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好莱坞制作 (精校加料版第一卷),53

小说: 2025-08-20 08:49 5hhhhh 1780 ℃

  “这只是午夜场票房而已!就算是首日拿下2000万美元又如何?高开低走的电影从来都不罕见!你不会成功的!”

  肖恩·康纳利阴测测的声音,显示出了内心的愤怒,他的确没有任何证据,但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烂事根本不需要证据!

  “你绝对不会成功!”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公关杰克的电话,电话传来的消息让肖恩·康纳利心情稍稍平复,并且按照杰克的话,让佣人赶紧把今天的报纸送过来,上面有新鲜出炉的影评,他扔出去的三百万美元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佣人急匆匆的去庄园门房的位置拿报纸,肖恩·康纳利的思绪转向了另一方面,他不是没有求助过身后的CAA,但CAA却没怎么理睬他,CAA的大牌经纪人,都忙着争夺即将离开的迈克尔·奥维茨的位置,哪里有太多的精力顾及其他?

  何况,在追逐成功者的好莱坞,他已然是过气人物了。

  佣人抱来一大摞报纸杂志,肖恩·康纳利翻到娱乐版面,眼睛露出了几丝喜色。

  第一百二十三章 打死那群坏蛋

  “杜克·罗森伯格到底是不是个虐待狂?”

  这是肖恩·康纳利翻开《芝加哥太阳报》后,在罗杰·艾伯特的影评专栏中看到的醒目的标题,也让他感觉到了莫名的舒畅。

  “昨晚午夜时分,我在影院观看了《独立日》,实在无法忍受其中噪音和爆炸的虐待,不得不提前退场,这是部完全超过了人类忍耐底线的影片,剧情平凡、高潮廉价、漏洞无数、逻辑混乱,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讨厌它……”

  长长的影评中,罗杰·艾伯特不但将《独立日》贬低到了极点,还送出了代表烂片的一个朝下的大拇指,仅仅给影片打出了2分的超低评分!

  看完罗杰·艾伯特的影评,虽然知道其中有自己那五十万美元的作用,但肖恩·康纳利的心情还是变好了许多,接着翻开了更多的报纸。

  “杜克·罗森伯格是一个标准的恶魔,他能摧毁观众对电影最美好的印象,他的作品从来不关心你的灵魂,只关心你的钱包,《独立日》中的人类拯救了地球,却无法拯救这部烂片!”

  《纽约客》的大卫·登比对《独立日》极尽嘲讽,只给影片打出了可怜的1分,而《好莱坞报道者》的托德·麦卡锡比他稍好一些,为影片亮了3.5分!

  “《独立日》大部分时间用经不起推敲的对白和油嘴滑舌的陈词滥调考验着观众的耐心,作为惩罚,包括导演杜克·罗森伯格在内,所有参与该片的每个人都应该去做一些社区服务!”

  同样,其他媒体的影评人也没有放过这部影片的意思。

  “看杜克·罗森伯格的电影前,你必须先吃防晕药,《独立日》中充满了无聊的爆炸和噪音,当然对于导演杜克·罗森伯格来说,不在影片第一幕就炸掉大型城市中心,或许就算很克制了!”

  相对来说,《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还算比较客气,虽然5分的评分连及格线都不到,却是顶尖影评人中评分最高的一位了。

  “《独立日》是科幻动作片的一小步,却是跌入愚蠢深渊的一大步!”

  ——《芝加哥论坛报》

  “谁是今夏最差的影片?答案显而易见——《独立日》!”

  ——《村声》

  “在《独立日》中,导演杜克·罗森伯格将所有演员都变成了没有头脑的机器人,有一点你必须赞扬杜克·罗森伯格——他有本事把出色的演员降到和他一样的高度!”

  ——《滚石》

  “这片子有尿点,而且你撒出来的尿,保证比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的任何对话,都还要流畅!”

  ——《今日美国》

  “好莱坞不是没有喜欢玩弄爆炸场面的导演,但没有一个人像杜克·罗森伯格这样是完全的爆炸狂魔,别的导演都是百分八十的剧情加百分之二十的动作爆炸场面,《独立日》却是百分之二十的剧情加百分之八十的动作爆炸场面,这样的电影你即使错过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纽约时报》

  “嘈杂”、“愚蠢”、“邪恶”、“无法忍受”、“无可救药的垃圾处理机”……北美的影评人们,对《独立日》使用了各种恶毒的字眼。

  看到这些影评,肖恩·康纳利露出了近一年来最为爽朗的笑容,而同在比弗利山庄的另一个人,笑的同样灿烂。

  “非常出色的影评。”

  花园中,汤姆·克鲁斯放下报纸,看着自己的公关,“莱利斯,继续跟那个吸血鬼联系,我要他隔段时间就针对杜克·罗森伯格一次!”

