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现代社会培养未成年人的若干问题,兼论“熊孩子”为何越来越多,1

[db:作者] 2025-08-09 09:51 5hhhhh 6610 ℃

现代社会培养未成年人的若干问题,兼论“熊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炼铜术士,痛感于现代社会“熊孩子”越来越多的现象,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于是写下了这篇文字探究。

关于我的哲学立场,我既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是唯心主义者。我认为,光是一个光(及其他电磁场,或扩展为一般物质粒子)就能表现出波粒二象性,那执着于用唯物或唯心来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难道不是有失偏颇的吗?所以凡是我觉得说得有道理的观点,我都会引用,而不去追究它是哪家的。当年孟子一派主张性善,荀子一派主张性恶,两家争执不下,于是有扬雄等汉代学者提出性混沌的观点调和二者。科学史上,亦有德布罗意调和波、粒。我虽才智不及扬雄、德布罗意,却也斗胆调和一下,仅供各位参考。

①以物化人

古话说,人间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的重要性递减,都是物质和精神并重,知行合一的。其中,“立德”强调精神和物质生活都要高尚,“立功”偏物质、实践一些,“立言”偏精神、理论一些。孔子“述而不作”,也就是他只和别人讨论交流,只教学生,不花时间立言——写自己的作品,所以《论语》是他弟子和徒孙的课堂内外笔记、传闻的汇总,而不是他亲笔所写。那么他的时间都干什么了呢?立德——以身作则启发世人,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立功——教育之外,又在鲁国从基层干到高层;发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后,又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理想,甚至考虑过去海外发展(“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还整理了一批重要文献出来,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影响深远。与孔子类似,研究、整理了一批自然科学成果的墨子,也没有浪费时间立言,都是他弟子记下的,他本人忙着奔走各国建立墨家组织、阻止战争呢。像我这样子花大把时间“立言”,孔子、墨子等人应该是很瞧不上眼的。

而自从唯物主义大行其道后,物质和精神就被人们分开看待了,重物质而轻精神,认为只有物质是真实可信的,精神则是虚伪不实的。于是追求精神、物质生活都要高尚的“立德”,就被很多人归为虚伪一类了。更进一步,一切高大上或形而上的东西,都被斥为迂阔、虚伪。讽刺的是,如果真按唯物主义的话,那“立功”更具有物质性,应该排在“立言”之前——结果却是,人们往往照抄西方标准,认为“立言”比“立功”厉害,立言的人都是“大思想家”,人类精英中的精英,或者就是“大文学家”,“一个社会的良心”云云。把“立言”捧上天,又置“立德”、“立功”于何地呢?本末倒置了吧?而又讲“唯物”,又说立言比立功厉害,岂不是自相矛盾?

希望我的读者,即便不将“立德”放在首位,也要将“立功”放在首位,而不是因袭西方的错误,觉得“立言”最厉害。“立言”可太厉害了,光说不做,还可以随时用语言文字补充、修订、改正,比起另外两个,既能少犯很多错误,改正起来也更方便容易一些,属于是终南捷径,占据道德和政治正确的高地了。前些天“环保少女”锐评欧洲天然气短缺问题,说没有天然气烧的话,选择烧煤比冬天冻死更糟糕。高,太高了,有宋儒“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味儿了。但显然,不会有大众或政府真的照她说的做;不过,政府可能会学习中国经验,推出“环保煤”之类的,狠狠地恰一波米——有钱不赚,天诛地灭。如果有人买不起“环保煤”冻死了,这时再把“环保”推出来背锅,真是妙不可言呀。不过,也不一定就会学中国经验。

只要不是物质的,就是虚伪的吗?恐怕不是吧?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传统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感情,都在真实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就比如说最能调动人的感情的音乐和诗歌,甚至不用听懂或理解创作背景、诗歌文字,光听着演奏、朗诵的曲调,就能愉悦或悲怆自己的内心。曲调超越了文字,就像“德”超越了具体的“功”和“言”,所以传说贤德圣人修礼作乐,宣扬道德,华夏为礼乐、道德之邦。

