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设定篇,1

[db:作者] 2025-08-06 22:41 5hhhhh 9970 ℃

设定篇:库瓦帝国

基本说明:

主体民族库瓦人,主星为绿洲星球法霍斯坦,橘红色皮肤的人形物种,由法霍斯坦星上的肉食性哺乳类生物进化而来,具有极为强悍的身体,其肢体力量几乎强大到可以颠覆物理法则。库瓦帝国奉行极端军国主义和排外主义,法霍斯坦星上本来存在两个人形智慧物种,库瓦人率先发展出强悍的军事化社会后将另一个种族彻底击败并全部奴役,可以将其看成是库瓦帝国最初的文明选择。

在登上太空后,库瓦人凭借强大的军队征服了许多前太空时代的星球,而后奴役被征服地的人民,将其关押在集中营里称为“原奴”,最初,这些原奴会直接被强制分配进行各种奴隶劳动,但在几十年前,库瓦帝国的科学家掌握基因裁剪和线体改造适应科技能够定向对生物体进行可控基因突变后,帝国开始推行覆盖全境所有奴隶的“外族女体化改造计划”。每个集中营会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将原奴们全部改造成具有美艳外表和性感身体的女性奴隶,除承担各种劳动外,还需要随时随地的被帝国公民亵玩。同时为了解决物种纯粹性问题,他们对女奴们的X染色体做了改动,使得这些进行过基因改造的奴隶生下的男性后代全部为父系物种,而女性后代则有1 /2的几率是父系物种,1/2的几率一样是女奴。

由于库瓦人为肉食物种,女奴们除了日常的劳作和侍奉外,还会被库瓦公民当成食物(虽然不是主食),基于这一原因,这些女奴的肉被改造得鲜嫩可口且营养丰富,胸部也经过永久强制哺乳期改造,随时都能分泌乳汁且终生不会萎缩退化,进而乳品肉质也成了库瓦主人评价女奴的重要标准。虽然帝国法律要求库瓦主人在对其奴隶造成不可自然逆转伤害后需要对其进行恢复(拜先进的基因医学所赐,就算女奴全身的肉都被切下吃掉了,只要没有脑死亡,泡在细胞治疗培养皿中就能复原),但这条法律对应的处罚却非常轻,就算玩死了也只需要赔一笔钱,这就导致奴隶的报废率一直居高不下。

库瓦军事思想强调进攻,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库瓦战舰一般配备有极为强悍的火力,但装甲和护盾是相对薄弱项,可以将库瓦战术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在敌人打垮自己前,先打垮敌人”。库瓦陆军精英军团被称作“残饕者”,由经过进一步基因强化的战士组成,本身就非常强壮的库瓦人再经过进一步改造后实力再次得到飞跃,但副作用就是强大的体能也伴随着极高的能量消耗,“残饕者”军团的士兵都非常容易饥饿,每天需要进食大量的肉以保证身体机能,所以这些家伙往往一旦出击,就会将被攻击地的一切动物全部——字面意义上的——吃光。

库瓦时间及日期:

库瓦人对于时刻的长短定位基于自身母星法霍斯坦的基本地理情况,日期记录单位采用“帝国天”、“帝国月”、“帝国年”。1“帝国天”为法霍斯坦自传一周的时间,换算人类计数法为37小时左右;1“帝国年”则是法霍斯坦围绕本星系恒星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02帝国天,换算人类计数法是7474小时,而人类1地球年为365天,每天24小时即8760小时。也就是说库瓦人的1帝国年相当于人类的0.8532地球年。

时间计数方面,由于法霍斯坦星为相对干旱的绿洲星球,古库瓦人使用一种类似于沙漏的计时器来测算小额度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种类似于日晷的恒星钟来表示时刻。因此库瓦人的时间计数有“漏时”、“漏刻”、“漏计”三个单位。具体换算:1帝国天(约为37小时)=18漏时;1漏时(约为2.056小时)=36漏刻;1漏刻(约为3.4259分钟)=36漏计;1漏计约为5.7099秒钟,不难发现其基础为18进制。

又:有研究发现库瓦人的数学基础也为18进制,至于是数学基础影响了时刻计数还是时刻计数催生了数学基础就不得而知了。

库瓦陆军编制:

