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2024文心雕龙——风花雪月(历史)】【郡主】【036】【完】,2

小说: 2025-09-02 08:12 5hhhhh 5460 ℃

  少顷,皇上大步入殿,目光急切地落在朱西华身上。见她孤身而立,身姿曼妙,皇上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与渴望,迫不及待地快步上前,双手环于朱西华腰间,将她拦腰轻轻抱起。朱西华身形微微一颤,却未发出声响,唯有那凤冠上的珠翠轻轻晃动,发出细碎声响。

  皇上怀抱朱西华,脚步虽缓,却难掩内心的急切。宫女们见状,赶忙上前,轻移莲步,悄无声息地为皇上推开寝室的大门。但见寝室之内,富丽堂皇至极。宫灯散发着柔和光芒,将整个寝室映照得金碧辉煌。

  正中央,那龙床尤为夺目,竟是以纯金打造而成。龙床之上,雕有九条金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金龙昂首摆尾,似欲腾飞九天;有的金龙蜿蜒盘旋,仿若隐匿云海。龙身鳞片皆以金片精心雕琢,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床帏则是用上等的丝绸制成,绣着精致的龙凤呈祥图案,色彩斑斓,美轮美奂。

  皇上抱着朱西华,缓缓步入这奢华的寝室,每一步都似踏在这华丽的梦境之中,而朱西华,在这未知的命运里,心中满是忐忑与无奈。

  皇上抱着她,缓缓行至龙床之畔。甫一靠近,皇上心头猛地一震,仿若被冷水浇醒,暗自思忖:朕乃一国之君,怎可因这女子美色,便失了帝王应有的威严与沉稳,如此急切,实非明君所为。念及此,皇上强压下心中那股冲动,神色渐复庄重,轻轻将朱西华安放在床沿之上。

  朱西华落座后,身姿微微颤抖,盖头之下,双眸低垂,看不清神色,唯有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恰在此时,一名伶俐的宫女,瞧出皇上心思,赶忙轻移莲步,自一侧取来一张矮凳,悄无声息地放置在皇上身后。她微微屈膝,行礼之后,便悄然退至一旁,垂首而立,仿若一尊雕塑,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惊扰了殿内的气氛。

  皇上缓缓坐下,目光落在朱西华身上,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默:「皇贵妃,今日你我喜结连理,实乃天作之合。朕知你心中或许尚有诸多委屈,但既入我皇家之门,往后便要与朕同心同德,共理这天下之事。」其声低沉而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西华微微颔首,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颤抖:「陛下所言,臣妾铭记于心。只是臣妾初来乍到,诸多规矩尚需时日学习,还望陛下多多体谅。」话语间,虽未抬头,却尽显恭顺之意。

  皇上微微点头,神色稍缓,说道:「你既明白,便再好不过。往后宫中诸事,有不懂之处,尽管询问皇后或宫中老人。朕瞧你聪慧过人,想必定能尽快适应这宫中生活。」说罢,目光中竟隐隐透出一丝期许。

  朱西华听闻,心中五味杂陈,轻声应道:「多谢陛下关怀,臣妾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望。」语毕,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唯有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似在诉说着这宫中的复杂与未知。

  少顷,皇上神色凝重,微微仰头,目光似穿透宫墙,望向远方,缓缓开口道:「皇贵妃,今之天下,战国纷争,乱象丛生,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局势瞬息万变,可谓朝不保夕。朕每念及此,便忧心如焚。」

  言罢,收回目光,看向朱西华,眼神中满是坚定:「唯有我大明国内部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方可积聚雄厚之力,与他国一争长短。朕之理想,便是扫平诸国,一统天下。」

  皇上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殿中踱步,语气激昂:「待天下归一之日,四海升平,万民皆能安居乐业。届时,百姓无需再受战乱之苦,方能过上真正太平的日子。皇贵妃,你当明白朕之宏图大志,往后亦当为朕分忧。」

  皇上停下脚步,神情愈发严肃,目光炯炯地看着朱西华,继续说道:「然欲成此大业,必先整饬内政。如今朝堂之中,不乏贪官污吏,他们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实乃国之蠹虫。朕已下定决心,定要彻查此事,不论涉及何人,官位多高,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皇上的声音铿锵有力,透着无比的决心。

