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舰娘雄心7,破晓天光,舰娘雄心重制版,3

小说:舰娘雄心重制版 2025-09-13 09:10 5hhhhh 9760 ℃

我推开浴室门一下子扑在了大和怀里,戏虐的捏住大和的舌头然后硬生生的扯下那紧紧咬住舌头的鳄鱼夹吻上大和的嘴唇,舌尖轻轻相碰便分离,我看着大和疑惑的眼神拿出一个精致包装的小礼物放在了大和面前。

“礼物想好啦?”

“你打开看看。”

大和拆开包装,一眼就认出了里面是什么。

“一杯水,一捧土…小家伙你还真是…”

“爱你哦!”

这位强大的冷美人脸上难得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我不再言语而是抱着她的身子用力的在她乳沟中蹭了蹭。

………………………

陪着大和过了个美好的生日,但现在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摆在了她的面前。在拉起反抗军推翻伪满洲国的时候曾请求苏联派兵进行佯攻以吸引关东军注意力。现在,新京兑现了她的承诺,给了苏联一大笔钱,可是他们却不打算离开这片土地,尤其是为了太平洋舰队梦,那个做了两百年的梦,曾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创的支离破碎,现在要重新建立对太平洋的控制。而他们选择的就是旅顺港。

新京与苏联特派员莫洛托夫对此争论不休,新京认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而苏联则居功自傲,摆出一副家长式的样子。三个月后,斯大林过他的70大寿,届时各国领导人都会去祝寿,这也是一次机会……………而对于东煌来说,尤其是对我来说,我想撕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外蒙古拿回来。如果新京真的对苏联宣战,那我正好趁着其远东混战的时候挥师北上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而此时的苏联重兵集团被断了退路,如果再分兵南下和东煌交战,那欧洲的北约绝不会就这么看着。尤其是它刚刚打完二战,还未完全恢复。这是一次收复失地的好机会,甚至可能把外蒙古,外新疆一并收回。至于白鹰联邦那所谓的雅尔塔体系……它自己在太平洋上被大和揍的满地找牙,哪里还有脸面提这个。

……………三个月后…………

「新京把斯大林杀了!」

一则重磅新闻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报纸上。当晚大和与新京两位舰娘都曾消失过一段时间,具体是他们二人中的哪一位动的手无从知晓,但事发现场找到的7.62x63AE弹是新满洲国所独有的,所有的矛头同时指向了新京。

指挥官:“这家伙还真敢上啊。”

哈尔滨:“那我们?”

指挥官:“先按兵不动,如果新京真扛住了我们再上。”

…………新京方面…………

此时的新满洲国刚刚完成了军事改革,从原先的五族旗军改组为国防军+省防军的模式。目的是集中力量,在部队中形成高低搭配。此前的五族旗军确实实力足够强,面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和试图北进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确实形成了足够强大的火力优势。按新京的官方说法那是一个不配代表中华文明的政权(蒋介石政权)和一群打着民族解放,国际共产主义旗号,行烧杀抢掠之实的土匪。这当然是她的立场所书写的,不过也不再重要了。前者已经灭了,而后者则被五族旗军全歼。

我耕地耕地整理好了,工厂工厂盖好了,房子房子建完了,你过来生活没问题,让我交出政权?做梦!

(就是东北野战军前身在试图进东北的时候被新京一脚踹死了,林司令员最终没能逃过的内蒙古草原)

现在她所生产的新式武器基本列装部队。防卫者系列坦克已经叠到了M2这代,重量提升至60吨,搭载一门127毫米线膛炮和厚重的装甲。还有长弓手系列自行火炮,这是155毫米口径的履带式远程自行榴弹炮,这是一个班德卡农式的火炮,长射程,大威力,高射速。另外,还有轻型坦克化的步兵战车,它搭载2门25毫米机关炮和4具120毫米多用途导弹发射器,但仅搭载有4~6名步兵。这些共同构成了国防军的框架:一个重型的,服务于预设战场的合成化部队。另外则是一部分省防军,他们使用更为老旧的装备,承担着填线师的职责。