由于作战主力为装备动力装甲的机动步兵,库瓦军建制更多考虑的是充分发挥步兵作战的优势战斗力。星际时代的库瓦军更多是依靠悍不畏死的海量机动步兵形成局部兵力优势进行突破,军队数量庞大,故采取的是四四+建制,即每四个下级战术编制外加至少一个支援战术编制组成一个上级战术编制。

库瓦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编制上略大于旧纪元人类军队的班。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火力手装备火箭筒两杆可发射反坦克穿甲弹和反人员榴弹;8名机动步兵,每人一支多功能自动步枪并配备两挺轻机枪。

分队之上是小队,大于旧纪元人类军队的排,一般由7人小队部、四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四门迫击炮的8人支援分队构成,共60人。加强配置时,每个分队17人,加强一门迫击炮和一挺重机枪,整个小队76人。

小队之上为中队,比起旧纪元人类军队的连大出不少。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副队长,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加上4个60人的小队共259人。加强配置时会配属一个36人的战车小队,含四辆战车。

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远大于旧世纪人类军队的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更上一级的联队里。四个机动步兵中队;一个85人的重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分队,四个15人的炮兵分队各装备两门重型磁軌野戰炮)。机动步兵大队额外配属一个支援中队,包含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和1个迫击炮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4门迫击炮,共174人,全大队共计1435人;混成大队多配属一个战车中队,包含四个战车小队及中队部指挥车,共计17辆战车,163人,全大队共1424人。

库瓦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大于旧世纪人类军队的团,但小于师。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携带联队部和直属各大队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旅团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配属20辆运输车携带一日份的弹药。四个机动步兵大队/混成大队;一个239人的炮兵中队,包括1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分队,1个31人弹药小队,2个85人重炮小队;机动步兵联队如加强人员配备配属由一个额外的机动步兵大队;如加强火力配属有一个364人的重炮大队,编两个170人的重炮中队各16门重型磁軌野戰炮;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混成联队多配属一个战车大队,包含70辆战车,共654人。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整个联队约7000人左右。

旅团为战略级别的最小单位,大于旧世纪人类军队的师,甚至可以达到人类的军级规模。旅团最小下辖四个联队,(步兵旅团含三个机动步兵联队和一个战车联队;混成旅团含两个机动步兵联队和两个战车联队;战车旅团含三个战车联队和一个机械化步兵支援联队),另根据实际作战任务配备2个混成联队、2个364人的重炮大队;额外配属有指挥部、运输大队。一般在30000-50000人左右。

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是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四个旅团、另有战车、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独立联队。战车联队含四个战车中队(256辆战车)和一个后勤中队,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48门重型磁軌野戰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8门重型磁軌野戰炮),总编制人数为150000人左右。

库瓦人形象及帝国双子燃星旗章:

============================================

某狼题外注:库瓦陆军建制原型为二战日军,由于主力同为步兵且都有军国主义加持。英苏美德法以及後來的中国改用三三制编制更多是为了发挥机械化作战优势,主力已经变成了坦克+机械化/摩托化步兵。但不同于日军的二四制编制(开始主要对手为采用旧德国陆军编制的中国如北洋军,但中国很快就改成了三三制)。

设定篇:泰伦共和国

主体民族人类,由地球上的杂食性猿猴进化而来,主星地球,前身为地球联合,登上太空不过短短两百年,其各种技术的发展却快到不可思议,奉行极端唯物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泰伦(Terran)一词出自古地球拉丁语“Terra”意为“大地”,“Terran”字面意义为“大地上的人”,引申义为“人类的”。

旧纪元21世纪末,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次极端宗教组织造成的全球性武装暴乱,差点颠覆整个人类社会(史称教宗战争),在历尽千辛终于镇压暴乱后,人类也得以从此统一在了一面旗帜下,为防止宗教组织卷土重来,地球联合宣布限制一切宗教,每个个体信仰自由,任何宗教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任何一级政府的任何决定,这个决策的实施标志着人类完全放弃了开发自身心灵潜能正式奉行极端唯物主义,转而使用形形色色复杂奇怪的机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但同时,人类没有将有机质的身体看成是累赘,所有的机械也只是在自身身体以外对自身进行补充强化,这也导致其生物技术同样没有落后。

鉴于旧世纪欧美等国的公民直接投票式施政*举措效率偏低且不善应对突发事件等问题,平定教宗战争后的地球联合以古代东亚为蓝本将代议型选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任何人都需要通过功名等级考试来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使整个社会也染上了一定的精英主义色彩。新纪元,在地联的支持下,以曲速航行为代表的太空技术和灵活传动的仿生机器人技术得以突飞猛进,地球联合也在机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在走出太阳系后造就了今日的泰伦社会。

