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大虞奇侠传】(一),2

[db:作者] 2025-07-22 18:33 5hhhhh 7570 ℃

  「不用了,本藩才从你家那边过来。」

  刘远这时候招招手,一个年轻的骑士走了过来,刘远让他下马,对着四皇子行礼说:「殿下,这是犬子刘秀。」

  「小民刘秀见过礼亲王,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四皇子听到这话,笑着说:「刘远,你这孩子的嘴可比你厉害多了,日后你李家光宗耀祖,就要靠这个小子了。」

  听到这话,刘远连忙告罪说:「小的糊涂,忘记殿下已经被封礼亲王了,还请王爷恕罪。」

  四皇子说不用多礼,这个礼亲王只是暂时封号,等到太子登基之后,自己不知道又要被封在什么地方,当什么王爷了。

  刘远听到这话,不敢答话,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也知道虞朝执行古制,分封诸侯,凡是皇帝的兄弟都会有封地。

  「算了本藩也要去射猎了,就算射不中乘黄,也要射中一两只兔子,免得圣人又要责怪本藩,文不成,武不就了。」

  这时候,刘秀开口说:「王爷,小民曾经在此地西北十里的森林之中见到了乘黄。」

  四皇子听到这话,眼睛一眯,对着刘秀说:「以前或许在,但是如今大军到此,早已经吓走了。」

  「王爷说的是,小民糊涂了。」

  四皇子和他们说了一声告辞,然后策马前去西北十里的森林之中。

  这没有走多久,他就看到了一个兔子,背上长着一只角,正在那里吃草。

  四皇子看到这个情况,取下马上挂着宝弓,然后搭建,准备射杀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叹息一声,将弓箭放下。

  这时候四皇子听到弓弦响,下意识跳下马,躲在马后面。

  「恭喜十殿下,射中了这乘黄,如今这将军之位,非殿下莫属了。」

  听到这阿谀之声,四皇子才翻身上马,看着不远处的十皇子,对着十皇子说:「文渭,恭喜你了,恭喜你了。」

  十皇子得意的笑着说:「这的确是一把好弓,估计有二十五力,若非有这么一把好弓,我没有把握一箭射死着乘黄。」

  四皇子准备说什么的时候,突然听到听到营帐那边敲鼓鸣钟。

  两位皇子,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策马前往。

  营地中间的彩楼之中,如今厮杀声不断,原本用作圣人登高望远的彩楼,如今成为一座索命台。

  皇帝看着下面空地,眼中出现了绝望,这彩楼高三层,每层有一丈多高,任何人想要从上面跳下去,都是九死一生。

  下面的卫兵不断惨叫,让皇帝的心更加慌乱了。

  这彩楼原本就是为了保护起见,大门只能一人过,如今被慈恩师太抢了先机,李凤那把鬼头刀就成了门楼关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里面的护卫完全不是慈恩师太等人对手,这一次秋祢大典,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刺客,所谓的大内高手,多在禁宫之中。少部分,也在其他营帐之中。

  慈恩师太他们知道如今事不宜迟,快速杀向三楼。

  五人到了三楼,只见一面盾墙挡在他们面前。

  慈恩师太运动全身内力,长剑吐虹,一剑将盾墙给破开,白氏兄弟等人跟着,将第二道盾墙给破开。

  接下来慈恩师太再次用剑,用力一扫,第三道盾墙虽然没有破开,但是已经有了颓败之势。

  这时候白氏兄弟双脚快速蹬在盾墙上,这后面的士兵吃力不足,纷纷倒地。

  第三道盾墙一垮,后面顿时露出了一个披着绣龙披风,头发散乱背影,在背影附近还有一个精雕玉琢的小孩子。

  白车丰这时候准备刺过去的时候,那个小孩子突然挡在那个背影前面,白车丰不由收招,将男孩抱起来,放在一边。

  在白车丰转身的时候,耀棣从衣袖之中抽出龙影剑,一下刺在白车丰腰上。

  白车丰吃痛,不由大怒,准备一剑杀了这个小孩,但是见这个小孩不过五六岁的样子,不由心生怜悯。

  这时候,曹寅的毒针已经全数打在那个背影上,除此之外,其他三人的长剑都已经刺入到了背影身上。

  慈恩师太见到这个情况,对着白车丰说:「快走。」

  白车丰将龙影剑拔出,丢在地上,快速点穴止血之后,和慈恩师太他们一起都跳了下去。

  这时候,在营中接应的魏朝内应,也高呼圣人殡天了,快速保护圣人等消息让整个营帐的士兵人心惶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这些本来就是从各地临时抽调组成的军队,没有统一的指挥,顿时乱做了一团。

