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碧血剑之日月丽天,16

[db:作者] 2025-07-25 14:23 5hhhhh 1320 ℃

  周遇吉搜集城中强弩火铳,安排兵士埋伏在城门两侧,自领大军开城出战。城外闯军未料明军竟敢出击,仓促接战,被周遇吉杀得大败。周遇吉往来驰突,驱散百姓身后的闯军,接引百姓入城。

  李自成见状大喜,督率袁承志、李过等将,向周遇吉杀去。周遇吉与闯军前锋战不数合,佯败入城。闯军前队蹑在明军身后,追入关中。

  这时只听得一声号炮,两侧无数火枪弩箭射来,闯军前锋纷纷坠马。闯军大将李过冲在最前,身中数枪,倒地而亡。明军两侧伏兵杀出,周遇吉回师掩击,大杀一阵。闯军情知中计,不免忙乱,前推后搡,进退两难,片刻之间已是伤亡了数千人。

  袁承志在后军看到闯军遇伏,不退反进,率领手下金蛇营冲上。他部下金蛇营是由袁崇焕关宁余部组成,战力非比寻常,与明军在城门处绞杀,渐渐占据优势,开始控制住城门。

  周遇吉见势不妙,亲自带领亲兵家丁,迎战金蛇营。一把大刀被他挥舞得呼呼生风,左劈右砍,一路勇不可挡。明军随在他身后杀上,一时士气都是一振。

  袁承志见到周遇吉冲击闯军军阵,拔出金蛇剑,拍马迎敌。周遇吉见袁承志向自己直冲而来,举刀当头劈下。袁承志挥剑一挡,大刀的刀头应手而落,随即挥剑向周遇吉斩去。

  周遇吉仓促之下,只得跳下战马躲避,同时将手中断刀向袁承志掷去。袁承志挥剑格开断刀,左手一扬,几枚金蛇锥飞出,周遇吉不及闪避,倒地身亡。

  周遇吉一死,明军顿时大乱。袁承志率军左右冲杀,除了周遇吉的亲兵感念将军厚恩,舍死相报,其他各军都开始溃散。随着闯军控制城门,源源不断的涌入城池,明军败势已是不可逆转。

  李自成见保定城破,策马长驱进城,笑着对袁承志道:“袁兄弟果然神勇,此番破城,全赖兄弟之力。”袁承志微笑逊谢。袁承志见明军向城外溃散,自引金蛇营前去追杀,李自成带了部下亲兵,往总督府行去。

  沿途行去,只见道路上尽是明军丢弃的兵器盔甲。行到府门,只见大门紧锁,周围空荡荡毫无人影。李自成下令撞门,部下奉令而去,空出了身边的一片空地。

  士兵们方才上去撞了两下门,却见院墙上忽地站起一队妇女,乱箭向李自成射去。李自成猝然遇袭,挥鞭格飞数箭,忽地一声痛呼,坠下马来。亲卫们纷纷涌上,各举木盾,挡住了箭枝。

第四十八章 崇祯死社稷

  李自成从地上爬起身来,只见一支箭插在他的左眼上,鲜血淋漓而下。李自成极是悍勇,拔下箭枝,挺立地上,由部下为他包扎伤口。他一声不响,待到伤口包好,拔刀前指道:“将此城屠的鸡犬不留!”部下大声奉诺,各自分工,有的攻府,有点去各处传令。

  原来放箭射瞎李自成一目的乃是周遇吉夫人刘氏。她也是将门虎女,听闻丈夫殉国,便召集自己训练的女兵,埋伏在院墙后,打算射杀一些闯军报仇,没想到居然射伤了李自成。

  闯军寻来几个屋梁撞门,却发现府门已被堵死,急切间无法攻破。刘氏带着女兵,居高临下地放箭,倒是射伤了不少闯军兵士。李自成在后面看的大怒,下令放火烧府。周遇吉阖门殁于此役。

  李自成烧了总督府后,还不解气,下令兵士屠城报复。闯军攻城受了好大一个挫折,此时趁机发泄,保定一城,顿成地狱,到处都是老幼妇孺惨叫呼号之声。这场屠城持续了数日,整个保定,除了逃出城去的百姓,城内竟是婴幼不遗。

