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碧血剑之日月丽天,14

[db:作者] 2025-07-25 14:23 5hhhhh 7610 ℃

  到了定远号指挥室,郑芝龙不禁为媺娖的风姿倾倒。他久仰媺娖的威名,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位国色天香的妙龄少女。他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向媺娖行礼道:“福建总兵郑芝龙,见过公主殿下。”

  媺娖笑道:“郑总兵免礼。坤兴久仰郑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郑芝龙连连逊谢。两人客套一番,媺娖唤来了郑森与他父亲相见。郑芝龙见爱子成材,也是欢喜。众人见礼既毕,媺娖便让郑森取出台湾地图,宣布了进军方案,众人俱是凛然遵命。

  台湾本岛地形东高西低,人口会聚西部。荷军的据点台湾城、赤嵌城则位于台南。这里海岸曲折,两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台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屿相连,叫做七鲲。每座山屿相距一里多,彼此毗连环护。

  一鲲北面隔海有北线尾小岛,其间海面叫大员港。北线尾北侧为鹿耳门港。荷兰人修筑的城堡台湾城在台江西侧的一鲲,赤嵌城在台江的东侧,互为犄角。

  荷兰人在台的总兵力有2800人,有以威因克号为首的战舰12艘。其中在台湾城及其附近岛屿约有守军1800人,由总督揆一亲自指挥。另在赤嵌城驻军500人,由荷军头目描难实叮率领。至于其他堡垒和港口大约共有500人驻守。

  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大员港,是南航道,在北线尾与一鲲之间;一条是北航道,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即“鹿耳门航道”。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但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北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

  四月的台南已是颇为温暖,台湾总督揆一搂着身边两个全身赤裸柔顺乖巧的东方女奴,欣赏着总督府花园的芳香美景。

  上周他收到情报说有明军战船近百艘在大员港外游弋,害的台湾城中的荷兰议员们紧张了很久,但是揆一却并不在意。明军的战船在他印象中都是接舷战思路,若是在海上倚多为胜还可以,但想攻打有坚固炮台的港口却是力有不逮。果然在荷兰军港的大炮放了几炮之后,这些战船都远远地躲到了射程之外。

  揆一走到总督府的望楼上,向港外看去,惊奇地发现那些船只都消失了。他们一定是被荷兰的大炮吓跑了,这些愚昧的东方人。揆一得意洋洋的想道。

  忽然,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冲进来报信道:“总督大人不好了,明军占领澎湖了。”揆一一惊,手里的望远镜掉到地下,镜片摔得粉碎。

  “公主殿下,真是神机妙算,谅那揆一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我军会使这暗度陈仓之计。”郑芝龙站在定远号船头,欣赏着远处已是隐约可见的赤嵌城。

  媺娖笑道:“这却要多谢令郎,若非他仔细收集台湾的水文资料,我军也不知道鹿耳门航道在初一、十六会有大潮,可供军舰通行啊。”

  郑森以手抚胸,行礼道:“殿下过奖,这本是属下的份内之事。”

  众人正在谈笑,有兵士报道:“前方发现四艘荷兰军舰。”

  郑芝龙连忙道:“殿下,请让下官率纵火船出战。”媺娖笑道:“多谢郑将军美意。此战还是交给令郎手下的第三舰队吧。”郑森欢喜应命,率领五艘战列舰排成一字纵队,以定远号为首,加速前行,不一会就将大队抛到后面,迎面向荷军战舰群驶去。

  荷军战舰指挥官迈克斯见明军战舰排成一线,侧舷正对己方炮口,向左侧斜插而来,不禁鄙夷地道:“这帮土著,跑来找死。”在他的经验里,郑芝龙所部明军的火炮都装备在船首和船尾,一般只有几门,一向都是一拥而上,用铁爪挂住敌舰搞接舷战。像这样以侧舷对着己方,简直就是送上来给自己的大炮做靶子。

  迈克斯下令荷兰舰队以密集型队列迎向了明军一字型纵队,准备等着明军舰队进入射程打算开始一场大屠杀。谁知还有2000码距离,就迎来了明军战列舰的一轮齐射,迈克斯指挥的“赫克托”号作为旗舰,更是得到了重点关照,甲板上一片狼藉,燃烧着熊熊大火,船身水线下更是破了一个大洞,眼看就要沉没。而“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也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损。只有通信船“伯玛丽亚”号躲在右侧,没有受伤。