一百多年前,人类在边界星域遇到了外星种族——星灵,自此两个种族爆发了难以置信的友谊,没用几年就宣布结盟。在与星灵的共同合作开发下,人类终于借由精神感应系统解决了困扰自身多年的机械操作精度问题。这个年轻种族短时间内取得的快速成就让很多种族大跌眼镜。

泰伦旗章为蓝天星系徽,由太阳系为蓝本设计而来;借由发达的仿生机器人科技,泰伦军队在所有种族中独树一帜,除战舰外,主力组成为人类驾驶员操纵的作战用机甲。

另注1:如果按照游戏设定来看,泰伦走的是不同于游戏中纯机械化的机械飞升,本狼还真给其写了个飞升天赋。

高阶飞升——丹心铁骨:需要“合成人”科技、“血肉苦弱”飞升、极端唯物主义思潮。我们的肉体虽然羸弱,但祖先赐予我们的身体绝不是什么累赘,我们将用我们的方式,通过操纵与自身身体模式完全一样的机器人,我们定能在不损害自身的条件下冲破肉体限制。效果:全人口“义体人”特性升级为“仿生机械辅助系统”(地块工程学研究点数产出+20%、地块物理学研究点数产出+20%、地块社会学研究点数产出+20%、工作采集的所有资源+25%、地面军队伤害+30%、环境适应性+50%、领秀技能能级+1、领袖寿命+40),所有领袖的“义体人”特殊特性升级为“仿生机械强化装”(每种领袖特性效果不同,具体效果数值同合成进化飞升的“人造人”但没有“永生”)。解锁机甲科技树,可继续选择“设计进化”与“掌控进化”飞升。

另注2:图中的星系徽章出自《流浪地球》,其实与我的原初构想有出入,首先中心的太阳形象不是一个圆点而是一个十二芒星,象征太阳系的核心位置,同样代表人类从太阳系走向宇宙的决心;外围的两个环绕图像不完全对称,采取左侧橄榄枝右侧稻穗的复合式设计,橄榄枝代表地球西方文明,象征和平自由,稻穗代表地球东方文明,象征繁荣强盛,这种左右合并对称也体现了人类东西方文明的和解与统一。但本狼不会P图,所以就没调整……

人类形象与泰伦蓝天星系旗章

==========================================

其实泰伦的设定是本狼第一个构思好的,毕竟是本种族嘛……(手动滑稽)。看了设定也就明确了,本文的萝卜种族就是人类,对应一个游戏中没有的飞升。因为说实话我对游戏中的机器人飞升不怎么赞同,为啥重视科技发展的唯物最后非得变机器人不可。

之前库瓦的设定其实好多书友应该都猜出来了,库瓦走的是基因飞升,所以才能推行“外族女体化改造计划”调整出全民性奴来。而且……好吧……第三个种族本狼也一并交代了,星际争霸神族————星灵,很快就会有戏份了。

设定篇:圣金教廷

主体民族星灵,主星艾尔,蓝色皮肤的人形物种,后脑上长着一个特殊的器官——神经束,形状犹如几根长长的辫子,能够利用神经束直接进行心灵交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星灵是整个银河中最为幸运的存在,他们是上古堕落帝国改造的产物,上古先民曾以神的姿态引导星灵的发展与进化,使他们发展出了全民信仰——卡拉(升华之道),以至于星灵奉行着极端唯心主义、生态主义思维,而且可贵的是,他们并不敌视那些奉行唯物主义的物种。在先民的引导下星灵飞速发展成了新生代银河中的第一个太空文明,为了报答先民对自己的教导,他们将自己种族命名为“星灵”——“神之长子”。

上古先民的离去是星灵代代传承的神话,先民为星灵留下了几乎遍布整个星球的遗产,尤其是一块巨大的智能水晶,拥有强化星灵灵能的功用,并且能够完成相当复杂的计算,这块水晶还能吸收无机质自我修复和自我生长,每年还会脱落一些碎片,这些碎片被星灵们应用在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百多年前,星灵遇到了人类,自此两个种族爆发了难以置信的友谊,没用几年就宣布结盟。天知道这两个分别奉行极端唯心主义和极端唯物主义的种族为什么会如此的一见如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后的一百年里他们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进而使得自身的技术迎来又一轮的突飞猛进。星灵借助人类的机械科学发展出无数的自动机器人填补到社会中,基本解决了困扰自身无数代由于生育率过低导致社会生产受阻的问题。

