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不太前的前言,环卫工人

小说:环卫工人 2025-09-12 13:07 5hhhhh 9350 ℃

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就非得在这里,以这样一种别扭形式发表这样一篇东西呢?

明明可以做得“多汁饱满”“合乎众口”,可以一本正经地好好去写,却非得乱作一通而使文章难读至此,弄得乱七八糟

答案很简单,因为写不出来;尽管朋友不信,我的的确确是个初学者,是文化上的侏儒,彻头彻尾之“白身”,没有语言功底之积累,表达颇为僵硬,又欠缺灵性慧根

初尝行文写作不过三头两日,所作的一切皆为练习,以我那点小小的能力,就只端得出这样一桌似色而无味的鸡肋菜肴

可我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我得去学,去看,去理解,我并非在学院里进修,无师可拜,无课可教,我就只得去参阅前人留下的作品,借此在朦胧的视野中摸索大致轮廓与方向

文学期刊、拉丁美洲或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那些先进理念,实在太过深奥,难以复现,互联网上的写作方法又对我想要表达的内容毫无帮助,人工智能确是突飞猛进,却仍然只能用作参考,无法发出人最真实的声音,我仍需要以我的笔来描绘脑海里的种种

我便被迫去寻找更为简单而妥帖的一门流派,好使我贫瘠的经验与苍白的意识有以积木堆筑大厦的可能,使我薄弱的语言有更为经济省力的施展方式,茫茫字海中,我吞枣似地一眼扫过各家名篇中的某段,以期能寻找到那最为契合我实际条件的领路人

结果便是这两位先生:中,是老舍,西,则是海明威;虽说在文化、形式、技巧乃至思想上,二者不可谓不是千差万别,但若溯其根本,回归文字本身,他们确有着共通的独到之处:精简得过了头的句式,极其朴素的用词,对形容词、副词、虚词等“无谓之物”的慎之又慎,而以最白的字句去书写最为一针见血的文章

模仿和借鉴总是初学者不得不踏出的第一步,吸收融会,使之化为欠缺而必需的营养,再由自身神识泼墨而出,成为一种只有个人才能驾驭的独特风格,老舍即是如此,偶然间从狄更斯的文字中得到诸多启发,令他不禁手痒下笔,从《老张的哲学》仍可一窥的模仿痕迹,到后来的各种词、剧、杂文、小说,逐步创造出自成一派的一家之言

以此,我不由地生出一记突发奇想,设若借以老舍的笔法,老舍的讽刺,老舍眼中的“俗”与“困”,拌以海明威的方法,海明威的结构,海明威的冰山一角,将两者相融相和,使之承载起自己的想法,至那时,又会呈现出怎样一副光景?它未必称得上好看,却足够简单,不致沦为“有文无实”之八股

而我亦有自己的那点儿私心,我曾解释过自己是个极负面的人,是个“无礼之徒”,是个无能者,在虚无与怀疑的尽头,到底什么才可作为根基,撑得起摇摇欲坠的生命危楼呢?

我的呼吸中啸满了刀声,我的眼窝里挤满了脓血,在我又脏又皱的心底深处,不论如何也只念得出个“死”字来,我只得把我一切之一切交由最基本的欲念与执念来推动,唯有这样,方能使我尚存一息,尚存一股坚持下去的动力,苟延残喘,让自己看上去不再像具尸体,烂而发臭,面目狰狞

《活着》前言里写着这么一段话:

“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也有这样的作家,一生都在解决自我和现实的紧张关系,福克纳是最为成功的例子,他找到了一条温和的途径,他描写中间状态的事物,同时包容了美好与丑恶,他将美国南方的现实放到了历史和人文精神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实,因为它连接着过去和将来。

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这样的作家是在写实在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

前面已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实乃真知灼见;一个作家和一个写手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直面现实的黑暗,而对这一黑暗的每处角落心领神会之后,更应该从中迈步向前,保持一双澄澈而坚定有力的眼睛,充满对人的信任与积极

只是,凡事总得有个过程,即使是写下这段话的余华本人,早年里也未能撇开这一局限,同样是写满了“杀人、被杀、杀人、被杀……”也许这就是每个意欲睁眼看清的人的必经之路,僵持在自我与外界的无尽矛盾之中

我好歹有了个自吹自擂的资本,在写作上,我总有一处“优点”为余华所无可比拟,那就是对毁灭的执着,对人与现实的无比憎恶,这方面我自信要比当初的他还极端许多,执笔前,他怎也算得上是半个医生,我却是个命系于杂书摊的将死之人;这并不坏,世上总该有些难听的话,亦只有将死之人才可毫无顾虑地说出口来

纵使如此,一个纯粹由忿怒所主导,满是负面的作品,终不能给未来增添什么实质上的贡献,它消极、它疯狂、毫无意义,万不可成为主流之精神,正如卡夫卡在日记里所绘,这些文字是埋藏在废墟底下“见不得光的东西”,理当被焚毁而匿迹于世

所以,便让它们悄悄地、静静地、好好地躺在这里吧

小说相关章节:环卫工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