  “这些是协议的一部分。”女公关点了点头,“罗杰·艾伯特收钱做事的信誉还是有保证的。”

  想了想,莱利斯特意叮嘱,“汤姆,你是站在幕前的大明星,没有必要跟一个躲在幕后的导演互相抹黑,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而且这次你们没有直接竞争关系,随便发表看法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明白。”

  虽然想亲自做些什么,但汤姆·克鲁斯不是傻瓜,只要有人在身边提点,也能搞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他只想看到杜克·罗森伯格倒霉,却不想连带着自己也倒霉。

  影评人如此大规模的差评,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不可能不关注,杜克只悠闲了一上午,就赶去了伯班克的独立日工作室,工作室和制片发行方为此专门举行了一个碰头会。

  “你在这里等着。”

  将斯嘉丽·约翰逊带进自己的办公室,随手塞给她两本DC的漫画,杜克叮嘱,“不要乱跑,否则晚上送你回家。”

  “你们是不是要商讨怎么对付那帮坏蛋?”斯嘉丽接过漫画,看着杜克。

  “你知道的还不少。”杜克笑了笑。

  “你是我的哥哥哎……”她皱起鼻子,用力挥了挥小拳头,“我当然要关心你!杜克,打死那群坏蛋!”

  点了点头,杜克亲昵的揉了下小女孩的金发,转身出了办公室,走进旁边的会议室,这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等代表华纳兄弟的杰夫·罗宾诺夫和代表福克斯的蒂姆·费舍尔到来后,一个简短的会议迅速召开。

  “影片的观众口碑,到现在的上座率,以及大约的票房数字,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没有什么啰里啰嗦的长篇大论,会议直入主题,第一制片经理查尔斯·罗文率先开口,“但《独立日》的专业口碑,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职业影评人几乎都在抨击我们的影片,根据现在的统计,影评人综合评分目前只有3.8分!”

  罗文的话之后,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影评人口碑确实不是暑期档商业大作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过往的专业口碑只是起宣传鼓动作用,但谁也不能否认,包括罗杰·艾伯特在内的顶尖影评人,是能影响到一批观众的,这很可能对《独立日》后面的票房走向产生一定的冲击。

  几个顶尖影评人抨击一部电影可能作用不大,毕竟还有其他影评人摇旗呐喊,如今所有的顶尖影评人联合发声,哪怕是最不待见他们的杜克,也不得不重视。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

  坐在这里的人或者代表的公司,现在是利益共同体,蒂姆·费舍尔直接共享信息,“有人在背后公关,针对的就是《独立日》……”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看这边,“或者说是杜克。”

  杜克对他微微笑了笑,却没什么担心,双方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动他和《独立日》,就是在动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蛋糕。

  蒂姆·费舍尔和杰夫·罗宾诺夫也明白这一点,没有在这方面纠缠的意思,现在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应对,以便将影评人带来的负面声音降到最低。

  “我们的公关部门应该行动起来……”

  “警告那些影评人,必要时封杀他们的免票特权……”

  听到陆续有人提出的应对意见,杜克始终没有开口,或许论及专业性,他远不如在座的很多人,但要说到对于低口碑高票房影片的见识,恐怕这里所有的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他一个人多。

  曾经的《独立日》,就是超低专业口碑,超高票房的典型代表,而后的新世纪,这样的影片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放在十年后,影评人的负面评价根本不用在乎,就算他们集体发声,单单是网络水军就能把他们淹死……

  现在这个网络还不发达,信息相对还不流畅的时代,影评人的影响力肯定比未来要大得多,但杜克向华纳兄弟提及排除影评人参与试映时,其实就预计到了可能会有如今的局面,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准备,方法放到未来,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不过在影评人声音还足够响亮的时候,绝不是其他导演敢随便做的。

  “影评人的抨击未必是件坏事。”

  在会议室又一次开始沉默的时候,杜克突然说话了,“反而是我们可以炒作利用的地方!”

  不等众人说什么,他看向了身旁,“查尔斯,有观众年龄段的统计吗?”