  而慈恩等人身上本来就穿着同样服饰,很容易就混在士兵之中,让彩楼附近护卫无法追上。

  慈恩师太他们到了逃脱地点,发现传灯竟然没在,而是一队士兵,防守在那里。

  这士兵队长对着他们说:「你们是何人?怎么能够擅自离开这里。」

  慈恩师太听到这个询问,见这队士兵不过百人,于是对自己徒弟点点头,大家准备上的时候,突然一个女性军官骑着马前来,拿出一块令牌说:「奉平妃娘娘令,抽调士兵前往梁州府听令。」

  队长接过令牌,看着正面写着一个平字,后面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不由让士兵让开一条路。

  女军官对着慈恩师太说:「你们和我走吧,平妃娘娘已经等不及了。」

  慈恩师太等人说诺,然后跟着女军官走了出来。

  等走远之后,女军官做了一个鬼脸说:「师傅,你不让徒儿来这里,是嫌徒儿无能。但是你看,徒儿不是把你们给平安带出来了吗?」

  慈恩师太苦笑一声,对着女军官说:「慧儿,你太胡闹了,暂且不说这件事了,我们且换下服饰。」

  众人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将衣服换好之后,虞慧儿对着慈恩师太说:「师傅,那个狗皇帝死了没有?」

  听到这话,白车鼎笑着说:「一把毒针,一头牛都要见阎王,三支剑,六只眼,神仙见了也难救。」

  虞慧儿笑着说:「这就好,这就好。」

  他们这边喜气洋洋,而彩楼那边却是沉默无声。

  九位皇子都同时到了彩楼前面,看到彩楼中的惨状,全都不约而同地皱眉。

  他们走上三楼,看到那个披着绣龙披风倒在血泊之中的人,全都跪下来痛哭说:「父皇,父皇!」

  「哭什么,哭什么,朕还没有死的,」

  在一个角落,皇帝抛开两具护卫的尸体,狼狈地站起来,然后看了看九位皇子,目光看到十皇子的背上的弓,眼神冰冷,对着四周的卫兵说:「将文渊拿下,回京之后关入三省殿。」

  在场的皇子和护卫看到皇帝出现,全都愣住了,大家都看在倒在血泊里面的那个人。

  皇帝也神情复杂的看着那个人,在盾墙准备好的时候,皇帝瞬间有了办法,他将自己的龙披风给取下,交给身边的平国公说:「爱卿,拜托了。」

  皇帝无法忘记当时平国公的眼神,有着失望,有着悲哀,还有一丝无奈。

  在第三道盾墙被白氏兄弟踢开的时候,皇帝发挥自己全部的力量,将两个士兵尸体拿着挡在前面。

  等到皇子出现之后,皇帝才走了出来。

  众人只是迟疑了一会儿,卫士就将四皇子给押了下去,皇帝看着外面说:「准备棺木,将平国公入殓。」

  这时候耀棣眼中带着泪花的走过来,拉着皇帝的手说:「皇祖,平国公他死的好惨。」

  「朕知道,朕也不会饶了这些刺客的。把眼泪擦去,姚家子孙,就算全身鲜血流尽,也不会流一滴泪。你的一滴泪,要用万人的鲜血来偿还。」

  耀棣听到这话,点点头,用手帕将眼中的泪水擦去。

  彩楼外面,正在惶恐不安的刘远见到四皇子被卫士带了下来,心中更加恐慌了。

  他趁着众人不注意,对着刘秀说:「快回家,带着你母亲,弟弟还有你小姨一起离开这里。」

  「父亲,我们又没有做错,为什么要离开这里。」

  「住嘴,如今这个情况,哪里还有什么对错,如今皇帝受惊,要死的可不是一个两个,我作为围场副将,能让你们逃走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刘秀心中虽然万分不忍,但却只能含泪道别,心中想着,自己将亲人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就前来帮助自己的父亲。

