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一)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小说:长恨歌 2025-08-28 15:37 5hhhhh 7050 ℃

开元年间,光阴已悄然流逝了二十余载。那段开创盛世的峥嵘岁月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如同风沙漫卷的黄昏,淡去昔日的灿烂与光辉。李隆基,这位曾在乱世中雷霆一击的帝王,现如今已是须发皆白,五十余岁的他,眼中的锐利不复当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睿智与难以言喻的孤独。

他再也不是那个挥剑诛杀韦后、策马踏平太平公主叛乱的青年了。那时候的李隆基,身披戎装,血气方刚,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带着不可撼动的威严与决绝。朝堂之上,他言出必行,千军万马,莫敢不从。每一次刀光剑影的抉择,都是大唐命运的转折,而他亦以强悍的力量,稳固了皇位,扫平了外患内忧。

他也不再是那个孜孜以求、日夜批阅奏折的开创者,那个把持大唐江山走向鼎盛的帝王。当年他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挥洒着豪迈的气魄与智慧,将这个王朝推向了巅峰。无数能臣悍将在他的殿前殚精竭虑,为他征战四方、平定边疆;无数文士才子在他的麾下挥笔如椽,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而今,开元的盛世气象已经展现在长安的每一寸土地上,街巷繁华,人烟鼎沸,远方的商队带着异国的奇珍异宝络绎不绝地涌入皇城,市井间的百姓无不沉浸在这盛世太平的安乐之中。宫廷里的奢华繁冗如织,翰林苑中词藻华美的歌赋伴随着古琴的清音,日夜流淌。

可是,李隆基已不再是那个锐意进取的帝王。他在金銮殿的龙椅上静坐,耳畔是奏折的声声言辞,目光却时常游离在那重重宫墙之外。每一次龙袍下的轻轻叹息,仿佛都诉说着他心底的疲倦与彷徨。他的盛年随风而去,唯有身后的那片盛唐江山,依旧高歌着开元盛世的荣耀。

当前的大唐,强盛如天上星河,光芒四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纵横的天下版图在李隆基的统治下,已然稳固如磐石。宫中御花园的牡丹花开得繁茂无比,似那盛极的帝国,不见凋零之迹。李隆基的目光悠然扫过御书房窗外,黄昏的霞光染红了整个长安城,笼罩着这座万国来朝的帝都。如今的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位一刻不停操劳政务、双眉紧锁的帝王。大唐江山已是固若金汤,四方臣服,他何必再事事亲力亲为?放下繁琐政务,享受人生的奢华与轻松,才是当下最该做的事。

近年来,他愈发沉迷于音乐与道法。他喜欢去梨园中亲自参与演奏,他弹起琵琶,那悠扬的旋律如天上的云霞般缭绕,音律渗透进他的灵魂,令他暂时抛却朝政的喧嚣。宫中的美女们,也多懂音律,长袖飞舞,伴随着他箫声而起的,是她们如蝶般轻盈的身姿。那些曾经牵动他心绪的国事,如今不过是宫墙之外的烟云。

至于修道,他深知这其中的玄妙,冥冥之中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他。道法可以延年益寿,得道飞升,这种高远的理想比朝堂上的争斗要纯粹得多。李隆基常常闭目静修,仿佛自己已超脱俗世,立身于云霄之上,俯瞰着芸芸众生。哪怕他统治着天下,又如何能比追求长生不老的奥秘更为诱人呢?

享乐之余,身旁从不缺少美人的陪伴。她们如同天上的仙子,光滑的肌肤散发着丝缎般的光泽,曼妙的身形让他流连忘返。每晚,歌舞乐声总是回荡在大明宫的夜空,他在美酒与美人中醉生梦死,沉溺在无尽的欢愉之中。李隆基笑了笑,生活的真谛正是如此——音律、道法、美女,这是帝王的特权,他要将之享受得淋漓尽致。