  迈克斯这才知道明军战舰的大炮极多射程极远而且都集中在侧舷,只是此刻荷军战舰变向也已经来不及了。很快荷军就迎来了第三舰队的第二轮齐射。没多久迈克斯和他舰队都葬身海底,只有通信船“伯玛丽亚”号见势不妙,迅速逃向外海。“鹿耳门海战”在不到一个时辰中就已结束。

  此战明军一舰未损,击沉荷军三艘战舰,充分诠释了大舰巨炮和战列线战术在近代海战中的意义。此战也被视为近代海军战列舰时代拉开序幕的标志性战役,因而被载入史册。

  赤嵌城里的荷兰指挥官描难实叮见了明军的威势,不禁吓得浑身发颤,说道:“明军的战舰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现在该怎么办?”

  赤嵌城的陆军指挥官多德尔上尉说道:“阁下不必担心,明军的战舰虽然强大,但他们的陆军却是些拿着冷兵器的土著,只要我们放几枪,他们就会四散而逃的。至于明军的舰队嘛,阁下可以学习下明军的纵火船战术……”描难实叮闻言大喜,立即安排部下去准备小船和火罐去了。

  海战胜利之后,媺娖和郑芝龙走到甲板上,欣赏着刚才的战果。

  郑芝龙见到第三舰队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心中也是惊叹。他知道要是刚才是自己和荷军作战的话,即使能胜,损失也必惨重。他在敬畏大都督府海军实力的同时,也不禁暗自庆幸自己的爱子郑森当年做出的选择。看来郑家的未来就要靠森儿了。郑芝龙心中暗暗想道。

  这时,军舰上忽然传出了警戒的哨音,他抬头望去,却见到数十艘纵火船向己方驶来。郑芝龙连忙对媺娖进言道:“殿下,此乃纵火船之术,这些小船数量甚多,一旦沾上极其麻烦,我军还是向后避避吧。”

  媺娖微笑摇头道:“请相信令郎的指挥。”郑芝龙却是有些担心,他当年就曾以纵火船之术大败荷军,见到爱子不避不让,不免担心爱子不知道纵火船的厉害。

第四十二章 收复台湾城

  就在荷军的数十艘纵火船气势汹汹的冲向明军战舰时,郑森不慌不忙,安排五艘战列舰摆成了交叉队型迎战。

  当荷军距离明军3000米时,就迎来了42磅和32磅加农炮的第一轮洗礼。荷军十几艘小船被击中,船上的火药被引燃,便如在海上点起十几个火炬一般。

  荷军加速冲过火网,没多久又迎来了第二轮齐射。这次齐射由于离得更近,明军的射击更加精准,再加上十八磅和九磅炮的加入,导致明军的火网更加密集。那些小船上本来就带了不少易燃之物,在明军霰弹攻击下,大多都被引燃爆炸。

  只有寥寥几艘小船接近了明军军舰,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整齐的排枪。只有一艘火船的残骸撞到了经远号,但经远号水线上的铁皮护甲却断绝了荷军的最后一丝侥幸。郑森更是下令射杀了所有落水的荷军水手。

  赤嵌城上的荷兰军士见了这一幕,都切齿咒骂明军野蛮残暴,却没有人敢再来海上送死了。

  郑芝龙心中却是五味交集。刚才的这场战斗既显示爱子的指挥技巧,也展现了朝廷海军的狰狞爪牙。

  他见了这场战斗之后,不由得假象了自己的郑家水师和第三舰队的交战过程。显然不论是接舷战还是纵火船,都会在靠近第三舰队战列舰前被送入海底。他心中不由升起了英雄迟暮之意,看来自己是该回乡养老了,所幸森儿深得公主信重,未来的郑家还是交给森儿吧。

  这时战舰忽地一停,耳边传来了媺娖的声音:“郑将军,我军该登陆了。”郑芝龙回过神来,抱拳道:“殿下,登陆后请让末将打这头阵。”媺娖看他语气诚挚,便欣然应允。

  明军大队在禾寮港登陆。郑森依照媺娖军令,指挥第三舰队为陆军提供舰炮压制。媺娖带了陈圆圆、何铁手和陶红英率三千凰羽卫登陆,同时郑芝龙浩浩荡荡的一万大军也上岸安营扎寨。

