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好莱坞制作 (精校加料版第一卷),72

小说: 2025-08-20 08:48 5hhhhh 9010 ℃

  “是我们的劲敌!”查尔斯·罗文面色严肃,“从院线到观众,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竞争不可避免,放在暑期档任何一个时间段都是如此,杜克又问道:“影片的内容呢?”

  “是威廉·华莱士领导苏格兰对抗英军,争取苏格兰独立的事。”

  听到查尔斯·罗文的回答,杜克轻轻敲了几下椅子的扶手,“既然确定了,我们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我记得北美有不少自命正统的五月花后裔组织,想必他们对这种内容极其不满。”杜克边想边说,“我记得福克斯和新闻集团与唐宁街十号之间关系密切?”

  “嗯……”查尔斯·罗文点了点头,显然猜到了杜克的想法,“禁止或者拖延《勇敢的心》在英国乃至整个英联邦上映,从而分散派拉蒙影业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我想英格兰人肯定不喜欢看到这部电影。”

  这话之后,三个人都笑了起来,英国是好莱坞主要的海外市场之一,派拉蒙影业不可能放弃。

  “还有肖恩·康纳利。”

  对方虽然受了重伤,但杜克不介意再把他拖出来,“可以让媒体提醒观众,这个家伙还有一系列丑闻缠身。”

  “梅尔·吉布森也不是什么好人。”查尔斯·罗文毫不犹豫的说道:“我们也可以在他身上动些手脚。”

  只要是能打击竞争对手,而又不直接触犯法律的手段,三个人都不会放过,竞争永远不会是放空炮那么简单。

  楼上杜克等人赶在试映开始前商议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楼下接受了CAA和派拉蒙赞助的记者迈克·斯科特已经走进了放映厅,找到合适的座位,坐下后静等影片开始。

  前几天,迈克·斯科特接到了一笔赞助,金额还算丰厚,所做的工作既不危险,也不算多,没有拒绝的道理,而且他也清楚,这个影厅里肯定还有其他人接到了类似的工作。

  眼睛从四周扫过,迈克·斯科特没有看到杜克·罗森伯格的身影,倒是见到了汤姆·汉克斯,以及近来被新闻集团小报炒的沸沸扬扬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克劳迪亚·希弗,还有……

  那些坐在前排,胸口还挂着勋章的老头子,是怎么回事?

  很快,迈克·斯科特就想明白了,这是一部讲述二战诺曼底登陆的影片,那些人肯定是参与过二战的老兵。

  相当聪明的宣传手段不是吗?迈克·斯科特心中只能承认这一点。

  靠在椅子背上,已经七十多岁的大卫·布朗身体依然健壮,作为当年参与过奥马哈登陆战的宾州第二突击队的一员,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后,他想都没有想,就应了下来。

  那是一段残酷的回忆,那是一段血与火的岁月,那是他终身都会铭记的时刻。

  应福克斯的邀请来到洛杉矶,他才发现一大批老兵都汇聚到了这里,坐在左边的,就是当年101空降师的老兵……

  就在大卫·布朗的左前方,斯坦芬·安布罗思拿出笔和本子,准备纪录对影片的观感,他当然不是影评人,有了去年的经验,D日工作室自然不会花费重金邀请影评人参与试映。

  斯坦芬·安布罗思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权威学者,在全美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学术界更是名声赫赫。

  一直到影片开始放映,杜克才与罗宾·格兰德和查尔斯·罗文走进了放映厅,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来。

  杜克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左右,来时他就注意到了,工作室请来的老兵足有近百位,如果影片能像曾经那样引发他们的共鸣,势必能成为极好的宣传嘘头。

  “嗨,杜克。”

  后边有人主动伸过手,杜克在上边握了下,“你好,乔斯曼,能见到你很高兴。”

  “我们非常看重这部片子。”

  作为帝王院线的看片专家,乔斯曼毫不掩饰对影片的期待,“帝王娱乐最喜欢你的制片风格。”