至于那些政务,早已不是他忧虑的重点。张九龄,那个啰嗦的老臣,聒噪不已。他竟敢妄言安禄山此人是祸乱之源,什么奸诈之徒,日后必会作乱,还敢将其比作昔日的石勒?可笑!张九龄口口声声担忧边塞事态,似乎他比朕还要关心这大唐的江山社稷。这老头妄自尊大,居然不懂大局,如今大唐四海臣服,朕的功业早已超过太宗,蛮夷尊朕为天可汗,这江山稳如泰山。张守珪那奏疏不过是些战败后的无奈之词,契丹虽勇猛,又如何敌得过我大唐?即使是当年的心腹大患突厥都已经臣服,可汗对朕执子侄之礼。安禄山的失利根本不足为虑。何况,安禄山是个人才,能征善战,忠心不二。张九龄以小人之心妄自揣度,实在碍事,早该将他送去荆州,这样外朝也能清净些。

如今的新任宰相李林甫,倒是个省心的角色。尽管外界对他的风评不佳,说他阴险狡诈,但那又如何?只要他能处理好外朝政务,保持朝廷安稳,朕便无需多费心神。李林甫懂得进退,知道如何让臣子们臣服,既然如此,朕就乐得放权。他有手段,能处理那些文臣间的明争暗斗,足够了。至于那些忠诚还是伪善,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朕只要结果,而李林甫恰恰就是能带来结果的人。

皇宫里的事情,李隆基更不担心。有高力士在,这个宦官身兼心腹与左右手,处理宫内事务滴水不漏。高力士精明能干,懂得如何为主分忧,有他在宫中掌控大局,李隆基可以放心大胆地享受生活,不必再为任何事烦心。

想着,李隆基微微仰首,望着日渐西斜的夕阳,心中充满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满足。大唐强盛,天下太平,自己坐拥如此富贵美景,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世事如棋,他已不再执念于每一步的输赢,安享盛世、放纵欲望,才是当下的王道。

————————————————————

李隆基坐在大明宫内,面前的香炉缓缓冒出丝缕青烟,迷蒙了他的视线。武惠妃柔声低语,诉说着她的恐惧与焦虑,声音仿佛一缕温柔的丝线,缠绕着他的心。她说:“太子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甚至指斥至尊,要害妾母子性命。”这话在耳畔回荡,犹如一道雷霆击中他的胸膛。

李隆基的眼神逐渐变得冰冷,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少年时的那些记忆。他想起武则天的宫廷,那个血腥与阴谋交织的地狱。母亲当年被召入宫后便杳无音讯,连一具尸体也未曾找到,而他的父亲,那位一度被立为皇帝的李旦,像是个被武则天玩弄的木偶,最终也只能落得被废、酗酒度日的下场。那种深藏在血脉中的恐惧与不信任,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如今,他无法容忍任何人觊觎他的皇位,哪怕是他最亲近的儿子们。

“太子、鄂王、光王……”他的心中默念着这三人的名字。曾几何时,他们还是朝堂之上他最得意的后嗣,未来的大唐希望。然而,武惠妃的话如同一把尖刀,刺破了他心中最后的温情。他看向眼前的武惠妃,那张秀美的脸庞上挂着泪痕,凄楚而无助,她是他如今最宠爱的女人,年轻美丽、柔顺懂事,还有一个儿子寿王。若不为她铺平道路,这母子二人何以立足于这深宫之中?

当时张九龄还在朝中,力劝他暂时不要废太子,语气中充满着大唐未来的忧虑与希望。李隆基虽然被劝止,但心中的疑虑从未消散。如今,张九龄已被贬,武惠妃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施展阴谋。武惠妃说宫中有盗匪,召三兄弟入宫,李隆基早已心生怀疑。当三兄弟披甲入宫,武惠妃立刻在他耳边低语:“他们兵变了,陛下!他们已经杀入宫中!”