  期间荷军发炮阻击,却吃了第三舰队几轮齐射,所有近海的炮台都被打哑。

  当地百姓乡民这些年深受荷兰人欺压,箪食壶浆,前来迎接王师。媺娖派郑森率领第三舰队进入台江彻底切断赤嵌城与台湾城的联系,郑芝龙率本部将士进攻赤嵌城。

  赤嵌城中描难实叮见识了第三舰队的火力之后立即派人向台湾城的总督揆一求救,这时有兵士报告说明军开始出营,有攻城迹象,连忙派人去找贝德尔上尉商议对策。

  片刻之后,兵士回报说贝德尔上尉率领了400火枪兵出城迎战。描难实叮闻言大惊,他现在深深敬畏明军的火器威力,只想着固守城堡等待台湾城和巴达维亚来的援军。现在听到贝德尔冒然出城迎战,焦急愤怒之下,也只能跑到城头去观看战况了。

  贝德尔原本也被明军战舰的炮火震慑,但当他看到郑芝龙的一万大军时,白人的自信又回来了。在他看来,这些手持刀盾长矛的步兵,只要来一轮齐射,自然崩溃。他没有征求描难实叮的同意,便自己带着城中的400火枪兵出城迎战,打算给明军一个当头痛击。

  郑芝龙今日见了媺娖海军威势,特意抢了这个攻城的任务来,也是存了展示自家军势的意思。媺娖带了凰羽卫跟在后军观看。

  见到荷军出击,郑芝龙部下上去迎战,哪知距离荷军还有100多米,荷军排枪放出,郑军倒下了几百兵士,其余士兵都是吓得逃回,

  荷军士兵指手画脚,极是得意。有部下知道火枪装弹不易,呼道:“红毛鬼放了一枪,要上火药装铅子,大伙儿冲啊!”郑军冲到半路,荷军换好了子弹,又是一轮排枪,击杀了数百人。

  郑军两阵下来,死伤五六百人,兵士畏惧荷兰火枪厉害,都不敢进攻。荷兰人毕竟人少,也不敢追击。两军竟成僵持之状。

  郑芝龙看自家数千大军,被区区四百荷兰兵吓住,自觉在媺娖面前丢了人,正要组织敢死队冲锋,却被媺娖拦住。

  媺娖笑着对陶红英说道:“荷兰人拿了些火绳枪就沾沾自喜,且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大都督府的火器!”红英欢呼领命,只带了500凰羽卫上前。

  对面荷兰兵看到明军换了一队美女上前,都感诧异。贝德尔笑着对左右说道:“看来大明帝国是想送些美女来慰劳慰劳我们了。”身边兵士都是大笑。

  只见那些美女走到150米处,排成一排,举起了火枪对着自己。贝德尔灵机一闪,惊叫道:“该死!她们也是火枪兵,射程比我们远!快卧倒!”话音刚落,远处一阵枪响,荷兰阵地上血肉横飞。看着身边一地的死伤兵士,贝德尔心胆俱裂,喊道:“撤退!撤退!”剩余的荷兰士兵也顾不上受伤的伙伴,纷纷转身拼命的向赤嵌城逃去。

  陶红英适才已经看出了荷兰火绳枪的射程只有100米,而凰羽卫的滑膛枪则有150米。因此她率领这些姑娘不紧不慢地保持在荷兰军身后120米左右处,悠闲地点杀荷兰军。这些荷兰军在挨了几轮齐射后纷纷崩溃,贝德尔还率了一些人企图向凰羽卫发动决死冲击,但无论是逃是战,这400荷军都死在了凰羽卫的枪下。

  郑芝龙在远处看了这一幕,不禁心中大震。他的一万大军在这400荷兰兵前裹足不前,转眼间400荷兰兵又被500凰羽卫轻易射杀。想想大都督府麾下的三军一卫,如果都是如此实力的话……郑芝龙不敢多想,只是下令全军攻城。

  此刻赤嵌城头的描难实叮见到400荷兰兵全军覆没,不禁眼前一黑,晕倒在城头。凰羽卫和郑军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这座守卫空虚的城市。期间有一个郑军兵士见到一个红毛鬼夷晕倒城头,悄悄四边无人注意,趁机挥刀割下了人头,拿去换赏。可怜描难实叮不明不白,便死在了小兵之手。

