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阿泪的书架——为了忘却的纪念,3

小说:回忆录回忆录回忆录或者…… 2025-09-01 14:51 5hhhhh 7300 ℃

3、BE,全员阵亡。

但同样身为作者,我是觉得自己能和他共鸣的,也为他愿意坚持自己坚持的东西而感动。

我不只一次因为老格咣咣的铁手掌声而笑过,不只一次为了白晨一点点的柔软和局促笑过,不只一次在龙跃红被商见曜挖苦时笑过,不只一次在蒋白棉磨牙或者迷路时笑过,更不只一次为了商见曜十个人格的种种而笑过,当然也为了种种近似搞笑疯魔的战斗场面,以及乌贼自嘲般的“乌戈”老板笑过;

不是所有作者都有魄力这么写;

我在南姨她们那群女人复仇成功的时候哭过,在曾朵含笑死在韩望获怀里时哭过,在女孩葛苗获救刚刚过上好日子之后却忽然死于无心病时哭过,在老格的机器妻女被格式化的时候哭过,在鱼人死的时候哭过,在脑袋上扣着铝锅的张老牺牲时哭过,在后夷最后一次广播时哭过,在白晨咬下阿苏斯的肉的时候哭过,在小红最后一次念叨自己做了基因改造也只有一米七五,在商见曜说“自有后来者”的时候哭过,在蒋白棉哼起“爱的代价”的时候哭过,在孩子们回响的读书声中哭过,在尾声大家在周观主幻境里吃席的火锅蒸汽里哭过……

几乎没有作者有魄力这么写。

乌贼在这本书里给我太多的感动,也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写长篇如走长路,在赞扬、灯光和掌声里前行容易,在黑暗、冷漠、孤独里就难,而在不理解甚至批评前进就更难,如果不是心底有坚持,往往就会写不下去,或者彻底连设定都推翻,或者一句“老爷爷讲故事”就结尾,或者喊着“男人的承诺”就放在那里了(ZHTTTY同学我不是在cue你,《无限》系列也在我书单里)。

我自己十几年一直在走第二种路,走到现在,路上更多了些批评与非议,这已经让我几乎限于绝望。所以我知道这有多苦,多难,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下去。

乌贼君,谢谢您给我的帮助和支持,鞠躬。

不管你知不知道甚至承不承认,你和你的作品成为了我的锚,如果不是商见曜和蒋白棉,我写《梦魇》那一年肯定已经失控。

我做得不好,但我还会坚持到底,去走那条几乎无人回应,偶然会有大声或小声谩骂的名为“写作”的黑路,走到底,或者说,走到死。

2024.12.13

30.二号首长

作者:黄晓阳

类型:官场小说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当官是一门技术活》。

在我踏入社会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不少的经历是与体制内的他们打交道的,只不过身份不尽相同,所以,当我度过第一阶段,决定在第二阶段认认真真为了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打拼的时候,就要更多的做功课。

所以我读了一部分这类书,一共读了四套,除了这一本,还有侯卫东,驻京办主任以及沧浪之水。

四本书都写官场,但是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都能看出作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经历。

其中二号首长是第一本,专门写领导秘书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职位,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也是捷径。

我身边亦曾接触过一些,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则是曾经青涩的同学。但我所接触的几乎都是男性秘书。

这套书讲了很多秘书任上的道理,其实这种道理很多时候也适用于其他的行政职位,但是体制内无疑是最锻炼人的。有人会说体质内脏,或许,但其实哪里都不很干净,能有赵德良那样的老板已经很好,而故事里唐小舟黎兆平们,长袖善舞,和光同尘,要按规矩办事,但总留着自己的底线和良心。

生意上和这类人打交道其实就是很幸运的事情,不过其实很多秘书的身体不行(起码我接触的事),毕竟要起早贪黑,工作生活一把抓,而且很多时候还要替领导做酒替,所以那方面虽然心有余但是大多力不足,有时必要交流时我会贴心的带一片小蓝,算是礼节。

