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第5章:宗府之宴,桃源:契约,3

小说:桃源:契约桃源:契约 2025-09-11 22:01 5hhhhh 9000 ℃

5-3 宴会佳境

酒过三巡,气氛渐浓,宾客间的交谈也越发亲昵。虽未见过于张扬的举动,但空气中弥漫着暧昧气息,足以令人心跳加速。

赵氏兄弟留意到,那些鸾契伴侣之间开始展现更亲密的姿态——不再只是频繁地接吻和爱抚,不少人已然互相喂食,或是轻咬对方耳廓与颈项,甚至公然抚摸着爱侣的隐秘之处……

正当两兄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番光景时,桓逸走向了自己的儿子。

“明儿,”宗主唤道,语气温柔得令人诧异,“过来这边坐。”

桓明乖巧地起身,走到父亲身边,竟直接坐在了大腿上。宗主立刻调整了姿势,将少年纤细的身躯揽入怀中。

透过薄薄的衣料,赵鲈儿清晰看见那位父亲胯下勃起的轮廓——正坚挺地抵在少年的股缝间,随着呼吸微微摩擦。桓明咬着下唇,脸颊绯红,身体也因下身的刺激而轻轻扭动。

“宗主好生偏心,”一位宾客打趣道,“有了这样一个美貌如花的少主,难怪不理会我们这些老家伙了。”

“可不是,”另一位附和着,“自从去年在‘桃花魁’上拔得头筹后,少主的容貌愈发娇艳动人。宗主真是享尽福气!”

桓逸宠溺地揉了揉儿子的头发,笑容中带着几分自豪:“明儿从小就跟在我身边,是我亲手抚养长大,自然疼他一些。”

“宗主如此宠爱,可别把少主惯坏了,”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着,目光里却难掩一丝善意的嫉妒。

桓逸不以为意,低头在儿子耳边轻语:“乖乖在这儿坐着,为父先招待一下贵客。待会散场后,再好好疼爱你…”

桓明闻言,身子微微一颤,喉间溢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吟。他偷偷瞥了一眼赵鲈儿,发现少年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顿时羞红了脸,将头埋进了父亲的胸口。

赵鲈儿被桓明这一眼看得心跳加速,下身也一阵发胀。他不自觉地夹紧双腿,悄悄摩擦着以缓解瘙痒。余光中,他看见哥哥也是满脸潮红,呼吸粗重。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当桓逸将注意力暂时转向其他宾客时,桓明竟然主动将手覆在了父亲的大腿上,指尖若有无意地描绘着某个位置的轮廓……

桓逸察觉到儿子的小动作,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在交谈间隙,不动声色地握住了桓明的手腕,将其引导至一个更适合施展的位置。桓明立刻领会了父亲的意思,手指灵巧地活动起来,尽管隔着衣缕,仍能让人想象到其中蕴含的旖旎。

“少主还真是大胆呢,”一位年长宾客打趣道,“宴席之间,敢对宗主上下其手的,也只有少主了。”

桓逸若无其事地笑笑:“从小在家习惯了,一时改不了。”

听闻此言,桓明的脸更红了,他将头埋在父亲胸前,像只害羞的小动物。这个姿态无疑激发了在场众多男士的隐秘欲望,连一向冷静的赵鲈儿也不禁多看了几眼。

酒宴进行到一半,各位宾客无不酒酣耳热,桓逸更是在兴致上,起身宣布要为大家献上一支特制的桃花酒。在侍从取酒的空档,他俯身在桓明耳边轻语几句,惹得后者一阵颤栗,继而乖巧地点了点头。

不多时,琼花婆婆率侍者捧着一个古朴的酒坛而来。桓逸接过,揭开盖子,霎时间,一股馥郁芳香充盈整个大厅。他亲自执壶,先为赵氏兄弟斟满,再依次为其他宾客倒酒。

“这是以桃源特有的百年桃花酿制而成,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宴席渐入佳境,丝竹之声悠然响起。几位乐师奏起古曲《广陵散》,琴音如流水,萧声似松涛,引人入胜。

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者站起身来,手持羽扇,踱步至厅中:“诸位贤友,今日良辰美景,岂能徒饮酒而不论道哉?”

