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舰娘雄心11,击破白鹰(上),舰娘雄心重制版,5

小说:舰娘雄心重制版 2025-09-16 12:23 5hhhhh 4400 ℃

白鹰联邦士兵B:“啊,是啊。这还是它的首秀那。”

……

长空06C回报发现大量部队集结,同时有两架运输机越过领空管制线,疑似实施伞兵机降渗透。同时似乎发现白鹰前线机场上有很多战机,经比对为U2侦察机,F15,F16战机,还有疑似F22的战机。

歼击型的长空06J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起飞。长空03同样也需要一些时间。

国防军士官A:“我们的侦察机发现了疑似空降兵的踪迹,附近有什么部队吗?”

国防军士官B:“没有。”

国防军士官A:“长空06J还需要多久才能出击?”

国防军士官C:“大约五小时。”

国防军士官A:“地导和高炮部队有能拉过去的吗?”

国防军士官B:“也没有……”

国防军士官A:“………”

……………………

白鹰空降兵成功完成伞降,并在山谷中安插导航点以引导后续机群进攻。但被巡逻的省防军部队发现。

士兵A:“前面发现一队敌军,我来解决左边三个,你来解决右边的。”

由于距离较远,发现目标后,这两名士兵退下了AE弹,换上了弹头更重的AP弹。MF762虽然比不上各种高精度的狙击步枪,但是其采用了7.62x63毫米规格的子弹,不论是枪口初速还是弹头重量都远远优于其它任何枪械,尤其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追求步枪小口径化。更重的弹头带来的是更好的外弹道性能,其受风力干扰更小,远距离存速更多,杀伤力也更强。而更多的发射药则让它的枪口初速更快,比那些5.56毫米高速弹还要快。得益于本身不俗的精度与光学瞄准镜的使用,子弹精准的覆盖目标将白鹰士兵组成的地面引导组击毙。

打掉引导组后,利用他们的设备发送了假坐标,诱导他们的战斗机往自己的防空火力上撞。

国防军士官A:“对面的地面部队都冲过国境线了,我们的火炮在哪呢?”

国防军士官B:“可能在装弹药吧?放心,它们一时半会过不来。光是外面的地雷和反坦克路障就够他们啃了。”

翼骑兵预警机报告11-4区域发现敌方活动,无法捕获准确位置。建议使用炮射无人机。

炮射无人机可不是用长弓手155毫米榴弹炮打出去的,他们只有杀爆弹。这是用远程火箭炮打出去的。每一个炮兵连里新加了一辆专门的无人机发射车,在收到大致的目标区域后发射无人机进行近距离的详细侦查。300毫米火箭弹迅速发射到11-4区域,然后助推器分离,抛掉前端的整流罩打开降落伞等待无人机系统启动,尾部的螺旋桨最先启动,飞翼展开,切断降落伞。这架无人机大概会在目标头顶盘旋2个小时然后就会耗尽电量并引爆内部的120克炸药完成自毁。在其工作期间会利用光电球来观察地面部队,并用激光引导203毫米重炮的激光制导炮弹和300,370毫米火箭弹。

长弓手自行火炮迅速展开打击,9辆自行火炮放下驻锄,确认与地面卡紧后扬起炮管,按刚刚无人机传回的坐标进行密集的火力覆盖。单车携带的21枚155毫米榴弹只需要60秒就可以全部打出去。现在射程大约为33km,炮弹飞过去大约需要40秒的时间,等对面的反炮兵雷达反应过来,自己的火炮早就跑没影了。而白鹰地面部队还没有意识到问题,

坦克A:“我们已经越过国境线30km,这里一个人也没有,那群家伙都躲哪去了。”

坦克B:“是啊,一路上全都是那些路障和地雷,行军速度太慢了。”

坦克C:“只是一群缩头乌龟而已,看我们敲碎那个乌龟壳。我们……榴弹炮!”

