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神雕离影】(第一部 风起云涌 3-4),2

小说: 2025-08-27 09:55 5hhhhh 7610 ℃

  那人沉默片刻,似在权衡言语。

  最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江湖之大,藏龙卧虎。这次遇到的对手,武功实在高强,老奴自问平生仅见。」

  他顿了顿,续道:「虽全力应对,却仍难以看透对方深浅。这次受伤,或许是一个警示。」

  黄蓉闻言,美目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忧虑。

  她玉手不自觉地抚上腰间,若有所思。

  室内一时寂静,唯有那盏油灯火苗在微风中轻摇,为这番对话平添几分紧张气氛。

  黄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

  她目光从那人身上移开,仿佛在沉思。

  须臾,她再度开口,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着:「说说买马的情况吧。」

  那人微微直了直身子,却又引发了一阵剧烈的咳嗽。

  等咳嗽平息后,他用沙哑但坚定的声音回答:「北边已经有所警觉,恐怕以后难从那边进货了。」

  黄蓉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情况这么严重?」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那人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蒙古人加强了边境巡逻,查得很严。这次能带回五匹,已是万幸。」

  黄蓉秀眉一挑,「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她问道,声音虽轻,却如寒冰般凌厉。

  那人沉吟片刻,仿佛在权衡什么,随后缓缓开口:「货主…想亲自与夫人一晤。」

  「货主?」黄蓉柳眉微蹙,语气中既有惊讶,又带警惕。

  「往常都是你出面,这次却为何有此一说?」

  「他只想与夫人一见。」那人答道,声音低沉如暮鼓晨钟,谨慎如履薄冰。

  黄蓉闻言,不由得沉思起来。

  她明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良久,方才开口问道:「何时?」语气中透着一股难掩的急切。

  「两日之后。」那人简短回答,言简意赅。

  随后,房间陷入了一片沉寂。

  黄蓉站在那里,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她的目光游移不定,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衣角,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黄蓉微微侧头,仿佛在等待对方说些什么。

  然而,那人始终保持沉默,仿佛融入了房间的阴影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黄蓉的表情逐渐变得复杂。

  她的眉头越皱越紧,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和无奈。

  最后,她的嘴角微微下垂,流露出一丝疲惫和决然。

  「夜深了,我…该回去了。」黄蓉轻声说道,语调柔和,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她缓缓转身,犹豫片刻,似要说些什么。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声低唤:「夫人。」话音未落,那人却猛地咳嗽起来,声势甚是剧烈,似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一般。

  听到这痛苦的声音,黄蓉不由得停下脚步。

  她没有转身,只是背对着那人站在那里,身体微微僵直。

  尽管她努力保持冷静,但从她微微颤抖的肩膀可以看出,她内心的挣扎和不忍。

  咳嗽声渐渐平息后,黄蓉轻声说道:「等你伤好了再说吧。」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柔软。

  说这话时,她的脸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语气中既有犹豫,又有一丝心虚,还夹杂着关切和复杂的情感。

  那人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然沙哑,却透着坚定和深情:「这半年来,老奴游走于生死边缘,但内心从未有过动摇。

  每一次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您的面容。」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生死难料,世事无常。能再见到您,对老奴而言已是莫大的慰藉。」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当下的珍视:「若能多留片刻,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您,对老奴来说,也胜过千金万两。」

  听到那人深情的话语,黄蓉的心弦被猛然拨动。

  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既有怜惜,又有深深的触动。

  黄蓉轻咬下唇,似乎在努力克制内心翻涌的情绪。

  她的目光柔和下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温柔和关切。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空气中仿佛充满了无言的情愫。

  最终,黄蓉鼓起勇气,轻声开口:「你…你伤得那么重…」

  她的声音轻柔而颤抖,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怎么…怎么能…」

  她的目光落在那片阴影上,虽然看不清那人的面容,但她能感受到从黑暗中投来的灼热目光。

  黄蓉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发出声音。

  就在黄蓉思绪万千之际,那人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老奴要走了。」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打破了房间里的沉寂。