所以现代社会培养未成年人的第一大问题,就是搞唯物主义,而且是一种极功利、极世俗的唯物主义,只有以物化人,没有以心感人。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如何出人头地、挣大钱、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最多教教有钱了记得捐款做“慈善”),却忘了,德不配位,往往反受其害,精神空虚,往往心理变态。于是这么培养出来的,成功一些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失败一些的就是“颓废的利己主义者”,得培养出了偏差,孩子才能“逃过一劫”。这种对道德、精神、心灵层面教育的忽视,和西化、和“民主自由平等”息息相关——

“父”字,甲骨文中象右手持棒之形,也就是说父亲要拿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行为没有规矩,心里没有原则底线,就是失礼、丧德,人将废矣,家将败矣。“母”字,象母亲有乳之形,被父亲打哭了,躺母亲怀里吃点奶。所以教育之道,要刚柔、严慈并济,虽然不一定是刻板的严父慈母,但也得两边都有吧?至于“爹”、“爸”,则是由古时方言进入的书面语,可能是取“跌打(损伤)”和“爹打”谐音、“爸”和“霸”谐音(个人胡乱猜想)。“娘”字《说文解字》中无,只有“孃”字,有烦扰、肥大两层意思,可见将母亲称为“娘”,大概也有母亲的唠叨和儿时抚慰自己的母乳两层意思。“妈”、“姥”(“姥”最早专指配偶的母亲)等字,则可见母亲为儿女作牛作马,加速了自己的衰老。四川方言中,父亲可以自称“老子”,儿女称父亲“老汉儿”,也是同样由操劳衰老而来。所以“孝”字就是父母老了,换儿女来作牛作马,把二老背在背上。

父母慈,子女孝,这是人类的延续之道。现在大家都不想生,找了各种理由,什么生活压力太大、中国人太多太内卷,我还真不信现在的生活比战乱时、解放初这些时候更难。其实就是现在讲“民主自由平等”,所以慢慢的大家都不想“作牛作马”了,都不想牺牲、奉献自己了,所以先有父母不够慈(指正确地“慈”,精神物质并重地“慈”)、后有子女不够孝,背离了人类的延续之道。于是大家都觉得子女不听话、太独立,花销又大,不如不养,不如养猫养狗作伴,老了靠储蓄和保险。另一方面,慈(指溺爱地“慈”)多严少,又教孩子“质疑权威”、“打破陈规”云云,却不知凡事有度(盲信则迂,多疑则散。无信无专,无专无爱,社会失转,道亦失传),教出一个个怀疑主义者,失礼、丧德、散漫、“民主自由平等”而不自知,反而觉得这就是人类的未来。未来个鬼,下一代都要没了,未来已经被我们亲手葬送了。而且,越是物质充裕,经济发达,“思想进步、文明开化、物欲横流”(其实就是“西化”)的地区,越是不上不下,介于底层和顶层之间的人群,越有这种灭种的危险,这不是我信口开河,而是统计学告诉我们的世界各国一般规律。(任何问题都是复杂的,你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比如你可以说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996比战乱更摧残人的精神,但这很难解释底层比中层能生;又或是因为和平年代,人口增长、阶层固化,抚养、教育孩子才会空前内卷,压力太大,但这很难解释为什么这次人口锐减是历史上空前的。)

这时就会有父母说了:我还不够爱自己孩子吗?我还不够作牛作马吗?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我都第一时间满足。为了让孩子的升学不输给同龄人,我给他报了这样班那样班,每天守着他写作业到凌晨,还不够吗?

