。

  成光不禁赞道:「好一个美人儿。」

  「像吗?」

  成光端详片刻,然后摇头道:「虽然都是难得的绝色,但此女与邻里街坊说的绝非一人。」

  「摹写三份,拿一份去通商里,让她的街坊辨认,是否认识此女。另一份与原稿交给仙姬。」

  「还有一份呢?」

  「仙姬吩咐过,若是相貌有异,便送往吴郡。」

  「吴郡?赵皇后的家乡?」

  「不必多问,赶紧摹写。」

  「是。」

  齐羽仙拿出一支同样刻有菱形花纹的竹简,用简上隐藏的刻度与画像比对了一番,确定画像与自己记忆中无异,这才闭上眼睛,仔细回忆起方才所见的点滴细节。

  「奇怪……」齐羽仙心下狐疑,「那女子若非友通期,为何提到天煞孤星时会隐约动容呢?」

  …………………………………………………………………………………

  刚过辰时,大将军府的军情署便来了一名客人。

  「军报?」任宣打量着面前的中年书生。

  那书生身材瘦削,头上结着一顶方巾,相貌儒雅,举止温文,身边还跟着一名同伴。

  中年书生递来一支木简,客气地说道:「敝人兰台典校楚楠。台中整理历年军报,发现去年的军报有几份遗漏,让在下前来抄录。劳烦任从事行个方便。」

  任宣是大将军府的参军从事,负责整理各地报来的军情。听说是抄录一年前的旧档,他脸色稍霁,看了看木简,姓名、印记一应俱全,确实是兰台所出。

  「一年前的?那可有些日子了。具体是哪几份?」

  「兰台几位典校也在核对,尚不知漏了哪些。」

  「这可难办了。」任宣道:「大将军府总掌天下军情,各地呈文一年总有几千份。你总不能把几千份都抄回去吧?兰台来找军报,想来是要编审各地军务,以备咨议。你不若先问问,兰台是编订京师、东郡、北原、塞外,还是南疆的合浦、珠崖诸郡的军情,也能省些力气。」

  中年书生苦笑道:「乃是年报。」

  任宣满脸同情地摇摇头,「这事弄的……月份有吗?」

  书生连忙点头,「有,有。去年五月到七月之间。」

  「五月啊……」任宣起身走到堆满简牍的木架前,「去年五月,北原骑兵清边,斩首二百;西南拔寨三十,拓地二百里;东郡水师讨贼,遇风浪,折损船只十二……」

  任宣一边说一边从架上取下简牍,堆在案上。

  军报一份一份摊开,中年书生招呼同伴一起,将简牍的内容抄录下来。

  任宣走过来看了两眼,赞许道:「楚典校字写得不错。这位的字……倒也工整。」

  那同伴年纪轻轻,看起来憨头憨脑的样子,听到任宣的夸奖,只腼腆地笑了笑。

  「任从事,」中年书生指着其中一份简牍道:「这是何处呈来的?简牍格式看来与别处不甚相同。」

  「这个啊,是左武军的。」任宣道:「左武军长驻塞外,名义上虽然受朝廷节制,实为募兵,当然与别处不同。」

  「哦。」那书生一脸的恍然大悟。

  汉国是役兵制,男丁满二十三岁,都必须服役两年,一年在县内,一年在京师,期满返乡,这也是南北二军士兵的来源。至于基层军官,通常由出身军武世家的职业军人担任。而边境戍守的职一般可以出钱免役,朝廷的惯例通常是一半役兵,另一半的缺额则由罪犯充军边塞。左武军采取的募兵制在汉国并不多见,虽然挂着朝廷的名义,但朝廷只提供基本的粮饷,其他的军械、行军支出都由左武军自行募集。