他工业实力较强,但体量较小,使得他的武器发展出高度特化的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专注于某一条科技树而非全面铺开,例如仅给主战坦克提供高爆燃烧弹,而不提供穿甲弹等其它杀伤性弹药。空军战机专注于远距离发射导弹而忽略机炮和近距离缠斗。二,大量依靠重型火炮这类便宜可靠的武器而非价格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三,尽可能拉远交战距离以减少自身伤亡,习惯以空间换时间以火力换杀伤,而非正面硬抗。四,军队为国土防卫量身定做,缺乏进攻作战能力。

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又发起了第二次日俄战争,这次将双方阵线基本确立在勒拿河沿岸。其后的伪满洲国更是强化了这里的要塞群。苏联当然想拿回去,可刚刚结束大清洗,打个芬兰都费劲,更不用说跑去远东和日本人开战了,后来苏德战争爆发,那就更没机会了。如今到了新满洲国时期,苏联本就有拿回这片土地的打算,刚好新京这一枪点燃了导火索。两股力量注定将在此碰撞。

…………………

新满洲国与苏联相隔勒拿河与贝加尔湖,在河岸东岸放置了大量的地雷和反坦克锥。在一线防御阵地上安置了大量的固定反坦克炮和榴弹炮,机枪碉堡等。而在一线防御阵地后是大量的班排级小阵地,她们就像是一个一个的钉子一样在这片地上钉住,大量的老式反坦克炮和机枪分布在这片大阵地上,而后是二线防御阵地也是主防御阵地。这里距离勒拿河沿线大约50km,是一道坚固的永备混凝土工事。在地下的铁路线,陆地上的铁路线,还有前线机场都在这里。如果这一道防线被突破,那么就只能依靠后方的要塞和堡垒群,如果三条防线全部失守,那就宣告防御战失败了,因为敌人的部队已经突破了国防线抵达了己方居民区。

苏联人为了太平洋舰队奋斗了许久,然而日俄战争的失利让她从沙俄时代起就没了希望。现在它决定发起一场进攻性战役,直接干掉新满洲国。

第一次战役发生在夏季。省防军装备了大量的305毫米要塞炮和大量的防空火力,虽然都是固定阵地没有什么机动能力,但在防御战中不是问题。

战斗开始前数周,新京方面就监听到了大规模无线电通讯,表明苏联准备在勒拿河方向集中约25个师的兵力展开一场高烈度的局部战争。它们受限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无法展开全面进攻。虽然兵力受限但对于新满洲国来说依然称得上大军压境。新京增加了侦察机的出动数量,意图找到苏军进攻方向,毕竟勒拿河很长。

苏联人对新满洲国的情报是有一条类似马奇诺防线的防御工事,另外5个机械化旅作为机动反击力量,空军实力不强,主要以地面力量,尤其是炮兵力量为主。

在要塞的地下指挥所内,指挥作战的军官正在忙碌,新京本人直接来到这里代替指挥,而其余的将军则变成了参谋团,或者下放到部分精锐单位,整个部队的指挥层变的更强了一些。

深夜,苏军突然对着河岸防线进行一轮猛烈的炮火轰炸,突破炮兵师的火力确实足够壮观,随后云层中俯冲而下的米格21,米格23,苏17将携带的对地打击弹药投射到任何可疑的地方,试图直接摧毁和压制一线守军。不过其精确制导弹药不多,高度依赖打击群临空轰炸,所以杀伤效率并不高,尤其是面对新满洲国建立的永备要塞,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害。

苏军的火力打击让新满洲国的盾牌晃动了一下,但没有将其击碎,现在产生了一个约10分钟的战场孔隙,他们即将发起渡河行动。来自省防军的游击炮群吹响了反击的号角,那是一群分散的高机动性卡车炮,在己方区域内不断机动并服务于前线连排级阵地火力支援。在收到炮火打击请求后会立刻机动到射击位置,然后依靠提前标定的参照物与射表进行一轮快速而猛烈的打击,接着迅速收炮转移,以规避敌方反炮兵火力打击。虽然其口径仅仅为127毫米,但很好的解决了前线对炮火的需要和重炮生存性差的问题。