  此战下来,闯军李自成重伤,大将李过阵亡,兵士死伤逾万人。李自成召集众将商议道:“北京京营有大军二十万,若是都跟周遇吉一样,怎么得了?况且山海关还有关宁军十万,数日内就可回援北京。不如回返洛阳,再做打算。”众将犹豫未决,只是劝他留驻数日,看看东西两路军进展如何,再做打算。

  数日后,李岩和刘宗敏传来捷报,山西和山东两省尽数攻占。李自成大喜。没两天更有宣大监军太监杜勋亲自投效。他不仅自己投降李自成,还带来了京营监军王之心和东厂厂公曹化淳的密信。李自成看后大喜,长驱北上,京师大震。

  左都御史李邦华,大学士蒋德琅,与少詹事项煜,倡议迁都,崇祯有旨谓:“国君死社稷,朕知死守,不知他往”等语。一面下诏令宁远总兵吴三桂与坤兴公主率兵勤王,一面令太监杜之秩监军居庸关。

  李自成兵至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首议迎降,巡抚朱之冯登城誓众,无一应命,乃南向叩头,缢死城楼下,太监杜之秩开关纳贼。闯军遂陷昌平,焚十二陵。

  崇祯看到军报说闯军兵迫京师、祖宗陵寝被焚,阅一行,叹一声,待到瞧完军报,下泪不止。各大臣亦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崇祯顾语工部尚书范景文道:“这都是朕的过失,卿可为朕拟诏罪己便了。”言罢,掩面入内。

  范景文等领旨出朝,当日拟定罪己诏,呈入内廷,即时颁发出来。诏中言辞恳切,检讨自己施政之过,希望得到臣民谅解,号召臣民恢复河山。只是此时闯军薄城,京城内人心惶惶,又有谁会关注此诏,谁能力挽狂澜呢?

  与此同时,清兵兵入蓟州,威胁山海关,吴三桂不敢离开。

  闯军兵迫京师,城外三大营,或降或溃。英国公张世泽飞奔入宫,报知形势。崇祯即召太监王之心和曹化淳募兵守城,且令勋戚大臣,捐金助饷。太监王之心最富,不肯输捐,崇祯涕泣而谕,仅献万两白银,余者或捐千两、百两不等。这些太监尚且私下抱怨,在宫墙上写“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等语。众大臣更是装出自己清廉自律的样子,一毛不拔。

  崇祯搜集内帑银两与宫中金银器物,勉强凑足二十万两白银,充作守城军饷。王之心和曹化淳又将军饷吞没,对将士托词乏饷。所有守陴兵民,每人只给百钱,还要自己造饭。大众买饭为餐,没一个不怨苦连天,哪个还肯尽力?

  李自成与李岩、刘宗敏会师北京城下,合军数十万,将京师围得水泄不通。李自成在彰仪门外向城上喊话,襄城伯李国桢在城头回复道:“我入你营为质,你派人与圣上面议。”李自成回答他:“何用为质!”即遣降贼太监杜勋入城。

  杜勋入城后,直奔大内,途中遇到王之心和曹化淳,密语多时,言道“我辈富贵自在,何必担忧?”等。杜勋入宫见帝,转述李自成议和条款,内容为:割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封李自成为大顺王,犒赏军银百万两,以后与大明兄弟相称。内阁诸臣缄默不语。

  崇祯听了条款大怒,推倒龙椅,骂道:“闯贼狂悖至此。祖宗之土,岂可予贼?”下诏御驾亲征,并让英国公张世泽搜寻勇士,护送太子朱慈烺南下江南,并诏封坤兴公主为摄政公主,都督内外诸军事。群臣闻诏,知道崇祯已有殉国托孤之意。

  李自成见谈判未果,挥师攻城。王之心一意献城,令守卒用空炮向外,挥手令贼众退远,然后虚发硝烟。只有内监王承恩所守数堵城墙,尚用铅弹实炮,击死贼众数千人。

  崇祯待在乾清宫,只听炮声隆隆,直入宫墙。他心烦意乱,正在殿陛间徘徊。忽见英国公张世泽浑身浴血,冲入殿中报道:“陛下,臣与部下才护送着太子行到外城,却见王之心和曹化淳开了彰义门迎贼入都。曹化淳还领了东厂番子劫杀微臣,将太子、永王、定王全部劫去了!”言罢倒地而亡。

  崇祯大惊失色,正在犹疑,又有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报道:“曹化淳引了闯贼正在围攻内城,请陛下快走!”崇祯出殿查看,只见远方火光烛天。