一瞬间,仿佛所有的阴影都涌回了李隆基的脑海。他的呼吸急促,胸膛剧烈起伏,血液在体内沸腾。政变,这是他生命中最恐怖的词汇。他从小就在权力斗争的阴影下长大,见过亲人被夺走、被迫害的场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爆他心底的深渊。他眼中掠过一丝决绝,心中已然下定决心。

“三兄弟,早已忘记了朕的恩德,居然图谋造反!”他声音低沉,带着不可撼动的威严,令整个殿内空气都为之一窒。没有犹豫,李隆基立刻下令,将太子、鄂王、光王三人逮捕,并施以雷霆手段。冷酷无情是他从小习得的生存之道,武则天的教训时刻提醒着他——任何威胁都必须消灭于萌芽之中,哪怕这威胁来自他的骨血。

没有审问,没有宽恕,他一如当年那样果断冷酷。三位皇子在牢狱中待了不久,便被押赴刑场。李隆基亲手签下了他们的死刑令,毫不动摇。这一刻,他看不到儿子们曾经的笑容,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喊,眼前只有一片漠然的寒冷——如同当年武则天眼中的冷酷,正一代代地在他的身上传承。

当消息传来,三兄弟的血染红了刑场的泥土,李隆基的脸上没有一丝波动。他深知,这不是心狠手辣,而是身为皇帝必须的冷酷。只有将所有的威胁扫除,才能保住大唐江山永固,才能保证他心爱的武惠妃与寿王的安稳未来。

日暮时分,李隆基站在殿前,望着夕阳下的长安城,心中波澜不惊。盛世的大唐依旧光芒万丈,而他,也依然是那个不容反抗的至尊天子。政变的阴影再度笼罩在他心头,仿佛不曾消散,但这一切,都已经被他雷霆般的手段所压制。他是李隆基,注定在血与权力的争夺中,成为最后的胜者。

夜幕降临,宫中寂静得有些不寻常,只有偶尔的风声掠过宫墙,带来一丝阴冷的寒意。武惠妃独自躺在床榻上,殿内点着几盏昏黄的宫灯,摇曳的烛光映在她脸上,显得苍白而疲惫。她一直在回想着白日的事情,三位皇子的斩杀如同利剑悬在她的心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本以为李隆基会对儿子们留有几分情面,哪怕是囚禁、流放也好,却万万没有料到他会如此迅速而决绝,直接斩草除根。那一刻,她才真正意识到李隆基的冷酷——那个从小在权谋阴影中成长的皇帝,心中早已没有任何人能动摇他的决心。

她的心在悸动,脑海里不断浮现三位皇子临刑前的模样——他们愤怒的目光,咬紧的牙关,甚至是鲜血染红刑场的惨烈景象。每一次思及此处,她便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像是有看不见的冰冷手掌在她体内攀爬,缠绕着她的骨骼与血肉。

午夜时分,宫中变得更加幽静,武惠妃辗转反侧,竟再也无法入睡。她闭上眼,耳边却隐隐传来低沉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她的床边徘徊。她猛然睁开眼,四下环顾,却什么也看不到,只有昏暗的烛光在墙壁上摇晃,仿佛冥冥之中有无形的影子在注视着她。

就在她试图安抚自己的时候,空气变得沉闷,殿中的温度骤然下降,武惠妃感到寒意直逼骨髓。她的耳边,突然传来一道低沉沙哑的声音,仿佛从地狱深处传来:“母妃……你为什么要害我们?”声音阴冷而凄厉,回荡在空荡的宫殿中,仿佛有无数怨魂在黑暗中嘶吼。

武惠妃惊恐地坐起身来,冷汗顺着额角流下,心跳如擂鼓般急促。她的双眼死死盯着门口,那里隐隐约约浮现出三道模糊的身影。那是三位皇子——太子、鄂王、光王,他们披甲持剑,仿佛正从阴暗的地底爬出,面色惨白如纸,眼神中透着难以言喻的愤怒与悲伤。

“母妃……你不该那样做……”太子的声音在她耳边回荡,阴冷得像刀锋划过她的皮肤。鄂王的脸色苍白,眼中闪烁着怨毒:“你引我们入宫,却害我们丧命!”光王咬牙切齿,声音带着无尽的寒意:“你以为这样就能保全自己和寿王?你错了,母妃,我们来找你讨回公道。”

