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大明天下(443—495)同归于尽呗】 - 1,52

[db:作者] 2025-07-26 12:46 5hhhhh 1330 ℃

  」锦衣卫酷刑滥法,横行无忌,接连枉死大臣,朝野人心惊动,民怨弥重,请陛下乾纲明断,以昭世人。「

  乾清宫内重臣议事,王鏊少不得拿丁寿出来说事。

  瞥了一眼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小皇帝皱皱眉头,」都是弹劾丁寿昨夜行事的?「

  」正是。「王鏊得意地捋捋胡子,和前些日子弹劾老夫相比,丁南山这才叫众矢之的。

  」事涉朝中重臣,内阁不敢擅专,请陛下明示。「作为内阁班子新成员,杨廷和态度恭谨,低调得多。

  朱厚照一拍御案,干脆地给出了答复,」全部留中不发。「

  」留中?「就这么算了?王阁老彻底无法淡定了,」陛下,丁寿夜闯官宅,致死朝廷命官,可谓无法无天,若不严加惩治,以儆效尤,日后恐酿大祸!陛下身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一念干系天下,万不可因宸衷恩眷,姑息养奸,一味纵容!「

  」阁老是在教万岁如何做事么?「刘瑾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老夫身为阁臣,有议政辅弼之责!「王鏊鼓着眼睛顶了回去。

  」好了,王师傅不必动怒。「朱厚照揉揉眉心,怎地自己身边人总尿不到一个壶里,」刘璟,你来说吧。「

  」是。「刑部侍郎刘璟听了召唤,急忙离座,躬身先朝皇帝与各位大佬行了一礼,刑部正堂王鉴之年老体衰,以病乞休,皇帝体恤老臣,下诏褒勉慰留,令其在家善加调养,部务由他这个副职侍郎代为署理,眼见有望更进一步,刘大人可不想在礼数上被人纠错。

  」敢问阁老,昨夜赵府命案中可有一崔姓人氏?「

  哼,又是一个中州子,王鏊看着刘璟微微攒眉,」不错,确有其人,合该是赵府护院,德辉为何问起他来?「

  」大金吾昨夜于刑部备案,言得讯报有江湖匪类于赵府欲行不轨,丁大人事急从权,单身闯府通告消息,奈何对证之时歹人突起发难,丁大人救援不及,虽当场格毙悍匪,赵郎中还是遇刺而亡。「

  」一派胡言,天下岂有这等巧事,分明是那丁南山诡辩之词。「丁寿小儿几时与赵经有如许交情,还只身冒险通传?我呸!王鏊信他便有鬼了。

  刘璟不以为忤,欠身笑道:」昨夜尸身送至刑部法司,本部员外郎张禴连夜验明正身,与刑部画影图形对照,确认正是在逃贼犯崔百里,这是该犯往年科案名录,请阁老一览。「

  王鏊寒着脸接过刘璟递来手本,越看脸色越是难看,杀人越货,奸淫妇女……件件都是死罪,还真是百死莫赎。

  王鏊将手本」啪「地一合,肃容道:」纵然崔犯果系江洋大盗,但如今死无对证,所有具陈皆是那丁南山一面之词,岂可轻信?「

  」那还用问么,一个是亲军统领,朝廷重臣,另一个是恶贯满盈的恶贼悍匪,他们两个究竟谁会妄杀命官,岂不一目了然!「小皇帝拍板定案。

  」那丁南山还矫称作证,强掠赵府新纳之妾,如此有碍女子名节……「

  朱厚照不耐烦地摆摆手,」这些办案内情,自有锦衣卫和法司共同料理,先生就不必一一细究了。「

  王鏊岂容事情就这么轻轻揭过,急声道:」陛下,丁南山身膺重任,平日不思奉君报国,反屡生事端,败坏纲纪,科场案久悬不决,应试举子擅拿擅放,恣意妄为,士林愤痛,恳请陛下明正纲纪。「