  军报上写得很详细,「五月甲申,左武第一军北出五原,讨兽蛮部,覆师于草原……」

  「其先,左武大将军王哲募集六国健者以充士卒……」

  「是役,军中募卒千余不顾号令,南下亡命……」

  「啪」的一声,年轻人手中的笔管折成两段。

  「怎么这么不当心!」中年书生喝斥道:「那笔用得久了,笔管是脆的,你用得又不是书刀,手上使那么大力气做甚!」

  年轻人唯唯诺诺地应了几声,一边试图把折断的笔再接起来。

  久闻兰台清贫,这回也算见识了。任宣从架上拿了支笔,打圆场道:「好了好了,这支笔你先使着。」

  卢景感激地接过笔,然后低下头,一笔一划地抄写着:「兽蛮部数万合围,血战竞日,我师遂溃……左武军之败,实败于募卒……」

  书生奇道:「左武军既然全军覆没,这军报是谁写的?」

  任宣道:「关塞内的左武第二军去了战场,才送回军报。」

  「左武第二军……是募兵,还是朝廷戍边的士卒?」

  「这个嘛,」任宣笑了笑,笑容颇堪玩味,「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

  …………………………………………………………………………………

  虽然不知道齐羽仙究竟从自己这里得到了什么,但吃亏的感觉总萦绕不去。程宗扬无心再一大早赶回洛都,索性偷了片刻清闲,一个人待在静室里,眼睛盯着案上的画卷,脑中整理思路。

  房门轻轻拉开,卓云君提着一只描金绘彩的箱子进来。

  「建太子又送了一箱器物给期姑娘。」

  「这货有毛病吧?我的小妾,他左一箱右一箱的送东西,当我不存在?」

  程宗扬说着打开箱子,里面装的都是被枕之物,质地极佳,摸在手中如同轻云,每一件都奢华得惊人。

  「啧啧,要是用惯了这些好东西,再用回粗服布被,恐怕连觉都睡不着了。这家伙,还真有些歪心思。」

  卓云君道:「那还给期姑娘吗?」

  「给!为什么不给?」程宗扬道:「就说是我给的!」

  卓云君不禁失笑。

  「我又不是给不起。」程宗扬道,「就当是让先她享受吧,改天我再补送她一份。」

  卓云君把枕被装回箱内,看着案上道:「这是什么?」

  「她画的,怎么样?」

  「笔触稚拙了些,但很细致,看来颇用了些心思。」

  那幅宫城图已经完成大半,图上楼阙林立,灯火遍布,一椽一瓦都描绘得细致无比,可见当日的一幕给赵合德留下如何深刻的印象。

  程宗扬把画卷起来,「她呢?」

  「大小姐带她去用朝食了。她吃得不多,像是有心事的样子。」

  麻烦啊。程宗扬有些头痛地揉揉额角。赵合德其实是个心思敏感的小丫头,这些日子的颠沛流离已经让她心事重重,不堪重负,再被齐羽仙那贱人别有用心的挑拨一番,怎么能不犯愁呢?

  话说回来,齐贱人几句话就能把小丫头挑拨得忧心忡忡,也是因为她说在了点子上。赵合德如今寄住在上清观,将来呢?难道要隐姓埋名在观里住一辈子?

  何况上清观也不是久居之地,汉国事了,自己返回临安,卓美人儿肯定要带在身边。她呢?也跟着自己去临安?赵飞燕头一个就不答应。留在上清观,又放心不下。赵合德改易身份,已经犯了欺君之罪,一旦被揭穿,不但自身难保,还会连累赵飞燕和如今正在宫里的友通期。以刘骜那种外宽内忌的性子,被皇后、昭仪联手蒙蔽,只怕要杀得人头滚滚……

  程宗扬越想越是头痛,他叹了口气,打起精神道:「雾散了吗?」

  「已经散了。」

  「陪我到山上走走。」

  …………………………………………………………………………………

  比起人烟稠密的洛都城,山间寒气更甚。山风卷起林间的落叶,呼啸而过,光是听到风声,就让人忍不住想打哆嗦。

  卓云君拿了件大氅给主人披上,随他往山上走去。

  绕过山角,程宗扬道:「你走前面。」

  「奴婢怎敢走在主子前面?」

  「少废话。你走后面我还看什么呢?」

  卓云君顺从地走到前面。她穿着一件单薄的道袍,腰臀的曲线清晰可见,走动时,纤腰轻扭,风姿绰约。

  程宗扬看得有趣,索性让她把鞋子脱了,赤着脚走路。卓云君双足被小紫缠过,平常靠着鞋袜掩饰,这会儿去了鞋袜,那双纤足仿佛一对小巧白净的玉坠,娇小玲珑。她一手提着鞋袜,雪白的玉足落在冰冷的岩石上,沿着崎岖的山径缓缓走着,摇摆的身姿如风拂柳,愈发显得摇曳生姿。