  此战得胜之后,明军分兵扫清了各堡的残敌,集中兵力包围了台湾城。台湾百姓见王师强盛,乘势起义相助,除了台湾城外,其他各地的荷兰人都被百姓围杀。揆一收拢兵力,扼守台湾城,企图凭借火枪犀利和城堡坚固坚守台湾城等待巴达维亚来的援军。

  台湾城长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调灰垒砖,坚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数十尊。郑军攻了几次,都被城头密集的炮火压制,一时只得退了下来。

  媺娖下令从战舰上卸下火炮,在城外筑起高台,居高临下,压制城内炮火。当地百姓扶老携幼,纷纷相助。没几日炮台筑成,台湾城内顿成一片火海。揆一被流弹炸死,余下的荷兰军开城逃跑,却被凰羽卫堵住去路,几轮齐射后都做了枪下之鬼。

  台湾本岛既然收复,按照大明的行政划分,应当由福建省管辖,媺娖便交给郑芝龙负责台湾防务,自己会合第三舰队前去迎战荷兰援军。

  崇祯十六年六月,荷军海军指挥官雅科布率领一支由700人、10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向南中国海进发,他还不知道台湾已经被大明收复,正在焦急的赶往台湾城。

  方到台湾海峡,雅克布就见到对面20艘巨舰挂着红底金龙旗成两列纵队向自己驶来。雅克布连忙下令己方舰队做好战斗准备。只是此时欧洲军舰还没有战列线战术的理念,荷兰军舰仍是凑成一团。

  两军甫一交锋,荷军立刻就体会到明军纵队阵型的好处。明军的战舰数量本就是荷军的2倍,火炮数量更是在荷军3倍以上,这时成两列纵队将荷军夹在中间,从侧舷上肆无忌惮地宣泄着火力。荷军因为阵型的限制,本就有限的火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没多久就败下阵来,

  “厄克”号当即沉没,其他几艘军舰也被重创。

  随着战局的推进,荷军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是几艘明军军舰围观一艘荷军军舰了。雅科布见大势已去,只好降旗投降。明军带着俘获的5艘荷兰军舰驶回了台湾。

  此战明军只有“经远”号1艘军舰受损较为严重,战后更是趁势攻占了荷兰人在硫球群岛的基地。琉球王本就是大明的藩属,见到明军来救,欢喜归附。

  至此荷兰人在亚洲地区的主力舰队尽失,东亚海域彻底成为了大明大都督府海军司的后花园。

  消息传回巴达维亚,荷兰当局惊恐万分。此时巴达维亚兵力空虚,荷军生怕明军会趁势攻来,决定封锁海域,加紧修筑炮台,以防万一。

  好在数月之后明军派人辗转传来善意,要求荷兰人保障华商在东南亚的正当贸易安全,作为交换,大都督府也许可荷兰商人在东亚的正当贸易,巴达维亚总督闻讯后欣喜奉命不提。

  自此,大明的海军实力深深震慑了荷兰当局,荷兰逐渐开始调整亚洲战略,谋求与大明的互利合作。

第四十三章 苦战鏖襄阳

  在媺娖征战台湾的同时,中原大地上也迎来了一支胆敢挑战大都督府威严的队伍。

  李自成北攻开封失利,听闻长平公主率凰羽卫远征台湾,遂南下湖广,企图攻取襄阳。他忌惮大都督府卢象升天雄军的厉害,派出使者联络张献忠和罗汝才,约定三家一起合兵进攻,城破后平分财帛女子。

  三人一拍即合,张献忠派部下李定国率师5万,罗汝才更是亲自率军10万,与李自成的20万大军会合,诈称百万,浩浩荡荡直往襄阳而来。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昔日南宋吕文焕与郭靖据此一城,力抗蒙古大军三十余年,实在是城高池深,固若金汤。