  济之啊,忙中生乱,李东阳暗暗摇头。

  果然,对面焦芳几声冷笑,」王阁老莫不是以为犬子不该无罪开释,非要革去功名出身,下狱论罪才称心意?「

  」阁老若是有暇,不妨三省自身,宽己律人,非君子所为。「刘宇同样怒形于色,老子儿子才重见天日,恁娘的王守溪还觉得该关回去不成。

  王鏊自觉失言,但这俩河南佬阴阳怪气地实在太过伤人,当即便要反唇相讥。

  」够了!「眼看着御前议事又要演变成一场嘴仗,朱厚照愤然打断,扬起案上一份奏本道:」成化弘治以来,京师内外奸宄不绝,捕之不尽,却原来改头换面,藏身官邸豪门,其中岂无纵容包庇之情!「

  」朝中大臣不能为朕分忧,对甘身犯险者反百般诋毁,不明内情便恶语中伤,如此不顾大局,攻讦倾轧,大明天下如何了得!「

  」臣等有罪。「小皇帝话说得很重,群臣纷纷离座请罪,王鏊更觉那话句句是冲自己所说,老脸一阵发烧。

  」今日事不议了,都下去吧。「朱厚照心烦意恼地挥挥手。

  群臣施礼告退,小皇帝却单独将王鏊留下。

  」陛下,独留老臣不知有何圣谕?「单独面圣本是圣恩隆宠,可才经方才之事,王鏊心中不免惴惴。

  小皇帝屏退左右,轻叹了口气道:」先生是朕的老师,传道受业之情朕心里一直记得。「

  」随侍春宫亦是老臣此生幸事。「

  」那丁寿也是朕之心腹,你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朕信重之臣,朕每日看先生与他争来斗去,着实心累,先生何不能与他消解纠纷,共佐于朕呢!「

  小皇帝说得动情,王鏊急忙解释,」陛下,老臣与锦衣帅之争皆是出于公心,绝非个人恩怨。「

  」朕自然晓得先生品性,不过先生乃是阁揆重臣,便拿出些宰相气量,少与他一般见识,「朱厚照笑着拾起案上一份奏本笑道:」那丁寿可是拿出诚意,没少为先生开脱。「

  王鏊狐疑接过,见是丁寿有关戊辰科场案的奏本,其中罗列帘内帘外诸官证言,中试与落第举子问答等等,最后陈词科场舞弊查无实据,主考官王鏊、梁储皆国之干城,秉性慎肃,律己谨严,填榜处或有偏颇之情,选士时断无徇私之弊,恳请陛下明正视听云云。

  丁南山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难道他多方鞫问,真的只为查明实情么,王鏊真有点琢磨不透这位官场新贵了。

  」手本中提及先生与那康翰林争议之事,「眼瞧老师神色变幻,朱厚照会心一笑,」此处无有外人,只我师生两个,先生不妨给我透个实底,阅卷取士时可曾真有私心?「

  」陛下,这个……「九五之尊交心相问,让王鏊一时赧颜,支吾道:」自古江东人文荟萃,多出文章巨眼,老臣……确有先入为主之念。「

  朱厚照哈哈大笑,」太祖曾有言: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当一视同仁,岂有彼此。先生以为如何?「

  王鏊面带惭色,」太祖高皇帝「民胞物与」之心胸,高屋建瓴,振聋发聩,老臣惭愧之至。「

  」世人皆有七情六欲,先生也不必挂怀,那陕西士子若果真才学出众,廷对之日自能脱颖而出。「朱厚照笑道。

  」殿试可还要如期举行?「如今案情未结,流讪仍在,王鏊属实还有些忧心。

  」朝廷抡才大典,岂有更期之理,会试朱墨试卷既已焚毁,姑且不问,让法司追究执役人员看守不力之过,此案就此结陈。「

  」陛下圣明!「

  ***    ***    ***    ***

  乾清宫两旁各有一穿堂,墙上开有小门,出了东庑沿着斜廊前行,便是东耳殿昭仁殿所在,后殿有房室三间,排放着连片的檀木书架,书架里整齐堆放着一函函的书帙,册间还插着象牙签,尽是各处搜罗的古籍善本,一个锦袍玉带的男子正在书架前翻看书册,手拿着点心吃得津津有味。