  程宗扬一手伸到她道袍内,卓云君一手扶着山壁,任由他手掌伸进亵裤,才微微夹紧双腿,才继续迈步。程宗扬半只手掌都伸到她臀沟里面,指尖向前,探进那片温润。卓云君一边走一边扭着屁股,丰满的臀肉夹住他带着寒意的手掌,左右摇摆,肌肤柔滑动人。

  程宗扬纳闷地说道:「都说修为高深的人不惧寒暑,我怎么还觉得冷呢?是不是我运功的方法不对啊?」

  卓云君娇喘细细地说道:「不惧寒暑,非是不觉寒暑。修为高深之辈,对寒暑变化只会更敏感,岂能不觉寒暑?只不过能不惧寒意入侵,再冷的天气也可承受。主子眼下觉得寒意难耐,只是尚不习惯罢了。」

  程宗扬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以自己现在的修为,就算埋在雪里睡一晚,或者在山里裸奔一圈,恐怕也冻不死,但感觉上肯定是冷得要死。

  山上忽然传来一声惊叫,却是云丹琉的声音,「小心!」

  程宗扬心头一惊,连忙抽出手,抖开大氅裹住卓云君,飞身往山上掠去。

  赵合德立在崖边,云丹琉拉住她的手臂,说道:「那边是悬崖,万一掉下去可怎么以办?」

  赵合德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我只是想看看下面有多深……」

  「不用看了,深得不得了,摔下去就粉身碎骨。」

  赵合德被云丹琉拉着,回到平台中央,赧然道:「对不起,都是我的不是,害得云姊姊担心了。」

  云丹琉豪爽地拍着胸口道:「我没事。只不过你可要当心些,这地方太危险了,万一失足,我都没办法救你。」

  「妹妹下次不敢了。」

  云丹琉安慰了几句,然后兴致勃勃地指着远处道:「你看,从这里能看到洛都呢——那是宫城的凤阙,那一大片宫殿都是皇宫。左边是北宫,右边是南宫,天子和皇后就住在那里。」

  云丹琉道:「在洛都只能看到宫外的高墙,从这里倒是能看到宫里是什么样子的,漂不漂亮?真像仙境一样呢。」

  少女怔怔看了片刻,轻声道:「真的很美……」

  她收回目光,望着平台边缘道:「云姊姊,从这里摔下去,是不是一下子就死了,不会觉得痛,也没人知道?」

  「怎么没人知道?你忘了?前些天有人就是从这里掉了一只靴子,差点把人砸死。那天掉下来的要是一个人,那就是两条人命了。」

  赵合德沉默下来。

  程宗扬松开卓云君,装作不知情的样子,慢悠悠走上平台,「哎,这么巧?你们也来看风景啊?」

  云丹琉道:「我陪期儿妹妹来散心,你来干什么?」

  「我也来散心……阿嚏!」程宗扬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揉着鼻子道:「天气太冷了,我们快回去吧。」

  「把你的大氅拿来!」

  「干什么?」

  云丹琉扯下他的大氅,披到赵合德身上,拉着她道:「后面有条山涧,据说里面还有鱼呢,我们去逮条鱼吃!」

  程宗扬本来觉得赵合德不大对劲,想把她们劝回去,没想到云大小姐心眼儿太大,根本就没看出赵合德的异样,还想拉着她散心,好给她排忧解闷。

  无奈之下,两人行变成了四人行,卓美人儿的豆腐是吃不得了,还要时时留意赵合德的举止,小心出什么乱子。

  云丹琉倒是很高兴,人多了更热闹,也免得期儿妹妹总想些不开心的事。赵合德一路都很安静,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但她心里怎么想的,就没有人知道了。