  黄蓉微微一怔,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三更天将近,黄蓉轻步穿过竹林,回到闲云居。

  月华洒在庭院里,为一切笼罩上一层朦胧的银纱。

  离开前,她将腰间的特制竹筒留在屋里的桌子上。

  黄蓉进入庭院,停下脚步。

  月下,一个娇小身影悄然出现,是丫鬟小翠。

  两人无声交换眼神,小翠随即离去。

  不多时,浴室升起热气。

  黄蓉步入其中,仔细清洗。

  温水冲刷身体,似也在洗涤心中的复杂情绪。

  换上清爽衣裳,黄蓉感到精神一振。

  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卧室的门,目光投向那张熟悉的床榻。

  轻轻走到床边,看着熟睡中的郭靖。

  月光透过窗棂,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丈夫的面庞,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

  黄蓉轻叹一声,小心翼翼地躺在郭靖身边。

  闭上眼,丈夫熟悉的气息萦绕鼻端,却难以平息她内心的波澜。

  方才的情景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人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这些年来,若没有那人的鼎力相助,丐帮断难有今日之兴盛。

  帮中产业日渐庞大,全赖他运筹帷幄,殚精竭虑。

  黄蓉心知肚明,若说将丐帮交予他掌管,实在不为过分。

  然而,想到郭靖对自己的一片痴心,黄蓉又觉得愧疚难当。

  这等心事万万不可让靖哥哥知晓。

  一边是夫妻情深,一边是知己大恩,黄蓉只觉身处进退维谷之地,两难抉择。

  外间传来几声虫鸣,惊觉夜已深沉。

  黄蓉强自按捺住内心的波澜,慢慢闭上双眼。

  然而,即便在朦胧之际,那人的身影依旧若隐若现,如同一缕青烟,挥之不去。

                前言

  代发者:各位读者,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一时粗心,在时间安排上出现了疏漏。

  本来前文中提到两天后去见货主,但在写作时却误将情节提前到第二天进行。

  这一改动让原本简单的剧情变得复杂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对许多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加。