  抬头见小皇帝背着手走近,男子咧嘴一笑,龇出一口白牙,」事情可了了?「

  朱厚照劈面将那人手中点心抢过,狠狠咬了一大口,愤然道:」我在那边为你费尽唇舌说好话,你却在这里躲清闲!「

  被抢了吃食的丁寿无奈耸肩,」贡院失火本就与锦衣卫不相干,臣无辜受累,还没处诉说委屈呢。「

  」你吃着朝廷俸禄,查案本就是锦衣卫的本分,还敢与朕讨价还价?亏朕在前面把你吹破天去!「朱厚照越说越火大,将剩下的一半点心一口送进嘴里,当成丁寿般狠狠嚼了几下。

  」为臣这点小事,害陛下受累了。「怕真把小皇帝惹毛了,丁寿急忙打躬认怂。

  」要不是念在你一早交了实底,对朕还算忠心坦荡的份上,朕才懒得管你呢!「朱厚照还没解气,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那是那是,臣感恩不尽,有陛下这等贤明圣君,给臣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君罔上啊!「

  马屁拍得小皇帝很是受用,」噗嗤「一笑,」算你警省,不过按你说的,那赵什么的也确实该死,还有那个姜……姜什么的主事,好好的女儿家被他们这般折辱,丢人现眼,哎,你说工部里怎么尽是这些东西!「

  丁寿深以为然,」陛下说的是,这帮家伙的确不是东西。「

  」那新娘子倒是不错,敢爱敢恨,合朕的脾气,唉,天下的好女子怎都在市井之中呢……「小皇帝不知想起了什么,沉思不语。

  丁寿暗道不好,若再勾起心思让二爷给他找姐姐,我上哪儿给他变出一个大活人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还是趁早开溜吧,」陛下,臣先行告退。「

  陷入回忆中的小皇帝一脸怅然,微微点头。

  」这本书不错,赐臣了吧?「丁二不忘顺手牵羊,举着手中书道。

  朱厚照念着心头倩影,正自神伤,被丁寿纠缠不耐,紧着摆手:」拿走拿走,喜欢什么尽数拿去就是。「

  」谢陛下恩典。「丁寿连拜谢都懒得做,揣起书来扭头就溜出了昭仁殿。

  ***    ***    ***    ***

  刘瑾府邸。

  」这案子就这么结了?「刘瑾边给笼中鸟儿喂食边问道。

  」是,本打算将王鏊那老儿架在火上烤上一阵,逼得他迫于物议,主动请辞,小子在口供中再添些佐料,引得圣心厌恶,谁承想……唉,也算秉承圣意,还他个公道吧!「丁寿同样是一脸懊恼,若不是出了赵经这档子事,引得朝中变了方向;或者自己收紧裤腰带,别被刘珊那小娘皮拿了把柄,再抻上他几日,原可以是更好的结果。

  」公道?「刘瑾喂完鸟儿,净了净手,悠悠然蓦过身来,」咱家与你说过,朝堂之上所谓公道并不重要,你以为帝王心中「公平正义」能值几何?「

  丁寿茫然摇头。

  」身为天子,心中装着九州四海,亿兆生灵,思虑的是民心向背,天下天平,这「民心」二字可不是指的升斗小民们整日里柴米油盐那点子琐碎,而是虑着那帮子之乎者也的大头巾们整日想着什么……「刘瑾点了点脑袋说道。

  」常言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自古以来反贼能成气候者,哪个不是有了读书人投靠?连着夷狄外族,若非重用儒生帮着他们建章立典,推行中国之政,又如何得以壮大?「

  」朝廷开科取士,固然是为拣能选才,以备官使,更大的目的则是为安天下士子之心,有了改换门庭的希望,读书人才会心甘情愿地皓首穷经,苦读寒窗,梦想有朝一日通过三考这进身之阶,成为天子门生,功成名就,读书人都安分了,这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可倘若断了他们这念想,自觉怀才不遇的穷酸们不甘潦倒,穷极生变,可就会生出祸端,张元、樊若水之流,便是前车之鉴。「

  」洪武朝南北榜案,弘治十二年会试舞弊案,刘三吾、程敏政等考官未必不是冤枉,太祖爷与先帝均将之治罪,草草结案,还不是为了平复士子之心,免得天下激愤……「

  刘瑾拍拍丁寿肩膀,」所以傻小子,一味求真求实并非就是对的,闹不好还会惹祸上身,你这般结案逆了落第士子之心,若引得他们心怀怨恨,真个闹出事来,王守溪可不会帮你顶罪!「