  “有一份午夜场和上午场的统计。”查尔斯·罗文在面前的文件里翻了翻,然后说道:“根据统计,《独立日》的观众以15岁到35岁为主,其中17岁到25岁占据了观影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七!”

  “也就是说17岁到25岁的观众是《独立日》的主流观众!”杜克看了看四周,继续说道:“不知道大家了解这个年龄段的人的想法吗?我今年24岁,还处于这个阶段,我想我对现在的年轻人的还是比较了解的。”

  众人都看了过来,杜克也没有卖关子的想法,直接说道:“这是最为叛逆的一个阶段,不相信任何权威,总是会质疑权威的观点;这也是很好奇的一个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拥有尝试一切的冒险精神,往往还具备实施的决心……”

  “实际上,这也是影评人难以影响到的群体!”

  声音渐渐放缓,杜克的话却异常清晰响亮,“影评人以专业的眼光对我们抨击!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直接回击,影迷缺少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为什么我们不让喜欢《独立日》的影迷的声音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呢?”

  第一百二十四章 激烈的竞争

  华纳和福克斯不是单纯的电影公司,有足够广阔的媒体渠道,轻易就能向全美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且《独立日》总投资高达一亿多美元,午夜场的表现足够出色,显露出了大卖的潜质,这种涉及到重大利益的项目,根本不用任何人催促,他们就会投入充足的资源。

  利用普通影迷来影响普通影迷,虽然传统媒体远没有网络媒体那般方便,却也比总是高高在上、又对大众极其不屑的专业影评人更加高效。

  毫无疑问,在杜克的推动下,这必然会变成一场《独立日》与影评人的舆论纷争,尽管现在过于得罪影评人也有很多坏处,但在足够多的利益的驱使下,杜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甚至,他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亲自上阵,就像曾经的爆炸贝那样,与影评人正面交锋,从而吸引更多的眼球,为影片尽量多的贡献票房。

  同样,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作为鱼饵,华纳和福克斯一定会暂时站在他这一边。

  仅仅到了晚上,福克斯电视台家庭频道,就在一期现场互动节目上,用影院连线的方式,采访到了大量从影厅涌出来的普通影迷。

  在记者的镜头前,正处于肾上腺素飙升状态的影迷,毫不掩饰自己对《独立日》的喜爱。

  “《独立日》非常棒!惊心动魄!”

  “杜克·罗森伯格的片子一直都是这么酷!这么爽!”

  “那些爆炸,那些火光,《独立日》中全是我要的视觉冲击力!”

  大概是电影带来的高涨情绪,这些影迷群情激动,纷纷挤在摄像机前,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喜悦,不断有人大喊大叫。

  “外星人,欢迎来地球!你们有先进的科技,我们有能消灭一切的美利坚大兵!”

  “总统的那段演讲超喜欢,简直太震撼了!我要应征入伍!”

  忽然,一个很冷静的面孔挤到了记者的话筒前,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非常不平淡的话语。

  “杜克·罗森伯格,地球上最擅于毁灭地球的人!他是一个爆炸狂魔!”

  这句话似乎引起了周围影迷的共鸣,很多杂乱的声音瞬间变成了一致的频率。

  “爆炸狂魔!”

  “爆炸狂魔!”

  洛杉矶郊外的一家修车厂中,一群拉丁裔坐在一起喝着啤酒,听到电视机中的喊声,不禁抬起了头。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有人不解的问。

  “好像是在支持一部电影和一个电影导演。”有人回答。

  而有了解内情的人详细解释,“是《独立日》,刚刚上映的新电影,我看过预告片,非常不错。”

  “他们激动成这样。”

  最开始的那人指了指电视机画面,“影片应该很精彩。”

  “对了,其中有个像我们一样的飞机驾驶员。”最后那人说道:“他在影片中拯救了这个世界,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看看?”

  “真的?”

  这些少数族裔都有些动容,毕竟与他们类似的人出现在商业大片中时,很少有那种惊天动地的英雄,“那我们明天或者后天一起去吧。”

  至于影评人?谁能指望影评人影响到这些人。

  纽约皇后区的黑人社区里,一个黑人家庭听到邻居说起黑人主角如何击败外星人,又看到了电视节目后,决定周末去影院消遣,毕竟相对于收入来说,看电影算是比较廉价的家庭娱乐方式。

  长岛一个犹太裔家庭中,一对中年夫妇正与女儿坐在电视机前,看到电视节目,也露出了极其感兴趣的神色。

  “爸爸,妈妈。”

  这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对父母说道:“我在中央公园拍戏时看到过这个剧组,影片的主演好像是我们犹太人,导演也是个犹太裔,不如明天我们一起去影院吧。”

  “好!”