  离山涧不远,风里隐约传来几声轻笑。赵合德未曾听到,其他三人却都听得清楚。程宗扬使了个眼色,让云丹琉带着赵合德避开,自己好潜身过去,看看是哪里来的动静。

  可惜他忘了,云丫头根本不知道赵合德身份的重要性,他不使眼色还好,一使眼色,云丹琉反而以为是要动手,拉起赵合德,紧紧跟上。

  一个笑吟吟的声音道:「……我和琳姨娘正好巡视到这里,顺便过来看看你有没有偷懒。」

  这话一听就不是外人,程宗扬过去一看,果然是蛇夫人和阮香琳,两人站在岩石后的避风处,面前跪着一个艳妇,正是尹馥兰。

  「奴婢不敢偷懒。」

  「是吗?」蛇夫人用指尖挑起尹馥兰的下巴,「昨晚还没有看仔细呢,人就走了……哎哟,这妹妹好一副风骚的模样。」

  尹馥兰抬起脸,陪笑道:「奴婢是妈妈收养的大丫头,知道宅里的规矩。只是主子吩咐过,不敢擅离。再有半个时辰,奴婢值守完,就去姨娘和姊姊屋里伺候,好不好?」

  「小嘴还挺会说的。」蛇夫人笑着往她脸上啐了一口,「我和琳姨娘人都来了,你还推三阻四?」

  尹馥兰勉强笑道:「奴婢不敢。」

  昨晚见过诸女对孙寿的讥刺和排挤,尹馥兰就知道自己这回不会善了。自己是新来的,在内宅全无根基,几个姊姊却都是心如蛇蝎,下手狠辣的凶人,入门之后少不了要给自己一番下马威,好好教自己在内宅怎么做人。

  蛇夫人等人的身份是侍奴,论起来比自己只高了两级,但就算只差一级,她们也是主人的护卫,而自己只是服侍人的大丫头。这种等级压制,是紫妈妈定的规矩,自己只能逆来顺受,小心应承,更少不得要卖力讨她们开心。

  尹馥兰娇声道:「奴婢兰儿,求姊姊收用。」

  「错了,先是琳姨娘。」

  「奴婢刚入门,不晓事,还请姨娘大人大量,收用婢子。」

  阮香琳轻笑着摆了摆手,「我还有些事,伺候好你蛇姊姊便是。」

  「是。奴婢不懂规矩,还请姊姊指点。」

  「既然是新来的,少不得要吃姊姊们的杀威棒。」蛇夫人笑吟吟道:「你是用前面吃呢,还是用后面吃呢?」

  「但凭姊姊吩咐。」

  蛇夫人拿出一只形状古怪的铜制骰子,在手里抛了抛,笑道:「你自己掷好了。」说着丢到尹馥兰面前。

  程宗扬一回头,正对上赵合德的双眼,少女目光迷蒙,显然没听懂她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们是新来的奴婢,在这里聊天呢。」

  「什么是吃杀威棒?」

  「……」程宗扬咳了一声,「走,我们去山涧。」

  他声音不高,但足够尹馥兰等人听见。程宗扬没再说什么,转身就走。

  云丹琉皱起眉头,走到半路才小声道:「你为什么不阻止她们?」

  「我为什么要阻止?」

  「她们就那样欺负新来的?」

  「得了吧,姓尹的也不是什么好鸟。有人能教她守规矩,我还能省点心。再说了,我管就有用吗?这回被我搅合了,她们心里不高兴,下回欺负得更狠。」

  「为什么要这样?」

  「是不是觉得这样不尊重人?把人都奴化了?」程宗扬道:「我原来也是这么觉得的。后来才发现,不这样根本不行。这帮家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放出去纯粹是害人。紫丫头把她们收了,那是行善。她们个个都是一身害人的本事,不让她们斗是不可能的。拿规矩把她们圈起来,斗一斗,有益身心健康。」