  特别是马车入城的部分,原先的设定是马车入城与黄蓉的马车出城刚好擦肩而过,但由于时间上的错误,黄蓉的出城情节不得不作出改变。

  现在只能将她安排在后续的情节中,少了这一段原计划中的交汇。

  第四章本该早已完成,然而因为这些修改,拖延了几天时间才匆匆发出。

  如果各位在阅读中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不吝告知,作者会虚心接受并及时修正。

  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第四章 阴云笼罩

  晨光熹微,郭靖悄然醒转。

  侧首望去,只见黄蓉尚在酣睡,秀发散落枕畔,面容恬静。

  郭靖不忍打扰,轻手轻脚地起身。

  来到衣架旁,正欲穿衣,眼角瞥见衣架上搭着黄蓉昨日所穿的素白轻纱广袖衫。

  这件衣裳虽是素净,却每每衬得黄蓉愈发灵秀脱俗。

  一时间,郭靖思绪翩翩,回想起昨夜种种,不禁心头一热。

  蓓蕾初绽,暗香浮动。

  郭靖记得,昨夜黄蓉在熄灯后褪下这件衣衫,月光下她的倩影婀娜多姿,叫人心醉。

  如今想来,仍是一阵心神荡漾。

  忽然,郭靖发现这件广袖衫腰间处竟缺了一小角。

  他微一蹙眉,想必是昨日不慎挂破。

  郭靖暗自记下,待会儿得交代送去修补。

  郭靖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那件衣衫。

  恍惚间,仿佛还能嗅到黄蓉身上那淡雅的幽香。

  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这才继续穿戴整齐。

  郭靖穿戴妥当,轻手轻脚地走出卧房,来到楼下大厅。

  丫鬟小翠早已在那里候着,见到郭靖连忙行礼道:「老爷早,小婢这就去准备早膳。」说罢转身快步离去。

  郭靖在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本书籍翻阅。

  正看得入神,耳边忽听得脚步轻响。

  抬头望去,只见黄蓉袅袅婷婷地走下楼来。

  但见黄蓉一袭淡青色长裙,衬得肌肤如雪,秀发如云。

  她脸上带着一抹慵懒的笑意,眼波流转间,说不尽的风情。

  「靖哥哥。」黄蓉嫣然一笑,来到郭靖身旁坐下。

  郭靖见妻子如此娇媚,心中一荡,柔声道:「蓉儿,睡得可好?」

  黄蓉眉梢微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轻声道:「自是睡得香甜。」

  正说话间,小翠端着早膳进来,将各色精致小菜一一摆上。

  郭靖夫妇相视一笑,暂且搁下话头,享用起这难得的温存时光。

  黄蓉素手执箸,轻轻夹起一块糕点,送入口中。

  她细嚼慢咽,眉眼间尽是享受之色。

  郭靖看在眼里,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两人正自用膳,忽听得一阵清脆铃声,宛如天外飞来。

  黄蓉眉头微蹙,神色顿时凝重。

  郭靖见状,不由得放下筷子,疑惑地看着妻子。

  「小翠。」黄蓉轻声唤道。

  小翠似早有准备,快步出去,片刻后捧着一个精致竹筒回来,恭敬递上。

  黄蓉接过竹筒,纤纤玉指轻拧筒盖,取出里面纸条。

  她目光如电,扫过纸上文字,面色越发凝重。

  「蓉儿,出什么事了?」郭靖问道。

  黄蓉抬眼望向郭靖,低声道:「靖哥哥,那老驴头昨夜在巡佥司衙门被人劫走,下落不明。更有甚者,值夜的衙役竟遇害身亡。」

  郭靖闻言大惊,霍然起身,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响动。

  他沉声道:「我这就去衙门。」

  「靖哥哥小心。」黄蓉叮嘱道,眼中满是担忧。

  郭靖点头应允,大步流星出门去了。

  黄蓉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郭靖匆匆赶到巡佥司衙门,远远望去,只见衙门前已是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晨曦微露,衙门口的两盏大红灯笼摇曳不定,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夹杂着些许血腥味。

  郭靖三步并作两步,快步入内。

  跨过门槛,便觉一股阴冷之气扑面而来。

  大堂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忽明忽暗,更添几分诡异。

  堂内几名属下围在一处,神色惶恐。

  见郭靖到来,众人忙让开一条路来。

  郭靖走近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但见地上横躺着一具尸体,面目狰狞,颈背上一道血痕,甚是可怖。

  郭靖定睛细看,认出这是巡检司衙役张德重。

  那张熟悉的脸庞此刻扭曲变形,眼睛圆睁,似乎在诉说着临终前的惊恐。

  尸体旁的地面上,一滩暗红的血迹已经凝固,在晨光中泛着诡异的光泽。

  张德重的衙役制服染上了斑斑血迹,衣襟半敞,露出胸前一枚铜质的巡佥司衙役徽章,此刻也蒙上了一层暗红。

  郭靖强自镇定,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名年轻衙役上前禀报:「启禀大人,今晨值守交接时发现张德重遇害,老驴头也不知所踪。我等立即封锁现场,恭候大人到来。」

  郭靖微微颔首,环顾四周。

  衙门内一片狼藉,桌椅东倒西歪,文书散落一地,显然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打斗。

  窗棂上留有几道深深的刀痕,可见行凶者武功不俗。

  郭靖眉头紧锁,又问:「可曾留下什么线索?」

  那衙役摇头道:「贼人行事甚是利落,未留半点痕迹。只是…」他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郭靖追问道。

  衙役犹豫片刻,终于开口:「只是在张德重身上,发现了这个。」说着,他自怀中取出一枚铜钱大小的圆牌,双手呈上。

  郭靖接过一看,不由得心头一震。

  但见那圆牌上刻着一朵莲花,莲花中央有个「丐」字。

  圆牌虽小,却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郭靖紧握着那枚圆牌,心中翻江倒海。

  他环视四周,只见衙门内阴影重重,每一处角落似乎都藏着未解之谜。

  晨光透过破碎的窗棂斜斜照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张巨大的蛛网,将整个案件笼罩其中。