  刘秀回到家里,他母亲正在做饭,而小姨正在发呆,自己的弟弟一如既往地还是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书。

  这一切如旧,刘秀心中有些不忍,不知道他们何年何月才能再次恢复如今的生活。

  「母亲,弟弟还有小姨,大家快收拾东西,和我一起离开这里。」

  「怎么了,匆匆忙忙,说什么离开,你父亲呢?」刘李氏疑惑询问说。

  刘秀长话短说,在场三人都吓得脸色苍白,刘秀再次说:「母亲,我先送你们到安全的地方,安顿好你们,我再回来救父亲。」

  刘李氏姐妹没有什么主见,听到刘秀这么说,连忙开始收拾东西起来。

  他们收拾衣服,而刘秀的弟弟刘歆却在那里收拾书。

  这样等到天黑的时候,刘秀看到外面有几点火光,不由大声说:「还没有收拾好?他们来了。」

  刘李氏说已经好了,只是刘歆那边还没有好。

  这时候刘歆看着自己的藏书,东看看西看看,这本舍不得,那本也舍不得。

  见刘歆如此书呆模样,刘秀一把抓过刘歆过来,对着刘歆说:「呆子,这些书以后在书店都能买,现在快快带着母亲他们离开。」

  刘歆无奈,只好背着自己小姨,而刘秀背着刘李氏,从后门离开。

  这附近刘氏兄弟二人十分熟悉,几乎不用火把就能走,他们凡是看到亮光,就避开。

  这样一直到了围场的西北边缘部分,这里是一片森林,他们准备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突然十几个士兵出现了。

  这些士兵是临时派遣来的,如今皇帝下诏,严禁任何人离开围场,在围场各个出口都有设防。

  士兵们也二话不说,拔出武器攻击过来,刘秀当机立断,将刘李氏放下,对着刘歆说:「呆子,速速带着她们离开。」

  刘歆虽然有些呆,但是眼前的情况还是看着明白,牵着自己母亲的手,开始逃跑起来。

  林中没有月光,显得十分黑暗,刘歆一不注意摔了一跤,倒在地上。

  这一摔,将自己小姨摔在地上,刘歆也顾不得疼痛,对着小姨说:「小姨,快,我们走。」

  「算了,刘歆,你带着你母亲走吧,你不用担心我。那些人就算抓到我,也不会对我怎么样的。」

  刘李氏听到自己妹妹这话,开口说:「朱碧,你说什么傻话。」

  李朱碧声音有些感伤地说:「姐姐,你难道忘了,我这个名,是谁给我取的吗?」

  刘李氏听到这话,也不在多说什么,对着李朱碧说:「妹妹,若是你见到那人,一定要求他帮忙救出你姐夫。」

  李朱碧点点头,让刘李氏母子速速逃走。

  刘歆虽然纳闷,但是想到自己小姨既然有办法,自己也不在坚持了。

  这一对母子也算幸运,走出围场的时候,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刘歆看了看转身望了望围场里面,心想自己哥哥不要出什么事情。

  刘歆不知道,在他们不远处,刘秀已经逃了出来,身边还跟着传灯和尚。

  传灯和尚派去防守后路上的时候,见到退路上已经有百多名士兵驻扎,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他原本想趁着还没有行动的时候先逃出去,没有想到因为对于围场不熟悉,反而被困在围场里面。

  在皇帝传令戒严之后,传灯也是躲躲藏藏,恰好也遇到了正在被围攻的刘秀,他以为刘秀也是义士,于是出手相救。

  百多名士兵传灯虽然应付不了,但是十几位士兵,对于传灯还是轻而易举的。

  在传灯杀这些士兵的时候,刘秀心中已经明白这是刺客一员了,本想抓住传灯立功来赎罪,但是看到传灯一把链子刀神乎其技,一刀飞出就是一人倒地,瞬间就没有了这个念头。

  传灯杀完之后,刘秀立马开口说:「侠士,你是不是想离开这里,小的这就为你带路。」

  传灯心中大喜,也不在多问什么,就和刘秀一起离开这里。

  这样闹哄哄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帅帐里面,十皇子将乘黄的献上,皇帝脸上忧郁一扫而空,满意的看着自己这个幺儿。