  言罢,皇上微微皱眉,似在思索,又道:「百姓乃国之根基,唯有百姓富足,国家方能昌盛。朕欲减轻百姓赋税,让利于民,使他们得以休养生息。如此,方能民心所向,上下齐心,共赴大业。」

  朱西华微微抬起头,透过盖头的缝隙,望向皇上,轻声说道:「陛下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实乃万民之福。臣妾虽为女流之辈,亦愿为陛下分忧。若有可为之事,陛下但说无妨。」朱西华的声音虽轻柔,却也透着一丝坚定。

  皇上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道:「皇贵妃能有此心,朕甚感欣慰。往后若听闻朝堂或民间有何不妥之事,可告知朕,莫要有所顾虑。」说罢,皇上重新坐回矮凳,目光深邃地看着朱西华,似在考量她的决心与诚意。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目光中多了几分追忆,缓缓开口道:「皇贵妃,你可知,朕与你父,实乃一母同胞之亲兄弟,朕居长,他为幼。当年,父皇龙御归天之际,曾立下遗嘱,言若朕不幸战死沙场,皇位便由你父继承。」皇上微微叹息,神情复杂,既有对往昔的追思,又有对当下的感慨。

  「如今,你我联姻,实是亲上加亲。此乃顺应天理伦常,古今皆然。这般渊源,这般情谊,你可明白?」皇上目光殷切,注视着朱西华,似在等待她的回应。

  朱西华听闻,心中波澜骤起,盖头下的双眸微微泛红。她轻轻咬了咬嘴唇,思索片刻后,缓缓点头,轻声应道:「陛下所言,臣妾已然理会。」声音虽轻,却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透着一丝无奈与释然。

  皇上见诸事已大致言明,心中稍定,目光再次落于朱西华身上,眼中满是复杂情愫,既有对她的怜惜,亦有身为帝王的审视。此时,他缓缓伸出手,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轻轻捏住朱西华盖头的一角。

  朱西华身躯微微一颤,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裙摆,心下慌乱如麻。皇上见状,嘴角微微上扬,似在安抚,而后缓缓掀起那方红盖头。

  刹那间,朱西华娇艳欲滴的绝世容颜展露无遗。但见她生就一张精致的瓜子脸,线条柔美,仿若美玉雕琢而成。眉如远山含黛,细长而婉转,恰似春日里初绽的柳叶,透着一抹自然的温婉。凤眸斜飞,眼眸犹如深邃的幽潭,波光流转间,顾盼生辉,既含着少女的娇羞,又隐隐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那高挺的瑶鼻,恰似玉峰挺立,为这张脸增添了几分立体感。而那红唇,宛如娇艳的玫瑰花瓣,欲滴诱人,微微抿起,似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的容颜,不禁微微一怔,这般美貌,实乃世间罕见。心中暗忖,如此佳人,若能与朕携手共理天下,倒也不负这大好机缘。一时间,殿内静谧无声,唯有烛火的光影在二人身上摇曳。

  皇上凝视朱西华,目光殷切,待她应下亲上加亲之语后,面露欣然之色。继而,皇上微微凑近,目光灼灼,言辞恳切道:「今夜良辰,你我共结连理,实乃天赐良缘。朕望往后你我携手,同心同德,壮大我大明之国运,再挥师四方,攻灭诸国,成就一统天下之伟业,不知爱妃意下如何?」

  朱西华听闻,斜飞凤眸之中陡然闪过一阵精光,仿若暗夜中燃起的烈烈火焰。她缓缓抬起螓首,身姿挺直,正视皇上那深邃如渊的星目,神色坚定,毫无怯意,朱唇轻启,掷地有声道:「皇上,本宫所欲者,乃皇后之位。陛下,可愿予之?」

  皇上闻言,不禁微微一愣,心中暗忖,原以为她不过是深闺弱质,却不想竟与自己一样,藏着勃勃野心。短暂的惊愕之后,皇上仰首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回荡在寂静的寝殿之中。笑罢,皇上目光重新落于朱西华身上,眼中既有欣赏,亦有考量,缓缓开口道:「爱妃之志向,倒是出乎朕的意料。只是这皇后之位,关乎国本,亦非轻易能予。若爱妃能助朕成就大业,届时,朕又岂会吝惜这皇后之位?」说罢,皇上嘴角微微上扬,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与试探,静待朱西华的回应。