  放眼全美,有很多人都在这一刻做出了明天或者后天观影的决定。

  耶鲁大学附近的一个集体公寓,也在上演一场讨论。

  “你们看过报纸吗?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批评《独立日》,我认为还是不要去看了!”

  “影评人?拜托,他们的话什么时候可信了?我宁愿相信小报的夸张报道,也不相信影评人的影评!”

  “对,看看他们!”有人指着电视机,“他们跟我们一样的年龄!他们都在说《独立日》是部好电影!再看看那些影评人,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你认为他们的口味会与我们一样吗?”

  “确实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很多年轻人之间,他们本就不是崇信权威的一代人,何况稍微理智点的人都明白,那些影评人距离权威足有半个太平洋那么远。

  再好的宣传,也需要时间发酵,而且7月1日周五即将过去,虽然华纳和福克斯的众多媒体都在发力,但具体的效果还要等明天的票房出炉后,才会有清晰的反馈。

  周六,对于大多数公司的员工来说可以进入休息时间,但处在暑期档的好莱坞电影公司,周末往往是最为繁忙的时间段,特别是对下周末就有新电影上映的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来说更是如此。

  最后的映前宣传;与院线方联络,尽可能扩大放映院线数;制作拷贝,同时将拷贝发往全美各地的影院;注意观察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竞争对手的强弱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影片等等。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一直在观察已经上映和即将上映的《独立日》与《真实的谎言》的情况,他们参与投资并且发行的《肖申克的救赎》在同周末并没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反而前一周与后一周上映的影片,看起来威胁更大。

  其中,《独立日》是索尼哥伦比亚观察的重点,毕竟这部电影如果超级火爆,必然会挤压下周上映的影片的生存空间。

  上班时间刚刚到,索尼哥伦比亚的发行部副主管约翰·拉尔夫就走进了发行部主管杰克·穆施克里的办公室,两人分坐在办公桌前后的时候,脸色都有些严肃。

  “《独立日》的首日票房统计出来了。”拉尔夫尽力维持着声音的平稳,“2885家院线,2254万美元!形式有些不容乐观,如果不是影评人一致对这部影片猛烈抨击,影片的单日票房很可能会突破2500万美元!”

  “其他方面呢?”杰克·穆施克里平静的问道。

  “观众口碑在下滑,却不是很明显,A级好评率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八十八左右,而且暑期档的观影主体,青年学生群体对影片的评价极高。”

  想了想,拉尔夫又说道:“不过《独立日》的专业评分还在下滑,已经落到了3.3分,很明显有人在背后动手脚,最有名的那批影评人的反应都太过激烈了。”

  “这是好事。”杰克·穆施克里轻轻扣着桌子,“《独立日》火爆,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现在只是首个周末,影响还不是很大,如果下周它还保持强劲的势头,肯定要影响到《肖申克的救赎》,特别是上映院线的数量。”

  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拉尔夫自然明白,北美的银幕数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对于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来说,院线就那么多,如果有一部影片超级大热,导致排片率急剧上涨,那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影片的上映银幕数量,而银幕数量减少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票房减收。

  因此,他说道:“杰克,既然有人在针对《独立日》,为什么我们不在后面推一下呢?”

  “我也是这个意思。”杰克·穆施克里笑了笑,“我已经跟CEO那边商量过,索尼娱乐会动用所能影响到的媒体,尽量狙击《独立日》,最好下周末之前,这部影片会票房下滑被部分院线抛弃,那样我们能争取到更多的开画院线数。”

  好莱坞竞争无处不在,就算上映两周的《狮子王》已经过了最为火热的阶段,但因为与《独立日》在青少年观众群体上有重合,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就在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商讨动用一定旗下资源,在《独立日》上动手脚的时候,华特迪士尼的高层也在讨论同样的问题。

  “2254万美元?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让人继续与杜克·罗森伯格的经纪人接触,争取拿到他下一部影片的投资机会。”

  这个正在向庞大的媒体帝国迈进的米老鼠,只有一个统治者,迈克尔·艾斯纳强势的声音不容会议室中任何人质疑,“加大《狮子王》的宣传力度,同时动员旗下媒体多发表抨击《独立日》的报道!”