河口渡场的苏军刚刚打出烟幕弹,新满洲国的炮火打击就喂进了它们嘴里。9枚127毫米榴弹直接把架桥的工兵炸的死伤过半,而苏军反炮兵雷达却没有任何反应。重新挂弹返回的米格21遇到了它的第一个对手:长空03。这是一款双发动机的重型战斗轰炸机,可携带10吨内油与12吨的武器,标准的起飞重量是33吨。其速度,机动性,爬升率,实用升限都远远比不上米格21。可是它足够便宜,生产简单,操控简单,只需要从后方机场起飞然后慢悠悠的爬到战场,扔下16枚中距离空对空导弹就可以返航了。而且其航程非常给力,不需要带副油箱。

(不像某些飞机,出任务就是4中2近3副油箱)

而这些米格21就比较惨了。作为轻型机,他们擅长的是近距离空对空格斗,像长空03这样离个100多km就导弹齐射的玩意……确实打不过。

随着制空权的逐步丧失,新满洲国的地面游击炮群开始了行动。其对准苏军渡河的方向进行猛烈射击,但这次的游击炮群多射了3轮,目的就是让对方的侦察手段探测到自己,然后把那些反炮兵武器勾引出来。果不其然,苏军的152毫米加农炮开火了。现在敌人的剑已经拔了出来,自己要做的就是折断它。命令军属独立炮兵的203毫米自行火炮立刻开火,在36km的安全地带将炮弹砸在那些炮兵阵地上。同时更靠后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也发起了进攻,两波打击先后到达,虽然雷达定位精度不高,但炮击本身就是面杀伤武器,只要覆盖足够大的面积就可以了。随着苏联炮兵被破哑火,那些登陆部队完全愣住了,失去炮火掩护,自己的突击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虽然这个方向渡河失败了,但总有成功渡河的方向。现在苏军部队将要面临的是一个纵深10km,铁丝网,战壕,地雷阵交错的危险地带。同时还有省防军精锐小组的骚扰,他们携带火箭筒,轻机枪,手榴弹等武器通过四通八达的战壕快速接近,然后迅速用机枪扫射那些暴露的步兵,或者用火箭筒打击BMP步兵战车。这些战车没有坦克那样厚实的防护,但却有相当高的价值,一旦击毁就意味着消灭一个步兵班。这些大量散开的班排级阵地让苏联军队犯了难。由于炮兵力量被大幅度削弱,苏军强调的行进间夺取战术面对这一片钉子逐渐被撕开了口子,大编制军队下每个兵种各干各的,步兵团就是步兵团,最多有几门小步兵炮。坦克团就是坦克团,没什么步兵。合成兵种完全没有,一旦被缠住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众所周知,步兵师的坦克是用来保护步兵的,装甲师的步兵是用来保护坦克的。一旦没了步兵掩护,这些坦克面对山林中隐藏的反坦克炮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不是说坦克难以摧毁这些阵地,而是难以发现。坦克的车长会缩在车里通过一个小的观察镜来观察四周,视野受限很大。若是打开舱盖探出头观察,那不知道从哪冒出来几个机枪老哥一轮射击就完犊子了。新满洲国的前身是伪满洲国,但在火力使用上截然不同。旧日本帝国时期要求军队节约子弹,尽可能的高效杀敌,所以追求精确射击。新满洲国强调优势火力,大量的全自动武器完全铺开,要求在尽可能远的地方泼子弹,通常是400~1000米左右的距离用AP弹或AE弹射击。

但是这种手段只能迟滞消耗苏军的进攻能量,无法阻止进攻。他们最终还是抵达了第一道要塞防线面前,并集中所有的坦克,甚至将部分防空炮放平来压制混凝土要塞上的火力点。此前由于受到新满洲国远程火炮打击,所以苏军此刻出动对地攻击机,搜索那些火炮并试图将其摧毁。虽然地面防空火力与空中的长空03对苏联航空兵形成了有效的杀伤,但无法阻止拥有数量优势的苏军压制己方火炮。

