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CodeName: 塞雷亚 Status: offduty (Alive)

[db:作者] 2025-07-18 18:40 5hhhhh 6690 ℃

学术伦理是什么?

我问的当然不是这个词的释义,就连门外汉都能从字面上猜出个干研究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意思来。因为这个东西也和其他领域的伦理道德类似,口谈时是一回事而实践起来往往会变成另一回事。更不用说科学研究本就是最频繁挑战着既有道德伦理的行业。学术伦理规范究竟为何而存在?它是可以被权衡乃至舍弃的东西吗,如果是,又有哪些是值得抛开它去追求的?和无数同行一样,自学生时代我就一直困扰于这个问题,在罗德岛就职期间更是屡屡在面临具体问题时为之深思,直至执笔写作的当下仍未找到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答案。

只有迷离于诸如此类仿佛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中时,我才会羡慕起塞雷亚女士身上的那份固执。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不该做,她的话毫无疑问会当即如此回答。

之所以拿这话题开头是因为与她的邂逅正是基于相同的理由,学术伦理。早在接触罗德岛前塞雷亚就已经是学界响当当的角色,原因其一是她年纪轻轻便在权威出版物上发表的大量研究成果,其二是这么一位在生命科学、微生物学、源石技艺等领域有颇深造诣的专家,在莱茵生命担任的却是防卫部主任的职务。之后就是众所周知被称为“炎魔事件”的事故,相关的资料现在应该解密得差不多了。有一批成员因此离职,像赫墨、伊芙利特和白面鸮这样的来投靠罗德岛完全可以理解,但塞雷亚的到来还是颇意料之外。彼时的罗德岛不过是个业界名不见经传、仅在矿石病治疗领域小有建树的新秀,在莱茵生命之类的老牌大企业面前是毋庸置疑的后辈,完全没想过有幸吸收她那样的大人物。

出于某些坚持,她在罗德岛就任的依旧是和过去相近的重装干员职位,尽管她也同意在研究方面提供协助。通过文章了解塞雷亚的人都会注意到她一个显著的特征:她只专注于继续发展和完善前人留下的工作,贡献自然不可谓不大,但却从未见她引领开拓过完全的新的领域。其实见过面便能明白理由,因为她本就是这样的人。谨慎,牢靠,保守,顽固,不知变通,从褒义到贬义的各种形容都视情况在她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渊博的学识、杰出的才华、优秀的战术素养、强大而独特的源石技艺,源自这些的自信则给了她固执的资本。只有实在无法独力解决时才会寻求外在的援助,比如来罗德岛的那次。

同为炎魔事件和伊芙利特项目的相关者,先来到罗德岛的赫墨对她表现出了明显的戒心和敌意。塞雷亚虽也自觉对此负有责任,但她来向罗德岛寻求帮助的目的却并未仅限于救治伊芙利特。或许会让部分读者失望,本篇我同样无意展开炎魔事件牵扯的诸多复杂恩怨,像塞雷亚这般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其实也非如此短篇幅的文章可以囊括。大概我正如在文首的发问一般,就是想抒发些许对学术伦理这个话题的无所适从之感,其中牵扯到罗德岛任职期间的塞雷亚的那件事触动我尤甚。

她一早便向罗德岛亮出的目的“纠正错误,让偏离传统的事物回归正途”,起初我们以为是指伊芙利特。作为计划的原直接参与者她向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情报,让我们的得知莱茵生命涉足禁忌领域的惊人内幕。任何一个拥有正常学术伦理观的业者都能理解其后果,包括她在内的很多人也正是了解真相后在其驱使下离职。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塞雷亚身上多出的顽固使她没那么简单放得下责任感,除了像赫墨那样寻求对伊芙利特的医治,她还将另外很多事列入目标。

比如阻止莱茵生命继续践踏伦理,阻止更多像她和赫墨那样的研究者误入歧途,更多伊芙利特那样的受害者诞生;又比如向合适的对象提供这个机会,暗示其中蕴含的和伦理道德无关的其他价值。

