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外三、 李飞飞,4

小说:柳树湾 2025-08-23 19:56 5hhhhh 7110 ℃

四 修改例解

陈中朝

从不少来稿看,有个较普遍的问题,即素材堆砌,臃肿芜杂,或实录生活,像一本流水帐。所以如此,从思想角度分析,是作者未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观察、探索牛活的本质,不能深入地去开掘生活的焦点;从艺术技巧角度看,则是没有注意或不善于进行艺术剪裁之故。

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艺术剪裁。作为口头文学的故事,尤其讲究运用剪裁这一艺术手法,而且它的剪裁工作则必须依照口头文学的特点,以顺乎口头讲述为前提。

那么故事作品的艺术剪裁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本文拟就中篇故事《三封密电》(载于1984年第10、11、12期《故事会》)的修改,谈一点看法。

《三封密电》说的是打入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总部,任中统局局长秘书要职的我地下党员沈潮,一天在不到一小时内接连收到三封从中统湖北分局发来给局长亲译的绝密电报。沈期意识到此电报事关我党安危,他果断机智地从局长怀中窃得密电码,译出此三封密电原是我中央要害部门出了叛徒,向敌人供出了我觉中央驻沪某机关的全部机密和领导同志的住址。此事事关重大,时间紧迫,沈潮在南京地下党组织的协助下,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勇敢地擒获并处死叛徒,及时把情报送到上海,使濒于被破坏的中央驻沪某机关转危为安。此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先请看原稿一段:

他(沈潮)是中统局长徐心智的同乡,渐江人,自于在创办中统局特务机关时,为徐心智着实立下了一番汗马功劳,加上办事练达,忠心耿耿,成了徐心智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纨绔子弟出身的徐心智,周末照例要去玩女人了,操纵这只大毒蜘蛛的重任,自然全部落到了贴心秘书沈潮的肩上。此划,大概在这魔窟中找不到刺激的地方,他才只得惜酒浇愁、聊以自慰吧。

一阵“橐橐”的高跟鞋声从走廊里自远而近,随着奶黄色的大门被轻轻推开,飘进一股浓烈的异香:“沈秘书,你真会舒服呀!”

“李小姐也很舒服嘛。”对机要报务员李飞飞娇滴滴的声音,沈潮报以亲昵的回答。

“哼!”李飞飞噘了噘红红的小嘴,头一扭,“人家此刻都陶醉在优美的舞步之中,我还得弄这个。”说着,她把一封电报递了过去,柔软的玉指,有意无意地在沈潮的手心里停了下来。沈潮淡淡一笑,接过电报,两道明澈的目光扫了一眼,宽阔的额头不觉微微一皱,但随即满脸春风地说:“好!电报我交给局座,李小姐,你回去吧!”

“唷!秘书大人的办公室,我就不能呆吗?”李飞飞撒娇似地说。

“哈哈咯,请都请不到呢,可李小姐现在公务在身呀!“

这是实情,李飞飞只得扭动着腰肢走出办公室,临出门口,不忘侧面回眸,飞出深情的一笑。

沈潮坐到转椅里,随手关掉收音机,双目凝视电报,眉头越皱越紧。

电报是中统机关湖北分局发来的,明码上写着“徐心智局座亲译”,而具体内容都是密码。在中统局,密码有两种,一种在局里有关人员中是公开的,另一种却只有徐心智本人掌握。按徐心智的叮嘱,沈潮接到后一种电报,不管何时,都要立即交给徐心智。由于沈潮的精明和手段的巧妙,他对后一种密码也了如指掌。而今天这密码,他却无论如何看不懂,结论很简单明了:徐心智掌握的密码本已换上了新的。

沈潮的忧心也由此而生,他其实是我党从事地下工作的卓越战士。三年前,在党中央的周密安排下,他打入中统局核心,很快得到了徐心智的青睐,加以特别重用。从此许多最高机密的情报,便接二连三地落在上海党中央机关的办公桌上,瑞金中央苏区也因及时掌握这些情报,主动地采取行动打击了敌人。

今天湖北中统特务机关发给徐心智的绝密电报,或许是为了搜捕共产党要人,或许是为了破坏城市地下党组织,或许是为了向苏区发动新的的攻势,或许是……每一种可能都急需沈潮明确电报内容。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徐心智保管的新密码本的规律呢?

这期间,随着高跟皮鞋在打蜡地板上发出的急促的“橐橐”声,李飞飞在经过半小时,经过十分钟,两次送来湖北方面发出的绝密电报。三封电报写明“徐心智局座亲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连续三次送来绝密急电,沈潮进中统机关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清楚: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对我党的革命事业有严重威胁的情报,他的心不自得紧缩了起来。

再请看这一段的修改稿。

沈潮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他心里好似猫抓,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头上冒出汗来。

上面所引乃打入敌特机关心脏的我党地下党员沈潮在不到一小时内接连收到时封密电时的情景。本文就这一情景的原稿与修改稿进行概略的剖析,来谈谈故事艺术剪裁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1、去芜。有些来稿,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但却充满了闲言碎语,显得臃肿杂芜。这些作品在叙述情节时,往往是加进某些可有可无的空代,无关紧要的介绍,节外生枝的插白、评述等等,使本来较生动的情节或细节,被这些晦涩冗长、杂七杂八的东西掩盖了,使之