而像书里写的那样的艳遇,估计很多秘书们有心无力。

这部书没有太写的是秘书不当秘书之后的事,也就是秘书自己的成长路径,侯卫东里写了不少,有人说这不公平,但是劳心劳力跟老板许多年,有自己的发展也算是回报,如果没有这样的路径对于秘书们自己也公平。凭良心,这个岗位很锻炼人,当然也偶然有马谡,但是少。

当然最近十几年这个路径是有变化的,但是也有很多现实的情况没有变。

另一点,这类书里少不了女人,有人会觉得这是YY,但是就事论事,在这类小说里写这些比其他类型的小说还是现实很多的。而身为女人,我也不觉得用这样的交流方式有什么丢脸的,社交礼仪,江湖规矩,更深入的了解,日久自然知根知底,深入了解之后都方便。没那么多拖泥带水,我在第一阶段的时候觉得看不惯,但到了第二阶段就很适应了,特别是经过那一段过渡期的自我社会实践培训之后。

书里的舒彦律师说的没错,这是另一个程度上的握手。这句话我很喜欢,借来给我的小说《死本能》里李天然了。

当然,这个行业,或者说整个体制内一直都是凶险的,很多时候你死只是因为挡路,不管是官路还是财路,也有些时候是天灾。所以,能活下来的都值得庆幸和祝贺,也都是能力和运气都兼有的人。

往上走,高处不胜寒,空气也稀薄,不是正常人可以呆的。

不多说了。

最后,就别把这书太当真了,毕竟不是哪个报社记者这样的小白都可以直接被钦定为省委书记的秘书的,这在现实里几乎不存在,所以就把整个故事都当成这样的童话就好。

PS:哪怕去掉书里所有开车的内容,这书可以出版也足见当时的宽容,换到现在,估计没人敢出吧。

2024.12.14

31.五大贼王

作者:张海帆

类型:玄幻小说

很偶然在天涯上读到的小说,当时是被五行地宫那一段吸引才开始读的。

没办法,那个时候很迷RPG,看到水妖儿带队走黑水荡魂宫的水下铁链机关时,脑子里反应出的是林月如和李逍遥在锁妖塔底走血池的画面,一下子就感兴趣了。

而后从头开始读,也被作者的设定和种种奇巧的偷盗技术吸引。

张海帆是个不拘一格的作者,他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实验性的,比如《冒死记录》,《青盲》和《大魔术师》,而《五大贼王》的每一本风格也都不一样,从第一部写奉天小贼时偏于写实,到落马青云那段(有点像Hunter X Hunter猎人考试的)选拔赛(这部里最后火小邪落选的安排很精彩),从五行地宫的浓重的游戏和漫画感到成为伊润广义义子时候的压抑,从金家在上海滩的纸醉金迷到木蛊寨如神魔小说的斗蛊大会,还有两次血罗刹的牺牲,他一直在变化风格,虽然这让整个故事显得不统一,但是读来颇为有趣。

这套书给我最深印象的人物是烟虫和花娘子这一对,两个人的形象我都很喜欢,他们死于血罗刹的时候我哭了,女人如果遇到烟虫那样的臭男人是真的有福,如果我是花娘子,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他的毒血去地下继续当他的骚娘们。

而两次血罗刹的诸多牺牲更是感人,其中,相比于最后的夺鼎,顶天娇他们那一伙普通人的牺牲才更令人动容。

当然,世道兴替不是一尊鼎就可以决定的,老百姓的心气才重要,为了这一口气,死又算什么。

而最可悲的,莫过于青海湖之后的事,也就是解放以后那一段,张海帆只写了几个字,但我觉得很苦涩,因为太真实了。

PS:故事里着墨最多的两个女性,水妖儿和林婉,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都让我很羡慕。

前者在选择了相爱之人就等于放弃了生命,最终在病发生不如死之前自杀,我想她死时,是征得了爱人同意甚至有爱人陪伴在身边的。而后者温婉外貌之下其实却是不得不与人交合采补的苦楚,好像聂小倩,但好在有了朴实的田问来救,而且两个人有了好结果。

