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第二章:艺术节的新生(下),5

小说:光都棱影:碎片与回响 2025-09-07 08:12 5hhhhh 9670 ℃

艺术风暴中心

《作品立牌》

作品名称:思春期的少年

英文名称:Adolescent Surge

作者:林涛(Leo Thorne)

作品类别:装置艺术

作品内涵:这是一件探讨青春、性觉醒与生命力的装置雕塑。它以栩栩如生的十三岁男孩形象为载体,捕捉了少男身体的微妙美感和蓬勃朝气。作品是对人类纯真年代的一种致敬,而不断重复的“潮喷”过程,也在诉说青春的活力与无限可能。

按照艺术节的要求,“思春期的少年”已经提前半个月摆放到了艺术馆,来访的专家和观众络绎不绝。林涛本来还想在立牌上写一下交互体验指引,却发现自己想多了——每个参观的人都要忍不住自发地帮这个思春男孩撸一撸,然后享受一手纯白而喷香的“男孩汁液”。

也正如林涛预期的那样,舆论的风暴接踵而来,有人惊呼这作品既大胆又充满活力,有人认为它完美地诠释了青春期的躁动与迷茫,而更多的则是一片口诛笔伐:“低俗!”,“色情!”,“哗众取宠!”,甚至还有不少保守派老艺术家直言这是“败坏风气”。

1997年11月30日,金碧辉煌的光华艺术馆内,响起了本市著名青年作曲家王奕琛倾力打造的艺术节主题曲《青春华章》。悠扬动听的旋律从彩虹广场一直蔓延到展会内厅,到处都是群英荟萃,人山人海。电视台的摄制组架着长枪短炮,记录下这一年一度的盛会时刻,各大报纸杂志的记者们正忙碌地采访着艺术家和观众,赞助商代表则在人群中穿梭,寻找合适的曝光机会,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在“思春期的少年”前流连忘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艺术家们,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这金秋的季节里,光华艺术节已经走过了精彩的半个月。从开幕式的盛大启幕,到各类艺术作品的精彩呈现,我们见证了无数艺术的火花在这里绽放,感受了青春的无限活力与艺术的无限可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迎来了本次艺术节最为关键、最为令人瞩目的时刻——评奖兼闭幕式……”

尽管内厅的位置一票难求,而林涛和陈幼航作为创作者,已经十分惬意地坐在了观众席的前排位置,主持人开始串词和解说评奖流程,而两个人的目光不自觉地在人群中游移着,试图在场内寻找王子舟的身影。

现场的嘉宾评委阵容极其豪华,甚至请来了法国卢浮宫的资深策展人和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首席评论家,其他则是国内的极富声望艺术届、文化届的专家学者,也有光都市的重要政要和官员。主持人说到艺术节共收到了全球180多件作品,其中有30件作品进入了评奖提名,却不知道林涛的作品是何等境遇。按照现场流程,大概是作品介绍、专家点评和现场评分,最后则是汇总和评奖。现在,两人感觉无论做什么都是无从下手,只能傻傻地等待结果。

进入评奖的作品如流水席般过场,每个作品介绍和打分大概要用2到3分钟,如果有作者致辞和评委点评,就会时间更慢。除了隔壁那个用冰雕刻成美人鱼的老艺术家正不停地抱怨自己被低估,一件造型奇特的油画,以及一个天马行空的抽象钢铁装置,两人好像对其他作品都没留下什么印象,渐渐有点心不在焉,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恍然间,现场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十分熟悉的VCR,陈幼航忽然回过神来:“林老师,好像到我们的作品了。”林涛屏住了呼吸,却发现男女主持人正在“调情”:

男主持人(语气轻松调侃):哎,婉昕,你体验了咱们今天那件特殊的展品吗?

女主持人(故作娇嗔):斌哥,你们男人啊,就知道往那方面想。不过,这件作品确实挺特别的,大家也反响比较热烈。

男主持人:那肯定呀,接下来,让我们有请青年艺术家林涛先生上台,给我们讲讲他作品《思春期的少年》的创作故事。

台下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陈幼航推了一把林涛,而林涛却好像突然忘记了精心准备过的发言词。

“嗯…大家好,各位评委、各位来宾,我叫林涛,这件作品啊,灵感来自于我对青春期的一种思考和探索。我希望通过它展现少年最纯真也最热烈的生命力,以及在性觉醒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与美好……”林涛的声音略带颤抖,努力保持镇定。

“有点色情呢!”