  「传令下去,封锁现场,严查进出衙门的人员。」郭靖沉声下令,声音在空荡的大堂中回响。

  几名衙役领命而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郭靖蹲下身,仔细查看张德重的尸体。

  他注意到,除了颈间那道致命的刀伤外,张德重的胸前上还留有几道爪痕,深可见骨。

  郭靖凝视着尸体上的爪痕,眉头不由得紧锁。

  昨夜与三名黑衣人激战的画面在脑海中闪回,尤其是那个矮个子施展的狠辣爪功,与眼前的伤痕如出一辙。

  「这伤口……」

  郭靖心中暗忖,「与那矮子的功夫一般无二。难道真是他们?」

  一股怒意在胸中升腾,郭靖握紧了拳头。

  「杀人之后不急着逃走,反而大摇大摆地闯入巡佥司,这是何等狂妄!」

  他站起身来,目光如炬,扫视着满屋狼藉。

  心中既惊且怒,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这些凶徒的行为太过大胆,似乎并不将襄阳的官府放在眼里。

  「究竟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底气?」郭靖陷入沉思,意识到这个案子恐怕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立即派人加强城门守卫,严查可疑人员!」

  郭靖沉声道,「同时,继续搜寻老驴头的下落,决不能让凶手逃脱!」

  他转向一名资深衙役,又道:「你立刻去知府衙门,将此事禀报吕大人。就说案情重大,请他定夺是否需要封城。」

  衙役们领命而去,郭靖独自站在大堂中央,手中紧握那枚刻有「丐」字的圆牌,眉头紧锁。

  他心中暗道:「虽然凶手应该就是那三名黑衣人,但这案子恐怕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

  他们为何要杀害张德重?老驴头又被劫到何处去了?最令人不解的是,这枚丐帮的牌子又意味着什么?难道丐帮也牵涉其中?」

  郭靖深吸一口气,努力理清思路。

  他明白,这起案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那三名黑衣人的行动如此大胆,显然背后有所倚仗。

  「必须尽快查明真相,」

  郭靖暗自下定决心,「不仅要揪出那三名凶徒,更要弄清楚他们背后的势力。襄阳城的安危,恐怕就系于此案。」

  郭靖深知案情紧急,却也不敢擅自做主。

  他决定先将衙门内外搜查一番,同时等候知府大人的进一步指示。

  郭靖沉吟片刻,随即开始部署行动。

  他转向身旁的几名衙役,沉声道:「你们几个,立即分头去查老驴头的底细。他平日里在哪儿说书,结交什么人,最近有什么异常,都给我查个清楚明白。」

  说罢,他又唤来一名老成持重的差役:「老李,你带几个人,把衙门周围仔细搜查一遍。

  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痕迹。」安排妥当,郭靖独自走到一旁,靠在廊柱上,闭目沉思。

  昨晚的情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郭靖闭目沉思,昨夜的种种细节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他心中暗忖:那三个黑衣人是为了抢夺《三圣炉鼎》一书,可书已被抢走,为何还要劫走老驴头?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郭靖的脑海。

  他眉头紧锁,继续推敲:莫非是因为老驴头看过那本书?还有那个叫牛膀的,说他知道谁是三神器,也被杀害了。

  郭靖睁开眼,目光如炬,心中思索:那本书里到底记载了什么秘密?为何如此重要,竟要杀人灭口?

  忽然,郭靖想起老驴头曾说过那本书的来历。

  他皱眉思索:老驴头说那本书是在城南门外的土地庙拾得的。

  真是拾得的吗?如此重要的一本书,怎会随意丢弃?