  「好,好,文渭,你果然射到了这乘黄,那么这里的部队就由你指挥了。」皇帝让李星野将兵符献上,然后牵着文渭的手走到营帐外面。

  这时候八个人抬着一个大纛走了过来,只见大纛黄布上龙飞凤舞地写着。

  「御赐平西大将军王。」

  其他七位皇子见到这个大纛,心中五味杂陈,羡慕也有,叹息也有,嫉妒也有。

  文渭连忙跪在地上说:「儿臣一定不会辜负圣人希望,荡平西戎,扬我大虞声威。」

  皇帝满意点点头,让文渭即刻启程。

  这二十五万军队大部分还是驻扎在云歌府的黄龙城附近,文渭从围城到黄龙城还需要一天的时间。

  文渭带着围场里面的三万骑兵离开之后,皇帝也在剩下的一万士卒的簇拥下,回到京城。

  在皇帝到了京城的当天下午,四殿下王妃就到了三省殿前。

  这时候守卫这里的护卫长拦住轿子说:「归王妃止步,没有大统领令牌,任何人都不准备进三省殿。」

  「令牌,本妃是有的,只是事出仓忙,忘记带了。你莫非认为大统领这个舅父,会不给我这个侄儿媳令牌吗?」

  归王妃在轿子里面冷冰冰地说着,这时候在一旁的内臣在护卫长耳畔说:「你若是真的拦住,等到我们王妃禀告了大统领,到时候你能不能在皇宫当差还是一件小事,是否能活着走出这禁宫之中,可就没有人知道了。」

  护卫长听到这话,顿时吓得一身冷汗,连忙说:「让,让,小的明白了。」

  归王妃走进三省殿之中,只见四皇子正在那里看着墙壁上的诗,不由松了一口气,对着四皇子说:「王爷,你没事就好。妾身不明白,你又是很什么地方得罪了圣人,圣人又将你关进来了。」

  四皇子无所谓地说:「这世上最难猜的就是圣人的心思,你看这墙上,这首是文潞写的,这首是文汇写的,这是文洵,这首是我的去年写,这首是文澜写的。圣人或许想要效仿古人,弄个五子登科。」

  归王妃听到这话,无奈地摇头说:「唉,王爷,你这个性格要是再不改,圣人放你出去不久,又要将你圈进来了。你明明知道圣人喜欢儒雅的人,为什么要一直这样玩世不恭呢?」

  四皇子一笑,这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然后护卫在外面传唱:「大统领到。」

  归王妃连忙到了外面,对着李星野行礼说:「妾身见过舅父。」

  李星野看了看归王妃,叹口气说:「王妃,你是敬国公的女儿,应该知道宫中规矩,怎么学着你夫君一样胡来呢?」

  「妾身知错,只是挂念相公,还请舅父谅解。」

  李星野摇摇头,让归王妃离开,这时候四殿下才走来,对着李星野行礼说:「文渊见过舅父大人。」

  李星野冷笑摇头说:「不敢,不敢,礼亲王这大礼,小臣可是受不起了。」

  「舅父何出此言,莫非侄儿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还请舅父明示。」

  「文渊呀文渊,你真是越活越糊涂了,舅父难道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爱护你弟弟,这是人之常情,是没错,但是你可知道,你让的不是一把弓,而是二十五万大军。你可知道你的祖父,太祖高皇帝凭借三千兵马就改朝换代,定鼎中原呀!」

  李星野说到这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再次开口说:「你可知道你舅父我多难做,圣人让我来主持抽签,就是因为我是你和老十的舅父,他想让我把弓给老十,而我给了你。虽然圣人没有明说,但是舅父难道看不出来吗?那天上彩楼不让舅父陪同,就是一个例子。」

  「舅父,消消气,不上彩楼不是因祸得福,免得吃惊一场。舅父,这兵权虽然好,但是梁州府可是苦寒之地,侄儿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了。而且侄儿只想安安心心当一个礼亲王,这大将军王,还是十弟当比较好。」四皇子说到最后,慵懒的深深懒腰。