社会方面,与人类不同,星灵的进化由于受到了先民提携而太具跳跃性,使得他们的社会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一定的原始特征,比如等级制度——整个圣金教廷由三大阶层组成:负责监督并指导社会运转的执行官、负责战斗和保护人民的圣堂武士、其余所有民众被称为信徒。但由于全民信仰卡拉,他们理想中的神明是博爱而仁慈的,又因精神连接和彼此情感共享,三大等级之间虽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并无种姓压迫。

旗章为圣金卡斯徽,代表了卡拉这一全民神圣信仰以及为宇宙带去光明的期望。

星灵形象及圣金卡斯旗章

============================================

星灵设定完成,虽说如此但基本就是照搬的星际争霸,唯一做了微调的就是历史和语言,比如第四章中执行官纳留萨的问候语中“En Taro ——”是星灵语“向XX致敬”,但后面接的一般是英雄人物,如亚顿、塔萨达、泽拉图、阿塔尼斯等,但由于本文中并没有这些家伙,所以用了星灵语中的“Anht/神”。以后本狼计划单独开一个杂谈篇介绍一下星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语言,算是科普吧。

设定篇:萝卜相关(库瓦战争卷)

生体行为精神感应模拟系统:Biobehavioral Psycho-Induction Simulation System,简称BPIS系统,人类与星灵联合开发的一种特殊系统,其开发原理和开发过程绝密,通过戴在人头上的头盔传输人体的脑波,将其意想的动作、行为等讯号输入给电子终端,让电子终端做出与人脑意想一模一样的行为,其动作精度高达99.8%。传统的机械感应传动并不能分辨操作员脑中意想的行为是预判还是需要立刻执行的实际动作,但藉由这套系统此问题得以完美解决,甚至还能忠实执行驾驶员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利用这项技术,通过训练的驾驶员能够在自身不动的情况下操作电子终端完成与自己身体反应丝毫不差的工作,并且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机械操纵培训。这套系统从出现起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同样,基于这套系统的机甲也成了人类军队的主力。 PS:星灵对这套系统的应用于人类迥异,至于星灵的运用手法在以后的章节中会揭晓。

“天行者”领航作战系统:‘Skywalker’Navigation Combat System,简称SNCS,分为一个母单元和若干子单元。严格来讲属于BPIS系统的衍生辅助模块。虽说当今人类科技足以将超级计算机小型化,但要处理战场上爆炸式的信息量,单凭机甲本身的计算机还是力有不逮。有鉴于此,赫尔墨斯基金会在实战机甲研制成功后就一直致力于辅助系统开发,与高性能实验机体一同作为两大主要研究方向。本系统在2384年初步设计完成,并与‘S’计划机体一同列装各宇宙舰队。此后宇宙作战中,每艘航母都配备此系统用于辅助机甲作战,配备方式为将母系统组件安装在航母上,将子系统安装在每一台机体上。此系统的本质就是通过数据云同步,让航母上携带的大规模超级计算机帮助处理机甲接收到的庞大信息。通过数据支持,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再以情报预测的形式传送到机甲驾驶员的显示屏上,必要时甚至可以对利用AI分析处理对机甲乃至其下属无人兵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托管”(由于AI能力问题,本功能一般作用于无人兵器,仅当机甲驾驶员出现负伤或其他无法操作机体的情况下才会作用于机甲)。但本系统缺点也同样明显,无线数据云同步非常依赖数据传输速度,并且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一旦敌人采取强力干扰措施效果就大打折扣。同理,在电磁辐射超强的环境如恒星轨道等地基本无法正常使用。

机甲(MobileArmoredEquipmentSet):全称“机动甲兵装”字母简称“MAES”,人类开发出的多用途机械,通俗来讲就是内装有驾驶舱的大型机器人,其本身并没有搭载主控AI,由驾驶员坐在驾驶舱里通过BPIS系统对机甲进行操控,当前是人类对BPIS系统最主流的应用模式。实验证明,多数人类更习惯操纵与自身身体模式相似的机甲,于是当前的机甲绝大多数都做成了人形。机甲从诞生起,就以极佳的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泛用性能直接取代了战斗机、装甲车等一系列旧时代武器的主力位置,这些曾经的宠儿现在都作为机甲的辅助单位或二线补充部队使用。战斗用机甲大体分为量产型和专用型,前者以成本低廉、维护方便、能够快速大量生产大量装备为主要宗旨(如第二章登场的‘Legionär’);后者以性能优秀,战力强悍,必要时甚至能以一机直接支撑起局部战场并快速取得战斗优势为宗旨(此类型待补充)。