  此事颇不寻常,他暗自盘算:现在老驴头被劫走了,问无可问。

  不过,还是有必要去那里看看。

  环顾四周,发现衙门里的人手都已被他派出去执行各项任务。

  郭靖心中思量: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耽搁。

  既然人手不够,我得亲自去一趟土地庙才是。

  他快步走向大堂,对留守的几名衙役交代道:「我去城南门外查探一番,若知府大人来了,请他稍候片刻。」

  说罢,郭靖便大步流星地走出衙门,直奔城南门而去。

  他心中暗道:这本《三圣炉鼎》必定不同寻常。

  那些黑衣人如此在意,怕是书中藏有什么惊天秘密。

  我得尽快查明真相,否则恐怕还会有更多无辜之人遇害。

  穿过城南门,郭靖很快来到老驴头所说的土地庙。

  这座土地庙如常见的乡间小庙一般,仅有一间小屋大小,青砖灰瓦,门口两侧各立一棵老槐树。

  庙前一块略显破旧的石碑上刻着「土地庙」三个模糊的大字。

  郭靖躬身进入低矮的庙门。

  庙内光线昏暗,仅有几缕阳光从小窗透入。

  正中一尊泥塑的土地公像,前方供桌上几炷香还在袅袅升烟。

  郭靖环顾四周,整个庙内空间狭小,一眼便可望尽。

  他仔细查看着每一个角落:神像背后、供桌下方、墙角的几个老旧香炉,甚至挑起屋檐下的蛛网仔细检查。

  然而,这番细致入微的搜寻却毫无所获。

  郭靖蹙眉思索:「老驴头说是在此处拾得那本书,但这里看起来平平无奇。如此小小一方天地,难道真的能藏匿什么秘密?」

  他又绕着庙外走了一圈,查看两棵老槐树的树洞和周围的草丛,仍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庙周遭除了几个村民烧过的纸钱痕迹,一切都很普通。

  「奇怪,」

  郭靖喃喃自语,「如此重要的一本书,怎会随意丢弃在这种地方?莫非老驴头所言不实?」

  郭靖深知时间宝贵,不愿在此空耗。

  他最后环顾了一眼土地庙的四周,确认没有遗漏任何可疑之处。

  此行未能找到明确线索,郭靖决定先行离开,日后再做详细调查。

  正当郭靖沿原路返回时,行至一处岔路口,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阵轻柔的琴声。

  声音虽不甚清晰,却隐约可辨。

  郭靖脚步一顿,仔细聆听。

  「这琴声……」

  他暗自思忖,「似乎与昨晚在吕府所闻颇为相似。」

  郭靖略一沉吟,决定稍作探查。

  他转向琴声传来的方向,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

  随着距离的缩短,琴音渐渐清晰,越发引人入胜。

  穿过一片幽静的竹林。

  竹叶婆娑,微风拂面,琴声愈发动听。

  行至林边,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但见不远处有一座雅致的小院,院墙上爬满了紫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郭靖驻足片刻,凝神细听。