  崇祯带着王承恩来到坤宁宫,对周后说道:“朕不肖,以致贼寇犯京,社稷倾覆。所幸娖儿尚在江南,来日必可挥师北伐,光复我大明河山。只是朕却无颜再在世上偷生了……”

  周后听到太子被劫的噩耗,正在伤痛,此时不得不劝慰崇祯道:“陛下不必如此。且忍一时之屈,突围南下去寻娖儿吧。”

  崇祯摇头道:“朕意已决。”对王承恩吩咐道:“你派人去天牢放了孙传庭,护送皇后与孙传庭突围去天津,坐船南下京都。”又对周后道:“太子既然落入闯贼手中,料必无幸。所幸你腹中有孕,若是生为男子,便可承继大统,若是女子,就选宗室王子即位吧。”又吩咐手下传旨给后-宫嫔妃,令她们自尽,勿坏国体。

  崇祯和周后相对泣涕,不能抬头对视。未几孙传庭带到,崇祯亲自扶起孙传庭道:“朕以前错怪爱卿,悔之晚矣。”孙传庭跪地顿首,连称不敢。崇祯提笔写下诏书,加封周后为皇太后,传位于周后腹中皇子,加封媺娖为摄政长公主,都督内外军政。

  周后与崇祯伉俪情深,临别之际,拉着他的衣袖不肯放手。崇祯大声责道:“还不快走,欲让我朱家绝嗣么!”周后呜咽不能出声,和王承恩、孙传庭一起出宫。

  周后等离去之后,崇祯不带内侍,独自走上煤山寿皇亭,静静地眺望宫城。过了几个时辰,忽见内城烟火四起,哭声鼎沸,知道内城已破。他撕下衣裳,咬破手指,写下血诏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脱下龙袍冠冕,以发覆面,自经而死。

  周后等乘夜从内城逃出,来到外城。此时到处都是闯军和溃败的明军在趁乱劫掠,外城乱成一团。所幸孙传庭善于指挥,王承恩部下勇悍善战,一行人挑着空隙到了城门口附近。只是越到城门,闯军盘查越严,周后等忧急不已。

  忽然间大风陡起,黄沙蔽天,日色昏暗,雷声震动,大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城上城下的闯军都纷纷进入民家躲避冰雹。周后等人以手加额道:“此天不亡我大明也。”趁机逃出京城。

  众人出了京城,专挑僻静小路,向天津赶去。周后练了媺娖所教天魔诀,身体康健,孙传庭更是久经军旅。途中遇到小股乱兵,也被王承恩率大内高手斩杀。众人兼程赶路,三日后到了天津城外,只见远处官道之上一片银甲闪耀,旗帜上绘着白底火凤,正是凰羽卫到了。

  媺娖剿灭张献忠,回返南京,得报李自成北上开封,连忙派遣甘辉率骑兵从江淮北上,自己带了凰羽卫和毛东珠的第一舰队前往天津。甘辉率领光明骑才到淮北,李自成水淹开封,道路尽被黄河阻断。甘辉无奈,只好驻留当地,救灾防汛。

  媺娖率领第一舰队北上,途中遭遇风暴,延误了数日,到了天津,听闻闯贼已经水淹开封,击破保定,正往京师而去。媺娖大急,不知此刻京师是否已经沦陷。她留下毛东珠镇守天津,自己领了三千凰羽卫西进,却在路上遇到了周后一行众人。

  周后见了媺娖,痛哭失声,不能言语。媺娖心底一沉,知道崇祯多半罹难。王承恩趋上前来,详细禀报了京师情形。媺娖怀着一丝希望,想要出兵京师,却被大家一起拦住。最后只好回镇天津,派人打探崇祯下落。

第四十九章 天津灭山宗

  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骏马,入承天门,牛金星、宋献策、李岩、刘宗敏、袁承志等,骑马后随。李自成弯弓指门,笑对众人道:“我若射中天字,必得一统。”当下张弓搭箭,一箭射去,偏在天字下面插住,不禁愕然。牛金星忙道:“中天字下,当得天下。”自成乃喜。

  李自成投弓而入,来到德胜门时,太监王德化率领了三百余名内监伏地迎接,将李自成引入皇极殿。太监曹化淳押了太子、永王、定王来见,李自成大喜。又派人大索帝后下落,发榜悬赏,宣布有献出者赏金万两、官封伯爵,有敢隐匿者诛灭九族。