  如今陈永华奉命率领天雄军驻守此地,更是在城墙上摆上了数十门大炮。三万天雄军将士手持长枪火铳,昼夜轮班巡逻,端的是甲坚兵利、行伍严整。

  襄阳百姓原本听说有百万流贼来犯,都是慌得六神无主,出门见了天雄军军容,总算稍稍宽了些心。

  这日陈永华正在城头巡视,忽见远处一骑奔到城头,飞身下马,查过腰牌后进了城门,直往自己处行来,便知是哨探到了。那哨探向陈永华行过军礼,便报上了贼军情况。

  上次左良玉兵败后,一直躲在南阳。这次三贼会兵,李自成大军从洛阳直下襄阳,南阳正在途中。左良玉不敢交战,向南撤退,没想到路上却遇到了李定国,一场大败之后,向西突出重围,行不多远,一头撞到了罗汝才手下。

  此刻左良玉兵困马乏,无力再战,想要向罗汝才投降,罗汝才却怕他诈降,假意相许,到了面前却唤出一队亲兵将左良玉斩成了肉酱。罗汝才击杀左良玉,挥师向前,没多久就和李自成、李定国相会,三支大军浩浩荡荡,直往襄阳杀来。

  数日后联军抵达襄阳,连营七百里,将襄阳团团围住。城内将士百姓看到外面满山遍野都是贼兵,不免心惊胆战。只是众人听闻四川沦陷后张献忠屠城惨状,倒也没有投降之心。陈永华又派出官兵宣讲开封城万众一心击退李自成之事,城中人心总算稍定。

  李自成大军到齐,听闻守城的乃是陈永华而非卢象升,不禁大笑道:“长平公主派这无名小卒统带天雄军,看来是大明的气数尽了。”当即下令攻城。

  只见数万贼军大声呐喊,手持铁锹绳索,一起涌上。原来李自成攻城别具特色,不用云梯撞车,而是让士兵用铁锹挖掘城墙,凿取砖石,挖出几个大洞后填上火药炸城,极是厉害。

  只是这些兵士冲到半路,距离襄阳城还有1000多米,就迎来了天雄军的第一轮炮击。从天而降的霹雳释放出无数夺命的铁片,明军的开花弹一轮就夺去了两三百人的性命。但是闯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数百人在这数万人的潮水中不过一朵浪花而已。

  这些由饥民组成的队伍只是木讷地看了下爆炸处的烟尘,就在督战军官的催促下继续向前冲去。1000米的距离不过几分钟就到,期间闯军又挨了十几轮炮击,但这些士兵却表现出了惊人的胆魄,或许在饥饿和杀戮的长年刺激下他们早已经漠视生死了吧。

  眼见这些闯军冲到了城下,陈永华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挥刀下劈,命令道:“以三段击,开火!”只听得城墙上连绵不断地响起了枪声,距城150米以内的地方上血流成河,积尸成墙,成为了一条死线。

  闯兵虽然悍不畏死,但这样上千兵士一排排地倒下,却也摧垮了他们的心理界线。也不知谁先发了一声喊,闯兵顿时如流水一般,向后退去。只是在逃跑时不免自相践踏,又多留下不少尸体。闯军的第一轮进攻,在不到半个时辰间就已结束,只是在城下留下了五六千具尸体。

  李自成在远处看着眼前这惨烈的一幕不禁目瞪口呆。这些年他征战四方,身经百战,一场战阵死个几万人也都见的多了,但像天雄军这样割草般收割性命的杀戮方式却从未见过。他的部下虽多,但却经不起如此速度的消耗。李自成恨恨的挥了下马鞭,下令收军回营。

  襄阳百姓见天雄军如此轻易地就挫败了贼军的攻势,不禁欢呼雀跃。当地士绅更是在城内摆下庆功宴,邀请陈永华前去赴宴。陈永华以贼兵未退,不可大意,尚需安排布防为由,推脱了宴会,自去安排将士巡逻布防。天雄军经此大胜,士气大涨,众人都是摩拳擦掌,等待李自成的再次进攻。

  次日一早,李自成果然又来攻城。这次他拼凑了1万刀盾兵,想用此抵挡火枪。陈永华放这些兵士来到城下,下令开枪,在这十几米的射程上,火枪居高临下,又岂是那些木盾可以阻挡?眼见得那些兵士又是一排排的倒下,败退就在眼前。