新满洲国远程火炮哑火后,苏军的炮兵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火,以突破炮兵师的火力想敲开这些混凝土要塞并非难事。游击炮群开始逐步后撤,以规避苏军地面直射武器的威胁。在苏联航空兵进攻轮次结束前,地面部队需要加快速度,最好能在要塞上砸出一个口子。天上不时掉下的米格21表明虽然其拥有数量优势,却难以抗衡新满洲国的导弹机。虽然米格21速度快,机动性强,可是无法快过空对空导弹,最终逃不过被击落的命运。相反,其强调的空中格斗几乎无法派上用场。米格机无法通过长空03用飞弩12空对空导弹构筑的防线,苏军R27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够不到长空03不说,半主动雷达弹需要飞机雷达持续照射目标,如果载机被摧毁,那么导弹就变成了瞎子。即使有那些成功发射导弹的,最终也因此而没能击杀长空03。

长空03并非没有缺点,她机动性极差,目前为止都是待在地面防空火力的掩护范围内发射导弹,一旦被那些米格21近距离缠上,那绝对是打不过的。

此时新京下令让国防军的合成旅向前推进,把这个突出部吃掉。然而重型装备速度缓慢,被炮弹炸散的地面进一步限制了其通过速度,钳形攻势未能合围,苏军成功的撤了回去。

第一轮可以算得上是极其昂贵的火力侦察。苏军依然占有强大的数量优势,而对面的新满洲国军队依仗强而有力的火炮进行远程杀伤,尽力避免正面绞肉战,并没有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炮弹没了可以再造,混凝土要塞受损还可以维修,但是精锐的士兵没了是无法短时间补充的。

而苏军在基本摸清楚对方火力配置后重启攻势,选择三处河口同时发起渡河冲击,声势浩大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遮断一如既往的猛烈,但此刻新京方面已经有了对抗的经验。但苏军同时也在两个隐蔽的渡口展开小规模轻步兵渡河,这些方向没有进行炮火准备,部队乘坐冲锋舟,橡皮艇,两栖战车迅速渡河。在旁边炮火连天的对比之下,新京完全忽略了这个地方。

现在苏军启用集束炸弹进一步轰炸要塞表面,这种弹药覆盖面积极大,可以轻易摧毁表面的观察器材,压制所有观察口,相当于直接给了一层致盲。也为自己工兵在雷场中开辟道路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条件。新满洲国后方的炮兵无法直接对前线开火,只剩下了游击炮群在用它的127毫米榴弹挑大梁。这仅仅是一个快速反击的苍蝇拍,而不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铁锤,火力强度根本不足以拦截苏军部队。

而那支渗透部队则继续向着要塞靠拢,试图找到其防线上的薄弱点,例如通信设备,后勤枢纽,或者某个补给站,前线观察哨。可惜他们失败了。新满洲国国防线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支点,而是一片完整的要塞群,钢筋混凝土构建的长城连接各个暗堡,要塞,人造山,而后者则是重要的火力点,每啃下一个都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而猛攻人造山之间那20km的谷地则会遭到两翼猛烈炮火的联合打击,甚至以轻步兵的火力无法突破那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坚固屏障。于是这股特种部队只能慢慢的退回并埋伏起来,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发起进攻。但不是说就完全不干事,而是努力监听新满洲国的通信信号,并进行干扰。以及最主要的,攻击游击炮群的弹药补给点,这可以让它们直接哑火。

此刻苏军指挥官就像喝了三鹿奶粉一样,一个头两个大。面对这个坚固的现代化马奇诺防线正面进攻几乎没有办法。而若是绕过去……从内蒙古南下近华北平原然后再打山海关防线?或者在北冰洋开展两栖登陆?完全不可能啊。

若使用战略航空兵或者远程导弹直接打击对方后方的大城市,确实可以摧毁它们的战争潜力,但也会招致其最猛烈的反击。那将是数枚1500万吨TNT当量的战略核武器对苏联境内的毁灭性打击。舰娘雄心中唯一有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就是重樱联合,此前在菲律宾,太平洋,英格兰,已经见识到这种武器的威力。绝对不能扩大化战争。