  “谢谢!”杜克客气了一句。

  不仅仅是乔斯曼,杜克目光向后扫去的时候,还看到了AMG的林奇,全美艺术家院线的卡特等等。

  这只能说能一种情况,全美的院线都把他当成了摇钱树。

  影片拉开了序幕,由于没有添加片头,画面上直接出现了一面飘扬的星条旗……

  从墓地出现在镜头中那一刻起,大卫·布朗的拳头就紧紧握了起来,那是奥马哈高地上的美军公墓,有不少他的老伙计就长眠在那里。

  然而,接下来的画面,让他瞪大了眼睛,虽然影片中的战争,远远不及当年的奥马哈海滩残酷和血腥,却是他看过的所有战争影片中,最为接近的一部,只是看这开头戏,就足以让人明白战争的残酷。

  画面里的是钢盔、脸、钢盔、脸、钢盔……一个个都像是刚从噩梦中惊醒又要接着去做下一个噩梦似的,配上昏暗的天空,一种窒息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团圬物从一位战士的口中喷出,坐在他边上的那位战士却把口水咽进了喉咙——就这样延伸下来,直至整个登陆艇。

  大卫·布朗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那段岁月,深埋在脑海中的记忆不断回荡在心间。

  抢滩的成功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同样,通往柏林之路也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铺筑成的,在《拯救大兵瑞恩》里,鲜血同样成为了战场上最醒目的主角。

  没有怎么炸都不死的角色,没有了不切实际的垂死反戈。死亡,来的是如此的快,快的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死亡逐渐增多,一个、两个、三个……不计其数,最终营造出来的是银幕上惨烈的景象。

  生命有多脆弱,战争就有多残酷!这是大卫·布朗参加完战争最大的感受。

  心境不同,所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电影的角度也不同,乔斯曼的眼睛里,看不到战争的残酷,看不到其中的人文关怀,也看不到生命的脆弱,更看不到八个救一个的悖论。

  他想看到,想寻找到的,只有一点,影片的卖点有哪些!

  “真正大卖的战争片是能让观众感到有人对自己射击!”

  过往的这些年,无数事例都证实过萨姆·富勒说过的这句话,能做到这点的战争题材影片,商业成绩最起码不会太差,在乔斯曼看来,杜克·罗森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近乎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

  开场大战的戏轻易就能把他拉入到战场的氛围中,紧迫而又致命的节奏明显能感染所有人。

  “非常出色的开场戏,不说其他,如果我是观众,仅仅是这一场战争戏就会感觉值回票价了。”

  乔斯曼点了点头,影片的开场戏可谓卖点十足,只是后面……

  后面的煽情做的相当不错,能看出杜克·罗森伯格在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进步,影片的设定也足够有吸引力,虽然小分队不断有人战死的场面会引发一些观众的反感,同样也能吸引一批观众。

  但是,那个叫做厄本的士兵,绝对不会讨观众喜欢,而且他还特别醒目。

  没错,这是一个有血有肉异常真实的角色,他的存在能提高影片的深度和思考,不过这样让观众讨厌的角色,极容易连带到影片身上,从而引发观众对影片的反感。

  根据多年看片选片的经验,乔斯曼判断,如果没有厄本这个角色,或者做一些调整,影片在普通观众中的反响可能会更好。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足够帝王院线重视了,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与乔斯曼不同,迈克·斯科特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他认为影片的缺陷记录下来,影片晃动的镜头让人眼花,血腥的场面叫人难以忍受……

  第一百七十一章 吉布森的怒火

  试映刚刚结束,福克斯的工作人员还在回收观众的调查问卷,已经有些人迫不及待的离开了,迈克·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需要回去抓紧整理相关资料,以向赞助方及时提交,拿钱做事是圈内最基本的准则。