这似乎就是她为什么会选择罗德岛。此等丑闻一旦暴露势必让莱茵生命伤筋动骨,而负责动手的罗德岛则有望在借机扬名立万的同时抢得对手损失的市场。这下子于情于利我们都无法拒绝了。于是等时机成熟,某次与莱茵生命有牵连的感染者冲突在哥伦比亚发生,“碰巧”在附近的方舟就借机介入。

过程不必细述,在赫墨等人的指引下我们轻松就从他们老东家那搞到了大量爆炸性的情报,以罗德岛的名义通过适当的方式透露给媒体。令人震惊的是,即使发生了炎魔事件那样的事故莱茵生命依旧没有停止相关的研究,看着其他受害者相关的报告,连我都不禁怒火中烧。因此在最后发起实质性行动时我也参与其中。

莱茵生命的防卫部组织了点形式上的抵抗,看来他们也心知敌不过老上司。我跟在一马当先的塞雷亚背后入侵了研究所的中枢区域。如果要为此事件定一个最终BOSS级人物的话,大概非那位领导整个项目组的组长莫属了。他早料到我们的到来似的在等候我们。

首先他表示了由衷的遗憾,因为还差最后一点时间就能整理完新一批实验体的阶段性成果上报,这样的说辞顿时令我更怒不可遏。但随即他问了我们的来意,在我忍不住抢在塞雷亚前面开口谴责后,他竟哈哈大笑起来。你该不会也跟这毛头小子一样的理由来的吧?塞雷亚意外地并没有回答,她只是沉默地怒视。是啊是啊,学术伦理,学界公认的规矩,规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一旦坏了规矩就会被作为败类放逐,因为不这样的话毫无底线的研究会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隐患。自述着这些的组长其实像是个明白人,并不比我们更不清楚手下领导的项目有多罪孽深重。

然而他接下去的话却令我震撼,因为当时的我还是比较相信学术伦理的,相信至少这条底线在任何情况下都重要不可权衡,神圣不可侵犯。

恭喜你们,你们赢了,莱茵生命的阴谋被挫败,真相大白于天下,有罪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审判。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在得知白头鹰制药或者摩根科技开始搞类似的研究时,你们要想再做一次正义使者可就没这么简单咯?不用那么惊讶,我甚至可以提前告诉你们,下一次你们要对付的就不止什么公司防卫部,而很可能还有国家机器了。理由也很简单。媒体在外面闹得天翻地覆,上面已经宣布会严肃处理,马上哥伦比亚当局的人就会过来查抄。那么你们觉得这些研究成果之后又是怎么落到别公司手里的呢?话说到这个份上,也该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幕后了吧?

但也希望不要轻易把人家视作唯利是图的无情禽兽,现在的执政班子还是真心在为哥伦比亚谋福利的,这些年国民得到的恩惠有目共睹。更不明白他们插手的原因了?唉,大家都不容易啊。乌萨斯和维多利亚要没有私下搞这类研究,我们又何苦也涉足此等伤天害理之事呢。就算是错事,知道竞争对手都在悄悄做了,你做是不做?伊芙利特项目的那个实验体就是最好的证明,罗德岛应该也很看重她吧?谁都知道有悖伦理道德,但同时谁又都无法否认激进研究的巨大潜力,结果就是谁都承担不起为遵守规则而落后的可能的责任,只能狠下心去做了。

但事情总有天会暴露,让大众对学界对当局大失所望难道不会得不偿失吗?那时目瞪口呆的我也只想得出这样的反驳。

那种事不会发生的。组长说道像是表达欢迎似的高举双臂。明明是个践踏人伦的罪犯,他却露出似乎大无畏的模样。

意外发生的时候,只要有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背黑锅就好了。这样所有人的怒火只会朝向我这个疯狂科学家,或者顶多利益熏心的莱茵生命,在受审判之前权威们就会把我开除出学界,然后发表个联合宣言划清界限之类。这样既有的学术伦理规范就能得到维护,国家也能免于在潜在的竞争中落后,皆大欢喜不是么。