不…还剩一个选项…自己毕竟有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若主动牺牲一部分作为诱饵,将那五个国防军的旅级战斗队吸引出来然后歼灭。这条防线就变成了一个只能挨打无法咬人的王八。此前展开的渡河作战似乎取得了一部分效果,那现在就是撒饵的时候。命令5个师强行渡河并发起冲击,同时在后方调集强大的集团军级火炮与航空兵力量,一旦对方合成旅上钩立刻发起打击。虽然自己的米格21,米格23在面对长空03这样的导弹机占不到什么优势,但如蝗虫过境一样的数量依然可以短暂达成制空权。届时再搜索地面上的游击炮群,掰断它们的牙齿。同时自己的渗透部队还在,一旦发现新满洲国国防军的合成旅集结阵地或者155毫米自行火炮阵地,那可以立刻实施打击。可以是渗透部队用迫击炮打击,也可以是用导弹打击。

而新京此刻打算将前线的游击炮群逐步后撤,放弃河流防线,避开苏军正面的进攻矛头,由河岸的地雷阵,战壕里的游击队进行持续袭扰与杀伤,最终由要塞群抗击苏联被软化后的冲击浪。

对于苏军来说,他们意外的达成了一个核心目标:夺取并巩固数个河口渡场。这本来是牺牲自己的悲壮进攻,却达成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工兵部队现在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区域架设重型浮桥,以供重型机械化部队通过,而不是以来冲锋舟和两栖战车发起进攻。现在苏联那由无数T72坦克,BMP战车组成的钢铁洪流可以直接冲击主阵地。而新京逐渐后撤的游击炮群则意味着前线失去了最及时,最灵活的火力支援,断然无法阻挡苏军进攻。

在游击炮群和战壕游击队的不断袭扰下,苏军虽然损失不大,但士气十分低落。士兵觉得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弹坑、每一堆废墟后面都可能藏着致命的火箭筒。这种心理压力足以让人崩溃。每一次袭击都会迫使整个纵队停下来,士兵们跳下车寻找掩护,坦克转动炮塔盲目射击,指挥官的进攻节奏被彻底打乱。虽然每个小组战果可能不大(摧毁1-2辆车,杀伤几个步兵),但几十个这样的小组持续不断地袭击,积少成多,会对苏军的技术和人员造成严重消耗。使其不得不分出宝贵的摩托化步兵去清剿坑道,这是一项极其血腥、缓慢且伤亡惨重的工作,进一步迟滞了主力装甲部队的推进。

不过苏军依然将战线推进了接近50km,渡过了河流,穿越了雷场,击破了河岸要塞。正当他们以为胜券在握时,迎面撞上了第二道防线也就是新满洲国国防线的主要塞群。这里没有地雷阵和战壕,但装备了大口径要塞炮。此前渗透部队一直苦苦搜索却求而不得的国防军合成旅出击阵地实际上在此。它们的预设战场并非河岸,而是在自己筑垒区域内进行机动作战。

苏军士兵和指挥官,在经历了惨烈渡河、突破雷区、血战要塞群之后,正沉浸在“胜利在望”的狂热中。突然发现眼前又出现一道连绵的防线,这种希望破灭带来的心理落差和疲惫感,其杀伤力堪比一轮炮击。士气会瞬间暴跌。先头装甲部队经过长途奔袭,油料、弹药消耗巨大,人员极度疲惫。他们正处于战斗力最脆弱的“进攻顶点”,根本不适合立即投入另一场攻坚战。而且他们长达50公里的补给线暴露在侧翼,几乎一碰就碎。

苏军航空兵倾巢而出,发起一场悲壮的、全力以赴的救援,试图在天空中杀出一条血路,拯救地面被困的兄弟。他们知道一旦无法压制住敌方炮兵,那么自己这作为进攻先锋的5个师将全军覆没。同时额外增派5个师防守侧翼,拦截可能出现的合成旅进攻。