  这可以说是每场试映都无法避免的事,就像华纳和福克斯能找到人提供《勇敢的心》的试映情况一样,金钱攻势无孔不入,试映结束之后,也没有人太在意这些,来自福克斯的宣发和公关人员,都陷入了忙碌之中,因为稍后会有一场大型的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安排在了影院旁边一家酒店的大宴会厅里,杜克和汤姆·汉克斯等人走上前台的时候,台下如同开了锅一般,沸沸腾腾的话语声接连不断的响起。

  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在杜克、汤姆·汉克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坐下后,每个人的公关也走到了前台附近,以便及时提醒自己的雇主。

  主持人啰嗦了一通,查尔斯·罗文介绍了影片的一些基本情况,来到了媒体记者最感兴趣的提问环节。

  台上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汤姆·汉克斯。

  这种新闻发布会可想而知,很多记者提问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经过主办方公关协调策划的。

  在主持人点名之后,一名记者站了起来,直接问道:“汉克斯先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你去年接到了很多邀约,为什么选择这样一部电影?”

  “我一直对二战历史很着迷,而且一直在寻找能够从人性或人类情感经历而不只是从战略行动上来描绘整个二战的书籍与剧本。”

  汤姆·汉克斯重点提及的还是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正是出神入化的将这一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剖析战争中人性的影片。”

  “你拍摄影片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又有记者问道。

  “以前,我从没体验过那种肾上腺素骤然分泌的感觉。”汤姆·汉克斯看向这边,对杜克笑了笑,继续说道:“在与罗森伯格导演的这次合作中,我终于体会到了。”

  “因为一开拍,整个拍摄场地一片混乱。人们不断倒下,炸弹就在你附近接二连三的爆炸,我可以想像到当年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成批倒下的情景,我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我们知道这都不是真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真正恐惧!”

  现场秩序很好,只有汤姆·汉克斯的声音在回荡,“我们在整部影片拍摄的开始就拍登陆战役的镜头,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在拍摄以后的战斗场面时的态度。没人会预想到登陆的场面有多么恐怖,你会真正感受到当年士兵们需要勇敢面对的生死考验。”

  许多记者都在点头,影片开场的登陆战确实太真实、太震撼了!

  汤姆·汉克斯之后,记者又问了莱昂纳多几句,其中福克斯电视台的几个记者,还特意追问了他和克劳迪亚·希弗的八卦,只要能吸引眼球,电影宣传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终于,记者的眼光转到了杜克的身上。

  “罗森伯格导演,你如何看待这次与汤姆的合作?”记者的问题还是离不开汤姆·汉克斯这位影帝。

  当然,这也是事先就设定好的问题,汤姆·汉克斯才是剧组中对观众实质号召力最强的人。

  “能和汤姆合作我很兴奋,我对他十分敬仰,他是我最喜欢的演员,说是我的偶像也不为过。”

  既然是以烘托汤姆·汉克斯的方式作为宣传重点,杜克自然不会忘记吹捧他几句,“我一直希望能够与汤姆合作,《拯救大兵瑞恩》终于让我梦想成真,这次拍片的经历使我对汤姆的为人和演技都更加钦佩。汤姆经常能够提出一些重要建议,而当我阐明塑造角色的看法时,他总能虚心聆听。”

  随后,在主持人的有意引导下,话题转到了影片近乎真实的战场上面,一些老兵和历史学家也接受了采访。

  大卫·布朗就是其中的一员,面对记者的话筒,他毫不掩饰对这部影片的赞誉,话虽然短,却铿锵有力,“在我看来,这是有史以来最真实和最震撼的反应二战的影片!”