189枚155毫米榴弹瞬间淹没了前出进攻的车队,虽然并不是什么精确打击的力量,但胜在量大。一轮齐射就把这个坦克纵队给炸了个七荤八素,大约20辆坦克直接被炸毁,另外还有大量受损而丧失作战能力的坦克。同时白鹰陆军的M109自行火炮也朝着新满洲国阵地开火但是射程有限,另一批牵引式榴弹炮还需要一些时间。不知为何,白鹰对火炮的发展并不是很重视,或许是觉得自己的空中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4架歼击型的长空06J和一架电子战型的长空06E终于从机场飞了起来。他们需要在翼骑兵预警机的引导下,依靠高空高速直接干掉白鹰预警机。这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战术。凭借其无可比拟的速度和升限,它可以直接无视绝大多数护航战机,像一柄利剑直刺敌方作战体系的预警机。

进气道锥体逐渐后移,加力燃烧器打开。这架巨大的战机逐渐从怠速巡航的1.85马赫加速到5.5马赫的战斗航速朝着敌军直线冲了过去,这是相当有冲击力的画面,普通战机的最大速度对它而言只是怠速巡航速度。为E3预警机护航的是22架F15,他们的雷达上都十分清晰的显示出了这架超高速逼近的战机,正以超过3马赫的速度朝着自己冲过来,而且还在不断加速。

F15战机迅速发射导弹拦截,但不知为何,AIM-7麻雀导弹并没有成功的打出去,它的发动机根本没有点火,直直的从天上掉了下去。长空06J顶着导弹来袭的预警也射出了一发导弹,她的导弹就靠谱多了。而对面前出拦截的F15第二次补射才把导弹打了出去,但已经太迟了。机载雷达根本来不及引导,长空06的飞弩16就砸在了F15脸上。剩下的F15战机意识到情况不对,也都纷纷发射导弹拦截,可惜这些AIM-7可靠性简直低的可怕。甚至有的F15连续射击三次,有两次都因为发动机点火失败而从导弹架上掉了下去。第三次确实是成功点火,可导弹却卡在了发射架上,附近的友机告诉他后,吓得那家伙直接拉了弹射座椅,生怕这枚导弹在飞机上炸了。

其余的导弹都被长空06J依靠高速摆脱,它自上而下的俯冲加速,敌方雷达向上照射时由于没有杂波干扰,更容易锁定。但是机载雷达的扫描范围以机体为轴线的锥型区域,在距离较近时,这一范围相当狭窄,对于长空06来说,只需要不到一秒就可以轻松穿过。其余的F15在面对这样一架毫无隐身设计,甚至还有些挑衅一样的战机竟然没有一架再次完成锁定。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的刷新率跟不上如此高速目标的角速度变化,导致“锁不定”或“锁不稳”。这是F-15这类三代机面对高超音速目标时的天生短板。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中东上空的米格25带来的心理阴影以更大的噩梦笼罩在F15战机的驾驶员上。

米格25在冷战时期给西方带来的震撼是真实的。它不可思议的高速和高升限,一度让西方情报机构误以为苏联拥有了远超时代的战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技术恐惧。尽管后来发现米格25是通过不锈钢+力大砖飞的方式达成这一性能,且机动性和电子设备落后,但那种被无法触及的高速怪物支配的恐惧感,已经深深刻入了西方飞行员的集体记忆之中。

白鹰飞行员轻蔑地称长空06为B型米格25,这是一种基于历史经验的误判和安慰。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又一种笨重、落后、可以凭借体系优势应对的老古董。然而,现实给了他们一记重锤。长空06不是米格-25的复制品,而是其全面强化、理念升华的噩梦版本。它虽然飞的没有米格25那么高,但三万两千米的实用升限已经足够碾压绝大多数拦截手段。而且比米格25更快更致命。

F15:“我可以目视到它加力燃烧室喷射出的巨大火焰,就像是在中东地区的米格25,可是雷达上却无法锁定!”