  “还有,罗杰·艾伯特不是在猛烈攻击杜克·罗森伯格的电影吗?我不管他是接受了谁的公关,这都对迪士尼有利!将这一周的《罗杰·艾伯特和西斯克尔看电影》节目放在迪士尼家庭频道播出,尽量扩大他们言论的影响力!”

  利益永远是好莱坞合作与竞争的出发点,迈克尔·艾斯纳的声音过后,有人打电话向南希·约瑟夫森示好;有人打电话通知旗下的各个媒体,加大对《独立日》的攻击力度;还有人下发通知,让原本在迪士尼地方电视台播出的《罗杰·艾伯特和西斯克尔看电影》,转到影响力更大、全美有线网都能收看的迪士尼家庭频道!

  哪怕同期没有同档次的对手,《独立日》依然面临激烈的竞争!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围剿

  如同去年引爆暑期档的《侏罗纪公园》一样,《独立日》首日票房出炉后,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所有在映影片的公敌,从周六早晨开始,媒体上抨击的声音比昨天更加响亮,如果只看舆论的话,这完全就是一部超级扑街烂到不能再烂的电影。

  这种情况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杜克的预料,他清楚好莱坞竞争非常激烈,绝不是什么白花花的纯善之地,却没有想到竞争会激烈到如此程度。

  华特迪士尼的高层前脚还给他打过祝贺示好的电话,他们旗下的媒体后脚就在叫嚣《独立日》中的外星人智商低的吓人,怎么可能入侵的了地球?

  还有与索尼娱乐关系密切的媒体,不断在挑影片的逻辑漏洞,恨不得将所有BUG摆在全美公众面前。

  本来,杜克以为《独立日》同档期没有强力竞争对手,整个放映过程可能会顺利一些,根本不曾想到《独立日》首日爆出的2000万+的票房引爆了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

  “杜克,你出身优渥,对全美中低收入家庭不是很了解吧?”

  听到坐在办公桌对面的罗宾·格兰德的话,杜克点了点头,如果按照曾经某些人的说法,美利坚就是天堂,但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却明白这里绝对不是天堂,当然也不是地狱,实质上与曾经生活的那个国度并没有太多区别——富人很富,穷人很穷,人权什么的都是扯淡。

  “虽然相对于收入,电影确实是比较廉价的娱乐方式。”罗宾·格兰德继续说道:“但对中低收入者来说,每个月乃至整个暑期档,能划定的电影票预算肯定有限,他们选择了这部影片,就会放弃另一部影片,而这些人又是贡献票房的主体人群。”

  “所以……”杜克立即明白了,“我们就与其他影片构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

  “你看,迪士尼为了《狮子王》,派拉蒙为了《阿甘正传》,在抹黑我们。”罗宾·格兰德提醒他,“实际上,上个月抨击《狮子王》和《阿甘正传》的很多声音,就来自华纳和福克斯。”

  在竞争与利益面前,谁也不比谁善良和高尚。

  这是杜克最大的感触,想要在好莱坞打拼,也不能惧怕竞争,哪部超级大卖电影不是从一片围剿中冲杀出来的?曾经的大船还不是被媒体和影评人集体围剿过?结果呢?它碾碎了影评人的所有尊严!

  虽然没有詹姆斯·卡梅隆高呼“我是世界之王”的豪气,但杜克也想尝试一下,能不能像《星球大战》那样,用一部超级大卖的影片,撕掉影评人的遮羞布,毕竟他们已经向他宣战了!

  退缩和逃避,绝不是他的风格!

  与此同时,华纳兄弟的杰夫·罗宾诺夫刚刚目送南希·约瑟夫森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拨通了秘书台的电话。

  “订最快飞往纽约的机票!”

  在外界媒体喧嚣,绞杀近乎白热化的暑期档,杰夫·罗宾诺夫决定离开洛杉矶,他当然不是要逃避竞争,而是去纽约时代华纳总部寻求集团公司的全力支持!

  与《勇闯夺命岛》一样,《独立日》是他全力引进和推动的项目,如果能够超过市场预期,不但有大笔奖金可拿,还会在履历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要知道,现任CEO凯文·特拉苏哈九月份就要离任,想要往更高层前进,想要赢得竞争,他需要资本!

  《勇闯夺命岛》是他的资本,而《独立日》成功,也会成为他的资本。

  甚至,杰夫·罗宾诺夫幻想过,一旦《独立日》能取得《侏罗纪公园》那样的市场成绩,这个CEO位置非他莫属!