此刻新满洲国第一道防线的残余要塞像钉子一样牵制着他们,第二道防线的火力像一堵墙挡住了他们。苏军正在组织环形防御,但缺乏补给,士气濒临崩溃。米格21和米格23 以最大兵力冲入战区的空中,它们几乎是冒着长空03的空对空导弹发起冲击,他们的任务不是确保绝对制空,它们甚至都不具备击落长空03的能力,而是用数量和牺牲为后续对地攻击机群创造一个小小的、短暂的“时间窗口”。

所谓歼八枪挑F22,并非是指将其击落,而是用战机硬换它的空对空导弹。此刻的苏军也是如此,用大量的战斗机和长空03硬换,每有一发导弹命中米格机,就意味着攻击苏25的导弹少了一枚,这会让它们的突破更有希望,也会为地面部队带来仅有的一丝曙光。陆军深入阵线,后方反炮兵力量已经鞭长莫及。接下来出场的是来自国防军的自行火炮

155毫米口径的超大机关枪,确认目标后转入全速射,平均2.71秒射出一发炮弹,在最大射程时甚至弹仓中最后一发炮弹发射完毕,第一发炮弹才刚刚落地。而这样的自行火炮他们一个旅一次进攻就可以投入200门。这种类似班德卡农的火炮当然存在很大的缺点,弹种单一,灵活度差,载弹量低,但别忘了这是新满洲国的预设战场,此刻的它充分发挥了最大的优点。长身管带来的远射程,155毫米口径带来的破坏力,超高射速所形成的金属风暴。

苏联人显然就是被情报部门给坑了,在新满洲国各种文件里都表明这是一个6000人的编制,而真打起来却发现一个所谓的旅足足1.7万人,这可不是什么旅级单位,完全是师级了。6000人的战斗旅确实是没什么问题,但它后面跟了个一万人的后勤部队专门伺候这些火炮和车辆。

而此刻那五个国防军的合成旅已经完成了启动。苏军侦察力量全部放在了搜索这五个合成旅方向,忽略了潜在的导弹部队。尤其是新满洲国自开战以来就没有使用过地对地导弹,苏军指挥官无意中也忽略了这个威胁,认为他们的工业系统更加倾向于大批量生产便宜可靠的武器。

新京:“长剑导弹吗?确实够猛的啊。”

其发射的是东煌的导弹,苏军地面防空当然努力拦截。可是这种导弹正前方是超过700毫米厚的退火钢,侧前方的外壳从224毫米一直减小到导弹中后段的57毫米退火钢。其设计用来击穿战列舰装甲,弹体强度高的离谱。苏军防空炮曾多次命中这枚导弹,却无法将其击毁,最终让新满洲国成功实现了斩首行动。所有部队一时间群龙无首,包括5个已经奄奄一息的进攻师,5个防卫国防军反冲击的装甲师,还有2个师的后备队,现在全部被围困在河岸东侧。

新满洲国军属独立炮兵的203毫米重炮和火箭军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对着河口渡场投下燃烧弹,熊熊烈焰和窒息性的缺氧瞬间摧毁了部队最后的组织度和士气。无线电里充满了绝望的尖叫和混乱的呼喊,让任何试图重新建立指挥的努力化为泡影。火焰烧毁一切可以提供隐蔽的植被、杂物,将躲在残骸和弹坑中的士兵彻底暴露出来。为后续的装甲部队清晰地标定了“杀戮区”,同时火焰也相当于对战场进行了一次“净化”,扫清了可能的障碍。

就在火势最旺,苏军部队彻底陷入人间地狱、完全失去抵抗意志之时,地平线上传来了沉重而整齐的柴油引擎轰鸣声。

「杀爆弹一发装填,行进间射击!」

「炮兵力量压制完毕,你部放心突击,务必全歼」

一辆尚未被摧毁的T72对准国防军的防卫者M2坦克射出一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却惊讶的发现其在坚固的复合装甲面前擦出一片火花,然后跳飞出去。相应的,来自防卫者坦克的127毫米线膛炮发射高爆弹,一发榴弹就是10公斤装药,直接送走了T72。坦克两侧的步兵战车则用它们搭载的双联25毫米机关炮扫射附近一切能看到的目标,炮塔上的四联火箭筒则对那些仓促构筑的防御工事造成致命打击。