  朱西华闻皇上所言,顿时原形毕露,面上英气尽显,再无方才的温婉娇柔。她挺直身躯,目光灼灼,直视皇上,言辞犀利道:「皇上,本宫实难久等,亦绝不愿屈居人下。皇上若真心欲得本宫襄助,便需即刻除掉皇后,扶本宫登上后位。唯有如此,本宫手中之势力,方会全心全意扶持陛下,助力我大明国昌盛繁荣。」其语掷地有声,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

  皇上闻此,一时语塞,心中暗自思忖,这女子野心竟如此之大。旋即,他面色一沉,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朱西华的双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似只要稍一用力,便能取其性命。此时,殿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仿若空气都已凝固。

  二人这般静止对峙片刻,气氛剑拔弩张。突然,皇上再次仰头大笑起来,笑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看着朱西华,眼中神情复杂,有欣赏,亦有无奈,缓缓说道:「爱妃有所不知,皇后本家之势力,实难与你相比。朕今日便应允你,待过数月,便让皇后退位让贤。爱妃以为,此事可好?」

  朱西华闻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她缓缓伸出一双玉手,如蛇般轻柔地搂住皇上的脖子,整个软乎乎的玉体也顺势靠入他的怀抱之中,尽显娇柔之态。只是,她那斜飞的凤眸里,眼珠子左右快速划动,似在盘算着什么,让人捉摸不透她心中所想。

  朱西华娇躯依偎在皇上怀中,忽地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咯咯咯,皇上,既已谈妥,不知皇上还在等些什么呢?」言罢,她抬眸望向皇上,眼神中满是娇俏与期待,恰似春日暖阳下绽放的花蕊。

  皇上见状,亦不禁开怀大笑,「哈哈哈,爱妃,莫非你也已等不及了?」笑声爽朗,似要将殿内的凝重氛围一扫而空。

  朱西华玉臂轻勾皇上脖颈,媚眼如丝,娇嗔道:「那是自然,皇上您乃天下至尊,威临四海,试问天下又有哪个女子能不倾心于您呢……」话语间,她樱唇微启,气息如兰,那娇柔婉转之态,仿若能将人心融化。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眼中满是笑意与爱怜,轻抚其秀发,似已沉醉在这温柔乡中。殿内烛光摇曳,将二人的身影映照在墙上,交织出一幅旖旎的画面。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见她如此回应,心中暗喜,面上笑意更甚。遂又道:「爱妃既有此觉悟,朕往后行事便多了几分助力。如今朝堂内外,虽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但有你相伴,朕便觉信心倍增。」

  朱西华轻抬螓首,凤眸含情,柔声道:「皇上既有宏图伟略,臣妾自当竭尽所能,为皇上排忧解难。只是后宫诸事,亦需妥善安排,方能让皇上无后顾之忧,专心于国事。」说罢,她微微侧头,眼波流转,尽显妩媚之态。

  皇上微微点头,深表赞同:「爱妃所言极是。皇后执掌凤印多年,虽无大错,却也渐显疲态。数月之后让其退位,一来可顺遂爱妃心意,二来亦可让后宫焕发生机。」

  朱西华听闻,心中暗喜,玉手不自觉地轻抚皇上衣袖,娇声道:「皇上英明,如此安排,实乃两全其美之策。臣妾愿以自身之力,助皇上稳固后宫,让众妃嫔皆能恪守本分,为皇上分忧。」

  皇上宠溺地握住朱西华的手,感受着她的柔软与温热,笑道:「爱妃既有此心,朕便放心了。待你登上后位,还望能与朕携手,将这大明江山治理得繁荣昌盛。」

  朱西华微微颔首,目光坚定道:「皇上放心,臣妾定不负皇上所托。往后,臣妾自会打理好后宫诸事,让皇上能全心投入到扫平诸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之中。」言罢,她依偎在皇上怀中,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