一发飞弩16从打开的弹舱中弹射了出去,在空中摇晃了一阵后点燃发动机一头撞向了那架倒霉的E3预警机把它从天上捅了下来。长空06J极具嘲讽意味的直接在机队中穿行而过并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扬长而去。它动摇了白鹰军队对其情报系统、军事理论和技术优势的根本自信。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落后模仿者,而是一个在特定领域将自己远远抛在身后的、无法理解、无法拦截、无法抗衡的怪物。这种无力感是摧毁士气的终极武器。

白鹰联邦同样也试过攻击翼骑兵预警机。翼骑兵预警机一批三架相互协调,并躲在地面防空火力的保护伞下。首先那些F15,F16战机要冲破劲弩18远程防空导弹的封锁,然后要解决劲弩17中程防空导弹和长空03J发射飞弩12中距空空导弹的空地联合杀伤网。最后他们要面对长空03E电子战机的雷达干扰和飞弩16格斗弹的拦截,甚至他们射出去的导弹也会遭到飞弩16拦截。即使出动F22隐身战机,面对大功率地面雷达和预警机雷达依然危险重重。

F15(A):“预警机没了,但任务还需要完成,所有人注意。目标是敌方雷达站,铁路枢纽,前线指挥所,导弹发射。”

F15(B):“体量上的优势可不是那一点点技术能补的上的,新的预警机马上就到。各位努努力,争取圣诞节前结束战斗。”

F15(C):“如果我们的对手是东煌,那么他的远程火箭炮会第一时间把我们摧毁在机场上,但现在我们的机场还是好好的,看来新满洲也不过如此。”

在失去预警机这一空中大脑后,继续执行原定高风险任务是一种自杀行为。这些目标必然是敌方防空火力的重点保护对象。没有预警机的全局指挥、电子对抗和威胁预警,F-15机群就像一群失去头狼并冲向猎人陷阱的孤狼。在新满洲精心设计的纵深防御杀场中,体量优势意味着更大的目标、更长的补给线和更沉重的损失。这不是比拼体量,而是比拼谁更能承受消耗,显然新满洲为这一刻准备了太久。东煌的区域拒止实力强大,但新满洲追求的是在预设战场上全歼对手。东煌的战术是让你无法靠近,而新满洲的战术是微笑着诱你深入,然后在你身后落下最沉重的闸门。

………………………

地面战方面,白鹰地面部队触碰到了哨站,这是从后方要塞群中伸出来的触须,哨站不是孤立的堡垒,而是整个纵深防御体系的前沿传感器和火力触角。它的核心任务不是独立歼灭敌军,而是发现、迟滞、引导。想进攻要塞,必须解决哨站。或者反过来,连哨站都搞不定,还打什么要塞攻坚。

M1艾布拉姆斯A:“让你们见识见识这个新玩意!”

M1艾布拉姆斯B:“哈,对面看上去只有30多人,这不是随便打。”

这个哨站驻扎的是一个标准的国防军战斗队,包含2辆坦克,4辆步兵战车,1个自行防空炮,一个综合保障车,16名步兵。它是一个具备独立作战和持续能力的合成战斗队,而非单纯的观察哨。在哨站后方是负责支援的炮兵部队,包含18门长弓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一辆无人机发射车,两套炮兵雷达,它负责为4个哨站提供火力支援。更后方则是203毫米火炮和火箭炮兵。白鹰部队在攻击这个哨站时,他们真正要面对的,是整个新满洲国防军的战役级火力体系。

M1艾布拉姆斯C:“让那些步兵都给我上。”

国防军士兵A:“发现敌方军队,在朝我方逼近!把我们的装甲车都开起来。”

国防军士兵B:“已呼叫炮兵支援,预计10分钟后抵达!”

国防军士兵A:“拧开导气孔,把射速拉到最高,先泼一轮子弹再说!”