当前广泛使用的人类机甲:

SRG/重甲兵系列:最早诞生的实战用机甲,由赫尔墨斯基金会下属的研究机构联合月球哥白尼机械工程大学设计开发,开发序列号“SRG”全称为古地球语“Schwerer Rüstung Grenadier”(重甲掷弹兵),后缀开发代号第1位是性能分类,后两位是序列数。如同其名称,本系列机体配备极为厚重的装甲,并配合圆润的弧形外壳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作为量产机种,本机的真正价值往往要在以小队为单位以上的集团战斗中才能发挥出来。一般以五机为一小队、十二小队(60机)为一中队、三中队(180机)编成一大队。通常以小队为单位组成基本战斗队型,可根据战况及时调整,在与库瓦帝国的初战中大放异彩。在见到本机的成功后,泰伦军方对本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检讨,修正了大量设计上的毛病,本机型所衍生的更强化的改良型相继开发成功,成为泰伦军的绝对主力。在各种改良型号加入并科学混合编队后,多台重甲兵所发挥的小队战术屡屡成为胜利的保证,战争中作为次世代主力新型的衍生机体也持续开发着,使本机成为对后世量产机甲影响深远的重要机种。

主要机型:

SRG-009:

0号序列为测试性的试做机体,一般没有正式名称,多用作实验数据收集,本几种作为最初诞生的机甲,其技术发展还相对不成熟,前期量产的试做机体故障频生,第二批以后情况略有好转。搭载BPIS系统后就算是没经验的菜鸟驾驶员也能单人有效地操控,现在本机种一般作为训练机配备在各大机师学校。

SRG-113“Hoplite/装甲步兵”:原型-实验型钢加农

名称来自古地球马其顿方阵重步兵。 1号序列为主力攻击机种,本机的头部采用的是带护目镜式的复合型探测器,这种设计也被后来的所有机甲继承。为保证部队内部信息传输的顺畅,在头部两侧各设置有一组收发式短波通讯天线。这种装置被证实了即使是处在电磁干扰环境下,也能保持高强度指向性的短途通信能力。技术参数: 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空高17.2米,全高17.7米, 本体重量58.2吨,全备重量73.8吨,陶瓷复合装甲,发电机出力1250KW,推进力2×20500kg+2×1000kg=43000KG,加速度0.59G,地上最大速度88千米/时,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000米,180°姿势变换需1.7秒,固定武装颈部加特林机枪×2,,可选用武装:激光步枪、88MM实弹机关枪、180MM肩扛式小型核火箭炮等。第一种投入实战的机甲,设计初衷为消灭对方舰队的舰载机以及必要时突入大气层配合登陆部队压制敌方基地。在与库瓦帝国接触前,Hoplite就已经在泰伦军中服役了数年,参与了一系列与太空游牧民/殖民星野生危险物种的战斗。

SRG-159“Legionär/军团士兵”:原型-重装型钢加农

名称来自古地球罗马帝国军团。在设计本机时,泰伦军方考虑到“Hoplite”在面对战舰/要塞时火力往往不足,而增大肩扛式180MM核火箭炮的配比势必会削弱激光武器数量进而减少对舰载机的优势,因此需要机甲自身拥有足够能对战舰产生威胁的火力,这个运用思想使得设计本机时以能承受敌弹攻击的厚重装甲和能进行制压射击的大火力为优先考虑目标。经由赫尔墨斯基金会的分析与设计,本机在“Hoplite”的基础上将两门180MM肩扛式小型核火箭炮折叠固定在肩部,如此只需要调整携带的核弹头数量就可以应对不同的攻坚战况;此外左上臂还固定了古地球罗马军团样式的方形专用盾牌来保护机体要害,有数据证明这一层简简单单的盾牌足以将机甲的生存率提高25%。技术参数:标准驾驶舱,头顶空高17.5米,全高18.1米,本体重59吨,战斗全重77.6吨,机体及盾牌均采用贫铀装甲,发电机出力1380KW,推进力2×22600KG+4×1650KG =51800KG,加速度0.62G,地上最大速度78千米/时,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000米,180°姿势变换需2.0秒,除Hoplite的通用武装外,本机型右手腕部配备了一把可独立驱动的激光军刀作为近身武器,这种备用型近战武器也被后来所有机甲继承。此外还单独设计了独立外挂式粒子光矛炮台等需要多台机体操作的重型武装。