是塞雷亚帮我解了无言以对的围,她上前一拳撂倒了组长将其制服。原本我以为身为相关者的她才该是最震惊的人,却直到将组长交给警方都未在她身上发现丝毫踌躇。

塞雷亚寻求罗德岛帮助的目的,她纠正错误的行动,既成功也失败。

第二天她闯进了我的办公室,似乎是出于担心我会过度受组长影响,于是决定以她的方式斩除后患。具体来说,她表示将来会一直以参与研究的方式监视罗德岛的行为,若发现有不正,她会像对待组长那样毫不犹豫地把事实对外公布。这还真是符合她直率作风的“安慰”方式,而更令人苦笑的是,在之后面临类似的抉择时,除了道德的束缚还真就数她的这条威胁在阻止我以身犯险。

但此次事件终究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不清的闲暇中我重拾组长的话来一遍遍回味。就算不情愿也得承认其中残酷的合理性,他为了哥伦比亚,而对我而言这样的对象则是罗德岛,或者继续细化到那些我珍视的亲朋们。这条底线真的如曾经认为的那般牢固吗?那影响多少也推动了我在白面鸮的事上做出的决定。塞雷亚如她诺言的那般通知了学界,把我送上了伦理法庭,我终于品味到了和组长类似处境的滋味。那种感觉里并不包含对她的恨意,而只有相应的觉悟,若没有白面鸮亲自出来给我辩护我真的会心甘情愿接受处罚。只是理所当然地,在经历了这些事后,对学术伦理的存在意义我陷入了更深的迷惘当中。

为了防止无限制无底线的研究行为给学界乃至全世界带来灾难,而以普遍认同的伦理道德为基础设置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早在以前我就明白这并非粉饰太平,而的确有为科学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起作用。但在这语境之外的部分我感受到的却是深深的无奈。罗德岛的干员们还有我这样的人著书去铭记,而另一些同样为世界做贡献的人却注定只能泯名于黑暗,永无见光之日,连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的机会都很可能没有,因为登台亮相往往意味着身败名裂。“幼稚”这样的词不适合用在这里,为了祖国甘愿献出一切的那位组长,我们这些安然呆在底线后面的人实在难以评价他狂热的理想有多“幼稚”。究竟为了什么样的东西才值得去跨越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遗憾的是一直以守旧形象示人的塞雷亚我至今无从得知她的答案会是什么,或者,究竟是否存在。不过我还是很感激她,正是她的手里拉着那根系在我腰上的绳子,防止我彻底迷失在狂风骤雨之中。能始终有这么个会直截了当地肯定或否定你的人在身边,其实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

追记。

在文章大致成稿的时候我拜访了塞雷亚。她不在罗德岛已经有些年头,目前是在国际学者联合会任理事,那的确才是更适合她施展才华的场所。我们聊了些过去的事,并向她征求意见,她却惊讶于我至今困在其中无法自拔,抱怨我真是个石头脑袋。偏偏被她这么说我还真是哭笑不得。

之后她给出了她的答案。虽然一直扮演顽固的角色,但她其实从未敌视过那些带着相应觉悟跨越界限的人,不论是当年的项目组组长还是后来的我。学术伦理代表的底线将世界一分为二,但两边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互相否定的关系。敢于突破规则的勇者们以提供新思维开拓新领域的形式带动学界前进,而维护旧秩序的一方则确保过往的积累不因冲击而崩溃得前功尽弃,不论哪边都是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与那些鼓足勇气跨越界限的人类似,她也不过是做好了扮演适合自己的守旧方的觉悟罢了。这条底线的存在意义并非在其不可侵犯,而恰恰是其随时间不断发生的变迁意味着所有人的付出终得结果。

这一番话说得我着实惭愧。虽还没到醍醐灌顶,总算是让我也有了些拨云见日之感了。原来塞雷亚是早看透了一切而非如旁人认为的那般不知变通,继学识之后我又一次因人格层面的理由对她肃然起敬,像她这样的人或许正因此而伟大吧。

风暴中,唯保守者屹立不倒。

小说相关章节:《墓志铭》退休博士回忆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