  此时,殿外月色如水,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冷的光芒。而殿内,皇上与朱西华相偎而坐,烛光摇曳,映照着二人的身影,似在为这一场关于权力与野心的约定,勾勒未来。

  此时,于寝室周遭肃立的九名乾清宫宫女,察言观色,见皇上与朱西华交谈渐入佳境,遂相互递了个眼色,开始小心翼翼地依次退出寝室。她们脚步轻盈,仿若怕惊扰了殿内之人,每一步都落地无声。行至烛台旁,拿木条皆轻抬玉手,缓缓熄灭了那十几盏烛台上的火焰,一时间,殿内光线渐暗,唯有龙床边架子上的烛台,仍散发着柔和光芒,将周遭映照得影影绰绰。

  少顷,又有两名宫女莲步轻移,悄然来到皇上与朱西华身前。她们微微屈膝行礼,而后伸出纤细玉手,动作轻柔而娴熟,为皇上与朱西华宽衣解带。其间,二人皆低垂眼眸,神色恭敬,未有丝毫懈怠。待宽衣完毕,宫女们轻轻搀扶着皇上与朱西华,送入龙床。

  皇上与朱西华相依登上龙床,宫女们随即将床帘轻轻拉下,那烛台上的烛光,透过轻薄的床帘,映照出二人连在一起的影子。光影摇曳间,只见那影子开始不停晃动,伴随着龙床发出的阵阵吱呀声响,在寂静的寝殿内回荡。

  如此这般,直至三更时分,殿内终于渐渐安静下来。此时,最后一丝烛火也已自灭,整个寝室陷入一片静谧的黑暗之中,唯有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下几缕清冷的银辉。

  时光荏苒,转瞬已过半年。这日,皇上于朝堂之上,寻得皇后一处错处,虽非致命之过,然皇上心意已决,欲借此废后。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然皇命难违,终是无人敢出面相阻。

  遂降旨废去皇后之位,册立朱西华为后。旨意一出,满朝震动。朱西华自此一步登天,位居后宫之首,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朱西华登上后位,其于宫中威望日隆。于乾清宫龙床之上,皇上对她情意日笃,渐成爱的俘虏,对其所言无有不从,服服帖帖。朱西华手段了得,于后宫中恩威并施,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宫众人皆对其敬畏有加。

  时日一久,朱西华凭借自身谋略与手腕,不动声色地将大明国诸多事务揽于手中。朝廷上下,渐有诸多政令出自朱西华之意。众臣虽有所察觉,却因忌惮其权势,皆不敢多言。

  如此又过数年,朱西华已然掌握了大明国之绝对权力。她巧妙布局,将皇上之权力悄然架空。皇上虽居皇位,却如傀儡一般,诸多决策皆由朱西华暗中操控。

  最终,朱西华寻得一契机,以皇上需静养为由,将其软禁于乾清宫中。表面上,朱西华对皇上关怀备至,每日命人送上山珍海味、奇珍异宝,又寻来世间诸多好玩之物,哄得皇上心花怒放。不仅如此,她还年年挑选秀女送入乾清宫,侍奉皇上。

  这些秀女皆年轻貌美,才情出众,将皇上迷得稀里糊涂。皇上沉醉于温柔乡中,每日与秀女和各宫嫔妃们嬉笑玩乐,渐渐忘却了朝堂之事,再也无心上朝理政。乾清宫内,日日笙歌,而大明国之朝政,实则已全然落入朱西华之玉掌。宫外之人,虽偶有传言,却无人敢探其究竟,只能暗自揣测,静观这风云变幻的局势。

  又三年,风云突变。一日清晨,乾清宫内忽传噩耗,皇上竟驾崩于龙床之上。消息如惊雷般在宫中炸开,旋即传遍整个大明国。

  实则,此乃朱西华精心策划的毒计。这夜,朱西华趁皇上沉醉于温柔乡,毫无防备之时,悄然命亲信于皇上饮食之中,掺入剧毒。那毒药无色无味,混入琼浆佳肴,皇上毫无察觉,一饮而尽。未几,毒性发作,皇上顿感五脏六腑如火烧刀绞,欲呼却无声,欲动而乏力,挣扎片刻后,便气绝身亡。