  丁寿脊背发凉,讷讷道:」那而今……还来得及改么?「

  」朝秦暮楚,你不嫌丢人么?「刘瑾反诘使得丁寿哑口无言。

  」不过你小子运道好,陛下淳厚质朴,体恤臣僚,无意这些权谋心术,无论你还是王鏊,都不会推出来平息民愤,一些流言谤讪,最多让那些笔杆子们记上一笔,不会让你伤筋动骨的。「刘瑾呵呵笑道。

  总感觉老太监有点子幸灾乐祸,丁寿郁闷道:」那小子便杵着让他们骂不成?「

  」自己想办法去,君子不念旧恶,只要你搔到他们痒处,那些大头巾们谁还会有心思与你丁大人计较前情。「刘瑾又开始吹着口哨逗鸟。

  」那小子去想主意了。「二爷还不信了,没你提点难道就搞不定这事。

  」还有一桩,「刘瑾别过头,」咱家不管你收多少女人,那姓窦的丫头手尾定要料理干净,别让朝中那些疯狗咬到把柄。「

  」公公您放心吧,那事还没完,有些人的帐且有的算呢。「丁寿恨声道。

  ***    ***    ***    ***

  御马监。

  张忠满脸堆笑,」丁大人今日怎有暇到我这里来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公公自己看吧。「丁寿甩手将一本账册丢到张忠面前。

  张忠打开一看,是豹房工程往来采买的记录,那用朱笔勾出的,皆是他与姜荣串通做过手脚的部分,他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大人这是……「

  」明人不说暗话,银子嘛是好东西,有了就想要更多,可要懂得适可而止,有些事丁某只是不愿去管,可不表示我是个连贵贱都不晓得的棒槌,在此也敬告公公一句:贪污别贪多,贪多准挨捉!「

  话说得刺耳,张忠面皮青一阵红一阵,搓着手尴尬道:」奴婢属实不晓得大人话中之意。「

  」那我就说得明白点,工部营缮司主事姜荣,借采办豹房匠料之名亏空公帑,中饱私囊,公公对此可有异议?「

  」啊?「张忠一愣,随即坚决道:」大人说的是,咱家早看那不是人揍的猴儿崽子有古怪了……「

  ***    ***    ***    ***

  姜荣连日来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自从听了丁寿夜闯赵府,赵经毙命的消息,他便晓得坏了,自己与赵经恐怕都想错了,那锦衣帅与窦家女儿的关系绝不简单,至于什么追寻大盗恰逢其事的邸报说辞,略知内情的姜主事是半个字都不信,没成想那丁寿为了一个酒家女子,竟直接击杀朝廷命官,如今赵经已然死了,下一个怕就该是自己了。

  虽然心中惊怖万分,姜荣却做不出任何举措,他本就是个没主见的,否则也不会任由赵经牵着鼻子走,一口咬定丁寿是真凶,拼个鱼死网破?他没这个魄力,况且扪心自问,就是他肯豁出去,九成九最后死的那个也是他;弃官潜逃?大明天下如何能逃出锦衣卫的天罗地网,况且他还抱着万一期望,若是丁寿迫于形势收敛一二,不找他的麻烦呢,为此他甚至觍颜赶去窦家酒坊,想着向窦家父女解释一二自己当时难处,只要他们肯在丁寿跟前说几句好话,磕头赔罪也在所不惜,可谁知酒坊内人去楼空,据邻里讲自成亲那夜起便没再见到人,可教姜主事真个犯了难。

  逃生无路,求告无门,姜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躲在家里长吁短叹,几日下来,人苍老了足有十几岁,疲弱不堪。