  其他老兵也纷纷附和他的意见,“影片对真实战场进行了最大可能的还原。”

  “我根本没想过能见到如此真实的战争影片,好像又回到了那片海滩上。”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以及研究诺曼底登陆的权威学者,斯坦芬·安布罗思也站出来唱赞歌,“《拯救大兵瑞恩》真实再现了当年战役的情况,毫无疑问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真实、最准确反映战争残酷性的战争片,无论是从战斗部署,还是士兵的表情、语言、相互之间的争论与埋怨,以及彼此之间的尊敬与爱,无一不与当年的士兵如出一辙!”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宣传,都是为了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这场试映和宣传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时分,杜克驾车驶向马里布家中的时候,副驾驶位上的蒂娜·菲已经接到了福克斯方面的电话,试映的统计数据出炉了。

  “福克斯回收了363份问卷,A级好评率百分之九十二。”

  在蒂娜·菲看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观众口碑了,虽然观众口碑好,而像《肖申克的救赎》般票房大败的影片也不是没有,但她的雇主前三部影片,已经展现了堪称恐怖的口碑票房转换率,如果按照过去的转换率推算,《拯救大兵瑞恩》极有可能又是一部超级大卖的影片。

  “院线方面呢?”杜克问道。

  “北美院线联盟一共来了37位看片专家。”蒂娜·菲尽量简练的说道:“23人给了A+,12人给了A,其余的2位都是B。”

  “院线的排片应该不是问题了。”杜克松了口气,没有足够的院线和排片率,再好的影片也不可能大卖,他说道:“把这个结果通知扎克、约翰、麦克和索菲亚他们。”

  “嗯……”

  轻轻点下头,蒂娜·菲拿出手机,开始拨打起来。

  就在杜克驾车回家,蒂娜·菲打电话通知团队成员的时候,相同的结果已经摆在了世纪城CAA的一间办公室里。

  梅尔·吉布森和马丁·鲍勃隔着办公桌相对而坐,两人都在翻看《拯救大兵瑞恩》的相关资料。

  “这部影片的血腥残酷,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大。”梅尔·吉布森边看边对马丁·鲍勃说道:“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师家长联合会方面做一些工作,让他们号召学生群体不要观影,虽然影片分级是R,想必没有家长愿意陪同自己的孩子观看这样一部血腥的影片。”

  “梅尔,注意到另一个细节了吗?”马丁·鲍勃把资料扔在办公桌上,“有两位记者同时提及,影片中的美军,有白人,有犹太人,却没有其他少数族裔……”

  “等影片正式公映后,”梅尔·吉布森心领神会,“只要在后面推几把,一些少数族裔组织,肯定会不满,甚至会抗议抵制这部影片!”

  “他们这是否认有色人种对二战的贡献。”马丁·鲍勃淡淡的笑了起来。

  某些组织抗议或许算不了什么,但被媒体宣扬炒作一番,必然会给一部影片带来麻烦,甚至能引发很多少数族裔对这部影片的反感。

  “马丁……”梅尔·吉布森想起了另一件事,“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关于苏菲·玛索的建议吗?”

  “暂时不要实施。”马丁·鲍勃摇了摇头,“这些女明星,都是不见到足够的好处,不会脱裤子的人,而且杜克·罗森伯格在影片上映期间,闹出什么丑闻的话,只会吸引更多眼球,从而可能拉动票房。”

  “难道就这么算了?”梅尔·吉布森不会轻易忘记拍摄时对方造成的那些麻烦,“他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不会。”

  马丁·鲍勃看着梅尔·吉布森,郑重的叮嘱,“梅尔,你还在以演员的思想思考问题,导演与演员不同,公众关注的更多的是他们的作品,而不是花边八卦丑闻,除非像罗曼·波兰斯基那样,否则对他根本不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罗曼·波兰斯基……”梅尔·吉布森捏着下巴,似乎陷入了思考之中,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嘀咕,“都是该死的犹太人!”

  “梅尔!”

  大概是看到梅尔·吉布森没怎么在意,马丁·鲍勃用力敲了下桌子,这可是手中重要的发财树,再次提醒,“不说杜克·罗森伯格,苏菲·玛索也不是没有任何名气的演员,她不会轻易被人摆布,哪怕是CAA!”