三道鬼魂步步逼近,武惠妃几乎感觉到他们冰冷的手指触碰到她的肌肤,她尖叫一声,身子猛然往后缩,手指紧紧抓着被褥,脸色惨白如死。她想要呼喊,可声音被恐惧卡在喉咙中,发不出半点声音。心中的悔恨与恐惧在这一刻如潮水般涌来,压得她无法喘息。

她的身体在发抖,仿佛被冰冷的鬼气包围,无法挣脱。三人的影子越来越近,眼中透出的怨恨几乎要将她撕裂。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靠近自己,脸上布满了绝望与恐惧,心中的悔恨如刀一般刺痛她的每一根神经。

从那一夜起,武惠妃便一病不起。她日夜噩梦缠身,每当闭上眼睛,那三道鬼魂便会如影随形,低语、咒骂、恐吓,甚至试图将她拖入地狱。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精神愈发衰弱,甚至连寿王的哭喊也无法唤醒她半分生机。那些阴冷的梦境和无尽的悔恨已经吞噬了她的一切。

数月之后,武惠妃在这无尽的恐惧与折磨中凋零,像一朵曾经盛放的花朵被寒霜侵袭,终究无力绽放。她的死,带着无尽的阴影与悔恨,也为她的阴谋画上了一个惨淡的句号。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的宫中仿佛失去了原本的温暖与生气。她的香气还残留在殿中,偶尔的风吹动帷幔,那曾经属于她的温柔和妩媚仿佛依稀可感,可她那娇美的身影却再也不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往昔的欢笑、低语、缠绵都随她的香消玉殒而一去不返。

李隆基静坐在大明宫中,感到一种深刻的空虚蔓延进他的内心。武惠妃已不在他身边,她生前的宠爱如今已成为一抹褪色的记忆,人走茶凉,连他自己都察觉到了她在他心中的份量正在悄然消退。而她曾为之奔走的寿王,如今也不再是他视线中的焦点。每次看到寿王那聪明伶俐的面庞,他心中涌起的却不再是父亲的慈爱,而是一股难以言喻的淡漠和厌烦。寿王的存在,反而时常提醒他那一天的决断——一日之内斩杀三子,自己的血脉,自己的儿子。

李隆基常在夜深时分反思,心中升起淡淡的悔意。他早已过了热血沸腾的年纪,心境渐趋平静,而那一天的冷酷决断,如今却让他感到一丝寒冷的刺痛。他不再年轻,岁月已经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身为皇帝,他曾冷酷无情地铲除一切威胁,如同当年武则天对待他父亲和兄长们的手段。可这一次,亲手下令杀掉自己的三个儿子,心中那一抹悔意却如阴影般挥之不去。

但他也深知,木已成舟,自己再无法回头。大唐的江山依然要靠他的铁腕稳固,而他的心,也早已习惯了在冷酷与决绝中前行。那股悔意终究无法动摇他对权力的执着,哪怕只是转瞬之间的情感波动,依旧不会改变他对大局的把控。

尽管如此,李隆基越来越感到寂寞。武惠妃的离去让他内心空虚,宫中虽有其他嫔妃,但无人能如她般得他的心。他已经厌倦了那些循规蹈矩的女子,渴望能有新的美人来为他驱散心中的孤寂与忧虑。每当夜深人静,他躺在空荡的寝宫中,听着殿外的风声,孤独感便如黑夜般无声无息地将他吞噬。

于是,李隆基心中暗自决定,他需要新的美人来填补这无边的寂寞。他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帝国,天下之大,定有倾国倾城的女子能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机与欢愉。他召来身边的亲信宦官,悄然下达命令,派他们四处寻访美女,遍及大唐各地,甚至远赴外邦,去寻找那些能让他心动的绝代佳人。

这些宦官领命之后,便如无声的影子般出发,悄然穿梭于大唐的山河之间。无论是在富庶的江南,还是边远的塞外,李隆基都要求他们为他觅得绝色佳人。那些带着异域风情的胡姬、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皆成为了他心中想象的对象。他幻想着,新的美人会为他带来焕然一新的情感体验,重新唤起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情。