MG762在重枪管下方都有一个导气孔,通过调节导气量来增加射速。但更多的是来应对积碳问题,当这些碳粒把导气孔堵住了就拧大一些让气流依然能顺畅通过。如果直接拧到最大可以提高射速。由于不知道对方是否穿着防弹衣,所以用的是AP弹。用力向后拉动拉机柄,这款枪复进簧硬度几乎是常规枪械的两倍,所以需要用更大的力气去拉动。两段式扳机轻扣是单发点射,扣到底是连射。因为遇到突发情况,士兵很可能来不及调整快慢机,把扳机按到底是本能反应,这时需要爆发出最猛的火力。

小队指挥官在紧张的下命令:两辆步战车正面进入阵地,另外两个绕过去打交叉,坦克先不动!步兵跟随步战车行动,不要硬扛对方火力。我要你们活着回家。

沉重的防弹衣提供了几乎完美的保护效果。在密集的弹雨下已经有不少人中弹,但没有出现任何伤亡。它使得新满洲国能够承受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火力密度,而保持士气和战斗力的稳定。勇气并非完全源于个人的无畏,更可以源于技术带来的绝对安全感。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士兵才能冷静地执行战术动作,而不是被本能恐惧支配。这种“技术赋予的勇气”是新满洲国军队形成碾压态势的心理基础。MG762由于采用了前冲击发,虽然是7.62x63毫米口径弹药,可是体感后坐力比那些5.56毫米子弹的枪还要低。100发的弹链安在枪上,随后扣下二段式扳机直接把子弹泼到敌方步兵脸上。这些AP穿甲弹可以轻松打穿木板,石膏板,还有他们的软防弹衣。使用MF762的士兵也会直接把二段式扳机扣到底把一个弹匣的子弹全泼出去。毕竟子弹不要钱,人命只有一条,尤其是自己弹药充足。一时间曳光弹和照明弹充斥着战场。新满洲国没有装备掷弹筒,但把那些挖战壕的工程炸药拿过来反着插在地上一样可以用。它的原理就是把弹头炸进地里再爆炸,现在当一次性的抛射榴弹也不是不行。虽然没有破片导致杀伤力不足,可是爆炸产生的心理威慑会让那些步兵本能的撤退,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把那群散兵聚集在一起,然后拿机枪一轮扫射全打趴下。

“卧倒!坦克出来了!”

白鹰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出场了,一名步枪手在撤离阵地时不幸被M2HB的一发12.7毫米BMG弹药直射命中。命中位置为左胸处,打在了防弹插板的位置。巨大的动能直接把它整个人打飞了出去,手里的枪也脱手,但由于枪带还在身上,没有彻底的飞出去。医疗组迅速过来把他抬到后方检查伤口。虽然重型防弹衣可以挡住12.7毫米口径的子弹,但不意味着能够保护使用者完全不受伤害。最前方的插板是陶瓷板,陶瓷硬度极高,用于破碎弹头。弹头射入后陶瓷会碎裂并由纤维材料捕获弹头,这是为了防止破片的二次伤害,而后是一个钢板用来承担和分散冲击力,它既是防穿透,也是将剩余的冲击动能分散到整个防弹板上,避免力量集中于一点。对于东煌,他们用先进且轻便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但对新满洲,他们选择了可靠廉价但是沉重的装甲钢。最后是硬泡沫塑料作为缓冲结构,进一步减缓传递到身体的冲击力。即便这样依然会对肋骨和内脏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不过至少人还活着,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

“可靠廉价但是沉重”这六个字是新满洲战略的缩影。她放弃对“轻便”的追求,将所有资源向“绝对可靠性”和“成本可控”倾斜,用士兵的负重来换取国家能负担得起的、大规模列装的顶级防护。

国防军的士兵并非超人,他们也会被击倒、会受伤。但他们的国家用最顶级的科技和最务实的设计,为他们铸造了最坚实的防弹衣,尽其所能地为士兵提供最好的保护,而士兵则将自己的勇气和生命托付给这套体系。这种互信是军队士气的基石。随后将他们置于一个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装备优势的防御体系之中。单兵重甲只有在阵地战、防御战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如果让他们去进行长途奔袭,沉重的装备将是灾难。国家不仅给了他们盾,还为他们设计了一个最适合用盾的战斗环境。这使得每一个国防军士兵都成为一个高效、冷静且极难被消灭的防御节点。这场阿拉斯加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

“步枪手撤出一线阵地,后方机枪给我压住,把枪管打化了才能停!”