  云丹琉撇了撇嘴,走了两步,忽然拧了他一把,警告道:「不许打期儿的主意!」

  「你有妄想症吧?」程宗扬义正辞严地说道:「我是哪种人吗?喂,你干嘛翻白眼?」

  …………………………………………………………………………………

  程宗扬头一回见识云丹琉捕鱼的手段,说良心话,不知道比自己高到哪里去了。大冬天,又是山上的小溪,程宗扬以为根本不可能有鱼,谁知云丫头随随便便就捉了六七条巴掌大小的黑鳢,然后找个避风的地方生起堆火,用枝条把鱼一穿,放在火上烤了片刻,不用任何佐料,味道就鲜美异常,连赵合德都吃得露出笑意。

  「以前在海上,天天吃鱼,吃得我都要吐了。可现在我最想念的就是海鱼的滋味。」

  云丹琉一边吃鱼,一边兴致勃勃地说道:「有次我们逮了一条大鱼,一船人吃了两天才吃完,最后还在鱼脑中找到一颗拳头大的珠子。可惜后来遇到风浪,整条船都沉了,那颗珠子也丢了……」

  听着云丹琉说起海上那种如同梦幻般的经历,赵合德满眼都是羡慕,「云姊姊,你好厉害。」

  云丹琉得意地说道:「是吧?我也觉得我挺厉害的!期妹妹,下次出海,我带你一起去吧。」

  「好啊。可是……」

  「有什么可是的?反正你也没有亲人了——哦,我不是笑话你,我的意思是反正你也没有什么牵挂,不如痛痛快快去玩。」

  云丹琉道:「等出了海,我就带你去看海棠花环。那里一连几十里的珊瑚礁都是红色的,围成花环的样子。海棠花环周围风浪特别大,只能在远处看,要是想采珊瑚就不行了。听出海的人说,每年都有人冒险,想去采珊瑚,结果船毁人亡。还有银沙湾,那里的水特别清,一眼看下去都会头晕,不过因为水太清了,什么鱼都没有,连海藻都不长,那里的海民也是最穷的……」

  连捉带烤,把几条鱼收拾完,差不多用了半个时辰。堪堪吃到一半,蛇夫人领着尹馥兰过来服侍。蛇夫人像只骄傲的孔雀般扬着下巴,唇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神情傲慢,气势凌人。尹馥兰微微低着头,脸上还有未褪的红晕,眉眼间带着一抹尴尬的羞态,像只小羊羔似的温驯地跟在她身后,显然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

  蛇夫人福了一福,笑道:「主子。」

  尹馥兰屈膝跪下,俯身行礼,轻声道:「兰奴见过主子。主子万安……」

  蛇夫人道:「还不去给主子剔鱼?」

  尹馥兰接过烤鱼,跪坐在主子身边,但她丰满的臀部刚坐到腿上,就不禁皱起眉头,低低吸了口凉气。看来刚才那顿杀威棒滋味让她受得不轻。

  尹馥兰忍痛洗净双手,小心剔着鱼刺,将剥好的鱼肉放在一块丝巾上。

  程宗扬道:「琳姨娘呢?」

  蛇夫人道:「她回观里,找凝奴说话去了。她们姊妹异地相逢,到现在还没有见面呢。」

  程宗扬不置可否。她们姊妹见面,可不是什么好事,要不是上面还有个紫妈妈,姊妹俩说不定早就你死我活了。

  「程头儿!」一名壮汉飞奔过来。

  敖润满头大汗,远远便叫道:「算!算缗令!诏书刚发下来了!」

  「这会儿发下来的?太好了!」程宗扬一拍大腿站了起来,顺手把烤鱼递给赵合德,「这鱼给你吃!我这就回洛都!」

  …………………………………………………………………………………

  一夜之间,洛都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往日喧闹的市面清冷了许多,开门的店铺里面,掌柜和伙计也显得心神不属,不时踮脚看着门外,似乎在焦急地等着什么。

  大街上平常往来不绝的车马一下子变得寥寥无几,行人却比以往多了不少,大批僮仆打扮的家奴四处奔走,以往鲜衣怒马的豪奴如今也只靠步行,途中遇到熟人,往往几个人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到处人心惶惶。

