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為君故(遼于),8

[db:作者] 2025-07-17 18:38 5hhhhh 7870 ℃

張遼被調走後,于禁做了此生都未做過的大膽事 : 生曹操的氣。

一直以來于禁敬曹操如君如父,但這回曹操的安排明顯私心得不管大局。

赤壁之後,孫劉二家爭奪荊州。

曹軍失去江陵和夷陵後,曹仁、樂進和徐晃北退至襄陽苦守,跟許都咫尺之遙,孫劉二家都無異是心腹大患。

曹操只派七千人給張遼和樂進去守合肥已經很冒險了,更作死的是,此時曹操去點另一火頭 :

調走曹仁去西征關中諸侯,襄陽只剩下徐晃和萬餘兵馬。若襄陽一破,樊城也撐不多久,宛城和許都勢危。

于禁自請同守襄陽,但曹操都不許,只讓他去屯田。

他自問多年鏖戰沙場,由他指揮時,大大小小戰役都沒吃過敗扙。就算曹操慘敗如赤壁,他至少還能做到斷後護主。

自己也沒做過什麼瓜田李下的犯上之事,于禁不明白為何主君要把他投閒置散。

也許只是因為他和張遼的關係。

曹操竟為了私情就可以斷送霸業,辜負眾多為他霸業而犧牲的將士臣子嗎?

于禁未冠時已起黃巾亂,只能投筆從戎。他讀書不多,沉著和謀略都是在多年征戰中用血用淚換來。

他深明再厲害的戰神不過是傳說,脫下衣甲都是人。都會傷會痛會怕死,會為死去的親屬同袍晝夜啼哭。

行軍心思慎密,就是為了不想己方多作犧牲。

治軍鐵面無私,因為他知道只有軍法嚴明,訓練有素的部隊在戰場上活到最後。

討賊寇所得財寶,無所私入,是為了在士卒前立好榜樣。

一切都是為了保存士卒至見証亂世的平定。

外表嚴峻冷酷的于禁,內心比所有武將都温柔,張遼只是把他這一面展示於人前。

因此于禁不能理解曹操視將士性命如草芥的安排。

即使惱恨主君,于禁還是盡忠職守。

內政不是他強項,他不時還得寫信請教遠在鄴城屯田的夏侯惇。

同時于禁也獨力教養著于圭和張虎。

數年後,曹操親征關中前,終傳召了于禁。

屯田和帶孩子久了,于禁沒了幾年前的征戰殺敵的凌厲銳氣,跟曹操聊起兩個孩子時,還滔滔不絕。

「文則果然是個慈父啊……」 曹操笑瞇瞇的。

于禁不安,曹操笑的時候通常都在打鬼主意。

「孤就是要你變成今日這樣子。」

沒見數年,曹操開始以孤自稱,于禁知道漢室快要結束了。

曹操派了一個秘密任務給于禁。

這任務連曹操諸子也不知道,更不見載於後世史書 :

統領曹營所有間諜,盡收天下情報,直接向曹操和夏侯惇匯報。

一個間諜頭子,愈不惹注目愈好。

曹操把此任務派給于禁前,故意把他投閒置散,就是為了洗其銳氣,讓他漸淡出眾人視線。

好讓他之後在諜報任務上通行無阻。

知道錯怪了主上,于禁揮淚拜伏請罪。

曹操把他扶起。

「文則,孤從未恨你,只是孤要害你從此走為世人所恨的路了。」

曹操擁住于禁。

「你若恨孤,孤不怪你。」……

天柱山一戰轉眼多年。

這些年,前線的張遼跟于禁大部分時間只能書信往來。

二人皆沒多讀書,寫信詞不達意,甚至只能畫圖表意。但只要收到對方的信,就安心了。

重視聖賢禮法卻無緣讀書的于禁,把張虎和于圭都視如己出般教養,請了教書先生好好教育兩個孩子。

轉眼張虎已長成少年,他名義上為張遼養子,卻是于禁把他教養成人。

張虎受魏王命去合肥會合張遼前,對于禁于圭依依不捨。

此時樂進和李典皆已病故,只剩張遼一人駐守合肥,張遼見養子來到,不禁悕噓。

張虎幫助張遼把軍中文書處理得當,上陣殺敵身法俐落,招式跟于禁一模一樣。

看著張虎,張遼回想到當年的自己多不濟。

有胡人血統的張遼,幼時在家鄉常被漢人欺凌。年紀稍長的他張狂墜落,加入賊黨四處劫掠。

同伙擄獲婦人姦淫時,他無法對婦人下手。

他殺同黨救了婦人,婦人欲以身相許,跟其入內室時卻發現自己原非扙義君子,只是不好女色。

此後他劫掠的目標變成俊美少年。

後來他擄去呂布的部屬,差點死於呂布戟下。

呂布教訓他即使自少受欺辱,也不該自暴自棄,淪為賊寇。

自此張遼跟賊寇斷絕來往,忠心跟從呂布征戰。

呂布不願屈人之下,自立門戶四處征討,他的志向不比曹操低 : 要建立起不論關外諸族還是關內中原人都能安居的世代。

白門樓終結了呂布的霸業,但讓張遼找到了讓他名留青史的舞台。

曹操不問出身唯才是用,令他對漢人改觀。于禁為他在白門樓求情,更令他死心塌地愛上了這個毅重守禮的漢人。

張遼為討于禁歡心,戒絕孌童,學習禮法。

雖然直率衝動脾氣難除,但至少做到感悟必改,大局為重。

張遼家鄉不時有西域來的赤膊苦行僧來化緣。

漢人們見他們衣不蔽體皆避之,只有張遼會接待他們,聽過他們傳法。

今生的緣,是上世積來的德。

今生的德,會化成來世的緣。

莫為生歡,別為死苦。

生死無間,天道循環。

因此張遼是在亂世中少有的樂天怪人。

他戰場上身陷重圍,同伴皆嚇得丟盔棄甲以求保命時,他卻相信自己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反而放手一搏死戰。

曹操瞭解他,所以才敢只給他七千人去守合肥。

他跟于禁一樣,愈處劣勢愈大放異彩。

逍遙津一戰成為天下美談。

只有當時人心知,當日領幾百騎直殺孫權本陣,本想擒賊先擒王。

但未認出誰是孫權,遲疑之時身陷重圍,嚇得只剩廝殺本能,殺出時還把部屬遺留陣中,結果來回幾次,救出所有士卒。

人之將死自然死戰,卻意外打出一場以弱制強的勝扙。

自那戰起,張遼之名足以嚇得江東所有小孩不敢哭鬧。

張遼知至今未死,要麼是前世修來的德,要麼只是走運。

張遼愛于禁,不論于禁拒絕他多少次,他都不放棄。因他相信,今生未修到,還有來世。

回想天柱山上相扶相依的日子,多麼短但又多麼刻骨銘心。

內斂的于禁雖不宣之以口,二人同床卻守之以禮,但他知道于禁實早以心相許。

回憶舊事的張遼,在合肥城樓上巡視,回頭望向西方,敬了曹操和于禁一杯。

小说相关章节:三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