MG762与当代其余的机枪设计思路完全不同。现在机枪一般要求拥有快速更换枪管的能力,以提高射击火力的连续性,这样在一根枪管过热的时候就可以换到另一个枪管继续射击。而MG762采用的是强制冷却的重枪管,没有快速更换的能力。在射击时有一个特殊的装置会从枪身后方吸入空气再经过枪管外围由枪口处喷出(类似刘易斯,PKP),增厚的枪管与弹壳显著提高了热容量。热空气偏离瞄准镜轴线导出可以防止因空气密度不均导致的光线扭曲。镀铜的钢壳子弹可以通过抛出的高温弹壳来带走热量,缺点是重量有点大,优点也很突出。它可以连续不间断射击1100发子弹。

新满洲的武器全部使用了金属药筒,坦克用金属药筒而非东煌的半可燃药筒。金属药筒密封性极佳,防潮,防尘,储存时间长,可靠性无与伦比。发射后,抽壳动作干脆利落,故障率极低。她们选择了绝对的可靠性和更简单的工业需求,放弃了减重和现代化。这对于一支专注于国土防卫、无需长途奔袭的军队来说,是完美选择。

自行火炮用金属整装弹而非模块化发射药,这能提高射速并且通过弹壳带走炮膛热量防止高射速的过热。炮弹发射后,灼热的金属药筒被抛出炮膛,相当于每次射击都自动带走大量的残留热量。这是长弓手能实现极高射速而不过热的关键散热机制之一。而采用模块化发射药的西方火炮(如PzH2000),药包是燃烧掉的,所有热量都积蓄在炮膛内,必须配备复杂的冷却系统才能维持高射速。

值得注意的是,这支军队最初的形态并非是借鉴他国陆军,而是来自海军。在建国之初,她们面临国内土匪横行,关东军残党仍在活跃,国外强敌环伺(苏联)。他们将实用主义求生本能刻进了基因里,建军思想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为了全球投送或力量展示,而是为了最纯粹的生存。这决定了其装备设计必然偏向可靠耐用火力猛。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快速扩充相对现代的军队。而最快形成战斗力的方法就是拆解和移植现有的最成熟的技术体系。新京与大和都是海军舰娘,他们最成熟、最强大的技术就是舰艇科技。

他们把海军用127线膛炮搬上了坦克,形成了第一代防卫者M1坦克。127毫米口径是海军舰炮的经典口径,技术成熟,弹药库存丰富。这完美解释了为何新满洲的坦克炮至今仍坚持使用127mm线膛炮而非世界主流的120mm/125mm滑膛炮。这不是落后,是路径依赖,是其独特的科技起源所决定的路径。它的DNA里写的就是海军炮术。

他们把20毫米厄利空高射炮浓缩进步枪,于是有了MF762和MG762。这解释了MF/MG762为何如选择了前冲击发,全威力弹,重枪管的设计。MF762不是一把放大的步枪,而是一把缩小的单人操作的高射炮,它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射速、威力和可靠性,而非步兵的轻便性。

后来进行了现代军事改革,五族旗军中负责对内治安剿匪的部分改编省防军,对外作战的部分改编为国防军。分工细化是军队现代化的标志。

主战坦克从防卫者M1发展到M4经过不断修修补补,她依然是海军的127线膛炮,但加了很多杂乱的装置还相互干扰,直到现代的掠食者M1才通过系统工程整合做出了第一款现代化的先进坦克。标志着新满洲的陆军装备终于从“海军技术拼凑品”进化成了 “为陆地战场量身定做的专属武器。

结束了舰炮上岸后,又进入了陆炮上舰时代。陆军的劲弩17,劲弩18防空导弹,卫士系列的57毫米高射炮被安置在海军战舰上。以节约成本。

“我们的支援火力到了!”