  李星野看到这个样子,只能叹气一声说:「算了,算了,怪我倒霉,谁让我那个精明无比的妹妹生了你这样的儿子呢!」

  李星野气鼓鼓地离开了,四皇子继续坐在床上。

  三天之后,皇帝亲自来到三省殿,看到神情憔悴的四皇子,不悦地说:「文渊呀,文渊,你真是越来越懂事了,五天不饮不食,不休不睡。你这是想要气死朕吗?」

  「儿臣不敢,还请圣人息怒,息怒。」四皇子在太监搀扶之下,勉强站起来对着皇帝行礼。

  看着四皇子这个样子,皇帝无奈叹息一声说:「罢了,罢了,免礼。文渊,你可知道朕要让你来这三省殿。」

  「儿臣不知,圣人的心思谁有猜得透呢?或许圣人想要儿臣们在这墙上全部写上诗,让这个三省殿成为一个风雅之地呢?」

  听到这话,皇帝看着四皇子的双眼,对着四皇子说:「我们父子之间一定要这么遮遮掩掩吗?」

  四皇子没有说话,只是有气无力地看着皇帝。

  「你可知道这一群刺客来自什么地方?」

  「儿臣不知。」

  「来自沧海府,几月之前,沈士祯给朕上了一封奏章,里面写了一首诗。东方多暴客,杀夺为耕耘。靴刀裹红帕,行劫无晨昏。事主诉县官,县官不敢闻。」

  四皇子听到这话,起身说:「圣人是想让儿臣前往沧海府,抓拿这些暴客了?」

  「是的,除了暴客之外,你应该没有忘记,上个月让你写的匾额吧。」

  四皇子想起了一个月之前,他到了文英殿,当时皇帝正在读一首诗。

  诗的前部分四皇子没有听到,只听到了:「雅图集中衣冠改,党人碑中姓名非。暂寄此身委鬼府,无惭尺布裹头归。」

  皇帝念完,也对着四皇子说:「朕准备招魏白云起来修《魏书》,他只是回了朕这一首诗。朕准备送他一块御匾,你的字最像朕,这块匾不如就由你来写吧。」

  四皇子连说不敢,最后思索了一下,写下了沧海凌波四个字。

  这时候伺候在一旁的太监九思好奇的询问说:「王爷,你这凌字是两点水还是三点水呢?小的看不懂。」

  四皇子只是随口说:「你看不懂不要紧,魏白云自然会看懂,这到底是要当两点水还是三点水,那就只能看他了。」

  四皇子想起这件事,立马说:「圣人希望让儿臣也顺便会会魏白云吗?」

  「魏白云是一个大儒,若是他能够肯修《虞书》,那么东海四府的学子也会安心参加科举,为朕效力了。朕会赐你金牌,这一次你到东海办事,东海四府大小官员一律听你调动。」

  四皇子听到这话,跪倒在地说:「儿臣知道了,儿臣知道了。儿臣一定不会辜负圣人厚望。」

  皇帝也转身离开,四皇子走出三省殿,在自己的府邸休息去了。

  当天晚上,禁宫之中,一个人影鬼鬼祟祟在里面走着,他熟悉避开各处防卫,进入到文英殿。

  在他打开文英殿大门的时候,原本伺候在殿中的卫士全都拿出武器,将这人包围起来。

  「有刺客,护驾护驾。」

  护卫的喊叫声,让在阁中休息的皇帝瞬间清醒过来,他询问身边的太监,得知刺客已经被包围住了,不由放心了走了出去。

  揭开帘幕,到了大殿之中,皇帝看到了包围的刺客,脸上露出了极为悲伤的神情。

  他走了过去,只见那个刺客挥舞手中的木剑,对着四周的护卫说:「你们这些坏人,快快离开我的父皇。」

  说着他走到了皇帝的身边,刺着四周的空气说:「父皇,父皇,快走,有好多人要刺杀你,我来保护你。」

  看到这个情况,皇帝挥挥手,让在场所有人下去,然后将刺客手中的木剑抢了过来,凝视了良久,才悲痛地说:「文津,文津,你难道就想用这么一把木剑,保护朕,保护这你祖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吗?」