希望等你老了,子女像下面这样做,你也能理解子女“深沉的爱”:爸,妈,该起床看书了,再不学习以后怎么进八宝山公墓?想和我聊聊天谈谈心?这套卷子写完了再说吧。有点困想再睡一觉?是不是渴了饿了?我中午多烧些肉给你们吃。——这叫什么?这叫物质上溺爱(有求必应)、贪心、欲求不满(渴望出人头地),精神上空虚、单一、极端、无爱甚至有些“苦大仇深”,这二者都背离了正确的“慈”。物质上的溺爱,容易造就“崽卖爷田心不疼”;精神上的无爱,则容易造就悲观厌世孤僻或凡事无所谓、不当回事(换言之,不长心,不用心,不走心,不动心,唯有吊儿郎当,嬉皮笑脸,游戏人生,麻木、忍心),这便是现代社会浪费无度,娱乐至上、至死,没有严肃、深刻思考的根源——只有物,没有心。生活节奏快,只是“物”上的问题,而以上种种,则反映出“心”也出了问题。要知道做父母的作牛作马,不仅是以物质劳动创造家庭存续的物质条件,更要以精神劳动维持家庭秩序、运转,并且引导子女幸福生活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父母老了,子女作牛作马,也不是仅仅供养父母,而是要帮助父母过好剩下的人生,以及不与社会、时代脱节。不过,现在大家都不想养下一代了,那就当我在放屁吧。

如果我有子女的话,我决不会苛求他学习多少知识、考多好的成绩,随他自己的天分和心性想法。人的天分一般天生就定了,固然可以“勤能补拙”,爬到超越自己天分的位子,但以后“智不配位”,不是自己尴尬苦累、别人笑话一辈子?如果稍微松懈半分,不是还会闯出天大的祸来?(以上针对偏行政方面的努力,至于说学术研究或兴趣爱好方面的努力,我不反对有人志在于此,就是要“勤能补拙”。)所以随缘吧,平淡幸福或许比起惨淡成功来说,更合适于人生。人生不应该追求轰轰烈烈或者出人头地,而应该追求自己的位子合乎自己的德、智、体,平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危急关头可以挺身而出,这就够了。不过,像我这样喜欢当懒狗也是不对的。以后争取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吧。

最关键的是,“物质”这东西,是应该放在基础、首先、必要的位置,但却不应该是首要、最重要、第一甚至唯一的位置。精神永远要高于物质。如果想不明白这一点,那么就算有再多的“鼓励教育”、“心理疏导”云云,教育的失败仍将不可避免。人生有涯,物欲无涯,但念知足常乐,中庸不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同视之。顺时顺势而为,合于度;从心从性所欲,不逾矩。(可参阅拙文《伦法至道一窥》。)

②物人双标及身体早熟(作者开始发癫了)

既然现代社会的教育是“以物化人”,那么人和物是同一套标准吗?恰恰相反,搞出来一套物、人双标。

养猪,如果不是做烤乳猪,不是病死的瘟猪,那么传统一般是养一年宰杀,如果注意催肥,也可以八九个月宰杀;而现在在科技的帮助下,最快130天就可以足秤出栏上市,这还只是合法范围内的。种果种菜,现在很多都会打药催熟,一方面缩短一些生长周期,另一方面避免一些容易出现青黄不齐现象的作物黄的快烂了,青的还没熟,方便大规模种植、统一收割或采摘。

而如此热衷于催熟“物”的现代人,面对“人”的时候,却总喜欢把“还太小了”、“还太早了”云云挂在嘴边,这难道不是一种双标吗?快进到其他生物觉醒智慧,控诉人类对它们催熟、炼铜。()

说句题(发)外(癫)话,其实催熟炼铜都是假的炼铜,感觉不如采雏菊、竹笋(竹萌)、子姜(未成熟的姜,很多地区做泡菜必不可少的材料)、豌豆尖儿、茶树嫩叶,吃乳猪、鹿胎等行为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嘿嘿

小说相关章节:炼铜的文史哲研究合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