  朱西华见皇上已殁,神色未变,仿若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旋即,她昭告天下,下诏称:皇上日夜沉迷女色,荒淫无度,竟于一夜间与数女同乐,终致绝阳而亡。又言皇上并无子嗣,实因在这之前,皇上的几个皇子皆已被朱西华暗中谋害死光,为其篡权之路扫除了一切障碍。

  因皇上无嗣,朱西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夫君的皇位,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国第一位女皇。登基之日,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皇冠,仪态威严地登上皇位。她俯瞰着满朝文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已然彻底黑化,不复当年那个整日趴在王府荷花池回廊椅子上,悠然用手指数鱼儿的纯真女子。

  如今的她,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朝堂之上,群臣虽有人心中存疑,却无人敢言。皆惧于朱西华的权势,只能伏地叩拜,高呼万岁。自此,大明国开启了朱西华统治的时代,只是这天下,在她的掌控下,又将走向何方,无人知晓。

  早朝时分,乾清宫大殿内庄严肃穆。

  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那金龙栩栩如生,仿若欲腾空而起,缠身绕体,尽显尊贵威严。皇冠之上,珠帘摇曳,光影闪烁间,愈发衬得她凤眸斜飞,英气与威严并蓄。

  她迈着优雅而沉稳的步伐,缓缓行于大殿中臣工们分立的过道之间。群臣皆身着朝服,神色恭敬,垂首而立,静候女皇旨意。

  朱西华行至御座前,微微转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而后开口道:「诸位爱卿,自朕登基以来,殚精竭虑,治理国家。如今,我大明朝已然兵强马壮,国力昌盛。环顾天下,诸国纷争,百姓受苦。朕以为,该是征伐各国,结束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的时候了,你们意下如何?」其声清脆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言罢,群臣面面相觑。少顷,左丞相率先出列,跪地行礼,恭敬道:「皇上圣明!如今我朝实力雄厚,征伐诸国,实乃顺应天时、民心之举。臣以为,此乃成就千古霸业之良机,愿皇上早下决断,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右丞相亦随之出列,附和道:「皇上,征伐之事,虽有胜算,但亦需谨慎。还望皇上统筹全局,调派良将,筹备粮草,确保万无一失。臣等定当全力辅佐,助皇上完成一统大业。」

  其余众臣,或点头称是,或面露思索之色。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气氛热烈而凝重。众人皆知,这一决策,将关乎大明国之兴衰,天下之命运。

  朱西华凤目之中寒芒骤闪,神色陡然间变得冷厉,话语中似裹挟着千年寒冰,一字一顿道:「当年,赵国狼子野心,竟悍然杀害朕之父王。此仇此恨,朕刻骨铭心,日夜难安。每念及此,朕便心如刀绞,恨不能即刻踏平赵国。如今,我大明朝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正是复仇雪恨之时,朕意已决,便要先灭赵国,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她的声音在大殿内冷冷回荡,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决绝。此言一出,群臣顿时一阵骚动,众人心中皆明白,这灭赵之举,非同小可,不仅关乎国仇家恨,更将牵动天下局势。

  左丞相神色一凛,再次跪地,朗声道:「皇上,赵国向来与我朝为敌,此仇不报,难消皇上心头之恨,更难平天下人之愤。如今我朝实力远超赵国,此时出兵,定能大获全胜,为老王爷报仇雪恨,扬我大明国威。臣愿率满朝文武,全力辅佐皇上,共赴此役。」

  右丞相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上前一步,恭敬道:「皇上,赵国虽国力稍逊,但也不可小觑。其疆域辽阔,兵甲亦有数十万之众,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臣以为,陛下需详加谋划,派遣得力将领,制定周全战略,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力主即刻出兵,以彰显国威;有的则建议谨慎行事,充分筹备。大殿内,群臣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皆围绕着这灭赵之策展开激烈讨论,而一切,皆等待着朱西华这位女皇的最终决断。

  正当群臣热议纷纷之时,只见威武大将军神色激昂,大步流星地走出队列,双手抱拳,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声若洪钟般响彻大殿:「皇上!本将愿领兵十万,亲率大军,踏平赵国,为皇上报仇雪恨,扬我大明之威!」其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透着一股无畏的豪迈之气。