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因此我们要进行艺术剪裁,即把那些没有多大保留价值的、甚至影响到作品连贯性之嫌的、没有什么意义的点缀,以及闲言碎语等,应举起你的“剪刀”,可精炼的精炼,可删节的删节,可移动调整的移动调整,从而把作品中最生动精彩之处显露出来。我们上面所引的《三封密电》中的那个场景中最精彩、最引人关注的是沈潮在不到一小时连续收到李飞飞送来的三封密电。可是原稿在叙述这一中心情节时,却塞进了如介绍沈潮与中统局局长徐心智的关系以及得到徐心智赏识的情况;介绍沈潮自打入敌特机关后多次递送最高级机密情报绐中央苏区,从而使我红军能及时打击了敌人;写了沈潮分析这三封从湖北中统分局发来的密电的几种可能性;介绍中统局有两种密码,而沈潮已了如指掌,而今天却看不懂了。这些介绍交代,从整则作品来说,虽说是不能没有的,但放在这里介绍,就冲淡了这个场景的紧张气氛,影响到故事情节进展节奏的明快性,成了枝蔓和芜杂。因此修改稿就把它们给删节了。

2、疏理。所谓“疏理”即应按照有利口头讲述和合乎口耳相传的特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理清楚,力求使故事情节叙述起来如同溪水顺流而下,一气呵成。我们看到不少来稿,有较生动的故事惰节,但由于作者未按照或没注意到口耳相传的特点来叙述情节,往往随手写来,想到写啥就写啥,弄得整则故事作品情节进展时出现次序颠倒,东拉西扯,前后脱节,让人读来费力,讲来拗口,容易搅乱听者的思绪。《三封密电》原稿那个场景,也存在这种弊端。因此,修改稿就按照讲述的顺序,把原稿中的某些非得介绍和交代的事集中到前面,采取概括叙述介绍了沈潮的身份、为人、及其打入敌特机关三年来的表现和取得的功缋。接下来就集中笔墨写李飞飞三次递送密电的情景及沈潮三次收到密电的情绪变化。经过这样的疏理,显而易见修改稿要比原稿顺畅清晰了。

3、强化。当我们删除芜杂,疏理顺序之后,应注意捉准作品中那些最引人、最生动的情节,并花功夫使之突出、集中、强化.有的作品,看起来也较简洁、顺畅,可让人读来却似清水一杯,淡而无昧,激不起人们的感情浪花,引不起人们的欣赏兴趣,其原因在于有的作者在进行剪裁时,只注意了删剔疏理,却忽略了调整、集中、强化。好比缝制服装一般,“宽袍广袖,阔领肥腰”固然不美,需要修剪;但也不能说凡合体的服装,就必然都是美的,这里还要讲究款式、装饰……故事作品在去芜、疏理的基础上,要注意发现其中能使人耀眼生辉的东西。有的闪此之处,经过去芜,疏理便立即显露出来;有的还需要经过集中、强化才能使之光彩夺日。《三封带电》整则故事的中心情节是围绕着三封密电展开的。前面引的是开头一个场景,而这场景写得是不是扣人心弦,引人神往,至关重要。这里就看我们是否捕捉到其中的闪光东西,并使之强化。什么是这一场景的闪光东西?是李飞飞那三次“橐橐橐”的高跟皮鞋声响和沈潮三次接到封电报时的神态和心理变化,从而组成一幅紧张、引人注目的画面。但是,原稿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写李飞飞三次皮鞋响声时,显得轻描淡写,再加上又插入如前面所述的介绍交代等,就使本来可以闪光的东西黯然失色。修改稿首先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李飞飞三次“橐橐橐”皮鞋声,并把它集中起来,一次紧接一次,让人们读了(听了)感受到如同与沈潮处身一境的紧张性。其次,让沈潮听到这皮鞋声的三次不同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强化了气氛。请看:第一次沈潮听到“橐橐橐”的皮鞋声,以悠闲懒散姿态相待;第二次听到“橐橐橐”皮鞋声便以轻吹茶水掩饰其沉重心情;第三次听到“橐橐橐”皮鞋声则以手按腹,紧皱眉头,用装病让自己镇静下来。沈潮接三次电报,情绪不同,既描绘了沈潮思想复杂变化,又让人们从沈潮如此异乎寻常的神态中不禁会产生这样的惊奇感:为什么这位战斗在敌人心脏里一向应付自如、镇定自若的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看到电报后,会心往下沉,坐立不安,急得头上冒汗呢?于是人们必然产生了急于了解三封密电的内容,必然关注着沈潮将何以对待,这样便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前面引的只是这则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自然还不足以概括一切故事作品艺术剪裁技巧的全部。但由此也向我们——特别是初学故事创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当我们把从生活中撷取来的素材,经过构思编织成完整的作品,并见诸于文字之前,应认真作一番修剪。首先删除其芜杂,再设法疏理清晰,然后要努力找出其中的闪光之处,加以点缀、调整、强化。这样,就有可能使你们的作品成为精美佳作。

小说相关章节:柳树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