现在轮到新满洲国军队反击了。18架轰炸机在长空03的导弹护航下透射滑翔集束炸弹压制苏军的炮兵火力,现在它们已经是强弩之末:指挥瘫痪、士气崩溃、补给断绝、身陷火海、强敌环伺。他们已经不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即将被毁灭的孤立个体。河对岸的部队只能眼睁睁看着对岸的火光冲天,听着无线电里逐渐消失的绝望呼喊,除了用远程炮火进行徒劳的、漫无目的的报复性射击外,无能为力。他们唯一的任务是接应可能逃回的寥寥无几的幸存者。

………………第一次作战完美结束,然而苏军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第一次进攻,苏联惨败,但已经摸清楚了新满洲国的防御模式。无非就是靠着小阵地让军队无法形成完整的队列,让进攻能量无法达到最大值,然后用轰炸机和要塞火炮进行削弱,最后等地面部队陷入困境后由装甲部队进行反冲击。而且其在军队建设中提高了信息化的投入。苏军就没这个能力了,她忙着给坦克爆产能呢,况且前线的通信技术,部队指挥能力,都很难搞。比起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还是造坦克大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有效率。只有集团军级完成了合成化部队。战场上实际的情报传输一靠眼睛二靠吼,实在不行拍电报,也算是当时军队的普遍现象了。

(啊对,还有一个空投手令的)

当然了,新满洲国军队有一定的信息化优势和现代意义上的信息化合成部队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它只是让每一个载具都配备了一个电台可以随时通信而已。

第二次进攻发生在冬季,河流冰封。苏军不再需要复杂的渡河装备,无需担心舟桥部队遭受火力打击。其庞大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宽度、任何地点直接跨越冰面,实现了真正的“宽正面、多路突击”。这使新京预判主攻方向的难度急剧增加。

同时所有车辆的越野机动性大幅下降,油耗急剧增加。步兵行动极其困难,速度缓慢。虽然T72可能比不上那些专门为寒冷作战设计的坦克那样有强大的适应性,但也不会差到哪去。积雪为双方提供了完美的白色伪装,但也使得任何移动(车辆的黑烟、人员的足迹)都更容易被发现。挖掘工事变得异常困难,冻土如同混凝土。非战斗减员(冻伤、战壕足、疾病)将成为重大威胁,对后勤(防寒衣物、取暖设备、热食)提出极高要求。

对于要塞中的守军来说,他们可以在温暖舒适的永备掩体中以逸待劳,而苏军只能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行军。但这并不意味着新满洲国方面就占尽了天时。作为杀手锏的长空06战机其所用的燃油在45摄氏度下为白色晶体,现在气温超过零下30度,几乎只能在机库里吃灰。

在暴风雪的掩护下,苏军成功穿越雷场,虽然在开辟雷场中有不小伤亡,但部队已经兵临城下。暴风雪让新满洲国最强有力的炮兵变成了瞎子,此刻苏军最大的威胁是寒冷的天气。同时新京将前线游击炮群全部后撤到要塞防线后方,在无法获得可靠目标信息的情况下,让这些高价值、低防护的资产顶在最前沿,极易被渗透的步兵或偶然遭遇的装甲部队摧毁。后撤至要塞后方,既能得到要塞防空火力的保护,又能依托预设阵地继续发挥射程优势。

此刻苏军战术很简单,在暴风雪停止前部队就贴上去,一旦近距离交火,对方炮兵由于担心误伤而断然不会开火。

只可惜严寒带给了苏军胜利的机会,却没有带给他们胜利的结果。

它解决了“渡河”和“穿越雷场”这两个最艰难的战术问题, 避免了像夏季那样在河岸就被粉碎的命运。但它也带来了新的,更致命的陷阱: 它使苏军的推进变得混乱、脱节,并在其后勤线上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瓶颈。当天气转好时,其整个部队的脆弱性被完全暴露。新满洲国的炮兵只是被暂时致盲,当天晴时,他们的作战体系是完整且准备就绪的。

小说相关章节:舰娘雄心重制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