最先抵达的是远程火箭炮的反炮兵火力,虽然新满洲同样有火力不足恐惧症,但她们主要发展身管火炮,而非东煌的火箭炮。这些较为昂贵的弹药不会浪费在炸那些步兵身上,炮兵阵地或者敌方部队营地才是它们的目标。在探测到炮弹路径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因为炮弹路径可能与地面有多个交汇点。例如敌方炮兵可能在15km远的高地,也可能在20km远的平地。新满洲国的反炮兵部队采用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把所有的交汇点全那炮弹犁一遍。由独立火箭炮兵旅调动三支小队,每小队包含一个侦察无人机发射车和三辆火箭炮以及36发火箭弹,三支小队对应三个可能的位置同时齐射将其摧毁。随后就是等待155毫米火炮进场了。

联邦士兵:“为什么后方的炮兵哑火了!?”

步战车A:“看见坦克了,高爆弹洗它观瞄!”

两辆步战车在车辆掩体里面只露一个小脑袋,用双联装25毫米机炮对着坦克进行射击。它配备了500发的弹链,两个炮管总共1000发,但是它的单管射速有1000发每分钟,也就是说一下子把扳机扣到底的话,这1000发炮弹会在半分钟内打个一干二净,同时会收获两根红温的炮管。但现在情况紧急,只能把火力拉满来抵御坦克攻击。搭配曳光弹时如同激光枪一样的弹道和巨大的动静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威慑,那可怜的坦克刚一露面就被炮弹雨洗了一脸失去了视野。

白鹰士兵:“该死的,不是说这里只有零星火力抵抗吗!怎么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白鹰士兵:“你们看天上!是炮兵无人机!”

9门自行火炮在防区后27km处对准进攻的敌军猛烈射击,155毫米榴弹炮如同雨点般的落下,平均每2.71秒就会落下来一轮炮弹。对于155mm自行火炮而言是极其恐怖的射速,远超PzH2000等现实中的先进火炮。但这正是长弓手存在的意义:极致的爆发火力。长弓手自行火炮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她们一辆火炮进行火力支援时发射的炮弹数量只能是7的倍数,因为她们的一个弹夹容纳7发炮弹,打空一个完整的弹夹后可以直接放入新弹夹而非一发一发装填。最多可以同时在弹舱内放入3个弹夹。她们的火力打击模式分为一次打7颗/14颗/21颗炮弹。它放弃了传统火炮调节射速的灵活性,换来了在短时间内倾泻一个完整基数的弹药的能力。这是一种爆发性输出的设计理念。同时它简化了后勤补给,只需清点和补充弹夹即可,并且简化了战术命令:打1/2/3个弹夹。避免了战场上复杂的弹药余量计算,保证了火力投送的效率和可预测性。现在她们选择的就是直接打空21发炮弹。60秒后所有车辆清空弹匣收起驻锄撤离,然后返回后方,由弹药补给车放入新弹夹。补充弹药时间一般为2分钟。第二队自行火炮于三分钟后轮换。如同接力赛一般,让敌人始终笼罩在炮火之下,没有任何喘息之机。这种持续的压力对士气的摧毁是毁灭性的。在这段期间则由炮射无人机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数据实时传给炮兵分队,以在下一轮炮击中更有针对性的摧毁那些高危险目标。

步战车A:“11点钟方向!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步战车B:“我来对付那家伙!”

步兵战车的火控系统没有防空炮那样精密。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对准直升机,扣下开火按钮一连串的火龙就从炮口喷射而出。这些每分钟射速1000发的玩意从一开始就不是给步兵战车准备的,现代步兵战车(BMP3,布拉德利)追求快速更换弹种,可调射速,而且一般不会超过每分钟500发。雪狼步兵战车无法更换弹种也无法调节射速,但现在恰好是派上了用场。每一次长点射都会有12~20发子弹射出,即使对方释放了干扰弹也无济于事,只要咬住目标后直接泼炮弹即可,连续几轮射击虽然没能把直升机打下来,但也让那家伙不敢再露头进行火力支援。武装直升机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一旦它被持续不断的炮火压制,被迫躲避或远离,它就失去了存在价值。“雪狼”成功完成了它的任务——保护了自身和周围单位,剥夺了敌方的重要空中支援节点。

白鹰的阿帕奇飞行员一定感到无比郁闷。他面对的不是先进的防空导弹,而是一门古老的泼水般射击的机炮,但这门炮却有效地将他赶出了战场。其余的步战车用炮塔上的六联150毫米火箭弹对准敌方坦克射击,虽然高爆弹头打不穿装甲,但可以摧毁观瞄系统确保功能击杀,并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惧。

M1艾布拉姆斯:“1点钟方向,反坦克炮,开火!”