  毫无疑问,那悠扬的琴声正是从这院中传出。

  琴音婉转动人,似诉似泣,令人心神荡漾。

  郭靖不禁想起昨晚在吕府宴会上所闻的琴声,心中暗忖:「这琴音与昨晚听到的如出一辙,莫非是那位琴艺超群的琴者沈红玉所居之处?」

  正当他沉浸在琴声中时,忽见院门开处,一位丫鬟模样的少女走了出来。

  那丫鬟见到郭靖,先是一愣,随即福身行礼道:「这位官爷,可是有什么事吗?」

  郭靖回过神来,连忙抱拳还礼:「无事,只是被这琴声吸引,一时忘形。请问,这是哪位高人的府邸?」

  丫鬟答道:「这是我家小姐沈红玉的寓所。小姐向来喜静,不常见客。」

  郭靖闻言,不禁暗自点头。

  果然如他所料,这琴声正是出自沈红玉之手。

  他正想询问是否可以见见沈姑娘,却见丫鬟已经转身进了院子,将门轻轻带上。

  郭靖站在院外,听着那依旧在继续的琴声,不由得为这精妙的琴艺所折服。

  他想起昨晚在吕府见到沈红玉时的情景,心中暗道:原来沈姑娘就住在此处。

  琴声渐歇,郭靖知道自己不该在此久留,正欲转身离去,却听得院门吱呀一声开了。

  他回头一看,只见沈红玉身着一袭素雅长裙,静立门前,眉目如画,气质清冷。

  沈红玉似乎刚刚得知郭靖在外,脸上略带惊讶之色。

  她看着郭靖,微微颔首,轻声道:「原来是郭大人。

  若是不嫌弃,可愿入内喝杯茶?」

  郭靖闻言一怔,随即抱拳作揖道:「沈姑娘,在下冒昧来访,多有打扰。只因听闻琴声悦耳,不觉停步聆听,实在唐突。」

  沈红玉嫣然一笑,眉目如画,柔声道:「郭大人肯驻足倾听,是红玉的荣幸。

  既然来了,何不进来小坐片刻?」

  郭靖见沈红玉如此盛情,略一沉吟,便道:「既蒙沈姑娘盛邀,在下若推辞,反倒失礼了。」

  沈红玉莞尔一笑,素手轻扬,做了个「请」的手势:「郭大人请进。」

  郭靖点头致谢,跟随沈红玉步入院中。

  庭院雅致,绿树成荫,一条石子小径蜿蜒通向正堂。

  行至堂前,只见一架古琴斜倚在案上,想必方才的琴声就是从此处传出。

  沈红玉款步上前,轻抚琴弦,回首望向郭靖,温婉一笑。

  她随即亲自沏茶,动作优雅从容。

  待茶香四溢,她将茶盏递给郭靖。

  郭靖接过茶盏,正色道:「多谢沈姑娘。」

  沈红玉轻声道:「郭大人一大早就来到此处,不知是否有什么要事?」

  郭靖略一沉吟,决定不提《三圣炉鼎》一事,只是笑道:「不过是些琐事,不足挂齿。倒是沈姑娘的琴艺,让在下佩服不已。」

  沈红玉闻言,眉眼间闪过一丝愉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她轻抚琴弦,发出一声清越的琴音,随即微微摇头道:「郭大人谬赞了。红玉不过是略懂皮毛,与真正的大家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郭靖听罢,不禁莞尔一笑,道:「沈姑娘太过谦逊了。

  那晚在吕府之中,在下有幸听到姑娘的琴声,当时便已是如痴如醉,深为折服。

  如此高超的琴艺,想必姑娘是出自名门吧?」

  沈红玉闻言,唇角微扬,眼中却闪过一丝落寞:「郭大人说笑了。红玉本是京师一名歌伎,哪里称得上名门。」

  郭靖一怔,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沈红玉见状,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落寞,随即又展颜一笑道:「郭大人不必惊讶。

  红玉虽出身卑微,却也见过些世面。

  在京城时,目睹那些花枝招展的姐妹们争相献媚,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感慨。」

  她顿了顿,又道:「人生苦短,红玉不愿虚度年华。便将这些年积攒的银两赎了身,来到襄阳寻个清净。」

  郭靖听罢,不禁对沈红玉肃然起敬:「沈姑娘能看破红尘,着实难得。不知来襄阳后,可还有什么打算?」

  沈红玉素手轻抚琴弦,幽幽道:「襄阳虽不比京师繁华,却也安宁自在。红玉不过是想找个清静之所,能时常抚琴自娱罢了。」

  郭靖闻言,点头赞同道:「襄阳确实是个好地方。虽比不得京师繁华,却少了几分浮华,多了几分质朴。沈姑娘若喜欢清静,想必会喜欢这里的。」

  沈红玉微微一笑,目光如水,缓缓道:「郭大人,世人常说繁华富贵,却不知真正的富贵在心。襄阳虽不及京师热闹,却有它的宁静与坚毅。就如大人,心系百姓,为民奔波,岂不正是这座城市的写照?」

  郭靖闻言一怔,谦逊道:「姑娘过誉了。在下不过是尽一份微薄之力,襄阳安危,全赖众志成城。」

  沈红玉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意,柔声道:「大人谦逊。襄阳城中,百姓皆知大人为民请命,日夜操劳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人正是如此。」