在等待的日子里,李隆基依旧在大明宫中独自沉思,似是想借此逃离这沉重的现实与权力的枷锁。他知道,作为帝王,他永远不可能真正逃离权力的漩涡,但他依旧希望,能在这无尽的孤独中找到一丝温暖,哪怕这温暖是短暂的、虚幻的。

————————————————————

李隆基端坐在大明宫内,目光落在几个亲信宦官手中奉上的美女画像上。灯火跳动,烛光映照在画面上,那些女子的容貌虽各有美丽之处,然而李隆基看了一眼便微微摇头。这些女子虽称得上美貌,但他心中却始终有着一股莫名的空虚,仿佛无论见到怎样的面孔,都难以填补他内心的寂寞与无尽的期待。

他放下最后一张画像,眉头微皱,语气不耐:“没有一个符合朕的要求。”他的声音低沉而冷淡,回荡在空荡的殿内,宦官们皆垂首不语,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无形的紧张。

过了一会儿,李隆基冷冷扫视了一圈,问道:“你们可还有什么人选?大唐的江山如此广阔,莫非就没有一个能让朕心动的女子?”

几个宦官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发声,直到其中一人迟疑地抬起头,轻声道:“陛下,臣确实还听说有一位女子,长相美丽,年方十八,知书达礼,且擅长音律,只是……”

李隆基目光一闪,盯住那宦官:“只是什么?”

那宦官咽了咽口水,似在斟酌词句,最终还是低声道:“只是此人身份有些尴尬,恐怕陛下未必愿意……”

李隆基冷笑一声,眉梢微挑:“朕是天下之主,什么身份还需顾忌?快说,是什么人?”

那宦官见李隆基如此果断,终于低头说道:“陛下,这位女子,正是寿王的王妃,杨玉环。”

听到这句话,李隆基一瞬间沉默了下来。他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扶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没有立刻开口,内心在迅速权衡着这个信息。杨玉环的名字并非陌生,她是寿王的王妃,然而对于如今的李隆基而言,寿王早已失宠,几乎如同陌生人般的存在。李隆基从小的经历让他对亲情淡漠,骨肉至亲之间的情感早已被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所磨平。

但杨玉环的名字,依旧让他的心中掀起一丝涟漪。一个美貌、知书达礼、精通音律的女子,这一切正是他渴望的。他能想象到她如玉般的肌肤,伴随着悠扬的琴声与舞姿,那双眼睛或许藏着无尽的温柔。她或许正是能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生机的那个人。

可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也很清楚,这件事并非如此简单。杨玉环是寿王的妻子,虽说大唐风气开放,女子改嫁并非什么大事,但作为皇帝,他若娶自己的儿媳,必然会引发巨大风波,甚至毁坏皇室的威仪。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耻辱。天下之人会如何议论他?这是否会让大唐的皇室蒙上一层无法抹去的污点?

李隆基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中。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过去的他或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舍弃个人欲望,维护皇室的名声与荣耀。然而,眼下的他已不再是那个英明果断的年轻帝王。权力已稳固,江山无虞,心中更为重要的反而是填补内心的空虚。

他目光深邃,缓缓站起身,沉思片刻后,终于开口道:“朕不在意什么身份。”语气坚定,然而眉宇间依旧带着些许犹豫。“不过,朕要亲眼看看她,若她真如你们所说,值得朕为她冒天下之大不韪,毁坏皇家威仪,朕自有决断。”

说罢,李隆基挥了挥手,示意宦官们退下,心中却依旧波澜起伏。他知道,若杨玉环果真如他想象般美丽,他或许真的会迈出这步,抛却所谓的皇家脸面。无论是亲情的束缚,还是世俗的约束,如今的他,恐怕早已不再放在心上。