  李自成看的目眦尽裂,下令道:“传孤将令,大军压上,有敢后退者,斩!”他命手下刘宗敏,刘芳亮,郝摇旗,高一功众将督率本部精锐作为监军,押着那些饥民冲锋。见有迟疑后退的,顿时刀矛齐下。那些饥民见进也是死,退也是死,只好拼命向前。只是他们纵然冲到襄阳城下,没有云梯等攻城器械,也只是待在城下等死。

  李自成的掘墙战术用在那些小县城还可以,襄阳这种砖石结构的坚固城墙,一时半会哪能掘得动。眼见得城下积尸无数,闯军却是毫无进展。

  李自成正在焦躁,身边一个文士上前凑到他的耳边,说了些什么。李自成眼睛一亮,派出几个心腹向刘宗敏等人传令去了,同时几个信使向李定国和罗汝才营内奔去。

  那献策的文士正是牛金星。他见襄阳城火器犀利,急切难下,便向李自成献上两策。一是围三缺一,三家各自负责一侧城墙,空出一门不攻,既可以瓦解守军斗志,又可以借机消耗另外两家的实力;二是填尸做梯,让兵士以死尸为盾,遮挡枪弹,到城下积尸成梯,便可一拥而上。

  李自成依计而行,襄阳守军压力果然大增。那时候火枪穿透力和准确度都不够,闯军以尸为盾,渐渐逼近城下,那些饥民在身后闯军的逼迫下,将亲友同乡的尸体堆在城下,为闯军登城提供阶梯。稍有迟疑退避,后面就是一枪刺来。这些百姓只得苦苦挣命,期望城上的枪弹不要落到自己头上。可怜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官匪相争,死的最多的却是无辜平民。

  眼见得城下尸如山积,渐与墙齐,闯军已有不少兵士跃上城头,与天雄军将士开始近战,陈永华果断下令道:“火枪手退后,长枪兵布枪阵上前。”

  这时就看出天雄军平时训练的素质。只见后排长枪兵排成数排,整齐向前,在队列中留出几条通道。火枪手后撤时井然有序,不乱不挤,排成无数列纵队从阵中通道撤退。待到火枪手退尽,长枪兵阵型一紧,便填住了阵中空隙。

  只见一排长枪板甲的钢铁洪流,整齐划一,举步向前。那些先登上城的闯军兵士都是百战劲卒,见了天雄军变阵的整齐迅速,都看的目瞪口呆,知道遇上了从未见过的强敌。

  天雄军这一套阵法,本是为了对抗清军铁骑而设。虽然大都督府军械司对火枪不断改良,现在的射程已经达到150米,熟练枪手的射速能到一分钟6发,但是在平原之上,一旦遇到清兵大队铁骑,仍是麻烦。150米的距离,对于清兵只是数秒即到,即使用三段击战术,也只能击落前几排的清军。

  为了平原野战克制清兵铁骑,必须用长枪兵作为辅助。这些长枪兵都是手持3米长枪,身着铁盔板甲。平日苦练配合杀敌和准确突刺的战技。临战时排在火枪兵之后布成枪阵,待到火枪兵完成齐射后退入阵内,由长枪兵肉搏制胜。只是没想到今日守城作战,倒让闯军先见识了这一杀阵。

  只见对面一排铁甲枪兵平举长枪,跨步向前,正午的阳光照到铁甲之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3米长枪组成的枪林,直直地向闯军城头上的兵士逼迫而来。

  这些闯兵都是百战老卒,有几人抛下手上的尸盾,挥刀冲上,才到阵前就被几支长枪一起刺透。

  有人举起尸盾作为遮挡,但也只是顶住了几支长枪,当他准备拔刀突击时,右侧数支长枪一起刺到,轻易地突破了他的皮甲,深深的穿透到他的内腑要害。

  有人突发奇想,想要滚地而进,去砍长枪兵的腿脚,但在地上就被扎成了血葫芦。

  面对如此杀阵,闯军将士都后悔自己没有带来长枪,以至于只能被动挨打。他们在天雄军枪阵的逼迫下不断后退,硬是被生生从城头逼退。

第四十四章 孰敢争锋芒

  李自成见大军已经攻上城头,却被天雄军从城头逼下,不由大怒,拔刀纵马,就要亲自上前。

  身边牛金星和宋献策将他死死拉住,劝谏道:“闯王,敌军火器厉害,不可上前啊。”李自成挥刀斫地,愤愤道:“难道就这么功亏一篑不成?”