当时读时,我还不知道那种感觉有多苦,甚至不理解林婉在青蔓桡须宫的自毁倾向,直到自己近几年罹患性瘾才了解。

可惜,这是无药可救的。

2024.12.15

32.大唐悬疑录

作者:唐隐

类型:古风悬疑推理

这也是她向我推荐的小说,一共四部,我一口气读完的。

她的书品一向很好,推给我的书大多是精品,不像我推给她的,大多庸俗得没法入她眼睛,或者无聊到让她没办法读下去又或者一眼猜出结局。

品味差距,就如同我和她作品的差距,判若云泥。

扯远了。

她推给我这部书时,有两个元素让我很感兴趣。

一是其中一部书的主题是苏蕙的回文织锦玄机图,我是少年时通过李汝珍的镜花缘知道这张图的,因此想看看在女作家唐隐的解读下,会在这里读出什么密码来;

第二是因为裴玄静这个主人公,看名字很眼熟,一度以为是那个预言自己某天羽化,然后为了证实自己预言而服毒的女道士,后来检索了发现那个女冠是汪涛贞,再想,搜索了一下才想起这是来源于少年时书架上那套太平广记(当杂志一样随手翻着玩,读到过),想起当时读这段的时候觉得她的飞升大抵是死了,或许是难产给丈夫留了一个遗腹子,又或许因为某些无法言说的原因死掉,所以当时就记下了这个名字在脑子里。

而在唐隐的书里,裴玄静成了女神探,也成了诗鬼李贺的妻子。

故事中的悬疑推理大布局蛮精彩的,特别是把四部书联系在一起看的时候,至于蚂蚁聚集推理出糖尿病等等类似的小技巧,许多推理小说、剧本和漫画里都有,看过就算。

崔淼这样的人物大概就属于作者的浪漫,就如同男作者书里幻想的美女,而且没死,蛮好的。

但对于裴玄静,割去舌头这样的刑罚,真的狠,我没有想到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主角用这样的刑罚,有点让我想起弗兰克赫伯特用熔岩弹炸瞎了保罗厄崔迪的眼睛。

不过我是了解的,在那个情况下,这可能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否则故事无法进行下去,裴玄静必死无疑。

因为这套书实际上是写唐宪宗李纯的,他是暗线里的男主角,裴玄静则是明线上的女主角。

李纯器重裴玄静,对她动心,向她寻求帮助的时候又忌惮她的洞察力,不想放下至高的身段又希望得到她的认可,这是他与她的冲突。所以他才会让她做女道士,才会割下她的舌头,才会送她出京却在最后展示千里江山图给她(说起来这点像个小男孩,许多男生其实都如此,比如床上不行还要问你是不是舒服,或者干脆展示一些其他他可以hold住的东西给你,其实都希望你认可他,这点刻画得很好。点赞。)

而政治永远是血腥而肮脏的,唐朝在这方面其实相当典型。

有抱负的人为了实现抱负,第一件事是要坐上椅子,第二件事是要坐稳椅子,这两件事往往会耗尽大半精力,脏了手也脏了心,等到坐稳位置,抱负已经去了大半,精神也疲惫得需要金丹之类兴奋剂的支撑,最终身体也空了。

那个时候帝王的保健水平比现在差太远,当然好处是也不用通过修改宪法或者和小弟轮班坐庄的方式连任,上去了就是终生,只要不死。

当然不死也难,老婆为了孩子,孩子为了椅子,都想你死。

所以蛮可悲的。

政治,脏东西,不喜欢。

所以这一篇写到这里为止。

2024.12.16

33.白玉堂

作者:金声伯

类型:侠义评话

我生在江南,从小性格有点像男孩子。或许是受了祖父的影响,也喜欢听评话。

长大以后喜欢动笔写故事大概也与这个有关。

其实想来从前讲评话和现在的网络连载有点像,客人每听一次都要在茶馆付钱,如果这次的情节不吸引人下次便不来听。但好在那时候没有那么多攻受性癖男女频,主角也可以波折也要被绿,当然最好还是爽一点。所以主角悲惨死掉的书也有,比如评话三国里的刘关张,或者三侠五义里的白玉堂。