  皇帝说着,双手用力将这把木剑扳成两断,丢在地上说:「文津,朕在你两岁的时候就立为太子,想要让你继承这江山,可是你却一次次让朕失望。这江山若是交给你,朕有什么面目面对朕的父亲,你的祖父,太祖高皇帝。罢了,罢了,明天朕会昭告群臣,废去你的太子之位。」

  听到这话,原本有些疯癫的太子突然跪倒在地上痛哭说:「父皇,恭喜你终于又废了儿臣了。儿臣当这个太子三十年,被父皇废了两次。儿臣的梦应该也应该醒了,儿臣那几个兄弟的梦也应该醒了。儿臣在这里,恭贺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当个万年万年万万年的皇帝,让我大虞永昌万年万年万万年。」太子说到后面,再次笑了起来。

  看到这个情况,皇帝突然也跪在地上,对着太子说:「我儿呀,我儿呀,你为什么永远不明白朕的心思,朕继位的时候,不过十岁,当时二妃摄政,朕只能当一个点头皇帝,万事听命二妃,那时候你不知道,但是你祖母孝懿太后垂帘的时候,你已经出生了,那时候的朕整日惶恐,害怕孝懿太后会将朕废掉,而你是朕那时候唯一能得到慰藉。朕不惜得罪孝懿太后,也要将两岁的你立为太子,我对你疼惜,远远超过你的九个兄弟。」

  说到这里,皇帝抱着太子,也痛哭起来,他永远无法忘记,那段时间,自己每次上朝就如同上断头台,担心在朝议的时候,自己那一手把握朝政的母亲会废了自己。

  每次回到东宫的时候,看到幼小的文津对着自己笑,皇帝就感觉重获新生一般。

  皇帝很快止住了眼泪,对着文津说:「你若是今天拿着一把宝剑,将朕刺杀在文英殿,朕死也瞑目了,但是你没有这个胆子。你的胆量不足也罢了,朕问你,朕自有让你读典范,尧为什么是圣君。」

  「因为帝尧敬授民时。」

  「好,亏你还记得,你还记得。那么你呢?你能授民什么,三皇不一法,五帝不同道。你连如何治理天下都不知道,你就算得了天下,你又能做什么。文津,朕废你太子也是为你好,你记住朕的一句话,朕若是死了,你也活不了多久。」皇帝说完,让太子站起来,然后让卫士将太子送回东宫。

  李星野这时候走了进来,对着皇帝说:「圣人,臣觉得太子殿下少年时,并无疯病,而这几年若突然时有疯病,臣恐有人用压胜之术。」

  听到这话,皇帝眼睛一眯,对着李星野说:「好,那么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去东宫好好搜查一番。」

  「诺。」

  第二天午初时分,四皇子再次进入到皇宫之中的崇和宫中,对着贤妃行礼说:「儿臣见过母后,母后万福金康。」

  「起来吧,你这次前来是想问太子之事吧,文津的确被废了,但是圣人并没有再立太子,按照圣人的性子,估计过段时间,又会再立文津为太子吧。」

  贤妃平静地说着,四皇子静静听完,然后开口说:「儿臣这次前来,是来请辞的。」

  「哦,圣人又有什么事要你去干。」

  四皇子将去查找刺客的事情说了出来,贤妃听完,对着四皇子说:「去向圣人请辞的时候,告诉圣人不要令牌,自己独自一人将刺客抓拿。」

  「这,儿臣不明白,兵马儿臣可以不要,但是金银至少需要一些吧,俗语常说有钱鬼推磨,无钱磨推鬼。」

  「有了这些,如何显示你的功劳,其他皇子如何心服,你抓到了刺客,他们也只会诋毁你,认为他们自己去办也行。你既然要为圣人办事,就要能人所不能才行。」

  四皇子恍然大悟,对着贤妃行礼说:「儿臣知道了。」

  「至于钱银,你府上应该拿出一万,本宫这里可以拿出五千。一万五足够你在沧海府呼风唤雨了。至于人马,你别忘了你是敬国公的女婿,你的大舅子如今执掌敬国公的两万府军。逆贼不过七人,同伙想来不过百人,若是两万人还拿不下他们,文渊你也不用回京了。」