  次日在煤山发现崇祯帝尸体,见帝披发覆面,身著蓝袍,跣左足,右朱履,襟中留有遗诏,指血模糊,约略可辨。又有太监密保说周后和王承恩等人逃去天津,李自成遂派麾下大将袁承志率金蛇营前去追杀。

  闯军进城之后,不少外臣殉国。最著名的是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潞,左都御史李邦华,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少卿吴麟征等,或自刎,或自经,或投井亡身,或阖室俱尽。勋戚中有襄城伯李国桢,宣城伯卫时春,惠安伯张庆臻,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皆同日死难。

  与此同时,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陈演等,居然投降闯贼,带领百官入贺,上表劝进。闯军牛金星、宋献策等人,也是百般谋划。牛金星布置文武百官三次劝进,宋献策则献上卜辞,说什么“帝星不明、宜速正位”。复社名士周钟,写了一篇劝进表,文中称赞李自成“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辱骂崇祯“独夫授首,四海归心”。极得牛金星赏识。李自成遂在武英殿登基称帝,号大顺朝。

  闯军初进城时,尚能维持军纪,没过几日,匪性暴露,肆行淫掠。先令十家一保,如有一家逃亡,十家同斩。贼将各踞巨室,籍没子女为乐,而士兵充塞巷陌,以搜马搜铜为名,沿门淫掠。稍违者,兵加其颈。门卫甚严,即欲脱免,不可得也。不顾青天白日,恣行淫戏。

  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住入田国丈家,把朱纯臣、魏藻德、陈演诸人,拘系起来,极刑拷打,追胁献金。就连降阉王之心家,也被遣贼查抄。王之心家抄出现银十五万,金宝器玩,亦值数十万。各降臣倾家荡产,还是未满贼意,仍用严刑拷逼,甚至灼肉折胫,备极惨酷。这些人此时才后悔不该从贼,却已迟了。

  数日后传来军报,说袁承志金蛇营与长平公主凰羽卫在天津交锋,金蛇营大败,死伤殆尽,袁承志身中数枪,只和温青青两人逃回。

  原来那日袁承志奉命追击周后,行到半路,就被凰羽卫探知。媺娖前日得到崇祯殉国的消息,想起父皇对自己的疼爱信重,悲恸不已。不管崇祯治国是否得当,但他却是一位理想的慈父。自己的行止在当世实可算得上惊世骇俗,但父皇却一直纵容和支持自己。平日他俭朴自律,对自己却有求必应。想起此后父女天人永隔,媺娖不禁痛哭泣血。

  此刻媺娖听到闯军来犯,一腔悲愤终于找到了发泄的途径。她一面安排天津城内民众陆续撤向江南,一面布置破敌之计。

  袁承志率领金蛇营来到天津城外,却见城门紧闭,旗帜凌乱,城上也没有多少兵士值守。袁承志派出兵士围堵四门,打算攻下天津后大搜全城,寻找周后。

  袁承志挥师攻城,却见城头守兵只是胡乱向下射了几箭,便即逃散。金蛇营轻轻松松就控制了城门,开门入城。

  闯军方一进城,就见一队便装男女,似要出城。闯军上前查问,那队人中却有几个武林高手,出手击杀了不少闯军,向城中逃去。袁承志接报大喜,以为发现了周后踪迹,催促闯军进城,自己更是一马当先,带了数百亲卫向城中扑去。

  待到金蛇营尽数入城,只听城门处一声巨响,仿佛天崩地裂。城门附近砖石横飞,烟雾弥漫,闯军断肢碎尸落了一地,便如下了一场血雨一般。

  闯军猝逢大变,还没反应过来,却见远处街道两侧民居涌出大量银甲女兵,手持火枪,列队而射。那些火枪射程既远,射速又快,片刻之间,就将城门处的闯军杀散。

  袁承志在城中听得巨响,知道中计。他连忙下令各军保持阵型,撤出城外,行到半路,就遇到败军。他问了城门处情形,听到女兵一语,大惊道:“难道是凰羽卫到了?”身边兵将听到凰羽卫一词,都是心惊胆战。