赵氏兄弟注意到,这个老者正是昨日的种豆老翁,只是老人此时打扮与彼时的农夫形象相去甚远。

“陶夫子说得极是,”一位中年文士接道,“吾等身处桃源净土,当论天地之道,论人心之美。”

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清谈开始了。众人围绕着《逍遥游》和《齐物论》畅谈己见,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发散思维,言论自由奔放,令赵氏兄弟叹为观止。

“《庄子》有云:‘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才是真正的逍遥啊!”一位青年文士感慨道。

“然也!人生天地间,何必被世俗所囿?吾等桃源中人,追求的正是这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自由。”陶夫子捋须微笑着说道。

桓逸也加入了讨论:“诸君所言极是。但吾以为,《庄子》精髓不在‘逍遥’二字,而在‘齐物’之理。世间万物,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世人妄自区分,徒增烦恼罢了。”

“宗主高见,”众人纷纷赞叹。

赵氏兄弟听得入神,似乎忘了先前的血脉偾张的局面。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闲适的清谈,实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和社会批判。特别是在谈及名利荣辱时,一位戴方巾的文士直言不讳:

“当今世上,多少人为了虚名浮利奔波劳累,甚至不惜践踏他人,伤害自身。殊不知,‘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贪欲无厌,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苦海。”

“是啊,所谓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另一位接道,“吾等桃源中人,追求的乃是真情真性,是心灵的契合与共鸣,而非世俗的权势财富。”

正当讨论热烈之时,琼花婆婆带领一队少年翩然而入。他们约莫十二三岁年纪,身着薄如蝉翼的粉色纱衣,腰间系着银色丝带,赤足而行,宛如仙子下凡。

“这是今年新选拔的‘桃夭班’弟子,”桓逸向赵氏兄弟解释,“专为木灵节预备的歌舞表演。”

随着琴瑟声起,少年们轻盈地旋转,纱衣随之飞扬,露出线条优美的腿部和若隐若现的私处。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心编排,既不失雅致,又充满诱惑。

歌声也随之响起,嗓音清脆如玉珠落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春风十里,不如你眸,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狡童。

白云悠悠,绿水泱泱,

愿逐月华,流照宗王。”

歌声婉转动听,歌词则充满对美好情意的向往和追逐。赵氏兄弟听得如痴如醉,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那些翩翩少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韵味:有的清秀俊俏,有的明媚妖娆,有的纯净澄澈,无不令人心动。

舞蹈的高潮部分,少年们排成一列,缓缓掀起纱裙一角,露出白皙后翘的臀部,做出若即若离的挑逗姿态。台下宾客们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爆发出一阵喝彩。

“妙哉!此舞堪称绝艺!”陶夫子赞道,“吾观其舞,不禁想起《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句。”

“确是绝色,”另一位文士点头赞同,“所谓‘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不过如此。”

舞蹈结束后,少年们并未退场,而是如精灵般散入宾客之中。他们轻盈的脚步几乎没有声响,纱衣在灯火映照下泛着梦幻般的光泽。很快,每位宾客身边都站立着一名俊美少年,恭敬地执壶斟酒,递上精致的果点。

赵氏兄弟也不例外。两名看似比赵鲈儿还要小些的孩童来到他们身旁,一个手持玉壶,一个捧着银盏,举止娴静优雅。

“这是我们‘桃夭班’最出色的弟子,云岫和霜华,”桓逸介绍道,“今日特为贵宾服务。”

云岫为赵莼儿斟酒,抬眸一笑,眼角泪痣愈发明艳;霜华则伺候赵鲈儿,不经意间轻抚他的手臂,惹得少年心跳加速。

与此同时,清谈仍在继续,主题则转向了更为深刻的领域。

“诸位可知,何为‘真’?”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中年文士问道,“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吾以为,‘真’在于坦诚面对自己的本心,”陶夫子接道,“不欺人,尤不自欺。世间多少人,一生都在伪装自己,活在虚假的面具之下。”

“此言深得我心,”桓逸点头赞同,“尤其是在对待情意一事上,更要遵循本真。那些所谓的礼教束缚,不过是人为设立的樊笼罢了。”

“宗主所言极是,”一位年轻人激动地说道,“人生苦短,若不能追寻内心的真爱,岂非枉度此生?”

这番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厅内响起了阵阵附和之声。

正当讨论热烈时,桓明悄然离开了座位。不多时,他换了一袭半透明的白色舞衣归来,手持一把描金折扇,伴着丝竹合乐,在厅中翩翩起舞。

他的舞姿与先前少年们的风格截然不同——不似他们那般轻盈灵动,而是带着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每个动作都精妙绝伦,透着贵族特有的柔美优雅。当他旋转时,裙摆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若隐若现间展示着他修长的四肢和优美的体态。

更让赵氏兄弟目瞪口呆的是——桓明竟未穿亵裤,伴随着袅娜身姿,那根青葱嫩茎连着珠玉囊袋一起舞动翻飞,臀间的菊苞亦是欲盖弥彰,含蓄动人。

“好一个‘梨花白雪香’”!陶夫子惊叹道,“少主的舞技又精进了!”

桓明闻言,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舞动着。他的眼睛有意无意地瞟向赵鲈儿,发现少年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自己,不由得心跳加速,舞步也变得更加曼妙。

一曲舞罢,掌声雷动。桓逸拉过儿子,爱怜地抚摸他的脸庞:“明儿今日格外用心,可是为了哪位贵客?”