  朱西华闻言,目光落在威武大将军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当即颔首,果断下令:「准!朕再予你五万兵马,共计十五万大军。望将军旗开得胜,早日凯旋而归。」声音坚定有力,尽显女皇的果决。

  左丞相见此,心中亦是豪情顿生,赶忙出列,跪地奏道:「皇上,微臣虽不才,亦愿领兵五万,直捣秦国,为我大明开疆拓土,成就千秋伟业。」言辞恳切,充满壮志。

  朱西华略作思忖,面露嘉许之色,点头应允:「准!朕再给你五万兵马,凑足十万之众。丞相素有谋略,定能不辱使命。」

  此时,右丞相也按捺不住,出列欲言,朱西华似已猜到其心意,不等他开口,便抬手制止,和声道:「爱卿心意,朕心领了。然国内政务繁杂,千头万绪,实需爱卿坐镇朝中,统筹全局。此乃重中之重,关乎我大明根基,不可轻离。还望爱卿能理解朕意。」

  右丞相微微一怔,旋即明白女皇之意,心中虽略有遗憾,但仍恭敬地伏地叩首:「皇上圣明,微臣谨遵圣谕。」

  大殿内,气氛因这一番激昂的请战与决策而愈发高涨,众人皆为朱西华的果敢与雄图所感染,仿佛已预见大明国在她的带领下,横扫诸国、一统天下的辉煌未来。

  早朝决策既定,威武大将军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赵国进发。

  大军行至边境,赵国早已听闻风声,严阵以待。赵国守将王猛,素有威名,深知大明来势汹汹,遂凭借山川险要,加固城防,深挖壕沟,意图以逸待劳。

  威武大将军见赵军守备森严,并不贸然进攻。他先派遣小股骑兵,佯装进攻,试探赵军虚实。王猛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只待明军靠近,便万箭齐发,一时间,箭如雨下,明军骑兵稍有伤亡,迅速撤回。

  大将军并未气馁,他登高远眺,观察地形,发现赵军虽占据地利,但补给线过长。于是,他心生一计,一面分兵切断赵军粮道,一面继续派小股部队骚扰赵军,使其不得安宁。

  数日后,赵军粮草渐缺,军心开始动摇。王猛心急如焚,决定主动出击,以求速战速决。他亲率五万精锐,趁夜突袭明军大营。

  明军大营看似防备松懈,实则暗藏玄机。待赵军深入,突然战鼓齐鸣,伏兵四起。火光冲天中,明军将士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彻夜空。王猛方知中计,却已深陷重围,奋力拼杀,方率残部突出重围。

  经此一役,赵军元气大伤,而明军士气大振。威武大将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赵军防线,长驱直入。赵军节节败退,最终都城被围。

  赵王无奈,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求和,以割地赔款换取和平;有人则主张背水一战,与明军决一死战。赵王犹豫不决,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就在此时,朱西华派来的使者抵达赵都,要求赵王出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赵王正于朝堂之上,为战和之事犹豫不决时,朱西华所派使者已至。使者昂首阔步,步入殿中,呈上朱西华书信,言辞犀利道:「吾皇陛下有令,赵王若开城门,出城投降,可保赵王及赵国臣民性命无忧,且许以优厚待遇。否则,城破之时,赵室上下,玉石俱焚,一个不留!」

  赵王览信,面色如土,心中五味杂陈。此时,朝堂之上,众臣争论愈发激烈,主张求和者,力陈大明之强,不可与之抗衡,投降乃保国保民之策;而主战者,痛斥求和之懦弱,高呼背水一战,以死报国。

  赵王心乱如麻,举棋不定。朱西华得知赵王迟疑,遂又施一计。她暗中买通赵国内一权臣,令其于赵王面前巧言劝说,称投降实乃上策,且承诺若赵王开城,朱西华定会厚待赵国皇室。此权臣收受贿赂,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赵王竟信以为真。

  赵王思索再三,终是决定开城投降。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如潮水般涌入。然而,朱西华并未信守承诺。待明军控制全城,一切安排妥当后,她暗中指使亲信将领,率一队精锐士卒,直奔赵国王宫。