  此时正是三月,西北风凛冽。城中上风处忽然不断响起爆炸之声,大火腾天而起,浓烟滚滚逼来。袁承志见周围道路已被烈火阻隔,火势越来越近,来不及收拢所有部队,带了身边余部就向东门冲去。

  行到东门,却见城门处银甲如林,阵前一位美女素衣赤足,按剑而立,正是长平公主朱媺娖。她这两天已经将天津居民全部疏散出城,在城中安插伏兵,广布引火之物。待到袁承志进城,便借助天时施展火计。她料定闯军只能从东门突围,便带了凰羽卫主力在此等候。

  袁承志知道火枪厉害,但他麾下多是骑兵,心想若是能一鼓作气,冲到阵前,就可破了媺娖枪阵。只是第一批冲阵之人不免要死在火枪之下,因此犹豫不决。

  媺娖看他驻足不前,微微冷笑,向身后陶红英吩咐了几句。红英点头奉命,到城外接过一面大旗,对着远方海面挥舞数次。只听得海面上似乎传来闷雷之声,接着天上一黑,无数炮弹落入闯军后阵。那些炮弹都是开花弹,闯军后阵人喊马嘶,死伤枕藉,顿时大乱。

  这却是毛东珠第一舰队的功劳。媺娖事先就派人测算好了距离风速,安排毛东珠听闻城中爆炸声就到大沽口岸边待命。她看到陶红英的旗语,就在算好的位置角度对城内开展炮击。为了矫正误差,特意把炮击距离向城内延伸,防止误伤友军。因此大部分炮弹都落到了闯军后阵。

  金蛇营副帅孙仲寿见情况不妙,对袁承志道:“公子不可迟疑。我率亲兵在前冲阵,请公子跟在我部身后,一定要杀出重围。”他对周围人道:“我等深受袁督师厚恩,今日必要保公子突围!”山宗余部听了,都汇聚到他身边。

  袁承志拉住孙仲寿道:“孙叔叔不可如此……”孙仲寿用力一挣,一夹马腹,带着山宗余部向前冲去。袁承志在后面连呼,“孙叔叔快回来!”孙仲寿恍如未闻,只是策马前冲。

  媺娖看着闯军冲到射程之内,一挥右手,下令道:“开火!”只听身旁连绵不断地响起枪声,闯军前阵尽数倒毙。城门口街道上经过爆炸,落了一地碎石,闯军骑兵不能加速,此时前军中枪,又增加了不少障碍。山宗众人虽然悍不畏死地冲上,但也只是在凰羽卫面前百米处铺了一地尸体而已。

  媺娖看着闯军横尸遍地,嘴角噙着一丝嗜血地微笑,心中大感畅快。周围陈圆圆、何铁手、陶红英众女见了她此刻的表情,都是一寒。但想起媺娖近日的哀毁状态,倒欣慰她总算可以舒解一二。

  袁承志见到山宗覆灭,眼睛通红,便要自己冲上,却被温青青一把拉住,骂道:“你不要命了么。”袁承志总算清醒过来,叹道:“现在怎么办?”话音未落,又是一阵炮声响过。

  金蛇营适才见到山宗覆灭,已经没有胆量突围,此时再挨一轮炮击,士气顿时跌至零点。也不知是谁发一声喊,大家四散奔逃,挑着火势较小的小巷民居逃去。待到烟雾散尽,袁承志身边只剩下了不足千人。

  媺娖看到闯军溃散,留下三百人看守城门,自己带了一千女卫,列阵上前。闯军被凰羽卫气势所摄,纷纷策马后退。随着明军第三轮炮击一至,街道上顿时散的干干静静,连袁承志和温青青也失去了踪迹。

  媺娖见闯军化整为零,逃入城中,也不着急。只是吩咐凰羽卫牢牢看守四门,见有可疑人等,格杀勿论。此时风助火势,天津城内已是化为一片火海。原先在城中放火的明军也都从四门出城,只是守住城门,看着闯军残部在城中挣命。

  大火烧了一日方熄。期间有凰羽卫报称袁承志和温青青从西城墙跳城逃走,凰羽卫只送了一轮排枪,追之不及,却是让他俩逃了。媺娖虽觉惋惜,但也知道这场火势困不住袁承志这种高手。

  媺娖击败袁承志,担心闯军大队前来,便吩咐部下加紧从登莱各地搜索海船,将愿意南下的百姓尽数转移到山东两淮,由甘辉负责安置。自己则在天津附近留守,准备联络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一起夹击李自成。