  这时候官员的身份优势就显现出来,程宗扬六百石的官职在洛都毫不起眼,但此时迎来的,都是嫉羡交加的目光。

  忽然一名持节的官员带着十余名从骑从街上驰过,路上行人纷纷避让。等那名官员驰过,众人紧张地聚在一处,交谈声越来越密集,方才众人热议的算缗令转眼便被抛到一边,如今每个口中说的,耳中听到的,都是三个字:告缗令。

  程宗扬坐在车上,看着蚂蚁般聚集的人群,吩咐道:「去请云三爷、程大哥和赵先生过来。让陶五爷破破规矩,也进城一趟。我们这边请会之、班先生、卢五哥,蒋安世,还有秦家嫂子出席。」

  「是。」

  「老敖,你是治礼郎,就说向定陶王询问安好,设法进宫一趟。进去就别出来,随时跟徐常侍、蔡常侍联络。让冯大法去宫门外,有消息立刻回报。」

  「是。」

  程宗扬想了想,「让高智商也过来,听听对他有好处。」

  「是。」

  「哈大爷怎么样?」

  「已经挖出来了,但还裹在土里。老兽怕药性散了,想用箱子装起来,可找不到那么大的箱子,最后只好找了口棺材。幸好老兽也不忌讳,这会儿人在棺材里面。搬动时我搭了把手,那土热乎乎的,应该没事。」

  「既然这样,让老兽去北城一趟。那里有不少兽蛮人,很多都是城中富商的家奴,一旦禁奴,恐怕会出乱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动向。」

  「是。」

  「郭大侠有消息吗?」

  「昨晚半夜王孟来了,见了见那孩子。说官府的追缉已经停了,但还有人在打听郭大侠的下落,暂时不好露面。」

  「稍晚让王孟来一趟,我跟他说点事。」

  「是。」

                第六章

  此前洛都就有过算缗的风声,但大家都觉得天子刚刚亲政,正是广施恩泽的时候,不至于如此行事。谁知就在城中的传言几乎消失,大家都以为是谣传的时候,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算缗令横空出世。

  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加严苛的告缗令:商贾敢隐瞒财产者,任何人都可以举发,一旦核实,家产一半归举告者,一半没入官中。

  这样严苛的诏令,等于是以朝廷的名义,公然掠夺商贾的财产。但由于针对的是商贾,算缗令在襄邑侯把持的尚书台没有引起任何争议就颁布下来。

  按照诏令,所有在籍商贾都必须呈报家产,官府核实后,每两缗(两千文)征收一算(一百二十文)的算赋;工匠算赋减半,每四缗为一算;自用的轻车一乘二算,贩运货物的大车一乘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

  各种交易,尤其是与放贷相关的金钱流通,按照算缗令的限额,严格征收高额交易税。同时规定,在籍的商贾及家属不得占有的田产,不得蓄养奴仆。

  虽然早有准备,但亲眼看到算缗令的内容,程郑还是不禁感叹,「汉国的商人这回要倒大霉了!」

  汉国交易大都在官府规定的市中,因此商贾的户籍也另立为市籍。算缗令虽然不限定商人,也包括工匠和其他以交易为生的人群,但最重要的几项:算缗、禁田、禁奴,都是针对在市籍的商人。

  赵墨轩道:「按车船征收算赋,汉国的车马行和船行,这回都要吃大亏。」

  高智商不解地说道:「就算一车两算,也才二百四十文,这不算多吧?」

  「若是平常,自然不算多,但假如货物少了一半呢?」赵墨轩道:「算缗令一出,长远看来,货物交易必定大减,再按车船征收算赋,不啻于雪上加霜,不少靠车船吃饭的人家只怕都要破家了。」

  「要紧的是田产。」云苍峰道:「禁止在市籍的商贾占有田地,他们手中的田产不尽早出售,将来就要被朝廷直接没收。」

  「云三爷说得没错。」陶弘敏笑道:「我这一路已经遇到不下五位有名有姓的富商,想把田地质押给我们钱庄。」

  程宗扬道:「陶兄答应了吗?」

  「我干嘛要答应?我拿了田地,将来说不准也要被征走。」

  程宗扬转头道:「异国商人怎么规定的?」

  秦桧道:「暂时没有。但既然没有明文规定,想来除了呈报家产抽取算赋一项无法执行,其他都少不了。」

  以天子的脾性,自然不会白白便宜了那些外来商蠹,既然没说,那就是一视同仁了。这样看来,晴州商人的店铺被迫关张,倒是碰巧躲过一劫。当然,运气最好的还要算自己,刚把陶弘敏担保的货物全部出手,局面就急转直下。