  一个小时后,杰夫·罗宾诺夫坐上了飞往纽约肯尼迪机场的航班,虽然时代华纳还没有真正出手,但华纳兄弟已经动用了大量的资源。

  华纳电视网虽然在四大电视网面前只是不入流的角色,却也有不少固定观众,周六白天,分散在全美各地的华纳电视台的转播车,就像福克斯电视台一样,纷纷开到了各大城市著名院线的门口。

  福克斯电视台针对的是观众,华纳电视台针对的则是院线。

  “你们看吧,已经在排长队了。”

  镜头前,一位院线经理指着售票处拥挤却不混乱的人群说道:“这些人排队的目的只有一个,观看《独立日》!我们这里下午的票已经卖光了,他们只能买到晚上的票,这种情况今年还是第一次出现,去年的《侏罗纪公园》都没有排出如此长的队伍,上一次出现这种场景还是1991年的《终结者2》。”

  画面转换,切换到芝加哥,同样是一位院线负责人。

  “观众太热情了,《独立日》受欢迎程度完全超出了预料,排队的人群已经挤到了影院以外,我们今天白天的票房全都卖光了,为了方便影迷观看,不得不临时加映四场,还是无法满足……”

  没过多久,纽约一家院线的经理站在了电视画面中。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我们临时提高了《独立日》的排片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三提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二,就算是这样,几乎每个影厅都坐满了人,我们正在考虑进一步提高排片率。”

  说到底,不管是普通影迷,还是院线的反应,所有的宣传只有一个目的,压制竞争对手的负面言论和影评人的超低评价,吸引观众走进院线购票。

  尽管有些观众受到了负面言论和影评人的影响,放弃了这部影片,但从周六中午开始,各大城市著名院线中排起的长长队伍,证明在独立日前夕上映的《独立日》,档期、题材、宣传和内容,都对主流观众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数据则是市场最真实的反应,第一手的统计资料,通过雇佣的各个调查咨询公司,源源不断的反馈到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手中,又第一时间转到了杜克这边。

  下午六点左右的时候,独立日工作室依然灯火通明,南希·约瑟夫森急匆匆的从华纳大楼赶到了杜克的办公室。

  “最新的统计。”她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掩藏不住,“截止到现在,今天!周六!《独立日》的票房已经超过2000万美元了!”

  “果然是好消息!”

  正在整理杜克稍后要用到的采访稿的索菲亚·科波拉,抬起头来说道:“跟杜克对我说的一样,我们有些高估影评人的影响力了。”

  “观众口碑呢?”杜克问道,这才是他关注的所在。

  “A级好评率下滑到了百分之八十六,这是很正常的下滑幅度。”南希·约瑟夫森拉过椅子,坐在杜克的对面,“专业口碑方面,很不幸,杜克,《独立日》马上就要落到3分了。”

  “不用管他们。”杜克想了想,说道:“有许多观众是有这种心理的,在影片能维持一定热度的基础上,影评人抨击的越猛烈,反而越能激发他们对影片的好奇。”

  虽然不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但他们三人都清楚,这种心态其实在影迷中普遍存在。

  “好了,不说这些了。”

  南希将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华纳刚刚通知我,《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一个小时后会到,那位女记者上次采访过你,杜克,我们再核对一遍采访稿,这是宣传计划的重要环节。”

  杜克郑重的点了点头,他从来都不是别人踩过来还无动于衷的人,何况这还涉及到自身的重大利益,亲自登场什么的,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收益够大,他不介意与魔鬼共舞。

  《洛杉矶时报》的女记者莎拉走进独立日工作室的时候,位于芝加哥的一个摄影棚中,一年也没有几次直播的《罗杰·艾伯特和西斯克尔看电影》节目,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将通过有线电视网向全美直播。

  罗杰·艾伯特和吉恩·西斯克尔坐在化妆室里,化妆师忙碌着为他们上妆,两人共同的经纪人,此时站在对面,说着即将评论的电影的情况。

  “刚刚得到消息,《独立日》今天的票房达到2000万美元了,不出意外的话,会超过昨天的票房数字。”

  一般情况下,周末上映的影片,周六的票房数字都会超过周五。

  尽管这是正常现象,罗杰·艾伯特的脸色却很不好看,因为这一数字证明了影评人的作用,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主流观众明显都忽略了他极其负面的评价,忽略了他朝下的那个大拇指!

  对声望和名气都自认为足够大的人来说,被忽视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存在。

  “迪士尼方面打来电话。”经纪人继续说道:“罗杰,他们希望你的点评能够更加尖锐一些,能够造成更大的影响。”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