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译海拾贝】:胶衣天使,3

小说: 2025-09-06 14:15 5hhhhh 9280 ℃

  这本杂志出版的样子是下面这样的封面效果。60年代因为克劳的生意因一次一次警察搜查而受阻,斯坦顿抛弃前嫌,开始和之前有矛盾的里奥纳德·波特曼第二次合作。这张图,左侧半边有些恐怖恶心,代表的是两个穿上胶皮衣服的男性。值得注意的是,斯坦顿笔下从来没画过正派的绝对强悍男性角色,有的话也是与他合作的斯蒂夫·蒂特克(同一画室的室友,创作《蜘蛛侠》的墨水师)画的。斯坦顿画的正面男性,会像后面第二张石墨画里那样,显得「君子」。

          

          

  我们来谈谈恋物癖里的「恶心」这个问题吧。事实是不同类型的恋物对象,在女性看来可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恶心程度排序,也非常奇怪。所有恋物癖里最能被接受的是恋靴(随便吧),然后是束腰(奇怪),然后是全身覆盖胶衣(恶心)。如果你觉得这是按照皮革覆盖面积从少往多排序,那么再看:恋高跟鞋(奇怪),恋足(恶心)。

  所以恶心程度,按照皮革用料从少到多,呈现了uncanny valley的曲线:强弱弱强。这个接受曲线,最早发现是在人形机器人的文化研究:当机器人和人相似但是又可以区分的时候,会是接受程度最高的,然后外形越接近人,反而越让人容易产生恶心甚至恐惧感。

  女性觉得恋足的恶心感,恐怕正是来自赤脚是每个人都有的,每天都可见的,在这么日常的话题上居然会出现强烈的审美,会令很多人都觉得uncanny.(恋巨乳比恋锁骨更加容易被女性接受,是一个道理。)

  对比之下,曲线的另一侧,对于胶衣的强烈抗拒是什么?

  胶衣的最大作用,在完全覆盖的时候,其实是去除了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对胶质感的追求,甚至有一大流派是体验者自己放弃性别的,比如用阴茎锁把阳具锁上再穿上胶衣,用身体体验代替性器官的感受。

  所以我觉得,这是另一个uncanny :当一个人的形态只剩下身体,没有了五官,没有了肤色、没有了性别后,他或她所剩下的与人偶之间最后一点差距,对外人来说,就是很恐怖的说不清楚的。胶衣给观众造成的是一种强烈的生存危机:人的肉体,到底是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胶皮身体和胶皮尸体之间的最后一线差,令人恐惧,恶心。

  这就是橡胶恋物癖与众不同之处:它不能看,只能穿。而每个人,都可以穿。橡胶生活是只可以体验的生活,不能被外人评价,也没有必要听任何人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看,《胶衣天使》很成功,它不去主动勾引读者产生性冲动,那样就会恶心。它也不像《胶模地狱》那样把橡胶作为装饰,一次一次穿上脱掉,实际还是为了虐肉体。《胶衣天使》走的是文摘美文的那种路线,艺术指数拉满,培养读者为目的,介绍新生活为态度。如果橡胶材料真的成为时尚,这样的文章足够可以像《新青年》杂志的反响,制造一场革命了。

  但是,并非什么恋物癖都可以如恋靴一样成功出柜。直到今日,胶皮依然并没有成为时尚主流,只可以说幸好也从没有被抛弃。露露穿的橡胶钉子靴现在还可以买到,三百多美元的复古风造型,三种色彩。但是胶雨衣、胶围裙都退出了主流视线,回归了肉联厂、加工车间。或许你上一次在主流影视剧看到,是在《西部世界》里,那些把人性机器人当尸体一样处理的维修工人这么穿着。

  六十年过去了,重翻这篇《胶衣天使》也并非为了再次让橡胶成为话题。或许更多的目的,是致敬作者,——他们曾经是以这样态度,用在文字间自己穿上橡胶的方式,向真正穿着橡胶的守护着我们的人们致敬。不论是恋物癖还是非恋物癖,这种精神层面上的共情与尊重,都是值得赞扬的。

 版主提醒:阅文后请用你的认真回复支持作者!点击右边的小手同样可以给作者点赞!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