SRG-191“Angriffssoldat/突击兵”:

名称来自古地球德意志暴风突击队。暂未登场待补充……

SRG-221“Gladiator/角斗士”:

名称来自古地球罗马角斗士。 2号序列为近战强化型机体,在“Hoplite”作为主力列装的年代,由于“Hoplite”机体相对笨重,也缺乏近身攻击手段而设计的机体,肩部固定90MM实弹火神炮以确保近距离火力,并装备大型实体战刀,但实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攻击距离有限加之为了强化机动性而相对单薄的装甲无法抵挡现代火力的饱和射击,再加上激光军刀的研制完成使得本机开发及建造计划停止。

SRG-306“Ballista/弩炮”:原型-RTX-65 钢坦克初期型

名称来自古地球罗马军团弹力攻城弩。3号序列为远距离炮击支援型机体,考虑到需要降入行星对主力机甲进行支援炮击,赫尔墨斯基金会在“Hoplite”的基础上针对SRG系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定向设计改动:取消双腿使用悬浮气垫-履带符合驱动,加大肩宽和装载能力,并固定重火力武装,强大的火力足以在安全距离对战舰/地面要塞等目标造成严重打击。机体的操纵和火器管制分属不同系统,因此需要有驾驶员和炮手两人密切配合操作。技术参数:双驾驶舱(驾驶员位于胸腹部的标准式驾驶舱内,炮手位于头部的蓬式驾驶舱内),头顶高14.7米,全高13.6米,本体重量55.2吨,战斗全重:72.7吨,由于射程极远所以采用了防御力略为薄弱但成本相对低廉的陶瓷复合装甲,发电机出力878KW,推进力72000KG,加速度0.76G,地上最大速度65千米/时,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16000米,固定武装: 肩部加长管180mm低后座力加农炮(可发射核弹头)×2;腕部40mm4连装榴弹发射器×2;车体前部7.62mm车载重机枪。

SRG-352“Artillerie/骑炮兵”:

名称来自古地球腓特烈麾下的普鲁士骑炮队。暂未登场待补充……

机甲用非单兵重型装备:

'TM'炮台:全称“Teilchenmeteor/粒子流星”,需要一个机甲小队操纵的大型粒子束武器,实际上就是个单独的粒子光矛炮,属于特种重型装备,原理其实就是将战列舰使用的粒子光矛舰首炮小型化,I型炮台由赫尔墨斯基金会在人类纪元2377年研制成功,但由于体积过大造价高昂实验效果并不理想,而后基金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炮台模块化进而拆分成能量室、聚焦核心、主炮架三部分,这就是II型炮台,拆分的模块分别由三台机甲携带,再加上一台机甲携带聚变燃料棒弹药,一台机甲配备远程观测光学观测镜和大功率索敌雷达担任前卫,这样一个小队的机甲就可以临时构建起一门光矛炮台,虽然这种简化版光矛的威力比起战舰上正牌的粒子光矛差了不少,但太空中得以灵活机动的游射炮台对敌军实际产生的威胁却有过之无不及,第二次仙女座Σ攻略战中轰掉拉赫奇舰队数艘战舰的光矛武器就是它。本炮台的生产成本略低于战列舰粒子光矛舰首炮,可以算是库瓦战争期间机甲队性价比最高的大型宇宙战武器之一。但开火次数受聚变燃料棒限制;此外缺乏战舰上的大型冷却系统,导致主炮架在发射一次之后的散热时间长达50分钟以上,所以操作炮台的机甲小队往往需要准备3-4组主炮架模块来替换使用。当前操作此炮台的机甲小队构成如下:队长担任校准手携带转换核心和两枚聚变燃料棒弹药、副队长担任前卫观测手配备索敌装备、队员1担任装填手携带能量舱和两枚冷聚变燃料棒弹药、队员2和队员3担任后卫分别携带内装3-4具主炮架的合成柜和6枚聚变燃料棒弹药。也就是说一门炮一场战斗最多打10发,但这已经足够了。 PS:由于快子产生的条件极为苛刻,所以当前快子光矛无法小型化。

小说相关章节:走向星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