  梅尔·吉布森点了点头,心中却不认同,肯不肯受摆布,那就要看扔出去的诱饵够不够诱人了。

  当然,他很清楚,接下来的档期中,还是要针对《拯救大兵瑞恩》本身,杜克·罗森伯格又不会离开好莱坞,他在爱尔兰积攒的怒火,总有能够发泄的一天。

  第一百七十二章 矛盾公开

  “Freedom!”

  电视机中,如同野人般的威廉·华莱士爆发出了震人心肺的呐喊,这句在北美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却没有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几个年轻人的共鸣,其中有两个人还不屑的撇起了嘴。

  “谁都知道自由的重要,他声音喊的的确很响。”

  这个叫做克里斯滕森的年轻人对电视中播放的预告片很不屑,“一个叛徒和告密者,却大喊自由,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

  “没错,我看了媒体上的报道,特别去图书馆查了资料。”

  戴眼镜的人是埃文斯,他稍稍加重了语气,“众多历史资料显示,威廉·华莱士是个很不光彩的人物,是个叛徒!”

  “我最讨厌这种叛徒!”有人附和。

  就像好莱坞电影表达的那样,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的告密者,总没有好下场,在这片土地的主流文化中,叛徒和告密者是被深深厌恶的一种存在。

  几个人换到ABC电视台,与刚才的电影预告片不同,这是一个历史解析类节目,介绍的正是苏格兰中世纪的一段历史,其中重点提及了威廉·华莱士,他在历史上当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

  特别是,电视台还请到了专家。

  “看到了吗?这是耶鲁大学专门研究英国历史的史密斯教授。”戴眼镜的埃文斯似乎知道这个人,“他是学术界的权威,听到他说的没有?威廉·华莱士是叛徒!”

  “管他威廉·华莱士是谁呢!”

  一直没有说话的阿特金森直接关了电视机,大大咧咧的说道:“那些欧洲人的历史管我们什么事!去他的威廉·华莱士!”

  “是啊,是啊。”克里斯滕森赞同道:“反正我们也没有打算去看讲述欧洲人的电影。”

  距离他们不是太远的地方,有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正在观看维亚康姆旗下的CBS电视台的节目。

  “虽然《拯救大兵瑞恩》被MPAA评定为R级,但全美教师家长联合会呼吁全美的家长,不要带你们还没有正式成年的孩子观看这部电影,其中血腥残酷的镜头……”

  电视节目还在播放,男主人泰瑞斯转头看了下自己的妻子,“亲爱的,这部影片不合适我们全家一起观看。”

  妻子还没有说话,他已经十七岁的儿子小泰瑞斯不满的抢先说道:“爸爸,这是杜克·罗森伯格的电影!是精彩的保证!想想去年的《独立日》……”

  “抱歉,”泰瑞斯直接摇头,“从媒体的发布的消息来看,这部影片不适合你!”

  传媒业能引导舆论,媒体能影响到很多人,即使是网络大爆炸时代,这一点依然表现的非常明显,何况是现在传统媒体行业兴盛的时代。

  暑期档已然拉开了大幕,宣传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就像所有有竞争关系的影片一样,《勇敢的心》和《拯救大兵瑞恩》在宣传自身的同时,还不断抹黑竞争对手,以争取更多的潜在观众。

  有一点任是谁都无法否认,中低收入阶层才是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主力,哪怕电影是相对廉价的娱乐方式,在这个透支严重的国度,就算是中产阶级,每个月划出的娱乐预算也有限额,很多人观看了同时期的一部电影,有可能不会再去观看另一部。

  走进竞争对手院线的观众,就是自己损失的票房数字。

  竞争也远不止是宣传。

  作为ICM的首席看片专家,林奇自从参加完《勇敢的心》和《拯救大兵瑞恩》的试映会后,就不断接到几家公司的电话,派拉蒙影业想要为《勇敢的心》争取更多院线,同时挤压《拯救大兵瑞恩》的上映规模,而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也抱着同样的目的,只不过挤压的是竞争对手《勇敢的心》。

  “林奇,你认为我们的资源应该向哪方面倾斜?”