显然是慌乱中把这玩意当成反坦克炮了。M1的火控系统高效且准确,一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命中步兵战车的炮塔,不过这里面是没有人的,操作人员在车体吊篮里面。

M1艾布拉姆斯:“11点钟方向,步战车,高爆弹开火!那群家伙什么时候绕到我们侧翼的?”

步战车C:“我们被发现了!把推土铲抬起来!”

眼看对方坦克用炮口对准自己,那辆在侧翼袭扰打交叉火力的步战车迅速向后撤出,同时扬起自己的推土铲挡在面前。紧跟着一发高爆弹就糊在了推土铲上,把它炸飞了出去,但步战车主体依然是完好的,至少挨了一发炮弹还能跑。但对方的坦克就没那么幸运了,掠食者坦克已经开到了它的侧面并装入一发高爆弹。测距完成,火控系统解算完毕。绿色曳光弹的弹道枪三发点射命中M1坦克的裙甲,随后主炮开火。

M1艾布拉姆斯:“3点钟方向,敌坦克!它们什么时候过来的!为什么步兵没有报告!”

不等它调转炮口,一发127毫米榴弹直接炸在了它的车体上,剧烈的爆炸撕开了它的装甲,炸断了它的履带,座圈完全变形,炮塔也卡住无法旋转,那辆坦克完全变成了一个废铁。

剩下的几辆M1迅速向后倒车,同时装填穿甲弹准备开火。第一发打歪了,第二炮正中掠食者坦克的炮塔装甲,然而并没有造成击穿。那装甲内部并不是常见的复合材料,最外侧的爆炸式反应装甲成功引爆,而后装甲内似乎填充着某种黏稠的流体,还可以看见一些钢管一样的结构。正是其物理响应式装甲和管壁效应复合装甲的核心,它们从物理原理上彻底瓦解了敌方穿甲弹的破坏力。白鹰最强大的APFSDS弹都无法击穿,这在心理上是对装甲兵最后的摧毁。三发弹道枪点射完毕它紧跟着回应了一发高爆弹炸在M1正脸,让它的整个炮管直接飞了出去,驾驶员当场死亡。无需击穿核心舱,一发高爆弹就能让一门120mm主炮彻底报废,让一辆价值千万的坦克变成废铁。

M1艾布拉姆斯:“这里是第七坦克中队,我方遭遇强力阻击,请求………该死的,怎么联系不上!”

当然联系不上,E3预警机已经被长空06打下来了。他们从失去预警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变成了聋子、瞎子和哑巴。无法呼叫炮火支援,无法请求空中掩护,无法得知战场态势。

随着又一发127毫米高爆弹射出,稍微偏了一些炸在了最后一辆敌方坦克左侧前挡泥板,剧烈的爆炸让她的履带断裂,引导轮也飞了出去,驾驶员当场鼓膜破裂,内脏受损。坦克由于两侧动力不平衡而转圈,M1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因此射偏了。最后掠食者补上最后一炮。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亮相以来,坦克就以它那摧枯拉朽的火力和坚不可摧的防护活跃在各种战场上,甚至让人不得不想尽一切手段来反制坦克。可是最近人们走进了死胡同里,它们过分的追求甲弹对抗,使得原本的坦克对抗变成了坦克歼击车对抗。一味的追求击穿对方的装甲和挡住对方的穿甲弹,却忽略了那个最原始,最粗暴的反坦克手段,那就是炸药。在战场上,我们并不需要完全摧毁一辆坦克,只需要将其瘫痪,让其无效化。若以后者为目标,我们所能用的手段将多到对手防不胜防。

小说相关章节:舰娘雄心重制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