  牛金星劝道:“襄阳城高池深,敌军火器犀利,我军粮饷不继,久必生变啊。闯王何必执着于此城,不如让城别走,北上中原吧。”

  李自成犹豫许久,咬牙道:“先生所言有理。但孤总是不甘心。且让孤再攻一次,若不能下,就此撤退。”他下令精选营中百战老兵,发给长枪巨盾,做一次决死冲锋。

  此刻闯军已被赶下城头。陈永华看了闯军精选锐卒,持枪上前,不由笑道:“闯贼无知,以为换上长枪就能叫枪阵了吗。”下令长枪兵沿着闯军铺设的尸梯下城,背靠城墙,列阵而战,火枪兵在墙头摆好队形,蓄势待发。

  闯军精锐顶着炮击冲到天雄军阵前,却发现虽然自己手里也换了长枪,但形势却一点也没改变。头顶有着对方火枪兵连绵不绝的火力压制,稍一抬头就难免中弹;对方身上的板甲极其坚韧光滑,就算刺中了枪尖也被滑开;己方都是各自为战,对方却是配合默契。

  闯军往往一枪刺出的同时,不是被火枪点名,就是身上被长枪开了几个血洞。这些老兵作战虽是悍不畏死,但这样必死的战阵却没人愿意去冲,战了半晌之后,也不知是谁发一声喊,顿时一起后退,逃到了明军火枪射程之外。

  李自成看到闯军败退,默默无语。旁边众将一起解劝,都说儿郎们已经尽力,只是天雄军太过难缠,就像刺猬一般,无处下嘴。一帮人正在七嘴八舌的咒骂天雄军,忽见后军大乱,无数士兵和家眷高呼道:“明军来啦,大家快逃啊。”

  众人大惊,一时还没想清楚明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却见败兵已经冲至。方才几番攻城,闯军精锐都在前军,这时后营已乱,众将竟是无法收拾局面。

  李自成和众将连喊带叫,挥刀斩杀了不少败兵,方才约束了些部众,却见后方烟尘大起,一彪铁骑冲杀而至,身边的部众顿时一哄而散。众将无奈,只得拥了李自成一起逃命。

  此时贼众大乱,四面八方溃散而逃,途中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李自成领兵向北而逃,才到汉江桥梁之上,却见数万明军,身穿铁甲,手持长枪,排成一道钢铁城墙,挡在退路之上,背后立着数排火枪手,黑洞洞的枪口指着己方,就等自己冲上前去。

  前排闯军知道明军枪阵厉害,不肯前进,后排拥挤上来,不免自相砍杀,一起落江。后续闯军不知前面情况,只是一味涌上。眼见得汉水渐渐变成赤色,江面上漂浮着无数尸体。

  李自成极是果决,见到这里后路被堵,当即弃桥他走,沿着汉水南岸收拢败兵,所幸一路倒是再没遇到明军。

  李自成和众将狂奔半日一夜,堪堪逃到随州,一看身边部众,只剩下不到万人,不由长叹道:“孤一时不察,遂成竖子之名。”众将一起劝解。

  李自成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便下令突袭随州。随州守备沈至绪出兵迎战,却不是闯军精锐对手,沈至绪战死,随州守军逃回城中,闭城自守。李自成便在城外扎下营寨,准备来日攻城。

  谁知夜里凌晨时分,营中忽然大乱,有数十支骑兵队伍往来冲杀,四处放火。为首的乃是一员女将,披发赤足,高声叫道:“长平公主率大都督府精兵到了!”闯军此刻都被大都督府四个字吓破了胆,听闻此言,不敢迎战,纷纷四散逃跑。

  其实那女子乃是随州守备沈至绪之女,名叫沈云英,她心伤父亲战死,涕泣入营,召集随州残部,选了数百敢死之士,假托长平公主之名夜袭闯营,果然一战成功。之后她为报父仇,便去襄阳从军,那些死士钦慕她的智勇,都随她一起往襄阳而去。

  李自成和众将四散逃出,在营外十数里外方才集合,只剩下数百人,也不敢回头查看,索性一路北逃,直逃到河南境内方休。自此之后,闯军一闻大都督府四字,都是心惊胆战,再也不敢南顾了。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