我读过的成书的《白玉堂》是北岳出版的,金声伯先生口述,由其子金少伯整理成书,从二侠游西湖展昭邂逅丁兆蕙开始,到冲霄楼白玉堂身陨结束,大概情阶段与石玉昆先生《三侠五义》等同,结尾的时候冲霄楼还没有破,按现在的归类是BE,北派评书里叫《三侠五义》或《七侠五义》,《大五义》都有,人物刻画偏于群像,其中更有强化南北双侠形象者,而金先生的评话出版本则更聚焦于白玉堂这个性格魅力最强的人物。

或许因为我一直对悲剧英雄和死亡有情结,我也最喜欢白玉堂(他也帅,比展昭这样的老实人讨喜)。我始终觉得他的内核并非是“骄傲”而是“意气”,装金懋叔逗弄雨墨颜仁敏的意气风发,陷空岛猫鼠大战的意气之争,还有冲霄楼的意气用事。他效力开封府也主要不是为了帮清官,而是为了自己的朋友,也为了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始终更喜欢评话里的侠客而不是后面评书里层出不穷战力动辄破十万的剑客剑仙剑魔,因为侠的人性更重,到现在,我每每想到雨墨被金拐子弄得吃瘪,点了许多奢华菜却要当当买单时还是会笑。

PS:有时我也会想自己在那样的世界里会是怎样的人物,结果推理出自己一定是某个倒采花的女淫贼,比如《雍正剑侠》里的聂红蝶。如果我去追白玉堂,不知会不会被他镖打刀劈,那也不错。当然,能上一次床就更好。

2024.12.17

34.萍踪侠影录

作者:梁羽生

类型:武侠小说

我读梁羽生先生的书不多,大抵就是《云海玉弓缘》以及《萍踪侠影录》。

后者是祖父的书,我小学时就读的,应该算是我读的新武侠的第一本。

祖父总是和我说大侠张丹枫,张丹枫也是梁羽生先生最满意的男主角之一,风流俊彦,文武双全的儒侠,身世曲折,却有大义,很好。

但是在我这里并不出彩。

而云蕾与张丹枫的恩仇故事,读过之后像看了一部香港武侠电影(当时在祖父房里看过一些那个年代的香港武侠录像带),到最后父辈的归父辈,张宗周自杀,云重放下恩怨,云蕾和张丹枫的爱情终于得到了上一辈的认可,盈盈一笑泯恩仇,团圆结局,在梁氏宇宙的其余小说里继续他们的爱情,有如童话里往往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王子和公主,也很不错。

但不足以吸引我,我虽然记性可以,但总归会忘记读过的大部分书,而不会在回首一生的时候把所有读过的书一本本写出来做回忆录,我所写的,必定是在我头脑里有深刻烙印的。

对于萍踪侠影录,两个烙印,一浅一深,一男一女。

浅的是男子澹台灭明,无他,因为开始时我因为读书少,竟然以为这个名字是梁羽生的创作,感觉到深深和这个瓦剌第一高手的身份想和,直到后来听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才知道了澹台灭明原来是孔子弟子丑人澹台子羽的名字,这让我深深觉得自己的文化常识知识匮乏,导致了后来的一阵恶补。

而深的则是女子脱不花,那个并不讨喜的配角,甚至都没有被维基百科列入这部书“次要角色”列表的绰罗斯·脱不花。

不为别的,只为她的谢幕。

我从儿时起就始终对于这样的自尽场面有很深的情结,从哪吒剔骨割肉开始,到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到电视剧《陈真》里柳生静云的切腹,然后就是脱不花,这些都出现在我被窝里的遐想之中,脱衣睡下之后,自慰入梦之前。

这是绚烂而美丽的,同时也是浪漫的,一刀断情,在自己深爱但是并不爱自己的那个男人面前自杀死去,死的时候还死死抱着红衣大炮,让自己的热血流进炮口打湿火药,而这却救了情郎的性命。

她知道张丹枫不爱她甚至讨厌她,所以她到最后也没指望什么,只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留下一句“张哥哥,不是我不救你,我已尽了力了!”