  贤妃说到这里,补充说:「记住,你这次前去东海四府,第一不能前去齐云山,哪怕刺客全在齐云山。第二不要擅自南下,到了南都。第三若非必要,勿要用真名示人。本宫也会让四圣司的人暗中相助。」

  四皇子恭恭敬敬地说诺,贤妃对着四皇子说:「你可知道本宫为什么不让你去齐云山。」

  「齐云山乃是高皇帝封给汪文忠公修仙的封地,孩儿自然不便进入。」

  「你这般理解就浅了,当初你父皇,当今圣人,东巡之时,曾经上齐云山,得汪帝象授九谏,这才保住皇位,继而重掌神器。虽然如今汪帝象已经死去,你若是贸然进入到山中,圣人会怀疑你别有异心。至于南都,亦是同理。」

  贤妃解释完,喝了一口茶,再次开口说:「你莫要认为如今大哥被废,你就有机会了,若不是你们争权太过厉害,你大哥岂会两次重立。」

  「母后,儿臣从来没有想过掌神器,登大位,儿臣只是想当一个无病无灾的王爷,逍遥一世,就足矣,如圣人这般朝乾夕惕,夙夜不寐,儿臣是做不到。」四皇子再次露出了他的那个玩世不恭的表情,贤妃看到这个样子,轻轻拍了他的手说:「圣人若是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又要圈你了,还不快去向圣人辞行。」

  四皇子点点头,到了文英殿,对着皇帝说了自己准备单枪匹马前去之后,皇帝露出赞赏的神情,拿了一块玉佩递给四皇子说:「文渊,你总算能让朕放心了。不过这一番话应该是母后让你说的吧,以你性子,应该是想要一路玩耍,手下人帮你办了。」

  「不敢瞒圣人,儿臣正是这般想法,儿臣记得圣人有言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如今我大虞朝人才鼎盛,硕学鸿儒,百战将军,无不齐备,他们自然会效犬马之劳,而儿臣只用拱手……」四皇子款款而谈,说道最后,突然察觉到不对,跪倒在地谢罪说:「儿臣失言,还请圣人责罚。」

  皇帝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让四皇子起来,对着四皇子说:「所以你母后才会如此建议你,若是臣工能办到的事情,那么朕还需要你前去东海干嘛?好好在路上想想吧,文渊,可不要让朕失望了。」

  「儿臣知道了,儿臣告退。」

  四皇子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中。

  「恭喜王爷,这一次可以当一个东海四府的巡抚了,兵马钱银,任由王爷调动。」归王妃见到四皇子回来,立马恭喜说。

  四皇子端起茶,喝了一口才苦笑说:「什么兵马钱银,本藩都没有要,本藩这一次只有一个人前去东海四府。」

  「啊,怎么回事?难道是圣人又改了主意?」

  「是母后要求本藩这么做的,她还送了本藩五千两银子,不知道如今府中还能拿出多少银子。」

  「启禀王爷,还能拿出一万两。」归王妃自从嫁给四皇子之后,这礼亲王府上的钱银都归她管。

  四皇子苦笑的摇头说:「看来母后对我们家当倒是十分了解,不愧是四圣司的总司上卿。」

  这时候有仆人上来,递上一张拜帖说:「启禀王爷,八皇子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吧。」

  四皇子说完,归王妃再次摇头说:「老八这一次前来,想必又是来打秋风的,妾身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皇子,他偏偏每个月没有钱呢?」

  「老八自幼喜欢刻书,这刻书花费巨大,而他又不知道量力而做,自然月月穷了。」四皇子说到这里,对着归王妃说:「去准备一千两银子,老八既然来这里了,我们不可能让他空着手回去。」

  归王妃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地说了一声诺,然后告辞了。

  很快八皇子到了客厅,对着四皇子行礼说:「四哥,叨扰了。」

  「我们兄弟之间,无须如此客气,你四嫂已经去取银了。你稍坐一下,接下来几个月为兄大概在东海那边,你若是有什么需要,可以和你四嫂说就是了。」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