  郭靖被她一语道破心事,不由得神色微动,问道:「姑娘何出此言?」

  沈红玉莞尔一笑,说:「大人为襄阳殚精竭虑,想必身心俱疲。红玉虽是外人,却也略知一二。若有僭越之处,还望大人见谅。」

  郭靖听罢,心中一暖,却又不知如何接话。

  沉吟片刻,他转而问道:「适才听闻姑娘琴音几许,已觉不凡。不知可否有幸得闻一曲?」

  沈红玉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说道:「音律如人心,变化无常却有迹可循。郭大人既有此雅兴,红玉愿献丑一曲。或许能让大人暂时卸下重担,片刻轻松。」

  说罢,沈红玉纤纤玉指轻抚琴弦,略作调音。

  郭靖正襟危坐,凝神静听。

  只见沈红玉玉指轻拨,一曲《高山流水》缓缓奏起。

  琴音初始如山涧清泉,叮咚作响,潺潺流淌。

  郭靖只觉心神为之一震,仿佛置身于幽谷深山。

  渐渐地,琴声绵延不绝,时而如飞瀑直下,时而似溪水曲折,将大自然的灵动美好尽数道来。

  沈红玉全神贯注,指法飘逸,琴音清越悠扬。

  郭靖不觉已然沉浸其中,眼前仿佛浮现出巍峨青山,奔流江河。

  平日里心头的种种烦忧,此刻竟如云烟般消散。

  不知不觉间,郭靖只觉眼皮渐渐沉重。

  那琴声似乎越来越远,却又似在耳畔萦绕。

  他本欲强撑,却敌不过音乐的魔力,终于缓缓闭上双目,进入梦乡。

  沈红玉手上动作变得轻柔,琴音渐渐转为舒缓悠远。

  她看着郭靖安详的睡颜,嘴角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

  待最后一个音符轻轻落下,室内已是一片宁静。

  窗外夏蝉鸣叫,微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

  沈红玉轻手轻脚地起身,为郭靖盖上一件薄毯,然后悄然退出房间,将这片难得的宁静留给这位日夜操劳的汉子。

  不知过了多久,郭靖悠悠转醒。

  他睁开眼,发现自己仍坐在厅中,身上却多了一条薄毯。

  阳光从窗棂斜斜照入,已是正午时分。

  郭靖猛然惊醒,暗叫失态。

  他环顾四周,却不见沈红玉踪影。

  这时,方才见过的丫鬟轻步走来,福身行礼,低声道:「郭大人醒了。小姐有言,若大人醒来,请自行安便。小姐已至内室安歇,不便出来相送。」

  郭靖连忙起身,拱手道:「有劳姑娘转告你家小姐,多谢款待。在下告辞了。」

  丫鬟应声而去。

  郭靖整理衣冠,走出院门。

  郭靖刚迈出院门,二楼窗畔悄然掀起一角纱帘。

  沈红玉玉颜半掩,眸光流转,默默凝视着郭靖远去的身影。

  襄阳城东门,日正当空,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一队马车缓缓驶近城门,车夫们神态自若,偶尔闲聊几句,看似平常。

  「站住!」

  守城兵丁高声喝道,「所有进出人等,都要接受盘查。」

  马车队停下,领头车夫正欲开口,忽见一骑疾驰而来。

  众兵丁见状,纷纷行礼:「李将军。」

  李文忠翻身下马,目光如炬,在马车上一扫而过。

  他走上前,仔细打量着那五匹拉车的骏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随后,李文忠转向守城兵丁,做了个放行的手势。

  兵丁们会意,让开道路。

  马车队徐徐入城。

  襄阳城内,一队马车缓缓行驶在热闹的街道上。

  远远望去,但见一座雕梁画栋的楼阁巍然矗立,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味」五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

  酒楼前檐下挂着两排大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楼前石阶上,几名小厮正在忙着招呼客人,举手投足间尽显训练有素。

  酒楼两侧种着几株古柏,枝叶葱郁,为这繁华之地平添几分沉稳气息。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