桓明羞涩一笑:“自然是为父亲大人献舞。”

“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一直盯着别人,”桓逸揶揄道,引来众人的笑声。

趁着这股轻松氛围,一名少年歌者登台,唱起了另一首颇具古韵的歌曲: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水中莲,冉冉含露吐。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佳人思,感此伤怀抱。

愿为双鸳鸯,戏水波澜阔。

愿为双飞燕,衔泥筑巢窠。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歌声深沉婉转,饱含人生哲理,听得在座宾客无不点头赞叹。

“好一个‘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夫子感叹,“这歌者颇有曹孟德《短歌行》之风。”

“然也,”桓逸赞同道,“人生短暂,当惜当下之好。正如我桃源乡之存在,莫不是为了给世人提供一片远离喧嚣的净土吗?”

宴席间,那些少年侍者开始展现更为亲密的服务。他们或为宾客揉肩捶背,或轻声耳语,或喂食水果,举止虽不至于放浪,却也充满了暧昧与挑逗。

随着少年歌者的退场,盛宴也渐近尾声。桓逸端起酒杯,目光温和地看向赵氏兄弟:

“两位公子既已来至桃源,不知可有今后打算?”

四周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对乡野兄弟身上。赵莼儿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放下筷子,恭敬地回道:

“宗主抬举了。我兄弟二人不过是沅水边的渔家子弟,平生只会打鱼撑船,洗衣做饭,从未接触过诗书礼仪。今日参加这样的雅宴,已是自惭形秽。若长期留在桃源,只怕会让宗主和诸位先生为难,不如…让我们就此告辞,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

这话一出,在场宾客神色各异,有的惋惜,有的疑惑,更多的是好奇宗主会如何回应。

桓逸听罢,不慌不忙地抿了一口酒,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莼公子过谦了。世间繁华万象,多数不过是浮华与虚妄。那些锦绣文章、金玉其外的东西,往往掩盖了人生的真谛。在我看来,反而是柴米油盐中的人间烟火气最为真实,男女老少间的悲欢离合最为真切。一个人若能秉持本心,明辨是非,便是可造之材。学问礼仪,不过随学之艺罢了。”

他顿了顿,目光在兄弟二人身上流转:

「既然两位初来乍到,不如就由我这个东道主做个安排。我看鲈公子聪慧伶俐,明儿对他也很是喜爱,不如就让明儿与鲈公子结为‘鹓友’,由鲈公子担任明儿的伴读。明儿,你以为如何?」

桓明一直盯着赵鲈儿的眼睛,「听闻父亲此言,连忙点头」,面上虽维持着得体的微笑,眼里却闪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至于莼公子,」桓逸继续道,「我看你资质不凡,心性坚韧,亦有求学问道之心。我打算举荐你拜在嵇笪先生门下,学习文墨、方术与岐黄之道。」

话音刚落,一阵清越箫声自厅外飘入。众人回首,只见一位身穿灰白道袍的中年男子缓步而来。三十八九年纪,手执青箫,身形挺拔,面容俊朗,气质超然。一头乌发如漆,仅以玉簪闲挽。只是眸光微散,似薄雾轻笼远山。

“嵇先生来了!”众人惊喜起身。

“山野散人嵇笪,见过宗主。”嵇笪向桓逸略一颔首,目光却落定在赵莼儿身上,闻言道:“见此青衫,恍若故人少年——竹色如新,鹤影犹存。”

桓逸含笑还礼,“先生过谦了,您乃桃源文宗,岐黄圣手,丹鼎之道更是独步。”又对赵莼儿道:“莼公子,先生素不请收弟子,桃源弟子莫不倾慕。你若能拜在先生门下,实属一大幸事。”

宾客间顿时响起低语,皆是钦羡:“能入嵇先生门下,当真福缘深厚!”

嵇笪青萧轻转,对赵莼儿微一拱手:「公子天生道骨,眼如星子。今桓公有此厚意,山人亦感荣幸。若公子不嫌林壑清寒,愿与共参云外天机。」

赵莼儿怔在当场。他万未料到宗主竟能赐予如此殊遇,一时心潮翻涌,竟忘了该如何应答,只觉满堂的烛火都凝固在了嵇笪含笑的眼底。

桓逸笑着追问道:「两位公子,意下如何?莫非我这安排不合心意?」

“岂敢,岂敢,”赵莼儿连忙摇头,「蒙宗主错爱,我和弟弟怎敢说三道四?能留在桃源已是万幸,更何况得到如此厚待…」

赵鲈儿也「点头表示同意」,偷偷看了桓明一眼,发现对方正含笑注视着自己,不由得脸又红了。

「好,既然诸位应允,那就这么定了!」桓逸满意地击掌,随后举起酒杯,“诸位,让我们再次举杯,庆祝两位公子正式加入桃源宗族。桃源上下,从此又多两位栋梁之才,实乃可喜可贺!”

众宾客纷纷起身,高举酒杯:

“恭祝宗主!”

“祝贺两位公子!”

小说相关章节:桃源:契约桃源:契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