  坐在林奇对面的,是AMG发行部的负责人,在院线分配上拥有重量级的话语权,“两边现在都在向我们施加压力。”

  “保罗,我们不说题材,也不说演员的号召力。”

  在直接关系到自己未来收益的问题上,林奇没有任何犹豫,“单说导演!杜克·罗森伯格过去三个暑期档做出了什么?而梅尔·吉布森呢?相信你比我更清楚导演对于电影的重要性!”

  保罗稍稍思考了一下,轻轻点了头,院线方的资源同样有限,两部大制作同期上映,必然会有侧重点,如今两部影片的试映观众口碑和院线方看片评分相差不是特别大,那过往导演的成绩,则是极好的借鉴,杜克·罗森伯格去年的《独立日》可是让院线方大获丰收。

  虽然才参加过CAA的招待派对,但在涉及自身职务和业绩的工作上,保罗只能说抱歉,何况杜克·罗森伯格所在的ICM也专门举行过招待派对,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CAA在派对上找来的女模特和女演员是很漂亮,却还没有让他动心到丢掉工作的地步,其实保罗很清楚,如果因为业绩问题丢掉工作,那以后就要跟这些公关派对说再见了,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有,她们又不是苏菲·玛索!

  话说回来,在派对上见到的苏菲·玛索真的很漂亮,怪不得不被欧洲媒体称为法国男人的挚爱,如果……

  摇了摇头,保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成名的女星不会轻易受人摆布,而且没有实质性的好处的话,想要接近她们太难了。

  天使之城洛杉矶,唯一还处于地域上的好莱坞的派拉蒙影业,正在为《勇敢的心》做最后的映前准备工作。

  “拷贝已经到位。”

  “CAA表示会全力配合我们的映后宣传计划……”

  会议室中,一条又一条不错的消息,汇总到了CEO谢莉·兰辛那里,但接下来发行部主管说出的话,却让会议室蒙上了一层阴影。

  “《勇敢的心》首周末只有2203家院线!院线联盟不肯投入更多的资源!”

  谢莉·兰辛的脸色有些难看,以平稳的语调问道:“《拯救大兵瑞恩》呢?”

  “2542家!”

  这话一出,会议室的气氛更加凝重了,《勇敢的心》还没有公映,就先输了一筹。

  “还有……”那位发行主管又说道:“我们多方交涉,但英国方面的态度很坚决,他们不同意《勇敢的心》近期内登陆英国市场。”

  “他们这是干涉自由商贸!”有人气氛的说道。

  冷冷看了那边一眼,发行主管又说道:“英国方面不是拒绝影片上映,而是要拖后,并不违反英美间的商贸协定!还有,据说这件事后面有唐宁街十号的影子!”

  刚才那人乖乖闭上了嘴巴,虽然两边都是属于资本的国度,但唐宁街十号想要暗中干预的话,谁也无法忽视他们的力量,而且影片的题材,想必会让唐宁街十号的大人物们非常恼火。

  “英国方面继续公关,我们不可能放弃这个重要的市场。”谢莉·兰辛紧紧皱着眉头,“北美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只要影片的票房表现足够好,后续的院线不会是问题。”

  “《拯救大兵瑞恩》呢?”

  “继续打压,我会向集团公司求助,调集更多的资源。”雪莉·兰辛想了一下,对宣传和公关部门的负责人说道:“CAA不是制定了针对《拯救大兵瑞恩》的映后宣传计划吗?我们支持配合他们。”

  只要能拉低《拯救大兵瑞恩》的票房,那些竞争手段只是小意思而已。

  同样,《拯救大兵瑞恩》想要票房大爆,必须要挤压同档期其他影片的空间,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公关部门也没有闲着。

  联络媒体院线,挑动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借用新闻集团的渠道,与英国方面暗通款曲,以海外市场动的手脚,分散派拉蒙影业在北美方面的宣发力量等等。