第五十章 吴三桂降清

  李自成接到败报,既惊且怒,待到问明坤兴公主只带了水师和凰羽卫前来,又是大喜。他召集帐下众将,商议趁着坤兴公主人少,率领大军往攻,一举消灭这个心腹大患。刘宗敏、牛金星等人都是鼎力支持。

  这时李岩却道:“坤兴公主既携水师前来,我军大军若至,自可乘船逃走,到时候不过徒劳一场。如今可虑的乃是吴三桂。他手握四万关宁铁骑,又有八万勇悍善战的辽民,才是我军心腹大患。”

  刘宗敏冷笑道:“吴三桂四万兵马,有个屁用?北京城里崇祯十多万官兵,遇上了咱们,还不是希哩花啦的一古脑儿都垮了。”

  李自成点头道自成点头道:“吴三桂小事一桩,不用放在心上。你可派人前去招降。他若投降,那是识好歹的,否则的活,还不是手到擒来?吴三桂难道比孙传庭、周遇吉还厉害么?”

  李岩无奈,只好退下,自去安排招降吴三桂事宜。李自成终究抵不过擒杀坤兴公主的诱惑,派了大将刘宗敏率军五万前去攻打。

  刘宗敏兵到天津,却发现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他以为媺娖已经逃走,正在懊恼,忽有探马来报,说是明军在海边背水列阵。刘宗敏大喜,连忙率军前去。

  行到海边,只见媺娖率了三千凰羽卫,在岸边列出一个弧形阵,身后停泊着二十艘巨舰。那些巨舰上面露出数十门黑洞洞的炮口,指着岸上。

  刘宗敏虽然不知道战列舰的厉害,但大炮却是认得的。他一见这许多大炮,就起了畏怯之心。但是眼见坤兴公主就在眼前,他却不甘心空手而归。他眼珠一转,吩咐手下一员骑将领了数千铁骑直对着媺娖冲锋而去。

  这几千骑兵冒着凰羽卫连绵不停的弹雨,冲到半路,却发现海滩松软,马蹄深陷,根本无法加速。这时前军减速,后军冲击过来,顿时自相践踏,乱成一团。不到一分钟,已经死伤过半。后军见势不妙,策马回身,倒是逃回了不少。

  媺娖在海滩边列阵,以身作饵,本想钓刘宗敏上钩。此时看他只派了数千骑兵试探,知道他已经不会再进攻。她也不甘心就此结局,通过旗语下令海军开炮,多少也要再留些贼军下来。

  刘宗敏看到前军失利,已经萌生了退意。这时只见对面巨舰上火光闪动,炮声震耳,知道不妙,策马就逃。第一舰队近千门大炮同时轰鸣,一轮齐射就夺去了闯军近万条性命。刘宗敏躲在最后,逃得极快,倒是没收到什么伤损。还没等到明军第二轮齐射,闯军已是逃的一干二净。

  媺娖击退了闯军,便返回舰上。她这几天来一直留在天津,就是在等山海关吴三桂的消息,想看他是否还像原来历史上一样降清。

  吴三桂前些日子接到廷旨,要他率师入援。吴三桂本拟西行,接报称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雄兵十万,将到宁远。吴三桂大惊,只好整军守关。

  数日后传来消息,闯军已破京师,崇祯帝殉国。未过数日,吴三桂府上先后迎来了两拨客人。一拨乃是李岩派出的使者,拿了三桂之父吴襄的书信,要他投降闯王,可以保全官职家产。吴三桂犹豫未决,只是敷衍。

  紧接着又迎来了清军的密使。清使一行四人,正是大玉儿、洪承畴、血刀老祖和玉真子。吴三桂一见清使,识得洪承畴,却是大惊失色,连忙屏退左右,与清使单独会晤。

  洪承畴和他寒暄数句,笑着向他引见了大玉儿。大玉儿进来时带着面纱,饶是如此,单凭体态也已经勾人心魄。此刻露出真容,室间顿时一亮。吴三桂看的神魂颠倒,半晌说不出话来。

  洪承畴微咳一声,将吴三桂唤回神来。他对着大玉儿深施一礼,向吴三桂道:“这位便是大清孝庄皇太后。”吴三桂闻言大惊,手足无措,也不知道该如何见礼对答。

  大玉儿笑道:“将军不必多礼。哀家今日来此,正是想请将军为我大清效力。以将军的才干,做一个小小总兵,却是委屈了。若能来我大清,自当裂土封王。”