  披散着头发,姜荣抱臂缩在房间角落里,如一只受惊的猎物,眼看外边时近正午,这一日总算又熬过去了一半,他如今可是掰着手指算时辰。

  」老爷,不好了!「一个下人小厮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锦……锦衣卫来啦!「

  」拦住他们!!「姜荣如同兔子般蹦了起来。

  小厮哭丧着脸道:」他们有驾帖,拦不住啊!「

  」来了,终究还是来了,他们是来拿我的……「姜荣在房内疯狂地来回兜圈子,念叨个不停。

  」老爷……「小厮看着姜荣似乎有些痴傻,忧心忡忡。

  」诏狱酷刑厉害,我不能被他们抓住,对,不能,「姜荣一把抓住下人,晃着他肩膀道:」去,去告诉他们,说我不在,我不在家!「

  」人呐?有喘气的没有?!「外间一破锣嗓子嚷道。

  」老爷……「小厮投向姜荣询问的眼神。

  」快出去,就说我不在啊。「姜荣低声叮嘱,还不忘做出一个嘘声的手势。

  姜府小厮不情不愿地挪了出去,只见外间站着几个锦衣缇骑,当中一个身材健壮,一脸精悍之气,见他便不耐烦道:」爷们是锦衣卫东司房办事百户沈彬,教姜荣出来答话。「

  」老爷他……「那小厮回头望了眼房里,吞吞吐吐道:」他不在。「

  」放你娘的屁!「沈彬抬手就是一嘴巴,将他抽倒在地,骂骂咧咧道:」弟兄们守着你这宅子好几天了,姜荣一步都没出去过,不在家能去哪儿!「

  」放明白的马上给我把人唤出来,不然爷们立时宰了你。「雪亮的绣春刀」噌「一声被沈彬拔出半截。

  小厮年纪不大,被沈彬一巴掌抽得眼冒金星,又惊又怕,捂着脸颊眼泪汪汪地向卧房指去。

  沈彬冷哼一声,带着人直冲了进去。

  房内门窗紧闭,不知多久未曾打开,透着一股古怪味道,沈彬打眼一扫,便被墙角处摆放的几个衣箱所吸引。

  沈彬冷笑一声,晃晃悠悠来在外露着一片袍角的箱柜旁,用刀鞘敲了敲箱盖,」出来吧姜主事,大家都是场面人,若是被沈某请出来,面上可不好看。「

  箱柜里毫无动静。

  沈彬也动了火气,手扶箱盖,」呔「的一声大喝,将箱盖猛地揭起。

  一见箱内情景,沈彬」呼「地往后退了一大步,只见姜荣双手撕扯着衣领,面目狰狞,两只眼珠凸出眼眶,正狠狠瞪着自己。

  」搞什么古怪?滚出来!「沈彬自谓见惯大风大浪,被一个工部主事吓退实在是职业生涯的污点,当下火冒三丈。

  姜荣继续躲在箱内一动不动,沈彬察觉有些不对,小心翼翼走近,将手探向他的鼻端。

  」没气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锦衣帅灵前逞欲 白身贾店内言商

  皇城根儿下的老少爷们从来不乏日常谈资,哪怕一百年不死都能够长见识。

  工部郎中赵经被独行大盗杀死府中算个甚啊,弘治爷那会儿阜财坊指挥张淳家夜间被抢,凶犯杀死来援的巡夜总甲越城逃逸,这厉害吧?那个姓崔的盗贼还被锦衣卫当场格毙,我呸,三脚猫功夫还出来现眼,真丢前辈同行的脸!

  你说什么?来缉捕的锦衣缇帅顺手还拐带走了赵府一个新纳的小妾,这算毬新鲜事啊,弘治九年京师恶少马纪、马聪几个夜闯民宅,逼奸了人家漂亮小媳妇不算,完事后还把人拉到大街口一直轮到天亮,不比你这个香艳?切,小毛孩子,没见过世面!

  京师百姓眼界都被小皇帝他爸爸给养刁了,等闲事激不起兴趣,主事姜荣死的消息勉强算上一桩,毕竟大明朝开国一百多年,死在诏狱里的官儿多不胜数,可被缇骑活活吓死的真不多见,足够茶余饭后解解闷儿的,至于他是贪赃还是枉法,家产如何充公,妻女家小怎样处置等等,那都不过是些事后添头罢了。

  百姓们瞧得是个热闹,缙绅士子们更多是愤慨不屑,科场舞弊贡院失火这等大案草草了结,反关注缉凶捕盗那些治安琐事,厂卫鹰犬如此本末倒置,士林前途堪忧啊。

  还没等士子们一腔郁闷消解,那锦衣帅又给玩出个大新闻,上疏朝廷重明科考三场并重之制,大概意思是说朝廷开科取士是为简拔人才,而后以济实用,如今士子专务初场经义,一味追求文章浮靡冗杂,荒废实务,有悖祖宗用人之道,求朝廷颁布明旨,重后场以辨实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考官取士为图清闲和少担责任,阅卷时侧重首场也非什么秘密,大家彼此心知肚明,朝中有识之士也多有建言,可即便要改也该是礼部首倡,几时轮到你一个锦衣武臣狗拿耗子,点评朝廷抡才大典了?