“这林老师真是大胆啊。”

“嘿!那个小伙子看起来还挺害羞的……”

现场观众发出了不少揶揄的声音,甚至还有一些人窃笑着议论起来。

在林涛仓惶下场的同时,后排评委席中突然响起一个清朗的声音:“我认为,这件作品展现的是青春最本真、最原始的生命力,是每个人成长路上都经历的悸动与觉醒。”

说话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儒雅大叔,他身着深色休闲西装,气质沉稳,举止文雅。他便是张文,一位在光都市艺术圈小有名气的评论家。他继续说道:“我们为何对人性如此自然的部分避之不及?艺术的使命难道不是去探索、去表达被隐藏的真相吗?我们是否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偏见?”

张文的声音逐渐变得激昂:“有人说这是挑衅社会底线,可真正的艺术从不让人舒适。梵高的《向日葵》、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这些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作品,如今却成艺术瑰宝。林涛的作品把我们拽进关于艺术、青春、人性的对话中,它将青春、性、少年情感与艺术交织,直击内心深处。”

他压低声音却字字有力:“林涛的勇气和才华令人敬佩,他用作品告诉我们,艺术是自由的、无畏的。这件作品必将成为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台下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作品和林涛身上,不时传来一些窃窃私语声。女主持人的神情略带着些临场的慌乱。

令人窒息的几秒钟冷场后,只见男主持人李斌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走上前来:“各位,这个作品还有另外一位创作人,他今晚也有话要说。”

林涛和陈幼航都愣住了,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男孩徐徐上台,在这满是成人的幽深丛林中,他的出现如同一株沐浴着晨露的花朵,显得格外清新脱俗,在场的众人无不微微一震。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男孩深吸一口气,迈着颤抖却坚定的步子走向讲台,整个展厅刹那间安静下来。

“大家好。我是王子舟,也是这件作品的人体模特和原型。”王子舟的清亮声音在静谧中响起,打破了之前的凝滞,“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我站在这里,就证明了我对林涛老师和这个作品的支持。我愿意为这份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艺术表达站出来,让大家看到我们青春的勇气与担当。”

王子舟停顿了下,眼神在台下快速扫过,与林涛和陈幼航的目光交汇,满是笃定,“我想说,林涛是我的朋友,也是我非常尊重的艺术家。他用他的视角,用他的方式,把我们的青春故事呈现给大家。我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能参与其中感到荣幸。”王子舟的声音愈发稳重,如初绽新蕊,在微微颤抖中透出坚定。

他顿了顿,微微侧头,目光勇敢地扫过台下每一张脸,声音里透着青涩却难掩坚定:“我知道很多人对这作品非议颇多,把它想得很脏、很歪。可我想说,它干干净净,就是我们青春里真真切切的瞬间。我为林涛老师的才华骄傲,也为能参与这份艺术的纯粹而荣幸。而且,大家现在的争议,不就是作品想表达的脉动过程吗?我相信,当我走下场的一刻,就是作品的高潮!”

男孩微微鞠躬,径自走下场去,他的举动让在场的观众都愣了几秒钟,随即便是雷鸣般的热烈掌声,一波又一波地响彻整个会场。

前面有些慌乱的婉昕赶紧补充道:“王子舟同学说的太好了……”然而她还没有说完,张文又激动地站了起来,他高声道,“我先前还不知道怎么才算准确定义林涛先生的作品,直到现在我恍然大悟了——大家看到了吗,这个作品不仅仅是装置艺术或者普通的行为艺术啊,它是一种十分惊艳的现场艺术,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创作的延续!”

观众席又是一片哗然,然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林涛和陈幼航却早已跑到了王子舟旁边。林涛激动地将王子舟高高举过头顶,一连旋转了好几圈,他俯下身去,将嘴唇深深地印在男孩柔软的眉心,“王子,你到底要给我们多少惊喜!”

王子却只是轻轻瞥了瞥陈幼航,淡淡地道,“我今天只是来支持林涛老师,再见了。”说罢便转身而去,留下林涛的茫然,陈幼航则像是被施了定身法,木头一样呆呆地拄在那里。

小说相关章节:光都棱影:碎片与回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