  吴三桂听了大玉儿所言,怦然心动。只是他心中仍受华夷大防影响,想到投降满清必定遗臭万年,不禁犹豫不决。

  大玉儿知他所想,又劝道:“如今将军面前只有三条路。第一,投降闯贼。只是闯贼戕害国君,肆行婬掠,不脱流寇本色。将军若是降贼,必定身败名裂。”三桂想了想,点头称是。

  大玉儿又道:“第二条路,便是为明国尽忠。只是现在北方尽为闯贼所得,将军麾下虽有精兵四万,但未必是闯贼对手。就算将军能够勉强战胜闯贼,到时候我大清十万大军南下,将军自问能敌否?因此这一条是舍生求名之路。”三桂默然。

  大玉儿笑道:“第三条路,便是归顺我大清了。以我大清军力,与将军联手,闯贼不值一提。到时候我大清君临中原,将军自有封王之赏。自古成王败寇,未来青史之上,将军也是开国名臣,这才是名实兼取之道啊。”

  吴三桂听罢,目光闪烁,显是意动。洪承畴又在旁边劝说道:“太后所言,句句至理。大明气数已尽,我大清乃是天命所归。太后千金之体,亲自来与你剖析前程,这番信重,将军万万不可辜负啊。”

  吴三桂想了想,终于拿定了主意。他走到大玉儿面前,下拜道:“微臣愚昧,劳烦太后玉趾亲临,死罪死罪!”

  大玉儿微笑着扶起他道:“将军不必多礼。将军顺应天命,归顺大清,当为我大清扫平流贼,就封将军为平西王吧。”吴三桂大喜拜谢。

  次日一早,吴三桂召集众将,说明自己誓不降贼,要为君父报仇。关宁众将并无异议。吴三桂拖出闯军使者,斩首祭旗,以“大明辽东总兵平西伯”身份,传檄天下,宣布自己要“兴兵剿贼、克复神京”。

  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大怒,御驾亲征。他纠集大军二十万,以刘宗敏为先锋,往山海关而去。留下牛金星和李岩镇守京师,防御坤兴公主来袭。

  李自成方一出城,城中气候大变。城内外流言四起,声称“吴三桂借来清兵数十万,将与坤兴公主合兵讨贼,旦夕且至”云云。不少忠于大明的军民四处串联,约期杀贼。牛金星派出闯军四处缉拿巡查,更显末日气象。

  李自成率军到了山海关外,与吴三桂大战数场,各有胜负。吴三桂借机说服部下向满清借兵。多尔衮提出双方盟誓为信,并要吴三桂所部剃发,以与闯军区别。吴三桂欣然同意。

  两军在一片石激战一日,吴三桂渐渐落入颓势。他连连发出信使,向清兵求援。这时忽然狂风大起、尘石飞扬。多尔衮见时机已至,以英亲王阿济格为左翼,豫亲王多铎为右翼,自领中军,一起杀入。闯军惊呼,“辫子兵到了!”,顿时大乱。李自成见势不妙,自己率先逃走,闯军全线崩溃。

  李自成败回北京后,吴三桂紧追不舍,直薄城下。李自成押出吴襄,要他向吴三桂喊话。吴三桂下令部下放箭,将看押吴襄的闯兵尽数射死。李自成震怒,将吴襄全家三十余口尽数处死。

  李自成料知不是清兵和关宁军对手,收拾掳得的金银女子,向陕西退却。他想要将太子和永定二王带走,却发现曹化淳劫了他们去投满清了。

  李自成撤离之后,北京城中士绅百姓欢呼雀跃,准备欢迎吴三桂带太子复国。只是他们在城外等来的不是明军,却是薙发胡服的清军。

  多尔衮与吴三桂来到北京城下,却不许吴三桂入京,要他带军去追击李自成。他还派了英亲王阿济格带领3万铁骑与吴三桂同行,名为协助,实为监视。同时又许下陕西为吴三桂封地。吴三桂只好乖乖奉命。

  多尔衮入城后,严明军纪,令部下不得侵扰百姓。又打出“为尔君父报仇”的旗号,为崇祯帝设置灵堂,要臣民们为先帝挂孝哭灵三日,收拢民心。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