她没有去听张丹枫的回话就死掉了。

这很好,很干脆,很美丽,也很浪漫,没有拖泥带水。

而且不听也是最好的。

因为那男人只说了“领情”两个字。

之后,脱不花便消失,张丹枫也好云蕾也好,读者也好作者也好几乎都把她忘记,她也彻底消失在《萍踪侠影录》后续作品的时间线里,连回忆都没有。

相比,先完稿的《雪山飞狐》里的胡斐至少还为后完稿的《飞狐外传》里的他家二妹留了大胡子,留下了时间线上的一点余韵。

梁老自己也知道被人忘记是苦的,《云海玉弓缘》的最后,厉胜男死去的时候金世遗是记住她的。

而脱不花却没有。

当然这才是现实。

就像我现在所写的这些回忆性的文字,偷了鲁迅先生的知识产权叫做《为了忘却的纪念》,也是为了那些已经或者可能被大多数人忘记的书或者情节或者人物所写,因为曾经记得他们或她们或它们的我也将消失在这世界上,同时被人忘得死死的。

当被所有人都忘记时,他/她/它/我 就在真正意义上死去了,而被忘记的过程,就是渐渐死去的过程。

这种死去最好发生在肉体死去之后,至少是同时,就如同脱不花。

多好,好过生命还在时就眼睁睁看着自己慢慢死掉。

2024.12.18

35.女心理师

作者:毕淑敏

类型:情感小说

曾经有位读者给我的一个故事下面留言,说我那个故事致郁的有点真实,问我是不是学心理出身的。

我回答,我是久病成医。

自己身上的问题多了,做来访者做多了,总会或多或少了解一点。

再加上也有这方面专业的朋友。

北师大的确是中国心理学界的最高学府之一,毕淑敏也是北师大的,文学院的硕士,但她也攻读过北师大心理学的博士,同时也注册心理咨询师。

这也是《女心理师》这部作品有其专业性原因。

我是在生命的第二阶段读的这本书,当时我因为自身的原因,已经接触过了一些咨询师。也因为自身的原因,我一直对各类心理学的知识很感兴趣。

读过之后就感觉非常巧,因为在我自己的一部长篇里也有个皮肤有点黑,声音很好听,在电台做过主持的心理咨询师(也是催眠专家)。不知道这是否属于某种古怪的共时性。

但何静和贺顿终究不一样。

其实我听不止一位咨询师说过,他们这群人自己是很容易生出心理疾病的,毕竟来访时是向他们倾诉问题而他们纵使无法疏导和解决,也必须是倾听者。也因为如此,心理医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才需要督导。

但我不是这个行业的,因此我不知道那些量表的效度到底如何,比如一个心理有疾病的却熟谙心理知识的人是否可以骗过量表,我相信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就如同我相信起码有些心理咨询师自己心里也有裂痕。

比如贺顿或者姬云骢,

也比如何静或者李天然。

《女心理师》里的有些案例很有趣,比如101个娃娃的案例,那个说话不自如的苏三的案例,以及那个丈夫每次出轨自己都要做一次手术的正妻的案例,当然不会是真实的,这违反心理师的职业操守,但有些起码是有一点典型性的(在我这个外行眼里)。

还有,咨询师的操和伦理很重要,我相信每一条都和交规一样是来自生命的教训,比如不应该滥用催眠,不应该给熟悉的人做咨询(电影《催眠大师》就犯过这种错误),以及不应该和来访者上床,当然有时会忍不住,比如《死本能》里的李天然一点上就犯过错误。

对于贺顿这个角色的成长经历,我不多做评价,只能说学习对一个人很重要,而女人的身体某些时候的确是好工具,还有我虽然也会用肉体工作,但我不会向贺顿那样玩人心(那次假处女的PUA很成功),当然或许我只是站(躺)着(着)说(挨)话(操)不腰疼而已。

PS:还好贺顿最后走的是正路,没有黑化成一些漫画里或者小说里心理异变操纵人去自杀的心理医生,比如小丑女或者派克诺妲或者何静,毕竟这种黑化也不该出现在毕淑敏的书里。