  纵然背着一个御赐功名,终非正途出身,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礼部的一亩三分地,你这样明目张胆地捞过界,可是犯了官场大忌,许多人已经准备好看这场礼部和丁南山的撕逼大戏。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兼着礼部侍郎的翰林学士刘春,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位爷没有半点要和锦衣帅撕掰的意思,反奏言什么取士本在实学,大金吾之奏深切科场弊窦,首场不过寻章摘句,通达时务必于后场乃见,如后场驰骋该博,初场便是平平,亦该甄拔前列,以示崇重实学之意。

  和预想的似乎不太一样,正主没出来,一个挂名的却上蹿下跳,还比丁南山更进一步,朝野上下还没反过味儿来,礼部尚书刘机又跟上题本,内容大同小异,不过委婉了许多,只说士子看重首场之事积重难返,此后二、三场试中有条陈时事、扬榷古今者,即便初场稍有瑕疵,也当酌量收录……

  群臣不明所以,礼部几时与丁南山好到穿一条裤子了?有那明眼人忽然想起,贡院失火案丁南山将刘世衡这位总提调摘得干干净净,只处置了一群看守杂役,刘大宗伯恐怕是在投桃报李,才对丁寿的越俎代庖之举随声附和……

  既然礼部自己都不在意,旁人也懒得去开罪丁寿,随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便有旨出:朝廷取士本为世用,乃有用世之才不在制义中见奇,重在实学,今起分房考官务虚心详阅,卷必细阅细批,取卷兼重后场,以罗异材,详依丁寿奏拟严行,不得违玩。

  好嘛,朝廷取士大典依锦衣武臣的条陈而行,这可是天大的新鲜事,朝野间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不得不说丁南山这奏疏的确言之有物,尤其切中了许多关心时务、不甘只寻行数墨的士子心声,如此一来,他们不必再点灯熬油地在故纸堆中逐字细抠那一条条僻章诡句,进身之路开阔许多,虽对进言这条陈的人身份略有些抵触,更多的则是感激与庆幸。

  当然也非人人高兴,至少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子们对朝廷颁发这样的明令多有非议,但这些人手无缚鸡之力,除了一肚子之乎者也,没有半点可以威胁到丁大人的地方,这些书呆子们心里怎样想,二爷还真就不在乎。

  丁大人似乎是不打算消停,一波热议未过,紧接着又上了第二份奏疏:重修各地贡院。

  相比前道手本有人欢喜有人愁,他这份谏言倒是皆大欢喜,应考的人都知晓,贡院号舍建制逼隘,皆为木板苇席搭就而成,春试不能御寒,秋闱难隔酷暑,身处其中,苦不堪言,且考棚栉比鳞次,一旦失火,就成连云之势,小命搞不好都要交待其中,不过大家为了出身功名,纵然其中千难万险,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如今有人肯为其发声,天下士子自然拍手称快,连那已功成名就的左班官员,回想起当年应考之苦,都是感同身受,对重修之事乐见其成,只是那最关键的一点:钱从哪来?

  大明朝的地方税收总的说来分为两块,一部分起运京师,充作朝廷用度,另一部分扣留州县本地,支给经费,名曰存留,大抵上是各占一半,中央钱袋子干瘪的时候也会适当调整起运比例,」存留「制度被彻底玩坏还要等大清的」圣君贤主「们入关以后,此时让地方官们头痛的还是如何应对刘太监。

  因查盘中发现地方有司侵吞虚耗钱粮,刘瑾将各地府库存留解运京城以资国用,当然老太监也不是要把地方给搜刮干净,基本运作还是要维持的,地方确有事端奏请更多留用也无不可,只是要求每年年底必须将收支账目列个明细上奏朝廷,做到有据可查,贡院修缮属地方开支,合该各地官府出款,可如今被勒紧脖子的地方大员们哭穷还来不及,莫说没这笔闲钱,就是有也不会露出来等着刘瑾派人来查。

  还好这个担忧没有多久,内廷又有旨出:士子乃国之重器,安危岂可轻忽!固因贡院地域所限,难得舒展扩建,但为万世长久之计,发内帑重修号舍……

  妥了!皇上出钱办事,大家最担心的问题解决了,于是乎」天恩浩荡「、」广洒甘露「、」陛下仁恩厚德「等等歌功颂德之词满天飞,天下士子同沐君恩的时候,原本对那位锦衣缇帅的成见也不免在潜移默化中略有改观。