  《勇敢的心》北美院线数被《拯救大兵瑞恩》牢牢压制,不仅仅是因为题材、演员和导演方面的因素,与派拉蒙影业被英国方面分散了公关资源同样有关系。

  这无处不在的竞争,显示出的正是北美电影业最重要的档期——暑期档的残酷。

  不仅仅是这些,在首映式即将来临之前,双方从首映剧院都首映嘉宾,都进行了或明或暗的交锋。

  先是《拯救大兵瑞恩》爆出要在神圣公民大礼堂举办首映式,但派拉蒙影业进来掺了一脚,抢走了剧院当天的使用权。

  接着,就是首映嘉宾,ICM和CAA两家经纪公司旗下的明星,自然成为了被邀请的首选。

  然而,CAA不得不面临另一个事实,他们内部存在巨大的分歧,汤姆·汉克斯和伊诺·马丁邀请到了不少CAA的明星为CAA表面上的对手助阵……

  CAA的内部矛盾,也在逐渐公开化,而两部电影的竞争,已经完全公开化。

  《拯救大兵瑞恩》最终确定在好莱坞中国剧院举办首映式,两部暑期档的大制作即将迎来正式交锋的时刻,北美从影迷到影评人,从媒体到好莱坞业内,都在紧盯着这场激烈的竞争。

  杜克从来都不惧怕竞争,他早已蓄势待发,只等大兵冲破一切阻挠,登上北美院线这座滩头阵地。

  第一百七十三章 谁也不比谁做的手脚少

  “嗨,杜克。”

  刚刚走进好莱坞中国剧院的贵宾休息室,就有人走过来打招呼,蒂娜·菲站在杜克身后,眼睛从来人脸上飘过,立即凑近了一些。

  “这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部的副主管安迪·希尔。”她低声说道:“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称他安迪。”

  得到女助理的提示,杜克立即热情的伸出手,在对方伸过来的手上握了下,“好久没见了,安迪。”

  “是啊,上次见面还是试映会。”对方自然察觉不出任何异常,亲热的说道:“这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这肯定是我们之间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跟这位福克斯的高管寒暄几句,杜克走到了另一边,或许是《独立日》大爆的原因,也或许是这部影片良好的试映口碑,今天过来打招呼的人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他都不认识,好在被帕尼·凯利斯调教过的蒂娜·菲总能及时送上提醒。

  贵宾休息室中星光灿烂,汤姆·汉克斯与伊诺·马丁站在角落中,眼睛随着杜克的身影连连变换方向。

  “汤姆,试映时你看过影片了,”伊诺·马丁笑着问汉克斯,“现在放心了?”

  “除了担心票房。”汤姆·汉克斯露出了标志性的憨厚笑容。

  伊诺·马丁摇了摇头,“我觉得票房是杜克的电影最不用担心的一项。”

  “确实如此。”

  汉克斯显然赞同经纪人的这句话,他为什么要参与这部影片,除了看好剧本和角色本身外,杜克·罗森伯格在商业方面的成功同样是重点,想要彻底确定自身在好莱坞的地位,仅仅两个奥斯卡影帝是不够的,还要足够的票房号召力。

  跟一位成功的商业导演合作,无疑是合适的选择。

  “影片不可能有《独立日》那样的超高票房。”汤姆·汉克斯低声说道:“口碑应该不是问题,很多人都在担心杜克把它拍摄成二战版的《独立日》,想必影片的内容会让他们极为吃惊。”

  “一个喜欢制作爆米花电影的导演,突然制作了一部极具思想内涵的影片。”伊诺·马丁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杜克那边,“而且还做的如此出色,真不知道那些影评人会有什么反应。”

  “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汤姆·汉克斯嘴角挂上了淡淡的嘲讽,“肆无忌惮的抨击?别忘了今年是二战胜利五十周年,影片还放在阵亡将士纪念日前上映,如果他们抨击影片的主题……”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