但其实我蛮希望遇见这样的医生可以推我一把的,如果这样,我可能早就自由,也不会产出如此多的文字垃圾了。

都好,自己的路终归要自己走,自己的事也始终要自己做。

2024.12.19

36.卫斯理系列

作者:倪匡

类型:奇幻小说

这是对我写作影响很大的一套书。

不过我最早接触的并不是小说,而是TVB的那套剧集,罗嘉良演卫斯理,蒙嘉慧演白素。

而倪匡先生的大名,却是从他替金庸写天龙八部,写瞎阿紫的故事里才听说,而后是在TVB黎明主演的《原振侠》剧集里才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

也算是孤陋寡闻了。

后来初读卫斯理全集,是在2010-2011年,全文都是在手机上读的TXT电子书,很长,但还好我视力不错,而故事也够吸引人。

那时我才知道书和剧集差了这么多。

很宏伟的作品,一百四十多个连环的故事,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而且每个独立故事的完成度也很高,篇幅也都不小。在倪匡自己的世界观宇宙下,小故事被穿成大故事,在和原振侠等等系列相互结合。

当时《卫斯理》在明报连载,和金庸的小说类似,报纸就大抵相当于现在的网路,而连载与从前的说书,现在的网文都很像,读者或者听众的粘性全靠每一集故事的精彩,一旦写不好就会造成受众的流失——其实国内那时亦有此类,《三侠剑》《雍正剑侠图》《大八义》和《十二金钱镖》等评书的文字版均也在报端连载过。

所以其实那几位先生都是长篇网文写手的前辈。

当时我还在第二阶段的初期挣扎求存,积累金钱也积累阅历,对于之前作品的重修和之后的写作想法渐渐成型,那时候,就有想法想要也写这样的系列故事。再后来,对她的承诺让我有了比原计划更多的数年时间,所以终于提笔写《死本能》,但是,毕竟水平差太远,心智也是,这些没人看的东西如果登报,怕是拿来当厕纸都嫌脏。

倪匡先生知道了或许会笑掉大牙,又或是连笑也不屑于笑我一下。

虽然计划里只有54个故事,不到卫斯理的三分之一,但也让我心力交瘁。虽然我还在尽头之前顽固而艰难地写作,但是大概率没办法写完。

扯远了。

《卫斯理系列》里的主人公是在成长的,从少年学武到年轻行侠冒险,再到后来渐渐接触更多奇幻外星事,甚至星际移民。年轻时与十大元帅中的两位有很近的关系,经历了革命和十年浩劫,而后却逃到香港,对内地政府颇有微词,厌恶政治,爱冒险,顽固,多管闲事,有时候神经质,稍稍有一点骄傲和男子主义。

但比起另一个倪匡比笔下的帅哥原振侠,我更喜欢这位先生。

起码因为两点,爱国(虽然不喜欢政体但是爱国家)与专情(专情到可以放心地去尝试情蛊满足好奇心,因为自己知道一辈子不会背叛白素),其实这两点也是有共通之处的。

故事太多,在这里不会一一回忆,只写几个印象深的。,

1.《蛊惑》,芭珠最后因为情蛊反噬而死,很美,也很伤心。下蛊不是为了杀死负心人,而是希望与他长久在一起,要么活着在一起,要么就一起死掉。当然,不值得,但是,起码很干脆,下了情蛊还被负心,和死了的区别其实也不大。虽然会觉得傻,但是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值得尊重,就如同我也希望自己的选择能被别人理解一样。

2.《木炭》,可能会有人注意到我总是提到生命里的几个阶段,如果读过《木炭》就会感觉到我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影响,当然所指代的并不一样,故事里,林玉声灵魂出窍,困在树中再烧成木炭,最后木炭焚化,他去到下一阶段,白素猜测可能是转世投胎,但我却觉得,他是自由了,也就是死去了。这才是生命的最终阶段,就如同在邓布利多在那个类似国王十字车站的地方选择往前走而不是留下来当幽灵一样。人总是该去到那个阶段,倪匡自己也在2022年去了。我想信,在将来我去的时候,我们彼此都不会相见,就如同我知道自己也见不到沙白。死后的世界是新旅程,我相信主题是虚无与回归。