  班超看过诏令的抄件,然后道:「算缗令一下,各家商贾都急于出货,短时间内,无论水路还是陆路,运费都必定大涨。」

  高智商道:「可不是嘛,堤外损失堤内补,我要是开车马行的,干脆把算赋都折算到运价里面。嘿嘿,到时候洛都的物价要一飞冲天了。」

  在座的大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听到高智商这般说法,都微微摇头。只有班超道:「运费虽然会涨,物价却未必。」

  「为何?」

  班超解释道:「一来算缗征收的是钱铢,而非实物。商贾只有卖出货物,才能拿到足够的钱铢缴纳算赋。因此会导致钱贵而货贱。其次,官府核定财产,自然是以物价为准,物价越高,缴纳的算赋越多。朝政也正是如此打算,想籍此平抑物价。」

  算缗令一出,城中必定怨声四起,但如果物价被压制,甚至全面下跌,百姓的怨气就小了许多,毕竟有市籍的商人只是一小部分,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最后百姓得了实惠,官员们得到赋税,倒霉的只有一帮囤积居奇的商贾,可谓是皆大欢喜。

  「不管怎么说,受创最重的必定是有市籍的本地商贾,」程宗扬道:「一边算缗,一边禁止占田,防止他们转移资金,再加上禁奴和告缗,等于绑住他们的手脚,把他们的家产洗劫一遍。」

  班超道:「相比于算缗令执行之后,尘埃落定时节,现在人心惶惶,才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主公切勿错失良机。」

  「我请大家来,就是谈谈下一步的计划。」程宗扬道:「物价大跌,原在我们预料之中,先说说我们眼下的状况,程兄。」

  程郑道:「先说商号的生意。一共十万金铢的货物,当初籍着云三爷的东风出掉一些,获利六千有余。其后我们以抬价为主,还通过回购抬升物价,算下来略有亏损。前几日被洛都各家商贾逼着全部盘出,价钱也比市价低了许多。合计下来,十万金铢的货物,一共获利一万两千金铢。」

  程郑微笑道:「截止今日,洛都物价普遍上涨了六成。」

  单纯从回笼资金的角度看,物价涨了六成,十万金铢的货物总共才赚了一万两千金铢,不能说是赔钱的生意,但绝对对不住这番辛苦。不过众人都知道,抬价的重头并不在于赚取金铢的多寡。程郑能把物价抬升六成,又赶在算缗令之前把货物出清,已经很了不起了。

  「啪、啪!」程宗扬抬手鼓了几记掌,笑道:「非常好!班先生。」

  班超起身道:「洛都物价上涨六成,相当于算赋增加六成。按照两缗一算,两千文出一百二十文,增加六成大致是两千文出二百文。仅此一项,就征收了商贾一成的家产。」

  「这些天我们查阅了市籍,在册的商人共一万六千人,合五千户。但我们走访洛都九市时发现,由于武帝曾征商家子为边卒,洛都商贾通常由一二人在籍,其他脱籍为民,这一万六千人,大致涉及一万两千户,涵盖洛都及周边村镇。而洛都一地,户籍逾二十五万户,加上周边,超过四十万户。相比于良家子,在商籍的只是少数。」

  「以我们查访的结果,商贾之中坐拥千金的上等之家大概占一成;家产在千金以下,百金以上的中等人家占三成。家产不及百金的下等之家,占六成。家资万金以上,约二百户。而洛都大贾田氏、边氏、鹿氏、吉氏、许氏等八家,皆号称家产百万。以此累计,仅洛都一地,所纳算赋便超过百万金铢,整个汉国当在千万以上,接近汉国岁入的两倍。」

  在座众人都有些出乎意料,「竟然这么多?」

小说相关章节:六朝清羽记+六朝云龙吟+六朝燕歌行(全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