李隆基派人通知寿王,说自己要前去王府作客,寿王接到消息,心中充满了惊喜与期待。尽管近来自己在父皇面前失宠,但这次的召见让他重新燃起了些许希望。他精心筹备宴席,珍馐佳肴、名贵美酒一应俱全,甚至安排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妻子杨玉环,为父皇献上一场绝美的舞蹈,意图借此重获宠爱。

当日黄昏,李隆基乘辇缓缓抵达寿王府,眼前华灯璀璨,寿王毕恭毕敬地迎接,将他引入奢华的宴席之中。席间,觥筹交错,寿王竭力讨好,言辞谦恭有礼,尽显孝心。李隆基面上微笑应和,内心却始终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

终于,乐声轻轻奏起,帷幕徐徐拉开,杨玉环缓缓登场。李隆基的目光瞬间凝固,所有的喧嚣与音乐仿佛都在这一刻消失无踪,眼中只剩下那一道绝美的身影。

杨玉环的美丽令人屏息。她的面庞如同白玉般莹润光滑,肌肤胜雪,仿佛可以透出微微的光泽。她的双眸如水般明亮,又似带着一抹淡淡的秋波,目光轻轻扫过,仿佛能摄人心魂。那朱唇微启,带着浅浅的笑意,如春风拂面般温柔。她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下,轻轻盘起的发髻点缀着璀璨的珍珠与黄金,显得高贵而优雅。最让李隆基目不转睛的,是她那曼妙无比的身姿,纤腰束得如柳,盈盈一握,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轻轻卷起。她身着一袭绣满精致花纹的轻纱舞衣,薄纱若隐若现,修长的玉腿和挺拔的胸脯在柔光中若隐若现,恰到好处地展现出她的丰腴曲线,却又保留着一丝高贵的矜持。

随着音乐响起,杨玉环轻盈地迈出舞步,纤细的手臂如云般挥洒在空中,舞姿宛如九天仙子翩翩而降。她的舞步轻快而优雅,每一次旋转,衣袖与裙摆如花般绽放,流转着月光般的光芒。她的腰肢柔软如柳,随音乐轻轻摆动,仿佛那一袭轻纱下藏着无尽的魅力。她的双手如同在空中描绘出无形的花朵,细腻婉转,恍若人间仙境。舞姿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梦幻与诗意,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人在美妙的旋律中起舞。她的眼神随着音乐流转,时而含情脉脉,时而轻盈如蝶,每一眼,都像是在诉说着无尽的风情。

李隆基看得目不转睛,心神早已被这场绝世舞蹈深深迷住。他几乎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随着杨玉环的舞步加快,那种埋藏已久的渴望在他的胸中翻涌不息。她的美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惊艳,还有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与优雅姿态。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轻轻敲击着他内心深处的孤寂,让他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想要的那个人。

乐声渐歇,杨玉环停下舞步,轻轻垂首,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般温暖而柔和。李隆基的目光仍停留在她身上,难以移开。他的心中泛起了强烈的冲动,他知道,这个女子便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存在。她的美貌与才情足以弥补他内心的空虚,填满那寂寥无边的宫廷生活。

宴席结束后,李隆基回到了大明宫,心中却无法平静。杨玉环那美丽的身影一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坐在殿内,望着远处夜色下的长安城,思索着如何体面地将杨玉环纳入自己的后宫。虽然寿王的地位早已不再重要,但要娶自己的儿媳,仍然是一件有损皇家威仪的事,必然会引起朝臣的议论。

然而,李隆基已不再年轻,对于外界的目光与声讨,他的心早已变得冷酷与淡漠。只要能得到杨玉环,他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唐代的风气本就宽松,女子改嫁并非不可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让朝堂与天下人都无法指责他。

他闭上眼睛,脑中再次浮现出杨玉环那舞姿曼妙的身影,心中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杨玉环必须成为他的人,她的美貌与才情已经牢牢抓住了他的心。皇室的威仪可以暂且放在一旁,他李隆基是天下之主,任何女子的身份都无法阻挡他对她的渴望。

——————————

第一次试试DALLE的图片生成功能,似乎很不错

[uploadedimage:19018758]

小说相关章节:长恨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