  王宫之内,赵皇一族尚沉浸在以为可保平安的幻想之中。岂料,明军士卒如鬼魅般突至,瞬间喊杀声起。赵皇大惊失色,欲召集侍卫抵抗,却为时已晚。侍卫们仓促应战,怎敌明军精锐?一时间,王宫内血流成河,惨叫连连。

  赵皇见大势已去,怒目圆睁,痛斥朱西华背信弃义。将领冷笑一声,手起刀落,赵皇顿时毙命。随后,士卒们四处搜寻赵皇亲族,不论男女老幼,皆斩尽杀绝。至此,赵皇一族,尽数覆灭,赵国正式宣告灭亡,并入大明版图。

  赵国既灭,朱西华雄心更盛,欲三年内横扫诸国,一统天下。遂整军经武,筹备粮草,调兵遣将,积极谋划对秦国之战。

  彼时,秦国自恃地势险要,兵强马壮,并不将大明放在眼里。朱西华深知秦国难攻,遂先遣细作潜入秦国,四处散布谣言,扰乱其民心,又贿赂秦国朝堂重臣,令其内部不和。待秦国上下人心浮动之时,左丞相领十万大军,直逼秦国边境。

  秦军守将得知明军来犯,立即点兵迎敌。左丞相用计,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秦军不知是计,穷追不舍,结果陷入明军埋伏。一时间,山谷中杀声震天,秦军大乱,伤亡惨重。经此一役,秦军锐气大挫,左丞相乘胜追击,连克数城,直逼秦都。秦王无奈,只得献城投降,秦国亦灭。

  灭秦之后,朱西华稍作休整,又将目光投向韩国。韩国国小力弱,难以抵挡大明铁骑。朱西华遣使者威逼利诱,晓以利害,韩王惧于大明威势,不战而降,韩国并入大明。

  宋国地处中原,物产丰富,然军备松弛。朱西华命大将率精兵八万,水陆并进,直取宋国。宋军仓促应战,毫无还手之力,宋军主将战死,都城沦陷,宋国遂亡。

  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风彪悍,是大明一统天下的劲敌。朱西华精心筹备,召集诸将,制定详细战略。先派大军佯攻楚国边境,吸引楚军主力,又暗中遣精锐水师,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捣楚国腹地。楚军首尾不能相顾,顿时大乱。明军趁势猛攻,楚国无力回天,楚王被俘,楚国宣告灭亡。

  齐国国富兵强,城墙坚固。朱西华采用围而不攻之策,断绝其粮草供应,又派人在齐国内部煽动叛乱。数月之后,齐国国内人心惶惶,军队哗变。朱西华见时机成熟,下令攻城,明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攻破齐国都城,齐国灭亡。

  燕国地处北方,气候寒冷,且多山地。朱西华命将领招募熟悉北方地形的士卒,准备充足的御寒衣物和粮草,趁冬季大雪纷飞之际,突袭燕国。燕军未曾防备,仓促应战,节节败退。燕主无奈,率残部投降,燕国亦为大明所灭。

  至此,历经三年,朱西华率领大明国,攻灭秦国、韩国、宋国、楚国、齐国、燕国,终成一统天下之霸业,四海归一,万民臣服。

  是年,朱西华正值五十大寿。紫禁城内外,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祥和之象。前朝三大殿,更是布置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间,红绸高挂,锦幔低垂,尽显皇家之威严与奢华。

  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头戴凤冠,仪态万方地端坐在主位之上。殿下,文臣武将及诸多有功之臣,依次列坐。众人皆身着盛装,神色恭敬而喜悦,共同为女皇贺寿。

  宴间,丝竹之声悠扬婉转,不绝于耳。舞姬们身着五彩霓裳,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如仙如幻。珍馐美馔,流水般呈上,酒香四溢,弥漫于整个大殿。

  朱西华环顾四周,面露欣慰之色,举杯言道:「今日,朕五十大寿,又逢天下一统,实乃双喜临门。诸位爱卿,皆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朕在此敬大家一杯。」言罢,一饮而尽。群臣纷纷起身,高呼万岁,亦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