3.《追龙》,这个故事不多说,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看不懂,第二次看的时候看懂了但不相信,第三次看的时候只有一声叹息。其实我原本觉得倪匡先生的政见偏激的,想不到他或许看到了未来的事。很可悲,我还是希望他是错的。

当然,《蓝血人》、《钻石花》、《玩具》、《头发》、《连锁》等篇也都极精彩,但是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回忆技术。

PS:倪匡给故事里的常设女性人物取名字也有趣,不少是颜色加织物的组合,比如白素,红绫,蓝丝以及原振侠里的黄绢,还有原振侠剧集里的蓝绫。不过《卫斯理》虽然有陈长青,温宝裕这样有趣的男性人物,但是女性人物的塑造就很难让我记得,除了芭珠以外。反过来,原振侠里的黄绢和海棠都很出彩,但原振侠自己又是个张无忌一样的人物,他估计不敢吃情蛊,吃了必死无疑。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再为原振侠做评,就提前写了。

2024.12.20

37.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法)

类型:冒险小说

第一次知道基督山伯爵并不是因为书,而是一部写少年犯罪者改造的老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那里面宋丹丹还是个水灵灵的大眼睛小姑娘,她到改造基地的时候,当时年轻还瘦削,长发乌黑脸孔苍白的许亚军向她鞠躬致意,自我介绍自己是“伯爵”,就是基督山伯爵的伯爵,还酷酷地说自己人生的目的就是复仇与死亡。

而后来长大些,才听历经文革饱受迫害的祖父谈起基督山伯爵,他告诉我这部书在那段日子给了他不少支撑,特别是在这部书的最后伯爵说的那句话,人生的所有智慧都在于等待与希望。

复仇,死亡,等待,希望。

这四个词是我对于这部书的最初印象。

后来,初中的时候终于读了这本书,上海译文的版本,厚厚的一大本,但我读得并不算慢也不算吃力。

说起来和喜欢读短篇的她不同,我更喜欢长篇,所以在武侠里她中意古龙而我爱读金庸。

老毛病,扯远了。

当时读来觉得这部书快意恩仇,大仲马自己也觉得这部书是他最好的作品(当然他后来又说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小仲马)。

现在再看来,其实这部书是那个时候的爽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遭遇横道夺爱的少年深陷囹圄,却在牢房之中遇到奇人继承遗产,盖头换面衣锦还乡,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最后带着青春佳人远遁海外逍遥自在只羡鸳鸯不羡仙。

很好的故事,故事的真谛就在于如果不是心怀希望的等待,应该就无法实现复仇,让自诩理智的检察官疯掉,让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银行家破产,让抢了自己爱人最终成为将军的家伙轰碎自己的脑袋。

在文革那样的时代里,可能这种希望真的有助于人活下来,而不是成为老舍、邓拓或者傅雷。

三起三落的邓公也是这样心怀希望过来的。

又扯远了。

总结一下:

满怀希望的等待可能换来成功的复仇或者自己的死亡或者发疯。

而绝望中不想等待的结果应该是自己的死亡或者企图灭世的复仇(比如叶文洁,笑)

但如果没有希望的等待呢?

应该是生不如死。

很不幸,我自己可能是第三种,等待到希望耗尽。(当然我可以消耗的希望并不多)

所以,结局已定,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有自己还算满意的结局。

为此而努力也算是有个目标,现在所有继续的写作也只为了这一个目的了。

蛮好,不过也扯远了。

PS:乌贼的《诡秘》应该是受了《基督山伯爵》的影响,才给克莱恩穿了这么多马甲,不信,就问问道恩·唐泰斯吧。

2024.12.21

38.清明上河图密码

作者:冶文彪

类型:历史悬疑

昨天她在看到热播的这部剧以及我写的关于大唐悬疑录的回忆后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复信给她,说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但猜她其实并没有读,而且大概率不会喜欢。

小说相关章节:回忆录回忆录回忆录或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