  」银子!二爷的银子啊!「某人躲在房间中捂着胸口大叫的不和谐声音,恐怕是无人知晓了。

  ***    ***    ***    ***

  北镇抚司,诏狱。

  刑房内凄厉惨叫声萦绕不绝,赵府管家头上戴着一个绳箍,两旁各有一名锦衣卫分扯着绳索将之收紧,那管家只觉头疼欲裂,脑袋一圈好像有万把钢针在戳刺一般,头骨」咯咯「作响,脑仁儿几乎要炸开般痛苦哀嚎。

  」停一下。「杜星野打了个手势。

  行刑的锦衣卫收了力道,熟悉门道的还递了一个木桶放在他脚下,赵府管家扑过去抱着桶猛一通干呕。

  杜星野施施然走近,俯身体贴地帮着拍了拍后背,一副悲天悯人的口吻道:」老弟运气不错,卫帅交待了不能见血,好多手段使不上,只有先请你尝尝这道「猿猴戴冠」,接着咱们再试试这儿的「玉女登梯」。「

  赵府管家头晕目眩,还没缓不过劲儿来,抬眼又见锦衣卫捧了一副大枷向自己逼来,登时吓得面无人色,」我招!我招啊!!「

  ***    ***    ***    ***

  」哟,合着赵经和崔百里是这般勾搭一起的,姓赵的这家底挺豪横啊!「丁寿拿着管家供状抖了几下,一脸戏谑。

  」供状上说那姓赵的在濮州任上就贪得无厌,没少刮地皮,此番若非大人知几得早,这贼厮鸟在工部还不定贪墨多少工程银子呢!「杜星野阿谀陪笑道。

  丁寿怪眼一翻,」赵经是被崔百里所杀,与我有何关系?「

  」确是崔百里干的,属下信口胡吣,卫帅不要见怪。「杜星野急忙自己掌嘴。

  这老小子越来越适应官场身份了,丁寿」嗤「的一笑,再低头看看供状,往桌上一扔,」这供词不成……「

  ***    ***    ***    ***

  正趴在牢房里哼哼的赵府管家再度被提了出来,还没等明白过味儿来就被五花大绑到了木制刑架上,眼瞅着北司的刑讯高手们一脸狞笑地朝他逼近,管家心胆欲裂,哭嚎道:」小人真的什么都招了,句句是实啊!「

  杜星野阴着脸走了过来,」不想再遭一遍罪的话,就重新招份口供来!「

  ***    ***    ***    ***

  工部郎中赵经府门前白幡高挑,府门洞开,新搭起的灵棚前人来人往,内里哭得地动山摇,夹杂着和尚道士超度打醮的诵经声,乱哄哄嘈闹不堪。

  万氏这几日很是难熬,本想四处求告为亡夫讨回公道,可这命案还未等掀起波澜,便一切尘埃落定,案情大白天下:赵经为护院崔百里所杀,丁寿现场缉贼,崔百里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等等,那锦衣帅摇身一变竟成了阖府恩人,合着他大闹赵府是为了赵经报仇来着?

  万氏心中有疑,自不肯罢休,不惜送上重礼,再度恳请王鏊为其主持公道,王守溪倒不负君子之名,念着师生一场,没趁机再盘剥于她,将她那份心意原封退回,并暗中告知:此案已是钦定,不要再生事端,留着钱财好生度日吧。

  得了阁老忠告,万氏惊惧于丁寿手段之余,也息了上告的念头,夫妻俩成婚多年,赵经纵横花丛,平日她也未少受冷落,为了那么个负心薄幸的家伙拼了身家性命,自己想想也觉不值,念在夫妻一场,身后事给他风光大办,尽了心意也就是了。

  不得不说赵经还有些运道,才刚升了官职,灵前一应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同年进士、工部僚友等亲朋故旧纷纷赶来吊唁,也算死后哀荣,可她一介女流,迎来送往多有不便,几日下来,万氏忙得焦头烂额,身心交瘁。

  这日趁着间歇,万氏才倚着桌子小憩,又听府门前执事高声叫喝:」吊客到——「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